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盈余管理與異常審計費用

      2020-07-01 07:51閆麗娟陳宋生田瑩瑩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盈余管理

      閆麗娟 陳宋生 田瑩瑩

      【摘要】選取我國2013~2017年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后發(fā)生保險索賠的公司為研究樣本,探討保險索賠對盈余管理和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公司的貿(mào)易信用險索賠越高,管理層越傾向于操縱盈余,盈余質(zhì)量越差,支付的異常審計費用就越高。通過PSM檢驗和Heckman二階段檢驗,結(jié)果仍然穩(wěn)健。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保險索賠高的公司更傾向于選擇“非四大”審計,更有可能存在審計意見購買行為??梢?,高額保險索賠可能反映了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管理層試圖通過操縱盈余、支付異常審計費用和購買清潔審計意見來掩蓋其不道德行為。這一結(jié)論拓展了客戶和審計師關系的研究,對理解新興市場國家上市公司保險索賠行為的動機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盈余管理;異常審計費用;審計意見;購買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994(2020)03-0093-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71672009;71972011)

      一、引言

      貿(mào)易信用險是一種保護投保企業(yè)在買方不付款、破產(chǎn)或政治動蕩時免遭損失的風險管理工具[1]。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壞賬可能會對公司運營造成很大的負面沖擊,甚至導致公司陷入財務危機。而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后,保險公司會對投保企業(yè)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給予一定賠付,因此,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是投保企業(yè)進行應收賬款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2]。

      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是投保企業(yè)要求保險公司賠償其從買方處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損失的行為。根據(jù)國際信用投資保險人聯(lián)合會的調(diào)查,2015年和2016年的貿(mào)易信貸保險政策索賠額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其他年份多。一方面,高額保險索賠意味著與現(xiàn)金流、應收賬款管理和收益相關的公司潛在風險增加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層自利理論,一些保險索賠被認為是不道德行為,如果保險索賠非常高,可能包含潛在保險欺詐風險[3,4]。保險索賠中可能存在失實陳述或虛假陳述,最常見的保險欺詐行為是投保企業(yè)在虧損的情況下擴充保險索賠,并且投保企業(yè)認為擴充保險索賠對保險公司是公平的,而不認為擴充保險索賠是不道德的[3]??梢?,過高的保險索賠反映公司的道德風險過高,會導致公司或公司高管的機會主義行為。

      因此,探討保險索賠對盈余管理、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投保企業(yè)的貿(mào)易信用險索賠越高,管理層越傾向于盈余管理,其盈余質(zhì)量越差,支付的異常審計費用越高。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保險索賠高的公司更傾向于選擇“非四大”審計,可能存在審計意見購買行為。研究表明,高額保險索賠可能反映了投保企業(yè)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管理者試圖通過操縱盈余、支付異常審計費用和購買清潔審計意見掩蓋其不道德行為,這與異常高的保險索賠可能是與保險欺詐有關的不道德行為這一觀點一致。

      本文的研究貢獻在于:第一,基于獨特貿(mào)易信用險索賠數(shù)據(jù)探討保險索賠企業(yè)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對全面深入理解新興市場國家上市公司保險索賠行為的動機具有借鑒意義。第二,拓展了客戶和審計師關系的研究。本研究結(jié)果與異常高的保險索賠可能是與保險欺詐有關的不道德行為這一理論一致,反映了管理者具有機會主義行為傾向,管理者試圖通過操縱盈余、支付異常審計費用和購買清潔審計意見來掩蓋不道德行為。第三,對于監(jiān)管機構(gòu)監(jiān)管和管理層風險應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監(jiān)管機構(gòu)應關注高保險索賠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異常審計費用支付行為。2017年COSO發(fā)布的《企業(yè)風險管理:戰(zhàn)略與績效的整合》中提到管理層必須考慮業(yè)務環(huán)境變化所產(chǎn)生的風險,并在執(zhí)行戰(zhàn)略和實現(xiàn)業(yè)務目標的過程中予以靈活應對。本研究有助于管理層深化對企業(yè)業(yè)務風險的認識,關注全面風險。

