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男 李慶華
[摘 要] 英雄來自人民,是人民群眾的杰出代表。英雄精神以英雄為本體依托,體現(xiàn)了一種崇高的人格氣節(jié)。新時代,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精神,對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要求,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必須在環(huán)境優(yōu)化、教育育人、實踐養(yǎng)成、主體培養(yǎng)等方面多下功夫。
[關鍵詞] 英雄精神;當代價值;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6-0062-03
習近平總書記說:“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為國家民族和人民事業(yè)做出偉大貢獻的,代表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都可謂之英雄。新時期,弘揚英雄精神并不是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宣揚,而是對唯物史觀的堅持和發(fā)展,強調(diào)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英雄來自人民群眾,為了人民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一分子。時代在發(fā)展,英雄精神永不褪色。新時代,需要英雄,需要弘揚英雄精神,培育英雄情懷。
一 英雄精神的內(nèi)涵
(一)英雄精神是理想信仰精神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家國天下,忠孝一體的價值追求。儒家文化倡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國古代士大夫形成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生理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忠報國、忠誠愛國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理想信仰。革命戰(zhàn)爭期間,無數(sh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方志敏,“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等等,這些民族英雄堅貞不渝、百折不撓,堅守一生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用忠誠和信仰挺起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展現(xiàn)了革命信仰高于天,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奮斗犧牲一切的理想信念。
(二)英雄精神是奮斗精神
奮斗精神是青春最亮的一抹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jié)果,一切偉大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毙轮袊闪?0周年,在中國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離不開無數(shù)英雄的奮斗拼搏。石油工人王進喜、為人民服務的雷鋒、敢闖敢干的安徽鳳陽小崗村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發(fā)現(xiàn)者屠呦呦,他們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攻堅克難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幸福奮斗一生。時光荏苒,英雄精神不滅,新中國70年的光輝歲月是奮斗拼搏、自強不息精神的延續(xù),是無數(shù)奮斗者前仆后繼,不畏艱難的付出。他們用理想、勤勞、忠誠書寫了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偉大成就,用無畏的青春奮斗為當代中國青年的發(fā)展樹立了榜樣。
(三)英雄精神是無私奉獻精神
無私奉獻就是不圖回報、全心全意地付出。用生命和信念詮釋“馬蘭精神”的林俊德,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一生的王繼才,放棄國外優(yōu)越待遇,至誠報國的黃大年,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廖俊波。“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時代英雄的生動寫照,深藏功與名、舍小家顧大家是他們的崇高信仰。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奉獻精神。他們堅守初心,不忘使命,為祖國繁榮昌盛英勇獻身,為人民幸福生活奉獻一生。在新時代下,黨員領導干部要繼續(xù)傳承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結(jié)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秉承公正無私的優(yōu)良品質(zhì),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忌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無愧于時代和人民。
二 弘揚英雄精神的當代價值
英雄精神是時代的記憶,英雄榜樣用實際行動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英雄精神的傳播,有力地促進了當代青年的全面發(fā)展,有助于青年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同時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踐行具有積極意義。
(一)培育青年正確的價值觀
全媒體格局之下,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人不用。信息煩冗復雜亦成為全媒體格局的重要特征。網(wǎng)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將人們鑲嵌于網(wǎng)絡技術編制的密集的信息網(wǎng)之中,青年作為網(wǎng)絡大軍中的一員,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存在著差別。同時多元社會思潮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借助新興媒體技術對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虛無歷史。歷史虛無主義打著還原歷史,為歷史正名的幌子,實則重寫歷史、歪曲歷史。在網(wǎng)絡平臺上以戲謔、惡搞的方式抹黑丑化黨的領袖、革命英烈,隨意篡改黨史、國史。二是道德價值虛無。歷史虛無主義以主觀情感解讀歷史,有選擇地還原、虛無歷史,顛倒重構(gòu)人們的價值認識,容易造成信仰虛無、道德價值虛無的困境。因此,進行全媒體視域下黨史、國史、民族史的教育,英雄事跡和英雄精神的弘揚傳播,有助于青年理清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激發(fā)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熱愛,深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從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構(gòu)筑起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
(二)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習近平強調(diào):“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焙诵膬r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英雄精神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要求,二者存在耦合性。英雄人物胸懷天下、心系蒼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榮辱并存,將個人的理想奮斗融入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之中,堅持愛黨愛國愛人民相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高度自覺的國家認同感和使命歸屬感,體現(xiàn)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英雄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這種英雄精神,是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是一種高尚的人格氣節(jié),對于國民人格塑造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價值認同,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青年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向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努力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國。
(三)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注入強大精神動能
馬克思認為:“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一個人之所以偉大,不在于他獲得了什么,而在于他付出了什么。英雄身上充滿了浩然正氣,心中洋溢著為國家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用自己的忠誠、執(zhí)著、自我犧牲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責任和擔當是他們?nèi)松鷥r值的體現(xiàn),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革命先輩和道德模范都是引領時代發(fā)展的榜樣力量。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充滿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中國夢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更需要精神動力的支撐。而英雄精神是理想信仰的體現(xiàn),是忠誠愛國精神的生成,是奮斗奉獻精神的融合。弘揚英雄精神有助于激發(fā)人們的心理認同感和使命感,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注入強大的精神動能,并轉(zhuǎn)化為實際的物質(zhì)力量,有助于調(diào)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向英雄楷模學習的積極向上的氛圍,從而做到以身報國、砥礪前行,用自己的不懈奮斗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添磚加瓦。
