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提高學生思政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展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受教育者的主體,緊扣現實需求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chuàng)造性應用多種溝通方法,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環(huán)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以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23-0066-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還可以提升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效果[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有所獲。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及心理認知特點,并采用恰當的方法積極開展。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時,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緊扣現實需求
哈貝馬斯提出的“理想的溝通情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可以充分表達自身的看法;二是表達看法的同時不受外界的干擾;三是參加者可以自由討論并質疑,綜上這三個方面主要表達了一個“平等”的理念[2]。雖然學生在接受教育時,與教師的人生閱歷及知識經驗等方面影響巨大,但是他們具有平等的地位。堅持平等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的人格平等,他們都具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并且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學生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和主動選擇的過程,這個過程教師和學生均是溝通主體,具有平等的地位。總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廣大師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面,立德樹人,著力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積極作用的人。加強大學生愛國感恩、民族團結和網絡安全教育,筑牢高校師生團結統一的思想防線,并緊扣學生現實需求,通過人格平等和地位平等,積極把學生帶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需要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第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內容的價值,如果某個人對某些內容的需求比較強烈,則更加容易接受該內容,因此,只有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符合學生的現實需求,才能提升學生的教育參與度和溝通興趣。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入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升溝通效果。第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還需要注意教育內容的穩(wěn)定性和針對性,從學生的處事原則和處事方法入手進行針對性的溝通,比如,圍繞學生的成長事件、時事政治等組織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通過對學生的人際關系、交往需求等組織內容。此外,建設不同的實踐基地,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比如,開展“學雷鋒月”征文活動,通過設計征文比賽,提升學生對于活動的參與度;定期到敬老院關愛老人;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組織、編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主題演講、情景劇表演、主題辯論、微視頻制作納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步實現課程、教師、教學與科研、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聯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促進課程思想引領、價值引導、精神塑造和情感交流等功能的進一步實現。此外,高校還可以舉辦一些知識競賽、學術交流活動及主題班會等活動,通過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深入開展責任教育,組織黨員義工、義務家教、一幫一互助等助殘、助人、助學活動,引導班團組織開展“愛國、愛校、愛家”“禮敬父母”等特色活動,培育學生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意識[3]。
3創(chuàng)造性應用多種溝通方法
創(chuàng)造性應用多種溝通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包括談心溝通法、討論溝通法、角色互換溝通法、心理咨詢溝通法、積極傾聽溝通法等[4]。談心溝通法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進行溝通,進行談心之前,必須掌握學生的思想性格特征,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注重談話時機的選擇,談話的內容要能產生共鳴。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時,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情感氛圍。討論溝通法就是學生和教師在進行溝通時,圍繞某個主題開展辯論或溝通,確定討論主題。思想政治教育的討論主題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思想困惑,同時教師要做好討論的引導工作。角色互換溝通法,該方法主要教師向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的經歷,通過“以心換心”,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高效溝通,從而理解學生的動機,為教師和學生的相互理解奠定基礎。心理咨詢溝通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心理障礙或者是心理疾病,利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治療,這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引導學生進行心理自我調整和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積極傾聽溝通法就是通過積極的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教師在傾聽學生訴說的過程中要融入感情,用心去理解,同時借助身體語言,如微笑、點頭等表示接收到了信息。只有創(chuàng)造性應用多種溝通方法,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奠定基礎。
4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環(huán)境
(1)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信息,并且大學生一般都有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如果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導則對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開展不利。因此,必須克服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安全和純凈的網絡環(huán)境。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內容的相關宣傳,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同時對網絡信息設置紅色預警,對于一些錯誤言論及負面信息嚴格把關,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正面、積極向上的內容中來。對于網絡上一些輿情事件,高校應通過轉載、評論等方式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同時,關注網絡意見領袖,將意見領袖的正確觀點信息置頂,吸引學生的點擊和跟帖,從而實現網絡輿論的正向引導。
(2)營造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高校應加強網絡信息監(jiān)管,設置“防火墻”,將一些不良信息從高校網絡濾除,降低這些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同時,制定網絡信息的管理規(guī)則,避免學生在網絡發(fā)布一些不良信息。高校還應該加強網絡道德建設,通過引導學生加強自律,提升他們的道德品德,促進網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高校還須制定《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等規(guī)則,塑造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上網行為,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教育,比如: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需要團結各部門的力量,運用新媒體技術,抓好新媒體平臺頂層設計,將其成為學校、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工作助推器”,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網絡動員令”,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5]。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開展者,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重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首先,高校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開展情況招聘專職和輔助教師,并對這些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授課模式等,掌握案例教學、專題教學、系統教學、啟發(fā)教學等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水平,同時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網絡思想政治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為了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并完善福利待遇,幫助他們解決職稱問題,提高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同度。
6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弘揚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同時利用網絡確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本文簡要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策略,期望通過分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支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5,1(28):40-41.
[2]孟凡鶴,劉嫣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對策探析[J].好家長,2017(56):33.
[3]殷豆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75-76.
[4]黃雪松.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討[J].智庫時代,2019(35):132-136.
[5]王燕.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0):17-18.
(責編:陳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