      二、文獻綜述

      據(jù)世界銀行報告,第一筆貿(mào)易信用險誕生于19世紀20年代的英國,用于保護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損失[1]。損失賠償是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的主因,可能發(fā)生應收賬款逾期或客戶不付款風險的企業(yè)更可能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若發(fā)生不可預見的損失,則貿(mào)易信用險的賠償生效[1]。已有對貿(mào)易信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貿(mào)易信用險對貿(mào)易的影響[5,6]、貿(mào)易信用險對銀行融資[7]、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舞弊[3,4]三個方面。

      (一)貿(mào)易信用險對貿(mào)易的影響

      Felbermayr等[6]以2000 ~ 2009年德國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貿(mào)易信用險對貿(mào)易的影響,發(fā)現(xiàn)出口貿(mào)易信用險對出口具有增強效應。Abraham等[8]以比利時出口信用機構(gòu)提供的數(shù)據(jù)為研究樣本,發(fā)現(xiàn)出口貿(mào)易信用險對貿(mào)易具有促進作用。Badinger等[5]以178家奧地利公司為研究樣本,發(fā)現(xiàn)高風險、高研發(fā)強度的大公司更有可能購買出口貿(mào)易信用險。

      (二)貿(mào)易信用險對銀行融資的影響

      Li等[7]采用Stackelberg博弈和損失厭惡理論建立了包括貿(mào)易信用險在內(nèi)的報童模型,研究制造商的最優(yōu)保險覆蓋率和總銷售額。研究結(jié)果表明,當保費率處于合理區(qū)域時,銀行傾向于向制造商提供更高利率的貸款,因此制造商不能利用保險來獲取更好的融資條款。王國軍等[9]基于出口企業(yè)、保險公司、銀行的三方博弈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貿(mào)易融資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保險公司的加入并未緩解傳統(tǒng)信貸關系中銀行與融資企業(yè)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三)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舞弊

      保險索賠欺詐每年會對保險公司、政策制定者和納稅人造成數(shù)十億美元的損失,因此被稱為第二大白領犯罪[3]。一些保險索賠被認為是不道德行為,高額保險索賠中可能包含潛在保險欺詐風險[3,4]。最常見的保險欺詐行為是投保企業(yè)在虧損的情況下擴充保險索賠,而投保企業(yè)認為擴充保險索賠對保險公司是公平的[3]。王國軍等[9]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出口企業(yè)出于“理性”會選擇不誠信行為,甚至與保險公司合謀騙取銀行融資。

      綜上,已有研究較少關注企業(yè)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后發(fā)生的保險索賠對盈余管理、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鑒于此,本文擬選取2013 ~ 2017年在Y保險公司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后發(fā)生保險索賠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討保險索賠對盈余管理、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以彌補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保險索賠與盈余質(zhì)量

      關于保險的公司治理作用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保險公司能夠?qū)ν侗F髽I(yè)起到監(jiān)督作用,約束管理層行為,改善公司治理效果,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緩解代理沖突[10]。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保險的風險轉(zhuǎn)移機制會加劇道德風險和包括盈余管理在內(nèi)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惡化代理沖突[11]。

      貿(mào)易信用險高額保險索賠意味著與現(xiàn)金流、應收賬款管理和收益相關的公司潛在風險增加了?;诠芾韺幼岳僬f,一些保險索賠被認為是不道德行為,高額保險索賠中可能包含潛在保險欺詐風險[3,4]。保險索賠中可能存在失實陳述或虛假陳述,最常見的保險欺詐行為是投保企業(yè)在虧損的情況下擴充保險索賠額,而投保企業(yè)認為擴充保險索賠對保險公司是公平的[3]??梢?,過高的保險索賠反映公司的道德風險過高,會導致公司或公司高管的機會主義行為。在市場不完善尤其是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管理層可能會通過盈余管理向外界傳遞企業(yè)經(jīng)營狀況良好的信息,以增強投資者對企業(yè)的信心,維護企業(yè)的良好聲譽[12]。

