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龍 陳宏波 虞夏駿
坐落在書法名家沙孟海故鄉(xiāng)的寧波市古林鎮(zhèn)薛家小學,秉承“育儒者之智,奠人生之基”的辦學理念,歷經(jīng)十余載的研究、實踐、打磨,如今形成了以仁愛、厚學、體健、和美為育人目標的校本書法教育體系,通過文化浸潤、課程建設、活動拓展等途徑,健全書法育德的特色培育機制,助力學生道德成長。
一、文化浸潤,翰墨飄香
學校為弘揚書法藝術,推進書法特色學校建設,在“水墨浸潤”理念的引領下,積極改善校內(nèi)人文環(huán)境,通過特色建筑、教室陳設,設置書法學習情境,全力打造書道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時時處處可以品書法、學書法、練書法,感受傳統(tǒng)文化、沉淀人生智慧。
走入薛家小學,一眼便可看到由書法家傾情撰寫的“健美”二字,希冀每個進入薛家小學的學生都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都能崇尚體美、心美、行美,不懈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實現(xiàn)自我價值。校園深處,彰顯我校書法氣息的石書卷、水墨蘭亭、書法室等特色建筑,使學生隨處都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書法文化氣息。室外標志性建筑水墨蘭亭的地面和亭外書法臺均由特殊青磚鋪成,為學生蘸水練字提供方便。學校每條走廊的墻壁上都有一塊小的練習專區(qū),學生們可隨時隨地研習書法、交流技藝。室內(nèi)古典和現(xiàn)代兩種風格的書法教室,可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書法長廊常年展示著在讀學生的作品,歷年優(yōu)秀書法作品則藏于學校的書法陳列室中,供學生隨時品鑒、汲取精髓。
課余時間,不論是室外的水墨蘭亭,還是室內(nèi)的書法教室,亦或介于兩者之間的書法長廊,總會擠滿了練習書法的學生。在古林鎮(zhèn)薛家小學,書法已深入師生的日常,學生的身、心、智、趣均得到了長足發(fā)展。
二、墨香課程,全面發(fā)展
書法作為中圉特色的文化藝術,是中華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標識。2008年以來,學校將書法教育作為辦學特色,創(chuàng)設墨香校本課程,按學段、書寫工具設置課程內(nèi)容,自編書法研習的基礎教材和拓展教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教材編制系列化
學校編制的系列校本教材,有幫助學生夯實基本功的《寫字練習冊(基本筆畫)》和《寫字練習冊(偏旁部首)》基礎教材,也有幫助學生了解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歷代著名碑帖解讀》《100個書法家故事》拓展教材。
《寫字練習冊(基本筆畫)》和《寫字練習冊(偏旁部首)》是學校書法練習的基礎教材。這套教材一是用于低年級學生書法課,讓學生從漢字的基本筆畫開始學習和練習,旨在讓學生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二是用于中高年級學生每天的午自修的鞏崮練習。學生可根據(jù)自己對書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選擇這套教材的相應內(nèi)容進行練習,不斷掌握、鞏固書寫的基本技能。
現(xiàn)存碑帖大多為古時的祭文、書札、碑文、銘記等,其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都與現(xiàn)代生活相去甚遠,加上其中的異體字、古體字等種種原因,致使學生面對傳統(tǒng)碑帖時往往難求甚解,對其文本內(nèi)容不知所云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為此,學校組織各科老師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集體編寫《歷代著名碑帖解讀》校本教材,幫助學生在臨習碑帖時,理解碑帖內(nèi)容、了解碑帖中人物的事跡,讓中華民族的正能量感染我們的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00個書法家故事》是學校按朝代和年代劃分,收集的100例著名書法家典故。凡入選作品,其作者必然是敢于推陳出新、德才兼?zhèn)涞娜?。秦漢時期有程邈創(chuàng)新性地將篆書簡化演變?yōu)殡`書,革故鼎新;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代書圣王羲之苦練書法,廢寢忘食;隋唐時期有柳公權以筆為諫,巧妙督促唐穆宗;明清時期有祝允明不畏權勢,詩書戲權貴;近代有王雪樵以筆為犁,苦練不輟?!?00個書法家故事》幫助學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感悟書法家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和勤學苦練的精神。
(二)書法教學規(guī)范化
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接觸并了解書法文化,重視學生的書寫態(tài)度,把為人處世的原則落實到一筆一畫上,開設以鉛筆為書寫工具的書法課程,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體會起、行、收的運筆感覺,養(yǎng)成提筆就是練字的書寫習慣?!半p姿”教學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課,為學生開肩了良好的書法學習之門。教師首先示范提筆的“雙姿”:身坐正,腳放平,保持眼睛與書本距離約為一尺,朐前與課桌距離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約為一寸。端正的坐姿,會向大腦發(fā)出一個積極的信號,使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時能夠認真對待,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會更高。
