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邱化義 李貴 戚從清
摘 要:中渦29是安徽省同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以濟93060為母本、嘉豆9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種。該品種具有高產(chǎn)、抗病、籽粒商品性好、抗逆性強等特點。該文介紹了中渦29的選育過程、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術(shù)要點。
關(guān)鍵詞:大豆;中渦29;選育;特征特性;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6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1-0102-02
中渦29是安徽省同豐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種,具有豐產(chǎn)性、穩(wěn)產(chǎn)性好,籽粒商品性好,抗逆性強等特點,適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區(qū)推廣種植,于2018年通過安徽省審定,審定編號:皖審豆2018005。
1 選育過程
中渦29是通過系譜法從雜交組合濟93060×嘉豆9號選育而來。2005年配制雜交組合,2006年播種F0代種子,收獲真雜種10株。同年年底海南南繁加代,播種F1代,將F1代產(chǎn)生的種子按組合順序全部種下,后代分離較大,按育種目標進行淘汰與選留。2007—2009年建立株行進行株行選擇,2010年對2009年收獲的2個品系進行鑒定,保留1個表現(xiàn)較好的品系。2011、2012年參加本單位進行的品種(系)比較試驗,表現(xiàn)優(yōu)良。推薦參加2013年多點品種(系)比較試驗,表現(xiàn)突出,定名為中渦29。2014年參加安徽省夏大豆聯(lián)合鑒定試驗。
2 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為普通夏大豆,亞有限結(jié)英習性,白花、灰茸毛,橢圓形葉片。成熟時全落葉,不裂莢,抗倒伏。平均株高65.5cm、底莢高度17.8cm、有效分枝2.7個、單株莢數(shù)34.0。個、單株粒數(shù)71.1粒、百粒重20.1g。籽粒橢圓、黃色、深褐臍。全生育期103d左右,比對照品種(中黃13)遲熟3d。該品種豐產(chǎn)性和穩(wěn)產(chǎn)性較好,抗倒伏,田間表現(xiàn)抗病毒病。
2.1 產(chǎn)量
2.1.1 區(qū)域試驗 2016年參加安徽省夏大豆區(qū)域試驗,在7個試點中,平均產(chǎn)量2671.9kg/hm2,比對照中黃13增產(chǎn)11.42%(見表1)。
2.1.2 生產(chǎn)試驗 2017年參加安徽省夏大豆生產(chǎn)試驗,在7個試點中,平均產(chǎn)量2378.1kg/hm2,比對照中黃13增產(chǎn)7.66%(見表2)。
2.2 抗病性 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鑒定結(jié)果:2015年對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現(xiàn)中感(病惰指數(shù)44),SC7表現(xiàn)感?。ú《柚笖?shù)59);2016年對SC3表現(xiàn)中抗(病情指數(shù)25),SC7表現(xiàn)中感(病惰指數(shù)50)。
2.3 品質(zhì) 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zhì)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結(jié)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0.54%,粗脂肪(干基)19.57%;2016年粗蛋白(干基)39.25%,粗脂肪(干基)20.25%。
2.4 適宜種植區(qū)域 該品種適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區(qū)推廣種植。
3 栽培技術(shù)
3.1 播前準備
3.1.1 種子處理 (1)精選種子:用料選機或人工剔除雜籽、病斑籽、蟲食粒、秕?;蚱扑榱?,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2)藥物拌種:播種前用拌種劑230g苯醚·咯·噻蟲+蕓苔素30mL+氟蟲腈20mL拌種45kg。用噴霧器邊噴邊拌,務求均勻,拌后陰干即可播種。