      基于心理學行為跨情境一致性理論,管理層行為具有跨時間、跨情境的穩(wěn)定性,前后相同或一致的特征[13]。有貿(mào)易信用險保障的投保企業(yè)往往會疏于對風險的管控,不再像沒有保險保障時那樣全面、嚴格地履行義務,甚至會為獲得不法利益而有目的地損害保險公司的利益,從而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道德風險[9]。因此,在對待股東利益時,管理層同樣會采取盈余管理等機會主義行為以獲取自身利益。

      購買保險的決策行為、保險的范圍、保險公司對保險條款的制定,尤其是保險費用及保險最高理賠額、免賠額的設定,都向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傳遞出保險公司對被保險公司風險狀況和治理水平的評估情況[14]。對于購買信用保險的公司來說,公司向保險公司索賠說明公司已經(jīng)遭受了經(jīng)濟損失,反映出公司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存在較高的風險[15]。此時,進行保險索賠的公司可能會通過盈余管理、夸大當期損失或財務困境,達到“洗大澡”的目的。

      因為應收賬款占公司資產(chǎn)的比重較高,為了減少壞賬損失,公司一般會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以保證應收賬款的安全[2]。然而在大部分保單中,貿(mào)易信用險只能覆蓋85%~90%的應收賬款[1],公司至少會產(chǎn)生10%的無法彌補的損失。由于報告的盈余對投保企業(yè)覆蓋巨額交易損失非常重要,而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不能識別盈余管理,因此面臨虧損的投保企業(yè)更有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16]。此外,根據(jù)代理理論,為了實現(xiàn)管理層自身利益最大化,降低違反借款合同的可能性,滿足投資者的盈余預期及維持聲譽[17]等,當無法彌補的損失超過企業(yè)的重要性水平時,管理層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18]??梢?,當投保企業(yè)的各種考核基礎不變時,在保險索賠越高的情況下,其虧損越大,為了達到盈余基準,其越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的保險索賠越高,其盈余質(zhì)量越差。

      (二)保險索賠與異常審計費用

      根據(jù)Simunic[19]設計的審計收費定價模型,即E(C)=cq + E(d)×E(θ),審計定價包括審計投入cq和風險溢價E(d)×E(θ)兩部分。Houston等[20]將Simunic審計收費定價模型修正為E(C)=cq+E(d)×E(γ)+E(f)×E(p),即將風險溢價區(qū)分為審計風險溢價E(d)×E(γ)和非審計風險溢價E(f)×E(p)。那么,保險索賠企業(yè)將如何支付審計費用呢?第一,審計師會評估所接受的多個客戶的風險,確保風險組合在可控范圍內(nèi)[21]。為此,審計師會擴大高風險客戶的審計范圍或增加審計工作時間,分派更多的專業(yè)合伙人和經(jīng)驗豐富的審計師[22],這將增加審計投入cq。第二,客戶的風險越高,審計風險越高[23],審計師就會要求越高的審計風險溢價E(d)×E(γ)。第三,如果審計師的組合風險高,更可能成為訴訟對象,為此審計師可能會購買更多的訴訟險[24],使得非審計風險溢價E(f)×E(p)更高。為了彌補更多投入產(chǎn)生的額外成本,降低自身風險,審計師通常會要求投保企業(yè)支付更高的審計費用[24]。因此,審計師接受保險索賠額高的投保企業(yè)后,可能會投入更多的審計資源,要求更高的審計風險溢價與非審計風險溢價,即提高審計收費。

