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圉勞動教育進入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反觀勞動教育現(xiàn)狀,重行輕知者有之;以勞動任務取代勞動教育,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人的行為影響,割裂了知、情、意、行的整體發(fā)展者有之;對勞動教育短視,致力于一次性或短期的勞動項目,忽視了學生堅持長期勞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者有之;以活動代替勞動,忽視了在勞動中磨礪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的毅力者有之……
學校在勞動教育層面存在的這些問題,實則是缺少規(guī)劃和深思的表現(xiàn)。教育不能只圖熱熱鬧鬧一陣子,而要給學生記得住、帶得走、留得下的東西,比如信仰、思維方式、技能和習慣,這些才能夠讓學生長久受益。為此,我?;谛W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校特色,融合時代要求,推出了匠心課堂,對勞動與技術這門國家課程進行了有益的補充、融合與創(chuàng)新,開啟了學校勞動教育新常態(tài)。
一、立足教材,以初心致匠心
匠心課堂教什么?這是我校教師們最初的疑問。為了回應這個問題,我校追溯了勞動課程設置的初心,即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個人層面看,匠心課堂是培養(yǎng)幸福生活的能力;從家國層面看,匠心課堂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于初心,教師們自編校本教材,為匠心課堂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套教材貫穿小學1-6年級,著眼于學生問題解決和未來發(fā)展,采用主題單元的編排方式,在致敬勞動者和匠心小實踐兩個主題之下,設置了平凡崗位、大國工匠、勞動模范和校園小工匠、家務小能手、公益小種子、種植小專家等十余單元,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應該形成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習慣以及能力進行了分解,將教學內(nèi)容有梯度、螺旋式地呈現(xiàn)在教材中。以平凡崗位這一單元為例,內(nèi)含文武百“官”、尊者為“長”、能者為“師”、最美逆行者、術業(yè)有?!肮ぁ?、行行出狀“員”等十二節(jié)課,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多元分工,以及各行各業(yè)不同崗位工作者的工作職責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學習平凡崗位工作者認真、細心、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尊重并感謝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在勞動模范單元里,我們再現(xiàn)了“水稻之父”袁隆平、“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敦煌女兒”樊錦詩等先進個體為國家作出的突出貢獻,還有航天團隊、鈰路團隊、女排團隊等代表著國家精神的先進團體,使學生對勞動模范的認知更為全面、豐富。
學校還結(jié)合各學科、專業(yè)的特點,組織學科教師對本學科教材進行梳理,找尋教材中隱含的勞動教育資源,形成勞動教育資源表,確保學科勞動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以五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我們總結(jié)了四類課程:一是勞動情感類課程,以《四時田園雜興》居首,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夏忙時的勞動場面,農(nóng)家男女白天鋤草,晚上搓麻繩,各自挑起家庭重擔,忙中帶趣,盡顯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的中華傳統(tǒng)。孩子們雖不會耕織,卻也在桑樹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詩中想要參與勞動的兒童形象極具感染力,淺白樸實的詩句朗朗上口,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二是勞動觀念類課程,重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課文《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對人力車夫的描寫和《甲骨文》中對學者研究甲骨文的介紹,可以放歸一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偉大出白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是社會分工的一種形式,缺一不可。三是勞動知識類課程,《祖父的園子》以兒童視角描寫了祖父園中的景物,講述了“我”和祖父在園中的生活,栽花、拔草、下種、渭土、鏟地、澆菜……祖父整天在園子里勞作,而“我”跟在旁邊,或模仿干農(nóng)活,或瞎搗亂,在祖父包容寵愛中白由成長。文章立意雖不在勞動教育,卻提到了許多常見的農(nóng)活,這對缺乏下地勞動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長見識的機會。四是勞動技能類課程,可以拓寬學生視角,讓學生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職業(yè),了解各種職業(yè)技能?!端⒆永睢愤@篇課文著重講述了一位生活在市井的手藝人,因高超的粉刷技藝為人稱奇。作者用白墻黑衣、涇渭分明的方式展示了刷子李對自己技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感,讓學生對干一行精一行的職業(yè)能人心生崇拜。這樣的能人在大國工匠身上尤為突出:給蛟龍?zhí)栄b眼睛的鉗工顧秋亮,人稱“顧兩絲”,因為他靠眼看手摸就能將深海載人潛水器零部件組裝的誤差控制在兩根發(fā)絲的粗細之間,而代價是長期的練習使手指失去了指紋;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首席焊接技師盧仁峰,一個為坦克“縫制”保護傘的人,幾十年來交出的都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chǎn)品,而這些產(chǎn)品卻是他僅靠一只完好的手來完成的;中國中鐵裝備集團電氣高級技師李剛有一雙“長了眼睛”的手,閉上眼睛也能在狹小的接線盒里把密如蛛網(wǎng)的線路連接得分毫不差……這些擁有超凡心理素質(zhì)、超高技能的中國工匠,至今讓學生們驚嘆、敬佩不已,是學生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一、設計課型,以師心育童心
我校勞動課綜合各年齡段學生的需要、接受度和參與度,從知識獲取、技能習得、價值體驗、習慣養(yǎng)成等不同目的出發(fā),開設了與之相應的不同課型,讓小學勞動教育擁有可愛的面孔、可親的方式、可行的路徑和可見的效果。
影視課這類課型也稱“追星課”,目前劃分成導視臺、探究站、實踐園和拓展屋幾個板塊,主要以觀看影音視頻的方式授課?!洞髧そ场贰督承挠⑿邸返燃o錄片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小學生需要這種直觀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來認識、了解、學習、敬仰、追隨這些“明星”?!靶恰本褪谴髧そ?,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勤勞、鉆研、堅持、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正是我們要通過勞動教育傳遞給學生的。
