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忠躍
摘 要:中國新時代的場景,概括為圖像,凝結成“中國夢”框架下的系列宣傳畫,譽為“有水井處,皆有此畫”,主要來源于農民畫、年畫和剪紙等,與以前的宣傳畫比較,有了內容和表達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文化、珍貴的民間藝術與新時代黨和國家、人民的愿望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政治愿景“中國夢”的同時,無論是創(chuàng)作思想還是創(chuàng)作主體都與以往有所不同,體現(xiàn)出從震懾到愛、緊張到平靜、崇高到世俗的轉變,凸顯出以人為本的新的時代特征,在創(chuàng)作美學上發(fā)生了巨變。
關鍵詞:“中國夢”宣傳畫 場景與圖像 美學巨變
“圖像絕不僅僅是圖像,它的產生、解讀和認同有著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支撐。圖像能更直觀地展現(xiàn)深層含義,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方式、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譹?訛。盡管商業(yè)圖像在中國的公共空間無孔不入,但擔負著“主旋律”責任的政治圖像仍然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它體現(xiàn)著國家的權威、愿景和價值觀,掌握著媒體資源的政府的支持讓政治圖像的影響力達最大化,政治圖像就是我們常說的宣傳畫。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概念,得到社會各界熱烈歡迎,頃刻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也成為習總書記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zhí)政理念,之后“中國夢”的宣教活動風靡神州大地;“中國夢”系列政治宣傳畫作為“中國夢”的載體,也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被譽為“有水井處,皆有此畫”;“中國精神,中國形象,中國文化,中國表達”是“中國夢”系列政治宣傳畫的創(chuàng)作主旨和定位,宣傳畫總數量達到三千多幅?譺?訛;在宣教過程中,“中國夢”系列政治宣傳畫在塑造黨、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形象,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在重塑信仰信心、解決當前社會的“金錢至上”上均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無論是創(chuàng)作核心理念,還是創(chuàng)作主題、創(chuàng)作主體、視覺呈現(xiàn),都與以往“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宣傳畫有很大區(qū)別,凸顯出21世紀新的時代特征,顯示出在創(chuàng)作美學上發(fā)生了巨大改變。
一、詩畫“中國夢”
“要求文藝家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去觀察、表現(xiàn)生活,把理想和現(xiàn)實、革命實踐和歷史趨向結合起來,塑造壯麗動人的藝術形象,熱情的歌頌革命的新生事物,抨擊腐敗落后事物”。
為了體現(xiàn)出21世紀中國發(fā)展的全新面貌,鞏固經濟發(fā)展成果,強化理想與現(xiàn)實、實踐與歷史的對比效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聚心聚力,“中國夢”系列宣傳畫采取了詩畫結合的形式。宣傳畫的特殊性在于,需要文字來為主題服務,文字要簡潔明了,不能拐彎抹角,字體要大、簡單,這也是宣傳畫本身固有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和優(yōu)點,“宣傳畫與其他畫種(國畫、油畫、版畫等)不同之處,是它配合文字向觀眾作直接的號召。圖文兩者有機結合能使宣傳畫迸發(fā)出最大的宣傳能量”。“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中,詩畫結合的大量運用,“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啟發(fā)觀者更多的聯(lián)想,使作品的主題更加深化和更富于藝術感染力”。
“始信泥土有芬芳,轉眼捏成這般模樣;你是女媧托生的精靈,你是夸父追日的夢想;讓我輕輕走過你的跟前,沐浴著你童真的目光;讓我牽手與你同行,小腳丫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呵,中國,我的夢,夢正香……”?譾?訛
這是與“中國夢”宣傳畫《中國夢·我的夢》配合的小詩,圖像是被譽為“女蝸托生的精靈”、“夸父追日的夢想”的“夢娃”,于是,這位小姑娘身上的故事就成了“中國夢”的一部分,并浸潤到所有中國人的心中,“中國夢”成了“我的夢”,“我的夢”,“夢正香”。(見圖一)
一雙槳,十人舫,走過百年風雨,變成13億人的向往;你雙槳搖動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偉大與輝煌!你心理裝載著歷史的改變,你的旗幟高揚著共產黨人的理想。噢,紅船,中國夢,我們再次光榮起航!
