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凱,鄧宇運,鐘 山,梁儒信
(高州市中醫(yī)院,廣東 茂名 525200)
2型糖尿病是一種因多種代謝異常(包括外周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受損、肝葡萄糖生成增加和胰高血糖素血癥)所導致的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進展性疾病[1]。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仍在顯著升高,由于其長期嚴重的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增加了患病率、死亡率和醫(yī)療成本,所以糖尿病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2]。本次研究選取在我院確診并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樣本,著重觀察糖尿病住院患者沙格列汀的使用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確診并接受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樣本,入選患者中有男100例,女80例,中位年齡(62.29±3.36)歲,平均患病時長(9.14±1.29)年。入選患者均經(jīng)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且不存在嚴重的精神類疾病、認知障礙、重要臟器器官功能障礙等情形。
對入選患者的基本資料及治療信息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展開分析。依照藥理作用將藥物劃分為以下幾類:磺脲類、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胰島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中成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3]。用藥頻度計算方法:用藥頻度=藥品年度總銷售量/限定日劑量。同時記錄、對比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情況以及胰島細胞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選用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數(shù)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為±s;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數(shù)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為率。P<0.05認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降糖藥物包括磺脲類、雙胍類、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類、格列奈類、中成藥類、復方試劑、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用藥頻度由高至低依次為磺脲類(64500)、雙胍類(55304.3)、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4123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33203)、噻唑烷二酮類(31200)、胰島素類(20444)、格列奈類(14389)、中成藥類(11304)、復方試劑(2783)、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277)。降壓藥中,用藥頻度前十位依次為二甲雙胍、沙格列汀、格列齊特、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伏格列波糖、維格列汀、阿卡波糖、瑞格列奈、西格列汀。
用藥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情況對比( ±s)
表1 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情況對比( ±s)
糖化血紅蛋白(%)組別 空腹血糖(mmHg)餐后2小時血糖(mmHg)用藥前 12.56±3.16 14.02±3.21 11.73±0.68用藥后 5.82±1.01 7.03±2.04 6.10±0.33 t 9.203 8.896 9.333 P 0.001 0.001 0.001
用藥后,患者的空腹胰島素、胰島β細胞功能均明顯提升,胰島素抵抗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前后患者胰島細胞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對比( ±s)
表2 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前后患者胰島細胞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對比( ±s)
組別 胰島β細胞功能 空腹胰島素(mIU/L) 胰島素抵抗用藥前 18.42±2.27 7.37±0.49 8.29±1.10用藥后 27.20±2.32 11.23±0.43 4.34±1.15 t 7.283 8.023 7.339 P 0.001 0.001 0.001
現(xiàn)階段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存在的兩大困境:(1)隨著2型糖尿病的進展,降糖治療的強度不斷加大,低血糖事件成為影響安全性的重大問題,ACCORD研究中強化降糖組嚴重低血糖事件風險和死亡率顯著增高的教訓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2)尚無有效手段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并延緩2型糖尿病進展,所以隨著時間推移。但目前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常規(guī)的降糖藥物嚴格控制血糖在延緩胰島p細胞功能衰竭及降低糖尿病心血管死亡率的作用有限,且還存在繼發(fā)性失效、低血糖反應、體重增加、胃腸道反應等問題[4]。沙格列汀是一種新型的治療T2DM的腸促胰島素類藥物,同時也是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類藥物,前期研究表明它可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樣肽1的降解優(yōu)化血糖控制和保護胰島功能。糖化血紅蛋白是由血液中紅細胞內(nèi)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進行持續(xù)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生成,與血漿葡萄糖水平成正比,并能保持120天左右,因此可以反映檢測近期2~3月的整體血糖控制情況,被廣泛用于糖尿病的篩選及判斷血糖控制。胰島β細胞功能在糖尿病發(fā)病及發(fā)展中起關鍵作用,隨病程延長胰島功能逐步下降。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分析指出在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以每年5%的速度產(chǎn)生衰竭,并且該進程與治療方式無關[5]。同時高血糖、高血脂毒性損害胰島細胞功能。研究還發(fā)現(xiàn)胰島功能與血糖波動之間同樣存在關聯(lián);相關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胰島細胞功能紊亂與血糖波動緊密關聯(lián)。而在糖尿病早期采取強化治療可逆轉胰島功能損害,使胰島細胞功能得到恢復,可減少血糖波動,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變異系數(shù)可用于獨立預測糖尿病相關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癥死亡。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降壓藥中,用藥頻度前三位依次為二甲雙胍、沙格列汀、格列齊特。應用沙格列汀治療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胰島素抵抗均明顯下降,患者的空腹胰島素、胰島β細胞功能均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沙格列汀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廣泛應用,并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糖代謝障礙,調節(jié)患者的血糖水平,對患者胰島細胞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