      Bazerman等[25]討論了我國審計師獨立性的不可能性。他們認為,我國的關系文化對于會計師事務所的經(jīng)營來說非常重要。然而,關系可能會損害審計師的獨立性,使審計師難以與客戶管理層保持距離,從而難以在審計工作中保持獨立性[26]。此外,我國的審計市場是競爭性市場,并且競爭十分激烈,市場集中度不高[27]。審計師為了贏得客戶甚至會與其合謀,并且審計意見購買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28]。根據(jù)2018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8]29號)的規(guī)定,提議聘請或更換審計師的權(quán)力屬于審計委員會,但是它很難發(fā)揮作用,實際權(quán)力仍歸于管理層。因此,當管理層存在盈余管理等機會主義行為時,會通過支付更高的異常審計費用來隱藏其機會主義行為。因此,保險索賠高的投保企業(yè),其盈余質(zhì)量相對較差,可能支付更高的異常審計費用,用來購買有利的審計意見?;诖耍疚奶岢鲆韵录僭O: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保企業(yè)的保險索賠越高,支付的異常審計費用越高。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保險索賠的數(shù)據(jù)來自于Y保險公司,選取2013~2017年發(fā)生貿(mào)易信用險保險索賠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連續(xù)變量進行了上下1%的縮尾(Winsorize)處理,最終獲得650個觀測值。樣本公司的其他相關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shù)據(jù)庫和WIND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筆者對貿(mào)易信用險業(yè)務人員的訪談,Y保險公司的貿(mào)易信用險業(yè)務占全國貿(mào)易信用險業(yè)務的80%。因此,Y保險公司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具有樣本代表性。由于Y保險公司貿(mào)易信用險業(yè)務占全國市場的比例并非100%,所以存在樣本選擇偏差問題。本文通過PSM檢驗和Heckman兩階段檢驗對樣本選擇偏差問題進行檢驗,實證結(jié)果依然穩(wěn)健,表明采用該保險公司數(shù)據(jù)得出的研究結(jié)果具有有效性。

      (二)保險索賠指標構(gòu)建

      當進行對外貿(mào)易時,企業(yè)為了降低自身風險,會對該筆貿(mào)易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此時投保企業(yè)與保險公司會根據(jù)該筆貿(mào)易的實際情況,約定對應貿(mào)易信用險的最大賠償額度(信用額度,Credit Limit)。當該貿(mào)易發(fā)生買方或買方開證行拒收、拒付或破產(chǎn)等情況時,投保企業(yè)可向保險公司及時報損(報損金額,Damage),保險公司會核定該貿(mào)易的損失金額,并在信用額度內(nèi)給予賠償。本文用報損金額與信用額度的比值衡量企業(yè)的保險索賠(INSCLAIM),分別從信用額度的重要性水平以及保險索賠與其他風險指標的相關性兩個方面來驗證所構(gòu)建的保險索賠指標的有用性。限于篇幅,未列示相關表格。

      (三)回歸模型與變量定義

      為了檢驗H1,本文設計以下模型:

      其中,因變量|DA|為操縱性盈余管理,本文根據(jù)Jones[29]模型計算出第t期的盈余管理|DA|1,根據(jù)Dechow等[30]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得出第t期的盈余管理|DA|2。解釋變量為保險索賠(INSCLAIM),用報損金額與信用額度的比值來衡量,對該指標進行十分位處理??刂谱兞堪ü疽?guī)模(SIZE)、資產(chǎn)負債率(LEV)、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OCF)、高管薪酬(SALARY)、企業(yè)成長性(GROWTH)、股權(quán)集中度(TOPFIVE)、是否“十大”審計(BIG10)、董事會規(guī)模(BOARD)、獨董比例(INDRATIO)、公司成立年限(AGE)和盈余波動性(SD_ROA)。此外,對行業(yè)固定效應和年度固定效應進行控制。主要關注系數(shù)α1,如果保險索賠越高的公司盈余質(zhì)量越差,則α1顯著為正。各變量定義見表1。