上面的小詩刊登在《圓夢·起航》的“中國夢”宣傳畫上,頌揚的是嘉興南湖的游船,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這艘船上誕生;這只只能裝載12個人的、很小的一艘船,卻荷載未來十幾億人的向往,承擔起一個民族乘風破浪的實踐與理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夢”開始的地方。從上面二個案例的介紹可以看出,如果宣傳畫上面的詩與畫有精神上和內容上相融合的連接點,價值觀相同,內容相應和,可以將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見圖二)
二、“以人為本”的核心圖像塑造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五位一體,這也是我國當前相當長一段時間最大的政治和時代特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度釋放,這一時代特征也體現(xiàn)在“中國夢”宣傳畫創(chuàng)作中,使她呈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特質,煥發(fā)出人性的光輝。
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宣傳畫中,人物作為宣傳畫的最主要視覺元素被精心刻畫,魁梧雄壯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空間或篇幅都為凸顯英雄模范人物服務,畫面的背景或其他元素則描繪得相對微弱和渺小,反面人物則顯得特別猥瑣,以映襯英雄模范人物的偉大。在那個特殊時期,英雄與模范人物刻畫要做到“三突出”,“高大全”的特點,意思就是藝術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必須是形象高大、胸懷寬廣、人格健全的完人。人物形象的模式概括為“三大五粗”,即嘴大、鼻大、眼大和手粗、腳粗、膀粗、腿粗和腰粗,另外,須采取仰視的角度讓形象塑造更加高大威武、魁梧健碩。(見圖三)
但是,“中國夢”系列宣傳畫對待人物的表現(xiàn)形式已經與此不一樣,不再是“革命”、“暴力”、“藍天”和“滿天紅旗飛舞”,也完全拋棄了英雄模范人物的模式,卻另辟蹊徑,全力刻畫出一個小女孩、“中國夢·夢系列”宣傳畫的代言人——“夢娃”:她出自天津泥人張的泥塑作品,大概六七歲,有著胖嘟嘟、紅撲撲的面龐,含蓄的笑著,身穿紅色的花棉襖,善良而天真,它通過夢娃的“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yǎng)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七個主題,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甚至出現(xiàn)在天安門廣場,吸引了全國億萬人的目光,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畫面活潑靈動,深入人心。據調查,“夢娃”是最具知名度和最受人們喜歡的“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人物形象。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是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兒童能夠茁壯成長,國家就有燦爛的明天。(見圖四)
在“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中還有很多表現(xiàn)勞動婦女的篇幅。她們健康的臉龐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穿著簡單的衣服,手持勞動工具或肩挑勞動果實,愉快的勞動著。她們擁有明顯的女性特征,長發(fā)、健美,但沒有碩壯的肌肉,更沒有描繪得讓她們無所不能而神化她們,致使“女性性別身份或性別差異在意識形態(tài)中消失,女性美消失”?讀?訛。在“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中對婦女的精心刻畫和多角度描繪,是對婦女地位的肯定和贊美,是為宣傳男女平等,讓婦女能同男人一樣參與勞動,來展現(xiàn)“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反映經濟大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全民積極支持“中國夢”的態(tài)勢。 (見圖五)
農民一直是被歌頌宣傳的對象,“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中眾多的農民形象,主要表現(xiàn)豐收和勞動場面,與解放前的瘦弱、貧病農民形象不一樣,與“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農民的“無所不能”也不一樣,“中國夢”宣傳畫中的農民呈現(xiàn)出陽光、健康、滿足的生存狀態(tài),這實際上是農民被賦與了固定的形象和位置,已經成為一種隱喻,隱含了黨和國家不忘根本、憶苦思甜的情懷,以及界定中國農民主人翁地位的政治構想。
在“中國夢”系列宣傳畫中可以看到,人物塑造的理念變化非常大,不再“高大全”和“三突出”,也不再像打了雞血吃了興奮劑一樣精神高亢,他們被精心刻畫,但占圖比例不再過度,神態(tài)不再夸張,不再無所不能的神化他們;他們自然地生活、勞作、生息,不用交農業(yè)稅,不愁吃不愁穿,建洋房、買小車,生病有醫(yī)保,窮困有低保,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沒有過的、最好的時代,也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在宣傳畫中的具體體現(xiàn)。
