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瑞 張上青 申耀元
【摘要】目的:探析膽石性腸梗阻計算機斷層掃描與磁共振成像影像學特征和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的74例最終確診為膽石性腸梗阻患者進行此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研究組(37例),對照組進行CT檢查,研究組進行MRI檢查,對比分析兩組的診斷結果數(shù)據(jù)。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研究組的診斷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膽石性腸梗阻患者中采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能夠更好的進行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能夠對細微病癥進行檢查,在臨床診斷中值得廣泛推薦。
【關鍵詞】膽石性腸梗阻;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影像學特征;診斷價值
膽石性腸梗阻是一種膽結石進入腸道后導致腸道阻塞的腸梗阻,早期病癥較為隱匿,以間歇性發(fā)作為特征,臨床中常采用X線檢查,但在部分患者中沒有典型表現(xiàn),因此在臨床中的診斷價值比較有限,因此嘗試運用其它影像技術進行臨床檢查[1]?,F(xiàn)就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膽石性腸梗阻患者74例,研究膽石性腸梗阻采用CT與MRI的臨床價值,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膽石性腸梗阻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盲抽取1:1的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在60-74歲,平均年齡(68.2±3.9)歲;對照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在61-74歲,平均年齡(67.9±4.2)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開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義。
選取標準:選取最終確診為膽石性腸梗阻的患者;選取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異常不能正常進行語言交流的患者;排除臨床病歷資料缺陷的患者[2]。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CT檢查,從隔頂至恥骨進行掃描,并進行增強掃描,注射碘海醇100ml,完成本掃描后重建矢壯位與冠狀位重建,厚度均為1mm。
研究組采用MRI檢查,采用我院超導磁共振成像儀,進行T1加權成像、T2加權成像和WRCP幾個序列檢查,同時進行增強掃描。
兩組患者在臨床中均由同一位高年資影像技師進行檢查,對最終檢查結果也由同3為技師進行影響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最終檢查結果,觀察其臨床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用SPSS20.0進行,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考P<0.05。
2 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診斷結果的比較,研究組診斷準確35例,準確率為94.59%,對照組診斷準確29例,準確率為78.38%,卡方值為4.968,P值為0.036,研究組的診斷準確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膽石性腸梗阻在臨床中早期無明顯病癥,病癥不易發(fā)現(xiàn),其在臨床中的治療措施較多,且治療預后狀況較好,因此這一病癥的治療難度在于病癥確診,MRI在臨床中能夠更好的的觀察患者病癥的狀況[3]。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膽石性腸梗阻臨床診斷中采用MRI有更好的診斷效果,但在實際臨床中相對來說CT檢查效率更高,在實際臨床中應該將兩種檢查方式互相結合,對CT檢查特異性不顯著的患者可進一步予以MRI檢查,以此提升臨床診治效率,在實際臨床中互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兩種檢查的優(yōu)勢,在實際臨床可廣泛推薦[4]。
綜合全文來看:MRI與CT檢查在膽石性腸梗阻患者中,MRI有更好的運用效果,但在臨床中將兩種檢查方式互相結合有更高的應用效率,因此在臨床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運用。
參考文獻:
[1] 吳白龍,劉浩,盧虹,etal.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在膽石性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8,13(2):25-26.
[2] 梁榮真,劉德祥,李亮,等.多層螺旋CT后重建技術在小腸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1):182-185.
[3] 林前煌,徐慧,唐小龍,etal.膽囊結石并發(fā)膽囊胃瘺及膽石性腸梗阻1例報告[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1):2177-2178.
[4] 曹文新,夏進東,王玥,etal.MSCT及多平面重建技術在柿石性小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9,15(6):100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