      為了檢驗H2,本文參考Ghosh等[31]的研究構(gòu)建模型(2)。其中,異常審計收費通過Simunic審計定價模型計算得到。如果μ1顯著為正,則H2成立。

      五、實證結(jié)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給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由表2可知,INSCLAIM的中位數(shù)為6,平均值為5.529,25%分位數(shù)為3,75%分位數(shù)為8,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表明樣本公司的保險索賠相對較高。|DA|1和|DA|2的均值均為0.047,保險索賠公司較高的操縱性盈余管理反映出樣本公司較低的盈余質(zhì)量。ABFEE的平均值為0.050,中位數(shù)為0.008,表明進行過保險索賠的公司存在支付異常審計費用的情況。

      (二)回歸分析

      表3給出了模型(1)的回歸結(jié)果,檢驗保險索賠對盈余質(zhì)量的影響。列(1)和列(4)僅對INSCLAIM與|DA|1、|DA|2的關系進行回歸;列(2)和列(5)在控制公司特征的基礎上,對INSCLAIM與|DA|1、|DA|2的關系進行回歸;列(3)和列(6)在控制公司特征、行業(yè)和年度變量固定效應的基礎上,檢驗INSCLAIM與|DA|1、|DA|2的關系。由列(1)~(6)的回歸結(jié)果可以看出,INSCLAIM與|DA|1、|DA|2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保險索賠越高的公司越傾向于操縱盈余,盈余質(zhì)量越差,支持H1。投保企業(yè)的保險索賠越高,盈余管理越嚴重,說明高保險索賠中可能隱藏著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

      表4給出了模型(2)的回歸結(jié)果,檢驗保險索賠對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由列(1)~(3)可以知道,INSCLAIM與ABFEE顯著正相關,說明公司的保險索賠越高,支付的異常審計費用就越高,支持了H2。保險索賠高的公司支付的異常審計費用高,表明管理層為了掩蓋其機會主義行為,可能通過支付異常審計費用來購買審計意見,這與審計師獨立性的不可能性理論一致。

      (三)穩(wěn)健性檢驗

      為驗證上述分析結(jié)果的穩(wěn)健性,進行如下檢驗:第一,根據(jù)上市公司2013 ~ 2017年的年度報告信息,總共篩選出2210家擁有出口業(yè)務的上市公司,以這221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別檢驗保險索賠對盈余質(zhì)量和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穩(wěn)健。第二,為解決內(nèi)生性問題,分別采用PSM檢驗和Heckman二階段檢驗,結(jié)果仍然穩(wěn)健。

      六、進一步分析

      (一)保險索賠與審計師選擇

      投保公司保險索賠越高,越可能進行盈余管理,其財務報告質(zhì)量就越差。那么,保險索賠公司如何選聘審計師呢?第一,由于高聲譽審計師發(fā)現(xiàn)客戶信息披露、會計處理乃至經(jīng)營中問題的概率更大[32],也更可能簽發(fā)非標準審計意見,導致公司股價下跌并使其成為監(jiān)管部門的重點關注對象[33],因而投保公司保險索賠越高,主觀上越不會聘請高聲譽審計師。第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27],審計師可能迫于競爭和生存壓力而迎合客戶需求[34]。即當投保企業(yè)進行高保險索賠時,主觀上會避免聘請高聲譽審計師,而由于審計市場上客戶占主導地位,審計師無法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合理做出接受或拒絕投保企業(yè)的決策。因此,投保企業(yè)的保險索賠越高,越傾向于選擇低聲譽審計師。

      通過模型檢驗保險索賠與審計師選擇的關系,回歸結(jié)果表明,公司的保險索賠越高,越傾向于選擇“非四大”審計,這與高保險索賠中可能隱藏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這一觀點一致。投保企業(yè)的保險索賠之所以高,可能是因為其包含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管理層試圖通過選聘“非四大”來掩蓋其不道德行為。