需要指出的是,時代發(fā)展了,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已經很難再起到好的宣傳效果。2003年,廣電總局“宣傳黨的意志與反映人們呼聲”課題組的結果顯示,“典型宣傳”在“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改進的方面”被排在第一位?讁?訛。從中可以看出,塑造英雄模范不食人間煙火的典型形象的方法,在當今的互聯(lián)網時代顯然已不合時宜,與典型形象的“高大全”相比,精心策劃出以人為本、顯現(xiàn)人性光輝的宣傳畫才是持久打動人心、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地起宣傳作用的著力點。
三、創(chuàng)作主體平民化
宣傳畫具有平民化的特點,通過直接面向群眾影響群眾而起導向作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加上宣傳畫創(chuàng)作對畫材和技巧的要求不高,為平民百姓參與宣傳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能;此外,政府刻意營造氛圍,鼓勵人們參與宣傳畫創(chuàng)作,有利于加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相結合,提高了人們的積極主動性,進而使意識形態(tài)教育化被動為主動,使宣傳畫的宣傳效果大大提高。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文明辦主辦、新華通訊社協(xié)辦、新華網承辦的“中國文明網——讓生活更美好”的“資料”欄目——“圖說我們的價值觀”板塊,里面賦有“中國夢”字樣的“中國夢”宣傳畫分為兩類,一個是“網發(fā)作品”, 一個是“圍擋作品”;以網發(fā)作品為例,網發(fā)作品共有18個文件夾,220幅作品,大部分是剪紙、泥塑、蠟染、農民畫,具體為:豐子愷舊居(11幅)、廣東龍門(3幅)、哈爾濱阿城(2幅)、河北(4幅)、河南舞陽(26幅)、吉林(東豐7幅)、江蘇金壇(1幅)、臉譜系列(7幅)、遼寧(3幅)、歐陽中石書法(9幅)、其他(4幅)、山東(2幅)、陜西戶縣(60幅)、四川(7幅)、特刊(9幅)、天津(32幅)、有福系列(10幅)、浙江義烏(9幅)。認真看作品簡介就會發(fā)現(xiàn),極少數是專業(yè)作者,大多數作者是農民、是業(yè)余的。這表明“中國夢”系列宣傳畫的創(chuàng)作隊伍,不再是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館、出版社、美術學院教師學生等專業(yè)人士主導創(chuàng)作,而轉向平民化、非專業(yè)傾向——主要由此前沒有專業(yè)繪畫訓練的農民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主體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了質的轉變,農民的作品占據了“中國夢”系列宣傳畫的絕大多數。
四、農民畫為主,雜糅泥塑、年畫、蠟染和剪紙等類型
基于中國目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民間繪畫藝術傳統(tǒng)經驗的影響,為更好宣揚“中國夢”概念,塑造視覺形象,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國夢”系列宣傳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出以農民畫為主,雜糅了國畫、泥塑、年畫、蠟染和剪紙等各種手法的特征。下圖六
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雜糅并用,體現(xiàn)出宣傳畫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能力,也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對社會問題的溶解能力,更體現(xiàn)出在多元化背景下宣傳畫創(chuàng)作不斷適應時代、兼容并蓄的特點;只要能團結各族人民,鞭撻社會丑惡,促進國家文明進步、社會和諧和經濟發(fā)展,任何手法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人民群眾可以從中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情感的認同和暢通的交流渠道。
“中國夢”系列宣傳畫題材與創(chuàng)作手法所發(fā)生的變化和呈現(xiàn)出的特征,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環(huán)境下美學創(chuàng)作變異的反映。雜糅各種題材是經過深思熟慮、是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決定的,且與群眾基礎和民眾喜好有重要聯(lián)系。各種題材的大肆運用,卻主要選擇農民畫,有四個原因:一是與紅色革命宣傳傳統(tǒng)、農民基數大和民意基礎廣帶來的影響密切相關;二是在于農民畫大多數是山村田園豐收之作,主要描繪農民的豐收場景和勞作后閑情逸致的情趣,體現(xiàn)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發(fā)展的豐碩成果,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三是農民畫的熱烈、鮮明、華麗、喜慶,不注重光線和陰影的處理手法,因為光明、燦爛、喜慶才是社會主義新中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氣氛,農民畫中的夸張、喜劇效果,則可以在勞作的同時增添些許娛樂性;四是農民畫遍布全國,風格上既有南方的秀麗委婉,又有北方的粗獷豪放;題材上有民間習俗和民間傳說,又有富有時代氣息的農村生活;在手法上,講情不講理,不講透視,形體不受比例的制約,構圖不受空間的限制,色彩不受真實的束縛,大膽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形成了土中見雅、民族風格鮮明、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風格。
