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芳琴
摘要:“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當下熱門的話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使得信息化技術進入到課堂,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使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變得多元化,而如何將信息化技術與教學完美結(jié)合并衍生出新的教學方式也成為教師所樂此不??紤]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6-0031-01
人類創(chuàng)造了教育,教育塑造了人。適齡兒童7歲就進入小學學習,著手于識字,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1]剛?cè)雽W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適齡兒童有趣的學習生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信息化技術進入了課堂。
1.關于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融合的具體做法
1.1?根據(jù)兒童自身特點,把具體抽象的符號細化、量化。
作為教師,一定是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張把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工作上來。[2]教師要以教學活動的轉(zhuǎn)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參與學習。一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要提供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才能使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1.2?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學習活動中只用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手腦并用才能獲得知識,如參與猜字謎,找朋友等游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既動手又動腦,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1.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學生多視角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多個視角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彩的文字。如從聲音到視覺出示一組象形文字,由色彩有音樂,讓孩子輕松進入課堂目不轉(zhuǎn)睛的去看這個字,研究它的字形特點,然后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變字,積累識字量,即激發(fā)了學生識字興趣,又加深了字義理解。再由象形字進一步過度到現(xiàn)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畫面,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探究識字的樂趣。
1.4?識字中配入畫面,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在識字教學中,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文字中配入畫面,如身體畫面教學“扔、拍、掃、跳、蹦”等,又如思維動畫“洗、刷、端、擰”等,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版演繹出來,讓一個個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化。[3]增強他們的識字能力,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化、形象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1.5?多媒體讓識字教學多元化。
在教學中,識字教學要讓學生認字、識字、寫字。利用多媒體畫面讓學生認字、辨字形識字、正確美觀的書寫字。因而給學生以極大的空間去想象。如把所學習的字通過認識放在一樹梅花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摘梅花,創(chuàng)設情境,采取模擬舉辦“趣味運動會”、“我是小小銷售員”、“秋天多美”等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字放進去,然后用“變魔術”的方法把字放進田字格,讓學生書寫的字體美觀大方。這樣,學生從親自實踐中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
1.6?多媒體使后進生也能進行學習和思考。
后進生差在哪里?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會學習,遇到問題不知道怎么去學,怎么去想,一臉的茫然。當多媒體教育進入課堂,首先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改掉了原本的枯燥乏味而變得其樂融融,專注識字。在音樂聲中識字,在動態(tài)畫面中識字,使他們注意力集中,由乏味識字變成快樂識字。后進生在識字中掌握了學習方法,有利于思考識字要點,讓后進生在輕松中完成學習任務,也能使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雙贏”。
2.充分認識信息化教育對識字教學的利點并使其最大化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對于信息化教育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彼”。對一個新事物只有做到充分了解才能將它“為己所用”。本人對信息化教育優(yōu)點認識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
2.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記憶。
寓教于樂,是教育中經(jīng)常提倡的東西。而使用多媒體設備就能很好的實現(xiàn)這一點。小學正處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的階段,如若這時不能讓他們喜歡學習,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會對他們的整個學習生涯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多媒體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方式將漢字演繹的更生動,這樣會使學生主動地去認字、識字。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本只會告訴學生這個字這樣寫,這個字必須會寫,這樣被動的學習方式又怎么能提起興趣加深記憶呢?
2.2?節(jié)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板書是傳統(tǒng)意義上課堂的一大要素,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板書的課堂是不完整的。[4]但是好的板書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比如說在課堂上需要展示“山”這個字的演變過程在多媒體設備上一張圖片就能解決的事,板書卻要耗費幾倍的時間去寫,去畫。將一頁PPT的內(nèi)容挪到黑板上的時間足以讓學生多識五六個字。事半功倍用來形容多媒體教學的這一優(yōu)點可以說是最好不過了。
2.3?不拘泥于形式,體驗多元。
課本只能是課本,而多媒體不只是多媒體。課本之所以只是課本是因為它所承載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老師常喜歡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的原因也許在此吧。同為信息傳播媒介的多媒體設備就大不相同了,數(shù)據(jù)通過一系列的保存、傳輸、篩選,到達你所使用的終端。這樣的信息載體可以是學生的課本,也可以是學生的課外書,如果你想的話,它還可以成為其他的東西。
2.4?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
大學中很多學生都喜歡劃重點,那何為重點。重點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是一個很重要并且必須達到的目的。[5]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不易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生動、形象、具體,清楚易懂,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將那些生僻字具象化的小視頻,而不是直接讓學生記住那些繁瑣的筆畫。
參考文獻:
[1]?朱秀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4).
[2]?黃利軍.尊重學生個性促進自主發(fā)展——淺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例[J].小學生(下旬刊),2013(4):77-77.
[3]?李靜.漢字多元化教育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
[4]?鄭華皆.課堂教學不能忽視板書的功能[J].小學教學研究,2006(2):35-35.
[5]?林永鴻.例析語文備課中的“八精心”[J].小學教學研究,1995(7):9-10.[J].學前教育研究,2005(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