PBL項目課也叫項目式學習,學生在一段時期內(nèi)開展調(diào)研、探究,嘗試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問題,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習得新知識、獲取新技能。項目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如怎樣為黃瓜搭瓜架、為學校建設一個數(shù)字菜園等勞動課,讓學生從儲備性的學習走向應用性的學習,這就是PBL項目課的意義。
實踐課主要分為校內(nèi)實踐課和校外實踐課。校內(nèi)實踐課有種植課、工匠課等,校外實踐課有志愿服務課、非遺傳承課、環(huán)保行動課等。其中,校外實踐課深受學生追捧。在船廠會議室,學生面對面聽工匠用樸實的話語講述自己的追夢之路,從一線的代班長到高級技工,從對新設備一無所知到一年拿下十個發(fā)明專利,學生受到極大的觸動。在車問,工匠耐心地為學生講解、演示自己的發(fā)明,讓學生對“勞動托起中國夢”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感受。
繪本課以其精美的畫面和豐富的意蘊深受學生喜愛。尋找與勞動相關的繪本,讓學生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不失為一種無痕教育的好方法?!?4只老鼠種南瓜》《古利和古拉的大掃除》等生動有趣的繪本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會引領學生進入勞動世界;《最重要的事》《跟著爺爺去插秧》這類內(nèi)涵深刻的繪本,主人公誠實勞動,不斷播撒美的人物形象會久久停駐在學生腦海;《墨菲警官的一天》為學生打開更加廣闊的天地,學生們從中學習勞動方法、認識勞動意義、感受勞動的快樂和生活的充實。
親子課在勞動教育中,家務勞動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今年“香噴噴的寒假”勞動課中,學生和家長一起學習廚藝,并制作成口袋書進行“云”展播評選。做饅頭、包餛飩、鹵雞爪、做甜品等這些勞動項目從家庭中產(chǎn)生,又編入校本教材,再回歸家庭,看似走了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回路,卻讓家庭在觀念上更重視、情感上更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
專題課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衍生一些問題,如果能及時抓住這些問題,把它變成生成性課程資源將更具現(xiàn)實意義。比如,學校在組織學生開展跳蚤市場,讓學生體驗勞動賺錢的同時,偶然發(fā)現(xiàn)學生滋長了投機倒把、金錢至上、不正當競爭等不良思想。老師就可以利用集體教育的方式,為學生們上一節(jié)誠實勞動的主題課,讓學生明白誠信經(jīng)營、誠實勞動的意義。
三、科學評價,以匠心勵童心
匠心課堂如何評價?自然不是一張試卷能夠檢測的。這些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素養(yǎng)需要更加多元的評價方式。為此,我校設計了《匠心少年成長手冊》,清晰呈現(xiàn)各年齡段學生應具備的勞動素養(yǎng),并輔以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案,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原則等五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jié)合。根據(jù)各年段勞動素養(yǎng)表,家務勞動、校內(nèi)勞動和校外勞動分別由家長、老師、同學和校外人員共同評價,保證評價的真實客觀,以此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激發(fā)勞動的主動性、持久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比如,在勞動素養(yǎng)表中,每天起床疊被子、每周整理書桌這種比較簡單的勞動項目都設有會做與堅持做兩個考評維度,學生通過家長、老師、同學的評價強化自己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習慣。再如配合教材致敬勞動者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學校設計了每學期的“追星履歷”,讓學生每學期填寫一位自己最喜愛的勞動明星,并闡明喜歡他的理由、學習了他的哪些方面以及自己取得的進步等,通過老師的引導,逐步深入地影響他們的勞動價值觀。
即時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jié)合。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基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即時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既有針對于某一任務的即時評價,又有針對于學生六年成長的各階段的月評價、學期評價和學年評價,可使長遠目標和短期動力成為學生成長的雙翼。
量化評價與質(zhì)性評價相結(jié)合。量化評價簡單易行,重結(jié)果。質(zhì)性評價多用描述性語言,重過程。考核學生搭一個瓜架用了多少時問,一個學期做了幾次公益勞動等,這些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評價。但是,如果要評價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就需要質(zhì)性評價。比如,為了搭好瓜架,這個學生查閱了多少資料、是怎樣一次次請教老園丁的、他與同學合作得怎樣、動手能力強弱、是否細心等等,這些就需要老師和同學對他進行質(zhì)性評價,也有助于學生全面修正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學校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督承纳倌瓿砷L手冊》既規(guī)定了學生在六年教育中所要達到的共性要求,如認識12類職業(yè),學會種植常見的有機蔬菜等,又為各有所長的學生提供發(fā)展空問,設置單項評價激勵。學生可以在期末填寫“校園 小工匠”申報單:“在一年的勞動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強項是 ,我想給大家展示 ”,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活動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特長。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推進,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明顯提升。無論是學校的各種勞動還是家務勞動,孩子們都積極參與,愛勞動、會勞動的孩子變多了。抽樣調(diào)查顯示,學生每天家務勞動的時間由之前平均不足5分鐘,提高到20分鐘,勞動項目也大為增加,涌現(xiàn)出一批熱愛勞動的小標兵。他們對大國工匠、勞動模范如數(shù)家珍,自覺將匠心追求融入到學習之中。
匠心作為新時代勞動精神的象征,書寫著勞動者勤勞、專注、鉆研、堅持、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的品質(zhì),推動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學校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樹德的匠心課堂,促使匠心精神深入人心,不僅得到了全校教師的認同,還得到了廣大家長的點贊。
【沈曄,江蘇省江陰市大橋中心小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陳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