事實證明,用農民畫作為“中國夢”系列宣傳畫的載體,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走紅了我們的時代。
結語
在藝術編年體中,宣傳畫基本上被美術家或美術理論家人為屏蔽了,找不到它的存在。美術家認為,與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其他畫種不一樣,宣傳畫沒有自身的發(fā)展脈絡和創(chuàng)作體系,不能被認可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在美術史上不配擁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認為,即使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在中國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年代不斷被利用和改造,甚至失去了自我,淪為政治運動的武器和喉舌,也只不過是特殊國情下特殊時期的屈從,是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歷煉。而宣傳畫在中國的歷史非常短暫,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來支撐,卻始終隨著政治運動起起落落,被政治運動所劫持;在這時期,眾多的藝術家也被卷進歷史的洪流而身不由己,之后被他們認為是不可觸碰的傷疤。由此,他們抱著這種觀念,把宣傳畫歸為另類,把它排擠出藝術的范疇,無論是老一輩美學家朱光潛等著的《美學和中國美術史》,還是后來的美術史學者鄒躍進著的《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在他們的著作中皆不將宣傳畫單列出來成為章節(jié),只不過是其他畫種的附庸,寥寥幾筆而過。
斗轉星移,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了,隨著國家的全面發(fā)展,“中國夢”概念應勢而出,也催生了“中國夢”系列宣傳畫,只不過宣傳畫的美學特征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xiàn)出從震懾到愛、緊張到平靜、崇高到世俗的特點;內容也不再盲目、激進、浮夸,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以人性為根,并試圖在傳統(tǒng)道德中尋找現(xiàn)代社會問題的糾結所在;在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方面也有所建樹,以詩畫結合的形式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人心顯人性。
新世紀以來,平面的宣傳畫不再是強勢的傳播媒介,轉而讓新媒體搶占了制高點,承擔了國家話語的傳播功能,但是中國廣大的城市和農村對平面的宣傳畫仍存在大量的需求,所以,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宣傳畫還將存在,并繼續(xù)起著塑造國家、社會和公民的形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注釋:
鄭立君.場景與圖像—世紀的中國招貼藝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廖翊.我國首個公益廣告創(chuàng)作組織——公益廣告藝術委員會成立[EB/OL].http://www.wenming.cn/jwmsxf_294/zggygg/plwz/201310/t20131026_1545085.s,html, 2013-10-26.
耿杉.回顧革命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指導思想[J].長城,2010,(6): 21.
【蘇】維·伊凡諾夫等, 烏藍漢譯,石寶嫦,王子云校.談政治宣傳畫[M].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1954.
潘絮茲.讓詩畫結合,大放異彩[J].杭州:美術,1959:37.
一清.中國夢·我的夢[M].詩畫中國夢,北京:紅旗出版社,2013:4.
一清.中國夢·我的夢[M].詩畫中國夢,北京:紅旗出版社,2013:91.
吳飛,工學成.傳媒·文化·社會[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413.
尕鋒盤山.中國共產黨典型宣傳工作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重慶:西南大學,2011:92.
朱光潛,黃藥眠,常任俠.美學和中國美術史[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4.
鄒躍進.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2018國家民委民族研究立項項目“中國夢宣傳畫與民族團結評價體系建構研究”(2018-GMD-006)專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