      (二)保險索賠與審計意見

      已有回歸結(jié)果表明保險索賠越高的公司,盈余質(zhì)量越差,越傾向于選擇“非四大”審計,并支付異常審計費用。這可能是由于保險索賠高的公司管理層存在機會主義行為,為了獲得清潔審計意見所致。表5給出了保險索賠與審計意見的關系,僅簡單列示了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分組對比情況。之所以不采用回歸模型分析,是因為樣本中非標準審計意見數(shù)量少(第t年和第t+1年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數(shù)量分別為13和10個),以是否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為因變量進行Logit回歸時,極大似然估計不收斂,系數(shù)無法估計。表5第(1)列將INSCLAIM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分成十組,第(2)、(3)列分別給出了不同組別在第t年和第t+1年收到的非標準審計意見數(shù)量。

      根據(jù)表5的結(jié)果可知,保險索賠最高組公司(INSCLAIM=10),在第t年和第t+1年被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數(shù)量均為0。樣本公司中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公司,多出現(xiàn)在保險索賠相對較低的組別(INSCLAIM=2、3、6)中。顯然,保險索賠高的公司并沒有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這可能是由于保險索賠高的公司購買審計意見,而審計師迎合客戶所致。

      七、研究結(jié)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jié)論

      本研究以我國2013 ~ 2017年購買貿(mào)易信用險后發(fā)生保險索賠的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保險索賠對投保企業(yè)盈余管理、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保險索賠高的公司存在更多的盈余管理行為,盈余質(zhì)量較差,并支付了更高的異常審計費用。進一步分析表明,保險索賠高的公司更傾向于選擇“非四大”審計,可能存在審計意見購買的行為。高保險索賠可能反映了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說明管理層試圖通過操縱盈余、支付異常審計費用和購買清潔審計意見來掩蓋其不道德行為,這與異常高的保險索賠可能包含與保險欺詐有關的不道德行為這一觀點一致。

      (二)政策建議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jié)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監(jiān)管機構(gòu)應鼓勵公司將保險索賠詳細信息作為年報信息披露。投保企業(yè)保險索賠相關信息作為一種信號工具,是經(jīng)過第三方保險公司驗證的信息,相對更客觀,應在年報中進行詳細披露。第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應關注我國不同保險索賠程度的公司支付審計費用、選聘審計師情況,就如何保持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進行改進。第三,異常高的保險索賠可能包含與保險欺詐有關的不道德行為,反映了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并試圖通過操縱盈余、支付異常審計費用和購買清潔審計意見來掩蓋其不道德行為。本研究提醒各利益相關者和監(jiān)管者,關注高保險索賠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異常審計費用支付行為,這有可能是財務舞弊的信號。

      【主要參考文獻】

      [1]Jones P. M. Trade Credit Insurance Primer Series on Insurance[J].Global Capital Markets Development Department,2010(15):1~28.

      [2]Mian S. L.,Smith J. C. W.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1):169~200.

      [3]Miyazaki A. D. Perceived Ethicality of Insurance Claim Fraud:Do Higher Deductibles Lead to Lower Ethical Standard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4):589~598.

      [4]Warren D. E.,Schweitzer M. E. When Lying Does Not Pay:How Experts Detect Insurance Fraud[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8(3):711~726.

      [5]Badinger H.,Url T.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ustrian Firm Level Data[J].The World Economy,2013(9):1115~1130.

      [6]Felbermayr G. J.,Yalcin E.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J].The World Economy,2013(8):967~999.

      [7]Li Y.,Zhen X.,Cai X. Trade Credit Insurance,Capital Constraint,and the Behavior of Manufacturers and Bank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6(2):395~414.

      [8]Abraham F.,Dewit G. Export Promotion Via Official Export Insurance[J].Open Economies Review,2000(1):5~26.

      [9]王國軍,王德寶.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貿(mào)易融資發(fā)展研究——基于出口企業(yè)、保險公司、銀行三方的博弈分析[J].保險研究,2016(7):44~54.

