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01
當(dāng)我們被擺在一場大瘟疫面前,當(dāng)非正常死亡慘烈地在我們眼前真實上演,我們這個忌諱談?wù)撍劳龅拿褡澹挪坏貌槐梢曀?,思考生?/p>
我對死亡的最早認(rèn)知,是一場雞瘟。我家正在下蛋的兩只漂亮母雞,在同一個傍晚,突然頭一偏,躺倒不動了。我姥姥嘆口氣對我姥爺說:“埋了吧。”我說:“不行!明天它們還要下蛋呢!”我姥爺說:“下什么蛋?它們死了?!薄u窩空了。我再也不用捉那種柳樹上黑色的飛蟲喂雞了,我再也看不到兩只雞爭食一只飛蟲的蠢樣子了。我明白,死,就是不回來了。
02
多少年后,我陪著一個割腕的女生流淚,聽她沒完沒了地哭喊:“憑什么我媽媽會死……憑什么?憑什么?憑什么?”一場車禍之后,這個家庭險些再遭慘禍。在這個女生看來,死亡,是別人家的事,絕對不應(yīng)該屬于她至愛的母親。
在我們的教育中,“死亡教育”一直缺位。當(dāng)我看到美國小學(xué)生的必讀書目中赫然列有探討“死亡價值”的《不老泉》一書時,我驚呆了。
我所教的歷屆高中學(xué)生,都要寫一篇《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的作文。孩子們很驚訝——他們覺得這是個新鮮的話題;一些家長頗不快——他們覺得這是個“不吉利”的話題。
03
我的朋友林春說:“老小區(qū)差不多天天掛白幡,新小區(qū)差不多天天鋪紅毯?!钡牵退恪疤焯鞉彀揍Α?,我們也不愿逼視死亡,我們選擇繞著走。我們對死亡的回避中裹著無盡的恐懼。
我的一個在“培智學(xué)校”工作的朋友告訴我說,她的那些智力不健全的學(xué)生,竟會無師自通地玩出殯的游戲,裝哭,裝勸,裝撒紙錢,做得有模有樣。她說:“正常的孩子誰會玩這游戲啊?”
我緘口。我想到了“孟母三遷”,其中有一遷,就是孟子住家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地從這里經(jīng)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xué)著玩起了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后,決定搬家。我倒覺得,孟子日后成為“亞圣”,跟他小時候玩過這個游戲不無關(guān)聯(lián)。
04
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藏不住的價值觀》。
價值觀這東西通常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我們的價值觀突然就被陳列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箞@文化,赤裸裸展覽著一個群體的價值觀。
我們的墓園,一般都建在遠離城鎮(zhèn)的地方。我們看重什么,就給逝者送去什么。我們看重金錢,于是就把面值大得嚇人的冥幣送到了墓園;我們看重美食,于是就把畫在紙上的滿漢全席送到了墓園;我們看重奢華,于是就把紙糊的別墅、豪車、iphone 送到了墓園;我們看重女色,于是就把精心繪制的“小姐”送到了墓園……
05
想起那年在德國的一個美麗小鎮(zhèn)下榻,早起遛彎時,突然發(fā)現(xiàn)在離我們旅館不到100 米的地方就是一個墓園!同行者頗憤憤,認(rèn)定被安排住在這里是遭到了歧視。
吃早餐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旅館住滿了本土人士。后來我們才知道,德國的墓園多建在城鎮(zhèn)的“黃金地段”,他們不怕“鬼”,愿意與死人朝夕相處。
他們的墓園好美呀!有根的、無根的鮮花觸目皆是;高大茁壯的蘋果樹結(jié)滿了累累果實;在蘋果樹下,是一條條原木長凳,那長凳邊緣的幽幽亮光,是常年光顧這里的人們弄出來的可愛“包漿”。
我想,大概惟有對同類充滿深度好感的人,才可能將墓園當(dāng)成百游不厭的花園吧?徜徉在這樣的墓園里,我沒有恐懼的感覺,相反,這里靜謐、安適的氛圍,竟讓我生出戀戀不舍之情。我是同行者中唯一一個在這墓園里留影的人。那張照片,至今都是我的最愛。
06
死,是生之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墓園,是每個生者的最終家園。這兩樣?xùn)|西不被理解和善待,生命的價值就不可能被認(rèn)清。
怕死,怕鬼,這就是人們的普遍心態(tài);避談死,遠離鬼,這就是人們的普遍選擇。可是,看看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在鬼鬼祟祟地作著“鬼”的文章呀!
孝子賢孫以焚燒紙錢、紙房、紙車、紙人在人前“秀”孝心;也用這樣的做法拍鬼的馬屁,指望得到它的保佑,也拜托它不要動不動就闖進夢里來嚇人。
07
人們跟“鬼”的關(guān)系很吊詭。懼著它、躲著它,又哄著它、敬著它。我們想過嗎?一旦我們作古,立馬就變成了這樣一種不尷不尬的討嫌角色。
我們的墓園更像“魔窟”,充滿了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陰森氣息。沒有人愿意在這里安放一條長凳,安放了也不會有人來坐;只有在那個法定假日里,人們才較著勁兒地抬來被他們?nèi)f分看重又打心眼里“膈應(yīng)”的五花八門的冥物,燒它個火光沖天,然后轉(zhuǎn)身匆匆離去。
實惠到惡俗,潦草到猥瑣——這,就是我們的墓園文化;這,就是我們藏不住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