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
摘要:隨著21世紀的到來,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在此背景下,社會各領域的發(fā)展模式均受到了不小轉變。音樂行業(yè)也并不例外,隨著交融理念的盛行,跨界音樂成為了全新的音樂表演模式,目前該模式是音樂領域不可或缺的發(fā)展趨勢。因此,中小學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為中小學生的后續(xù)音樂學習打下了重要基礎。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小學聲樂教學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特征及其原則,其次對當前中小學生歌唱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教學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聲樂教學;歌唱能力;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23-0112-02
培養(yǎng)中小學生歌唱能力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唱歌與學生心理需求相符,能幫助其身體和精神得到美的熏陶與享受,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直觀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能夠借助音樂傳達內心感情,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一直是聲樂教學中的首要目標。但目前,中小學生正經(jīng)歷著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過渡階段[1],這一階段學生也處于變聲期,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音樂教師由于教學方法傳統(tǒng)、學生不適應變聲期等因素使得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yǎng)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需要教師更新自身教學理論、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探索全新的音樂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為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
1 中小學聲樂教學中歌唱能力培養(yǎng)的三大特點
1.1 鮮明的形象
在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在于樹立鮮明、具體的形象。眾所周知,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其情感表達應是具體、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這種情感并不是完全抽象的美,教師通過樹立具體鮮明的音樂形象,那么學生可以充分感知藝術,在感知的過程中從而獲得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1.2 深厚的情感
藝術的美感之所以動人,就是因為其中表達出來的情感,那么音樂也是一種富有情感的藝術,這種情感能和觀眾產(chǎn)生共鳴、進而打動觀眾。在聲樂教學中,音樂教學需注重引導學生品味音樂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共鳴,使得學生在歌唱過程中帶著感情,從而達到演唱的目的。
1.3 獨創(chuàng)的魅力
藝術的生命源泉是獨創(chuàng)性,凡是擁有了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才能真正顯示出藝術作品的價值。音樂作品也具有較強的獨創(chuàng)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淪為復制品。因此,學生演唱的過程就相當于“二度創(chuàng)作”,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歌唱能力時需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由于學生的文化水平、聲音均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在教授同一作品時[2],也應該轉變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充分對學生的歌唱潛能進行挖掘,以彰顯學生歌唱的獨創(chuàng)性。
2 中小學聲樂教學中歌唱能力培養(yǎng)原則
2.1 循序漸進原則
在中小學中,聲樂教學工作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循序漸進地進行,同時,聲樂教學還要結合音樂學科的邏輯結構,在此基礎上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工作,有助于學生掌握的聲樂表演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另外,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懂得積累知識,不急不躁,穩(wěn)步提升歌唱能力。
2.2 引導性原則
音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引導其從最基本的聲樂知識開始學習,并一步一步進入既定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其獲得良性地可持續(xù)性地學習,唯有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
2.3 創(chuàng)造性原則
歌唱能將音樂藝術價值呈現(xiàn)出來,演唱者需要將自身的演唱魅力與作品融為一體,充分將音樂藝術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使得音樂作品不僅富有作者傳遞出的思想感情,同時演唱者的演唱魅力也能與作品融為一體,富有表演者的“神韻”。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其深刻理解演唱的音樂作品,從而將音樂作品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
3 中小學聲樂教學歌唱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3.1 教學體制不完善
在中小學中,音樂教學體制還不完善,很多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比較保守,目前的聲樂教學課程無法與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契合。而有些學校也對聲樂教學不太重視,為了升學率,有些主課教學甚至會取消音樂課程,這使得聲樂教學無法按教學要求順利進行,這不僅使得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3],很多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被大大削弱。
3.2 不合理的教學安排