三年級以后,開設以中性筆和毛筆為書寫工具的書法課程。用中性筆書寫正楷字,可以讓學生的行文整齊并有一定速度,告訴學生做作業(yè)也是練習書法的過程,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學習用毛筆書寫楷書,旨在讓學生掌握一門傳統(tǒng)技能。
到了五年級,開設以鋼筆和毛筆為書寫工具的書法課程,學生用鋼筆進行日常書寫、用毛筆臨摹楷書經(jīng)典碑帖,從中感受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不同的美,學習其獨特的演變簡史,體悟書法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三、多彩活動,共同提高
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同頻共振。學校以水墨書香為紐帶,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社活動,增強了家校社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校、家庭、社會充分發(fā)揮育人所長,同向助力學生成長。
(一)親子書法練習
多年下來,學校已經(jīng)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回家要教家長學習與書法相關的知識。學生可以指導家長欣賞碑文,也可以教家長臨摹字帖,還可以給家長講述書法家的故事。教授家長的過程,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有助于他們提高書法實踐能力。每天崮定的親子書法練習時問,學生會將他們在學校的所聽、所感、所獲與家長進行分享,融洽了親子關系。
(二)社區(qū)書法講堂
學校與海曙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結成了共建單位,協(xié)會的書法家每月都會到書法講堂,指導我們的書法教育教學工作。學生、教師、家長及其他社區(qū)的書法愛好者都可以到書法講堂來學習,也可以成為講堂里的老師。書法講堂不僅有專家定期講授書法專業(yè)知識、指導書法創(chuàng)作,還有教師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家長分享學習心得,學生講述書法故事,參與人員交流心得感悟。書法講堂的開設,吸引了許多新人,使書法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增強了大家學習書法、傳承文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老年大學授課
走出校門到老年大學的三尺講臺上,學生搖身一變成了爺爺奶奶們的小老師,為爺爺奶奶講解書法知識,講述書法故事,指導他們學習書法。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書法素養(yǎng),并且學有所用,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教爺爺奶奶學書法的活動,既豐富了他們的老年生活,給他們帶去了無限樂趣,也使學生樂在其中,傳承了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可謂一舉多得。
(四)線上活動成果展
在水墨文化的浸染下,學校嘗試利用新媒體制作書法微課,讓學生在課內(nèi)課外、線上線下均可獲得學習和練習書法的機會。
學校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書法教習和展示欄目?!白R字課堂”欄目,以語文老師錄音為主,輔以文字說明,將語文課本上的生字作為案例,詳細講授其書寫步驟與要點,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習得書寫要領?!皶ㄕn堂”欄目,由學校提供專業(yè)的書法視頻教程,將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同字體的書寫要領制成完整視頻,供學生免費在線學習。“優(yōu)秀作業(yè)展”與“小小書法家”是學校專為學生開設的書法優(yōu)秀作品展示平臺,讓學生接受更多老師、同學和家長的點評,鼓勵學生精進技藝,進一步提升學生書法水平。
六年的書法學習,學校教師在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yè)中,都會關注學生書寫的筆法、字法、章法,將書道育人思想貫穿教學始終。教師以身示范,教育學生為人要正直、處事要公正、學習要認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字如其人的內(nèi)涵。六年的培養(yǎng),學生不僅學到了一門特長,更習得了為人處事態(tài)度,實現(xiàn)了墨岙少年的蛻變。
【邵小龍,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古林鎮(zhèn)薛家小學校長;陳宏波,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古林鎮(zhèn)薛家小學教科室主任;虞夏駿,浙江師范大學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陳靜文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指向?qū)W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墨香浸潤教育實踐研究”(2018SC0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