楊修寶
一、單元功能定位
1.明晰板塊功能定位。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體例與普通單元有所不同。教學以培養(yǎng)習作能力為核心編排的單元,要先明確各版塊的功能作用。本單元“導語”點明了語文要素(習作要求),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精讀課文”用來學習表達方法,“交流平臺”梳理、總結了精讀課中涉及到的表達方法,“初試身手”可以讓學生初步嘗試運用表達方法,最后通過“習作例文”進一步感悟、積累經(jīng)驗,嘗試運用之后的強化認知與鞏固,“單元習作”呈現(xiàn)本單元的學習成果,能夠基本熟練運用,提升習作能力。
2.把握習作單元重點。
從三年級開始,通過比較整套教材習作單元的內容,“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首次出現(xiàn)。觀察、順序、特點、想象、情感,這些寫景的關鍵要素,在教材中把觀察和順序都放在習作單元中編排,足見這兩個要素對中年級的學生建立寫景文的基礎是多么重要。
3.明確在本冊的作用。
四年級下冊的習作教學,可以聚焦“順序”這個關鍵詞。 第一單元寫《我的樂園》要有順序,第二單元寫《我的奇思妙想》要有順序地介紹要發(fā)明的東西,本單元的學習更是要為后面的幾個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準備,第六單元“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寫“我學會了 ”,“我的自畫像”與“故事新編”最好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二、單元要點解讀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習作要求是“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學生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通過觀察描寫一處景物、介紹一個景點,而按照游覽的順序寫景物則是第一次接觸,它強調有順序地寫多處景物。本單元通過學寫游記,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同時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留心身邊的美,并運用到習作的實踐中去。
本單元的“精讀課文”的定位與其他單元不同,直接指向表達,強調從閱讀中學表達,每課的課后練習也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逗I先粘觥钒凑赵绯刻栕兓捻樞?,描繪了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作者從日出時的顏色、光亮、位置等方面進行描寫,著力刻畫了太陽在海面下、出現(xiàn)小半邊臉、跳出海面、發(fā)出光芒四個畫面,條理清晰,突出特點。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揣摩按順序寫景物的表達效果?!队浗鹑A的雙龍洞》按照游覽的順序,依次介紹了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并抓住個人感受著力描寫孔隙狹小的特點。課后練習讓學生補充作者的游覽路線,旨在梳理文章線索,學習按照游覽順序寫景的方法,兩篇文章都有著明確的寫作順序,便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
“交流平臺”以精讀課文為例,提煉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一是移步換景時,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二是移步的過程中,在某個位置上觀察時,要按順序寫觀察到的景物。三是重點寫印象深刻的景物,并寫出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交流,了解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寫游覽過的一個地方,可以按照游覽的順序來寫,把特別吸引自己的景物作為重點寫下來,也可以按變化的順序寫景。
“初試身手”讓學生嘗試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表達的練習。教材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項,引導學生畫路線圖,介紹參觀順序,練習把景點之間轉換的過程說清楚。第二項,引導學生觀察附近的一處景物,按一定順序把景物寫下來。通過這兩項練習,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按照順序寫景物的基本方法,為單元習作作準備。
之后安排兩篇“習作例文”。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處加上批注,從不同角度揭示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的要點,使學生進一步領悟習作方法?!额U和園》按照游覽的方位順序依次描寫在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昆明湖所見景色,一步一景,順序清晰。旁批提示課文按作者游覽地點的變化順序寫景;課后題讓學生補充游覽路線,啟發(fā)學生了解例文游覽的方位順序。
《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由遠到近,依次描寫“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的美景:第一處旁批,提示學生按從高到低的順序寫進入天山時的景色,很有條理;第二處旁批總結了野花的特點,暗示要寫清楚印象深刻景物的特點。
“單元習作”是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習作方法進行實踐。習作《游“ ? ? ? ? ”》要求學生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下來。并寫出景物特點。通過在精讀課文中學習的方法,在“初試身手”中初步實踐,在習作例文中強化寫法,到了單元習作中,將學到的按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加以運用。強調寫清游覽的順序,寫好印象深的景物。
三、單元教學建議
1.閱讀教學不要分析。
弱化理解,強化表達。本單元的主要任務是按游覽順序寫一個地方,培養(yǎng)學生按順序寫景物的能力。教學時,應該牢牢把握單元教學的中心任務,貫穿整個單元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的教學都要圍繞這一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精讀課文的教學要能服務于這一中心任務。課文教學中,有感情朗讀,內容理解,語言積累不必作過多要求。閱讀教學的目標很明確,指向表達。
2.習作目標不要拔高。
清楚表達,目標適當。要準確把握習作目標。四年級的習作要求定位在“寫清楚”,還不要求“寫具體”。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知道,習作的目的是與人交流,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讓別人能看明白。要確立合適的目標、要求,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表達清楚,避免定位不準,拔高要求的問題。
3.作前指導不要過細。
習作評導,感受樂趣。強化習作交際功能,使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習作的樂趣,體驗與人進行書面交流的成就感。應盡量在作后交流中提升習作能力的理念,作前的過度指導容易束縛學生的靈性。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具體指導放在學生習作之后,引導學生作后充分交流,在與同伴、老師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通過他人反饋獲知把自己想寫的內容寫得更清楚明白的方式方法。
4.各個板塊不要孤立。
(1)體現(xiàn)整體,板塊整合。注意“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的整合:“交流平臺”總結梳理本單元寫法,“初試身手”讓學生嘗試運用,從認識寫法到運用練習,兩者相互聯(lián)系,彼此依托,共同為學生完成本單元習作提供學習“支架”。注意“習作例文”與“單元習作”的整合:“習作例文”不同于略讀課文,重在“用”。突出例文所采用的寫法,強調在“習作”中遷移運用?!绷曌骼摹笨梢愿鶕?jù)需要貫穿單元習作的全過程。比如,在寫法指導環(huán)節(jié),借助例文中的過渡句,把游覽過程寫清楚,寫生動;借助例文重點段落,學會選擇重點景物。在習作評改環(huán)節(jié),借助例文中的描寫方法,寫好重點景物。
(2)用好回顧,整合資源。在了解本單元編排意圖,充分認識教材各板塊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從課程的視角出發(fā),調整板塊順序,適度整合資源。如,單元習作指導過程中,可以回顧“精讀課文”,梳理寫法,也可以整合“交流平臺”,討論寫法,還可以回顧“初試身手”第二項練習,仿照寫法,指導寫好重點景物。又如,在講評環(huán)節(jié),利用“初試身手”第一項練習的成果,修改游覽順序。也可以在習作講評環(huán)節(jié),回顧初試身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資源運用的具體情況,對“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個部分,作恰當?shù)呐帕薪M合,適度補充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