聲樂教學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其一為聲樂教學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自身條件和特點對教學方向加以明確,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基礎發(fā)聲練習。其二為提高歌唱技能階段,這一時期要注重歌唱基礎練習與歌唱技能的擴展,選擇歌曲應逐步增加演唱的難度。其三是歌唱能力重點培養(yǎng)的階段,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特點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歌曲。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人數(shù)不多,許多學校按照統(tǒng)一進度教學,這對基礎弱的學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進度難以同時兼顧。
3.3 對音樂理論學習不夠重視
音樂理論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聲樂練習,理論知識也是識譜和理解音樂的鑰匙。學生理論知識的缺乏會嚴重對其樂感產(chǎn)生影響,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作品。在目前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只對歌唱表演有興趣,而對音樂理論知識不夠重視,這嚴重影響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達,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誤,他們也不重視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僅僅只是強調強化音準、節(jié)奏等基礎知識。
3.4 歌唱意識不夠正確
聲樂教學效果的有利保障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歌唱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要充分讓學生明白唱什么、為什么唱、學生在歌唱前需做好哪些準備等。但目前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只是憑借自己的感覺去演唱,沒有做好演唱前的準備工作。另外,還有一些家長要求學生學習聲樂特長,這使得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心態(tài)無法平和,歌唱能力也就難以提升。
4 中小學聲樂教學歌唱能力培養(yǎng)對策
4.1 學會因材施教
音樂教學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如體型、氣質、聲音特點等綜合對學生的歌唱條件進行判斷,選擇適合學生的演唱音樂及其類型,這有助于提高演唱能力,同時也便于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明確方向,減少其在今后音樂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4.2 采取個性化教學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他們不管是在歌唱條件,還是在歌唱能力方面均有所不同,聲樂教學中大部分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一對一”模式,這使得音樂課程更有針對性,但是在中小學中,這種教學模式是很難應用的,大部分還是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雖然這種課堂形式有助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緩解了“一對一”的緊張感,但這種教學模式可能會造成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缺乏針對性。教師可結合各自的教學方法,按照聲音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定期進行“一對一”指導,這樣可以節(jié)約師資資源,有助于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機會,也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小組課上若存在無法解說的歌唱技巧與難題,教師就可以借助“一對一”教學法為學生詳細解答,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歌唱風格。
4.3 強化理論知識教學
音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提升歌唱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需要重視樂理及其視唱練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有助于使得聲樂教學成為研究歌唱表演的主要看法。理論知識包括發(fā)生練習、訓練學生咬字、吐字、控制聲音、呼吸穩(wěn)定等能力,掌握這些理論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歌唱技巧。
4.4 更新音樂教具需及時
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面臨的一大問題便是音樂教具緊缺,這些學校雖然具備聲樂學習的基本條件,但教具的緊缺往往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因此,學校需要定期更換陳舊的教具,有效提高教師的聲樂專業(yè)技能,借助軟硬件的升級,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4.5 正確看待變聲期
童年至青少年的過渡時期就是變聲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身體器官存在一定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嗓音的變化,這一階段容易出現(xiàn)聲音難以持久、高音費力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歌唱能力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變聲期有個正確的認識,具體可做到一下幾點:(1)常識教育:為學生講解變聲期的相關知識,讓其認識到變聲期屬于第二性征發(fā)育,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從而正確認識自己嗓音上的變化;(2)建立自信心:幫助學生認識到高音唱不上去是變聲期的正?,F(xiàn)象,使其放松心情、建立自信,鼓勵其勇敢歌唱;(3)正確用嗓:由于學生處于特殊時期,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科學用嗓、合理用嗓,唱歌時不用大叫,學會保護嗓子,并積極運動,保持營養(yǎng)和充足的睡眠,養(yǎng)成良好的用嗓習慣和歌唱習慣。上述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順利度過變聲期,逐步提高歌唱能力。
在中小學中,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是聲樂教學中的主要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特點,積極探索聲樂教學的規(guī)律,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體系,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參考文獻
[1]秦雨虹.淺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歌唱能力的策略[J].教育研究,2019,2(3):106-107.
[2]劉瑾怡.美聲唱法的技巧與方法:評《美聲歌唱藝術理論與表現(xiàn)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9,39(5):92.
[3]韓廣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J].休閑,2020(1):63-63.
(責編:陳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