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妮
摘 要:琵琶在古代是由西域傳入的彈奏樂器,琵琶的彈奏的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歷史的變遷,關于琵琶的說法,在音樂界沒有得到統(tǒng)一。如今的琵琶是經(jīng)過千百年發(fā)展得到的產(chǎn)物,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并且琵琶的旋律也有很多,風格也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琵琶演奏流派和風格特征。
關鍵詞:琵琶;演奏;流派;風格特征
引言:
古代的琵琶的種類有很多,分別有曲項琵琶、琴琵琶、漢琵琶,并且琵琶的歷史悠久。曲項琵琶最先從國外引入,再傳入中國,經(jīng)過時代的變遷與中國的懷抱式彈撥樂器一起統(tǒng)稱為琵琶,在宋代形成了琵琶的專稱。歷史的發(fā)展使琵琶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都有其獨特的演奏手法,這就要求音樂界要正確梳理琵琶的演奏流派和風格特征。
一、琵琶演奏流派的形成過程
琵琶是我國古老的彈奏樂器,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這一時期的琵琶主要有兩類,這兩種琵琶都是直柄,圓形音箱,但是它們的形狀不一樣,一類是兩面蒙皮,另一類有4弦12柱,豎持彈奏。從東晉時期,半梨形音箱的曲項琵琶由西域傳入我國,當?shù)搅怂逄茣r期,曲項琵琶成為歌舞中最重要的樂器。
琵琶藝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是在唐代,在這一時期,多種琵琶開始相互融合,在保持原有的琵琶音色的基礎上,制作了新的琵琶。新制作的琵琶融入了中國的特色,音色變得更加的清脆柔和,這一改變給后世制作琵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演奏技術上也有很大的改變,從橫抱式持琴方式變成了豎抱式持琴方式,持琴方式的改變拓展了音域也改變了演奏技藝。歷史風俗、生態(tài)環(huán)境、族群、方言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會影響琵琶的演奏流派,大概到明末清初之時,琵琶演奏就分了派系有南北兩大派系,在這一時期,大量的民間小戲開始興起,在民間小曲中運用多種的樂器,并且隨著民間小曲的發(fā)展,琵琶藝術受到影響,也開始慢慢的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
琵琶的演奏形式也受到了西域歌舞伴奏的影響,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慢慢融入中國元素,形成了特有的演奏手法,演奏手法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拓展,發(fā)展成為發(fā)展為打、摟、吟、 揉、推、拉、綽、注、壓、顫等技法。因為彈奏技法的改變,琵琶成為了主要的彈奏樂器,琵琶的中低音色醇厚,高音清晰明亮,在演奏中能很好的表現(xiàn)出曲調,旋律優(yōu)美,所以很多人都使用琵琶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琵琶開始慢慢走進中國人眼中,變成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使用的樂器。
琵琶也廣泛應用于宮廷音樂當中,許多皇帝、貴妃和貴族都很喜歡琵琶音樂,在唐宋時期,琵琶藝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從許多詩人留下的詩句,也可以尋覓到琵琶的身影。宋朝時的藝術堪稱頂峰,琵琶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許多詩人詞人都用琵琶彈奏自己寫的詞曲,琵琶音域隨著人們品味的增加而逐漸擴大。
二、琵琶演奏流派的風格特征
明末清初時,琵琶演奏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稱浙派,北派稱直隸派,這兩個派別的出現(xiàn),給琵琶演奏帶來了風格上的變化。在江浙一帶因為昆腔戲的流行,像無錫派的吳畹卿將昆曲的曲調與琵琶演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從鴉片戰(zhàn)爭以后,因為江浙一帶的城市開始不斷地發(fā)展壯大,開始出現(xiàn)大量娛樂場所,藝術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琵琶藝術也開始慢慢進入城內(nèi),因為上海快速的發(fā)展,許多流派的人開始進入到上海,他們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學習,促進了琵琶風格的發(fā)展。
除了南北派外,還有以下幾個較出名的派別,它們分別是無錫派,平湖派,浦東派,崇明派,王派。這些派別對琵琶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無錫派的華秋萍,華子兩人編著了我國最早印行的琵琶譜,平湖派的朱荇青創(chuàng)造了運用左手大指按托之法,浦東派流傳有許多琵琶譜,崇明派的風格很有特點,王派掀起了我國琵琶發(fā)展歷史上第三次高潮。各個流派的風格不同,但是他們都推動了琵琶的發(fā)展。
琵琶演奏流派的風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區(qū)域文化,地域文化等。受到區(qū)域文化影響的琵琶曲,演奏手法會隨之改變,演奏者將一些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觀點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讓樂曲變得更加大氣,從而形成本派的獨特演奏風格。例如像上海派,它處在中西文化交匯的樞紐,所以它就融入了中西文化的特點,樂曲形式變得簡單,氣勢大度,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崇明派起源于長江的入海口,因為受區(qū)域的影響,他們的風格會受當?shù)仫L土人情的影響,風格與上海派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區(qū)域文化也是影響琵琶演奏風格的一個因素。因為不同流派的人審美不一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演奏風格,演奏風格會受當?shù)亟?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演奏風格。像《玉譜》中的《漁家樂》這個譜曲受到山東膠州民俗的影響,旋律比較歡快,曲調時起時伏,琵琶曲結合了鑼鼓的節(jié)奏,讓整篇樂曲變得更加歡快。藝術背景會影響演奏的風格,當人們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們的演奏風格就會受到區(qū)域文化或地域文化的影響,但是都很富有民間特色,體現(xiàn)出社會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琵琶演奏流派并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而是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積累,并且它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因為不同地區(qū)有不同地區(qū)的風格,不同流派有不同流派的風格,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這些流派的風格將會慢慢的融合。學生要想學好琵琶,就要掌握一些經(jīng)典的琵琶曲目,了解各個派的風格,因為這些派別都是長時間積累形成的,并且他們的風格很有中國特色,琵琶演奏能夠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民族的精神象征。
參考文獻:
[1]趙聰,周世雄.探析琵琶演奏的音樂表現(xiàn)力[J].黃河之聲,2018,22:64.
[2]郭鎮(zhèn).琵琶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xiàn)[J].當代音樂,2019,07:129-130.
[3]寧燕.試論琵琶演奏技巧傳承與創(chuàng)新途徑[J].北方音樂,2018,38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