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蕓
摘 要:地方課程資源是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美術教師利用當?shù)刈匀缓臀幕Y源,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將這些資源應用于美術教學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操。
關鍵詞:地方資源;高中美術;教學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美術教科書,根據(jù)學生、學校和當?shù)氐奶攸c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chuàng)造;靈活利用當?shù)刈匀缓臀幕Y源,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shù)刈匀缓臀幕厣穆?lián)系。地方資源對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吸引力,引導學生加強對美術課的認識,增強其興趣。
一、收集整理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使之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
兩當縣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筆者多年來一直收集整理地方資源,并在美術教學中加以運用,有了一定心得和體會。兩當縣地方文化和自然資源有以下方面。
(一)“兩當兵變”舊址張家大院中的磚雕文化
“兩當兵變”舊址張家大院有房屋7座32間,房屋外墻上存有磚雕11幅,有磚雕土地公、磚雕二十四孝圖、磚雕駿馬、磚雕獅子、磚雕書劍、磚雕植物花瓶、磚雕松鶴,共7個方面的內容。這些磚雕是民間建筑裝飾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藝人運用專門手法,在青磚上留下人物、器皿、花卉、鳥獸等寓意吉祥如意的圖案。藝人運用浮雕、圓雕技法,以流暢的線條,將人物、動物、花木等雕刻成畫面感極強的圖案,只要有心收集,它們就是美術教學最好的實物教具。
(二)石刻上的人物、花草器物文化
兩當縣石刻資源較多,現(xiàn)存各級各類石刻200余處,大致可分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其他石刻三類,其中不乏人物、器皿、花鳥、動物等圖案,它們也是不可缺少的美術教學資源。石刻屬于雕刻藝術,是用雕刻手法來創(chuàng)造美的技法,其手法和美術是相通的。筆者將兩當縣石刻圖案從美術的角度整理成集、歸納成類,用于教學實踐。這些內容由于具有極強的地方特色,真實生動,故而拉近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課堂上。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增強了學生弘揚家鄉(xiāng)文化的意識。
(三)現(xiàn)存清代房屋門窗上的木雕文化
兩當縣現(xiàn)存明清建筑不少,楊店古建一條街上的木頭門窗、許多農村的老房子,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門窗都是木質,且都是四開式的。這些門窗上都有木雕圖案,圖案內容有松竹、鹿鶴、梅菊、牡丹、魚龍等,雕刻技藝高超,是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地方文化資源內容。筆者以圖片和繪畫形式將其收集起來。
(四)兩當縣的山水風物文化
兩當縣自然風光秀麗,是美術寫生的佳地,常有各地大學生來此寫生。筆者每年都會帶學生到街上觀看櫻花,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記錄美的能力。一山一水、一花一木皆可入畫,將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記錄下來,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只要有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就一定能發(fā)掘更多美術資源并運用于課堂教學。
二、兩當?shù)胤劫Y源引入美術課堂的作用
將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深化為美術校本課程,是筆者的一大心愿,并且一直在為之努力。對兩當縣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已成為筆者課余的主要工作之一,經過數(shù)年努力,基本形成了一個體系。筆者通過實踐,對地方資源用于美術課堂教學的作用有了一定認識。
首先,將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用于美術課堂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磚雕文化、紅色文化、碑刻文化、木雕文化等凝聚了先輩藝人的藝術精華,它們和自然山水一樣,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特點。將它們作為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接近古人,不但能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古人的審美情趣和特點,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其次,培養(yǎng)學生因家鄉(xiāng)杰出的人物、事件或景致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將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用于美術課堂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家鄉(xiāng)文化自豪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美術課堂將兩當縣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了解了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當?shù)刭Y源和文化,家鄉(xiāng)自豪感油然而生,從而產生家鄉(xiāng)文化自信。
最后,將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用于美術課堂教學,能增強學生傳承和保護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兩當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是兩當人引以為豪的。通過美術教學,學生參與到發(fā)掘了解當?shù)匚幕男袆又腥?,并深入研究當?shù)匚幕妥匀毁Y源。這樣做,喚起了學生傳承和保護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逐漸把保護和傳承家鄉(xiāng)自然資源和傳統(tǒng)文化當作自己的責任。
總之,筆者收集地方自然和文化資源,以圖片、繪畫形式用于美術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比用教本教學時要高。這個做法一舉數(shù)得,既是對地方自然資源的記錄和保護,又是對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承,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兩當縣地方資源可用于美術教學的甚多,關鍵要去發(fā)掘整理,形成美術地方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深化,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嘗試編寫校本課程。
參考文獻:
陳旭遠,張婕.引領高中新課程[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
編輯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