      [10]袁蓉麗,文雯,謝志華.董事高管責任保險和財務報表重述[J].會計研究,2018(5):21~27.

      [11]Lin C.,Officer M. S.,Wang R.,Zou H.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Loan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37~60.

      [12]錢愛民,郁智.訴訟風險、產(chǎn)權(quán)性質(zhì)與盈余管理[J].證券市場導報,2017(7):16~24.

      [13]王登峰,崔紅.行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與行為的關系——對人格內(nèi)涵及其中西方差異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心理學報,2006(4):543~552.

      [14]Boyer M. M.,Stern L. H. Is 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 Valued? Evidence from Directors and Officers Insur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2):349~372.

      [15]Bali T. G.,Zhou H. Risk,Uncertainty,and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6(3):707~735.

      [16]Teoh S. H.,Welch I.,Wong T.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6):1935~1974.

      [17]Keung E.,Lin Z. X.,Shih M. Does the Stock Market See a Zero or Small Positive Earnings Surprise as a Red Fla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1):91~121.

      [18]Legoria J.,Melendrez K. D.,Reynolds J. K. Qualitative Audit Materi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2):414~442.

      [19]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161~190.

      [20]Houston R. W.,Peters M. F.,Pratt J. H. The Audit Risk Model,Business Risk and Audit-Planning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3):281~298.

      [21]Johnstone K. M.,Bedard J. C. Risk Management in Client Acceptance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1003~1025.

      [22]劉笑霞,李明輝,孫蕾.媒體負面報道、審計定價與審計延遲[J].會計研究,2017(4):88~94.

      [23]Johnstone K. M. Client-Acceptance Decisions:Simultaneous Effects of Client Business Risk,Audit Risk,Auditor Business Risk,and Risk Adaptation[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0(1):1~25.

      [24]Jones F. L.,Raghunandan K. Client Risk and Recent Changes in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8(2):169~181.

      [25]Bazerman M. H.,Morgan K. P.,Loewenstein G. F. The Impossibility of Auditor Independence[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4):89~94.

      [26]Du N.,Ronen J.,Ye J. Auditors Role in China:The Joint Effects of Guanxi and Regulatory Sanctions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15(4):461~483.

      [27]He X.,Pittman J. A.,Rui O. M.,Wu D. Do Social Ties Between External Auditors and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Affect Audit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7(5):61~87.

      [28]翟勝寶,張雯,曹源等.分析師跟蹤與審計意見購買[J].會計研究,2016(6):86~93.

      [29]Jones J.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193~228.

      [30]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2):193~225.

      [31]Ghosh A. A.,Tang C. Y. Assessing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f Family Firms:The Auditors?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5(1):95~116.

      [32]Hogan C. 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udit Quality in the IPO Market:A Self-selection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1):67~86.

      [33]鐘廷勇,李江娜,郭志剛.股價波動、市場操縱與證券市場監(jiān)管[J].管理世界,2017(7):172~173.

      [34]Lin C.,Officer M. S.,Wang R.,Zou H.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Loan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37~60.

      猜你喜歡
      盈余管理
      股權(quán)融資方式下盈余管理綜述
      企業(yè)盈余管理相關問題及應對
      定向增發(fā)、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與盈余管理
      關于盈余管理的動機、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會計準則的關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
      淺析盈余管理產(chǎn)生的原因
      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其他綜合收益的列報會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嗎?
      兰考县| 邵武市| 庐江县| 焉耆| 申扎县| 夏邑县| 定边县| 桐城市| 罗甸县| 娄烦县| 比如县| 绵竹市| 同仁县| 西丰县| 崇州市| 瓮安县| 东光县| 天峻县| 凉山| 高雄市| 穆棱市| 南昌县| 盐亭县| 安阳市| 衡东县| 上思县| 清新县| 北碚区| 房山区| 杂多县| 南昌县| 塔城市| 岳池县| 莱阳市| 青阳县| 朝阳县| 罗田县| 弋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旌德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