3.1.2 整地保墑畦田化 大豆發(fā)芽時需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深耕細整保墑是大豆增產(chǎn)的重要條件。如果整地保墑不良,往往造成缺苗斷壟。當土壤含水量在18%~22%時為足墑,低于18%以下為缺墑。播種時缺墑,嚴重影響全苗。翻耕在干旱地塊容易引起跑墑,可采取板茬播種的辦法,能抓住季節(jié)和較易獲得全苗,在氣候正常、勞力條件許可下以精細耕地播種為宜。畦田化有利于灌排,要做到溝畦配套,達到灌排暢通。在易于干旱且水源不足的地塊,可運用窄行短畦進行節(jié)水灌溉的方法,以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
3.1.3 施基肥 播種前需施基肥,推薦實施種肥同播,施用復合肥(45%含量)150~300kg/hm2。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施有機肥,施用雞糞顆粒肥7500kg/hm2。
3.2 精細播種 適播期為6月上中旬,如果因為天氣問題推遲晚播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此期間遇到干旱,要及時灌水造墑播種,要做到播種后土壤疏松,易平整覆蓋。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塊上,中渦29適宜種植密度為22.5萬株/hm2;肥力水平高的田塊,密度為18萬株/hm2左右。播種分條播、點播。安徽省淮北大豆生產(chǎn)區(qū)主要用耬或機器條播,人工或機器精量點播在逐步擴大,精量點播節(jié)約種子,不用間苗,對光、肥、水的吸收均勻,有利于增產(chǎn)。播種深度關(guān)系到出苗的好壞,一般土質(zhì)疏松、墑情不好的宜深些;土質(zhì)黏重、墑情較好的宜淺些,一般在3~5cm,過深不易出苗,過淺則易跑墑。播種量要控制在75~80kg/hm2,在發(fā)芽率低或播種期較晚時應適當加大播種量。
3.3 田間管理
3.3.1 查苗補種或補栽 大豆出苗后,應抓緊查苗補苗,發(fā)現(xiàn)漏播,被鼠蟲食害或播種質(zhì)量造成不能發(fā)芽的缺苗斷壟要及時補種,也可以移苗補栽。如遇墑情較差,可以澆水補種。
3.3.2 間苗、定苗 間苗是保證苗勻、苗壯,實行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適時間苗的增產(chǎn)幅度為10%~30%。間苗的時間宜早不宜晚。通常在查苗補苗后到2片對生單葉展平時進行,并掌握“去弱留強,去雜留純,去病留壯”的原則,再按計劃留苗密度定苗,定苗一般進行1次,勞力多的地方可分次進行,但定苗應在3葉期以前結(jié)束。
3.3.3 病蟲草害防治 播種后、出苗前,可用50%乙草胺1500~1950mL/hm2除草。出苗后如有輕度的藥害,一般7d后即可恢復。苗后除草劑可以在大豆3片復葉、雜草的3葉期使用。防治單子葉雜草的除草劑有精喹禾靈、蓋草能,防治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有氟磺胺草醚、克闊樂。用12.5%蓋草能乳油525mL/hm2加25%氟磺胺草醚600mL/hm2,兌水噴施,可同時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除草劑使用要特別注意不要增加劑量,不要漏噴和重噴,噴前要檢查噴霧器是否有以前遺留其他農(nóng)藥,防治發(fā)生藥害。大豆主要蟲害有豆天蛾、造橋蟲、食心蟲、蚜蟲、飛虱、點蜂緣蝽等,主要病害有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花葉病毒病、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等。要盡早防治,藥劑防治方法為吡蟲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鹽+菌毒清或吡蟲啉+氰戊菊酯+菌毒清。于大豆開花期(7月中旬)開始,每7~10d防治1次,一般防治2~3次即可。
3.3.4 化控 大豆生長期間若生長過旺,可采用化控技術(shù)處理,目前主要使用多效挫,在植株旺長初期,植株高度大約60cm左右時使用。用量根據(jù)藥品含量而定。
3.3.5 防旱排澇 大豆花期、結(jié)莢期、鼓粒期如遇高溫干旱,應及時澆水漫灌。生育期內(nèi)如遇暴雨,及時排澇。
3.4 收獲與貯藏 (1)收獲:當植株莖、莢變褐,葉片基本脫落,籽粒變圓變硬有光澤,莢中籽粒與莢皮脫離,搖動時植株有響鈴聲時及時收獲,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2)晾曬貯藏:收獲后及時晾曬,達到牙咬能碎,含水量達13%~14%方可入庫儲存。若籽粒含水量過大,進倉后易發(fā)熱,會造成發(fā)芽率降低,甚至發(fā)生霉變。人工收獲同樣要進行晾曬達到入庫標準后方可入庫。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劉坤(1974—),男,安徽人,碩士,助理農(nóng)藝師,從事農(nóng)作物品種選育、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