三 培育英雄精神的途徑
英雄精神代表著社會的主流風尚,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的強大內(nèi)生動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需要弘揚英雄精神,涵養(yǎng)英雄情懷。因此,需要在營造社會氛圍,發(fā)揮高校教育主陣地、提升青年主體意識三方面多下功夫,使英雄精神融入人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成為激勵人們奮勇前進的精神支柱。
(一)形成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社會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勠力同心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英雄榜樣和英雄精神凝聚了中國民族頑強奮斗的歷史,是引領我們前進的力量源泉,要在全社會形成銘記英雄、崇尚英雄的社會輿論氛圍。一是打造媒體融合傳播渠道。主流媒體守土有責,黨媒、官媒要掌握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quán),敢于同錯誤思潮展開斗爭,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特點、內(nèi)容,及時更新發(fā)布權(quán)威、準確的信息,還原歷史,為英雄正名,維護英雄的榮譽。與此同時,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網(wǎng)站,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揚革命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主旋律。同時利用新興媒體技術,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加強英雄事跡的傳播。二是強化法治思維,依法打擊詆毀、抹黑革命英烈的言論。頒布相關法律法規(guī),維護保障英雄的合法權(quán)益。與此同時,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凈化輿論生態(tài)。主流媒體要管好、用好商業(yè)化網(wǎng)絡平臺。新興媒體要強化自律意識,不能為了關注度和點擊率歪曲事實,迎合受眾。要打造網(wǎng)絡文化精品,講好英雄故事,傳遞正能量。三是國家要加大宣傳、表彰革命英烈、道德模范的力度。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和表彰活動,運用榜樣力量引領社會主流風尚,營造向榜樣學習、傳承榜樣精神,人人爭做英雄的積極向上的氛圍。
(二)發(fā)揮高校教育主陣地的教育引導功能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其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發(fā)展尤為重要。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深入挖掘英雄精神教育資源,加強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黨史、國史的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教師要做到政治立場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立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確的判斷力和清醒的頭腦,夯實自己的理論功底,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敢于批判錯誤的社會思潮,發(fā)揮主導作用,理清學生的思想困惑,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指引?!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痹谌粘I钪?,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給學生做好榜樣,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學生,使學生自覺做到關愛他人、奉獻社會、自覺擔當。新興媒體技術迅速發(fā)展,教師要契合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心理需求和期待,滿足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聯(lián)合多媒體信息技術,采用生動有趣的微電影、微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講述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喚起學生的情感認同和心理歸屬感,促使學生自覺地將情感認同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此基礎上,高校要積極搭建英雄精神教育實踐平臺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緬懷英雄,不忘歷史。邀請我們身邊的英雄,例如消防戰(zhàn)士、公安干警等走進校園,為學生做主題報告和講演活動。組建雷鋒義工團,開展志愿服務社團活動,使學生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關愛他人、幫助他人,錘煉自己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為社會和祖國多做貢獻。
(三)提升青年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主體意識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青年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更加需要繼承英雄精神,厚植英雄情懷。一是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根基,正是因為具有共產(chǎn)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遠大理想,這些民族英雄才能無堅不摧、執(zhí)著堅定,才能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崩硐胄拍顖远?,奮斗方向才會準確有力量。相反,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出現(xiàn)信仰迷茫、精神困惑的問題。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來說,要學習英雄精神,首先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夯實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抵制誘惑,“不畏浮云遮望眼”,牢記時代使命,自覺地將愛國情、報國志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為祖國和人民幸福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二是培養(yǎng)責任擔當意識。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具有群體性、交往性、競爭性、合作性??档轮赋觯骸懊恳粋€人想要成為人,都要有所擔當。不負任何責任的東西,不是人而是物?!弊鳛楝F(xiàn)實的實踐活動中的人,社會責任感體現(xiàn)為對他人、國家和民族應盡的職責與價值觀念。只有履行社會責任,承擔起自己的職責與使命,自身的價值和幸福追求才能得以實現(xiàn),才有利于協(xié)調(diào)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然而,部分青年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之下,存在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功利化的問題,社會責任感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造成了阻礙。毋庸置疑,青年是踐行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堅力量,青年人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至關重要。正因為如此,青年要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把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的責任使命,樹立深沉的家國情懷,在志愿服務和義工活動中深化自己的擔當意識,強化自己的責任情感,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三是發(fā)揚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庇⑿勰7秱冇脤嶋H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奮斗成就人生。奮斗精神植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曲折、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青年的接力奮斗。要學習英雄模范的奮斗精神,堅定執(zhí)著、迎難而上,具備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狀態(tài),常懷奮斗之心,勇于奮斗、自強不息,在困難挫折面前越挫越勇。“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睂⒗硐胄拍钷D(zhuǎn)化為實際行動,用勤勞的雙手和腳踏實地的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享受人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1-30.
[2]習近平.習近平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29.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習近平.習近平在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2.
[6]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4-30.
[7]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代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責任編輯: 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