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科
美國實用主義美學家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1949一)1999年在美國著名雜志《美學與藝術批評》(The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上發(fā)表了長篇論文《身體美學:一個學科提議》(Somaesthetics:A Disciplinary Proposal),提出了從學科角度構建身體美學的可能性,并將身體美學分成了三個維度,即分析的身體美學(Analytic somaesthetics)、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Pragmatic somaesthetics)和實踐的身體美學(Practical somaesthetics)。這篇文章后來被收錄到其著作《實用主義美學》(PragmatistAesthetics)中。此外,舒斯特曼關于身體美學的論著還有《生活即審美》(PerformingLive:AestheticAlternatives for the Ends of Art)、《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BodyConsciousness:APhilosophy Of Mindfulness And Somaesthetic)等,在這些著述中,舒斯特曼始終堅持身體美學的“三分法”,即上述三個維度的區(qū)分。舒斯特曼的這些著作在中國陸續(xù)被翻譯成漢語出版,國內學者在接受“身體美學”這一概念的同時,也作出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對舒斯特曼的“三分法”的質疑和批評。本文試圖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分法”的合理之處作一點辯護。
作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第一個維度,分析的身體美學是身體美學的一門描述性與理論性的分支,主要闡釋“身體感知和實踐的基本性質,以及它們在我們認識和構建現實中的作用。這一理論維度不僅涉及身體的傳統(tǒng)本體論和認識論問題,也包括??潞推ぐ枴嫉隙蛩岢鲆呀浭怪蔀橹行牡纳鐣螁栴}:身體是如何被權力塑造并作為維持它的工具使用的;身體的健康、技能和美是如何被規(guī)范的;甚至包括性和性別的最基本類別,它們是如何為了反映和維持社會權力而被建構的”。
有學者認為,分析的身體美學應是身體美學的核心或重點,“但它偏偏是舒斯特曼的弱項”,理由是舒斯特曼“只提供了對前人如維特根斯坦、威廉‘詹姆斯的一些評論”。的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分析維度(即分析的身體美學)主要體現在他對幾位哲學家身體理論的闡釋上,包括對維特根斯坦的“身體感受”、威廉‘詹姆斯的“身體體驗”以及梅洛一龐蒂的“身體意識”等身體理論的分析。但舒斯特曼對這幾位哲學家身體理論的闡釋分析,并非只是“一些評論”,而是充分體現了他早期作為一位分析哲學家的身份,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舒斯特曼擅長從身體的角度闡釋哲學家們的哲學理論,尤其是發(fā)掘出前人沒有關注到的地方。比如,在分析維特根斯坦的身體理論時,舒斯特曼找到的是“身體感受”這一核心概念,闡釋了“身體感受”在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著述尤其是在心靈哲學、美學及政治倫理學中的價值。2.舒斯特曼經常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不同哲學家的身體理論。“身體經驗”是舒斯特曼分析威廉‘詹姆斯身體理論時的核心概念,透過這一概念,舒斯特曼比較了威廉·詹姆斯和約翰·杜威的身體理論,并認為杜威關于身體經驗的理論是對詹姆斯身體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3.在分析某位哲學家的身體理論時,舒斯特曼往往能發(fā)現其理論的局限性并加以改進。比如,舒斯特曼認為梅洛一龐蒂現象學中的身體具有四個顯著特點并分別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分別是沉默的身體(特點是重視身體的原初意識,局限是忽視身體的反思性意識)、跛腳的身體(特點是承認身體的本質缺陷性,局限是具有消極性)、隱蔽的身體(特點是強調身體的內在性和隱蔽性,局限是忽視外在客觀世界對身體的作用)和主體的身體(特點是強調身體的主體性,局限是忽視身體的客體性)。同時,在“身體意識”這一重要概念的基礎上,舒斯特曼通過打破梅洛一龐蒂身體理論中所存在的一些二元對立(原初意識/反思意識,承認缺陷/修補缺陷,內在/外在,主體/客體),進而對梅洛一龐蒂身體理論的局限性做了改進,從而打破身體的沉默——讓身體說話,修復身體的跛腳——讓身體跳舞,敞開身體的空間——讓身體開放,歸還身體的經驗——讓身體自由。
舒斯特曼所提出的分析的身體美學并不是第一個對身體作出關注的美學理論,不論中國還是西方,歷史上都存在豐富的關于身體美學的思想,“舒斯特曼提出建立身體美學學科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將過去那些分散的思想組織起來,進而重新恢復它們的生命力”。這尤其體現在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分析維度上。
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第二個維度是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在這個維度中,舒斯特曼提出一些改善身體的特殊方法并對其進行比較批評。在舒斯特曼看來:“與分析的身體美學的邏輯(無論是系譜學的還是本體論的)是敘述性的不同,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通過提出改善身體的具體方法并進行比較批判,因而具有明顯的規(guī)范性和規(guī)定性。由于任何被提議的方法的有效性,將取決于身體的某些事實(無論是本體論的、生理學的,還是社會的),這個實用主義維度總是以分析維度為前提。但它超越了單純的分析,不僅僅是通過評價分析所描述的事實,而且通過提出各種方法改造身體和社會來改善某些事實?!?/p>
舒斯特曼認為,可以把在人類的漫長歷程中那些被用來改善我們的經驗和身體作用的實踐方法區(qū)分為外觀(representational)形式和經驗(eXperiential)形式。其中,外觀身體美學強調身體表面的外觀,其典型代表是美容實踐(從化妝到整容手術);而經驗身體美學則喜歡集中在它“內在”經驗的審美性質上,并不強調身體表面的外觀,其典范是瑜伽、禪定或費爾登克拉斯(Feldenkrais)的“運動感知”(AwarenessThrough Movement)等方法。一方面,外觀/經驗的區(qū)分,有助于說明不能因為身體美學注重外觀就被全盤譴責為膚淺的。另一方面,這個區(qū)分不應該是嚴格限制的,因為還有一個對外觀和經驗、外在和內在的不可避免的補充,“就像商業(yè)廣告正確地提醒我們那樣,我們的外觀影響著我們的感受;反之亦然。就像節(jié)食或健美運動這樣的實踐,它們最初追求的目的是獲得吸引人的外觀,但結果經常會產生特殊的令人上癮的身體感受。節(jié)食者變成了渴望饑餓感的厭食癥患者;健美運動者變成了渴望‘漲大(the pump)體驗的癮君子”。
實用主義身體美學這種無法徹底窮盡的區(qū)分,使舒斯特曼不得不引入美學的第三個范疇,即執(zhí)行的(performative)范疇,以此來聚合主要專注于進行身體力量、健康或技能訓練的各種方法,例如舉重、田徑或某些軍事藝術。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有著表演傾向的訓練要么旨在力量和健康的外在展示,要么旨在對力量的內在感受,因此它們又可以被納入外觀的或經驗的范疇。
相對于分析的身體美學,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側重在它的“實用”上,即對身體的改善,包括對內在經驗敏銳性的加強和對外觀形式的美化。舒斯特曼認為,“身體是我們身份認同的重要而根本的維度”,它“形成了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最初視角,或者說,它形成了我們與這個世界融合的模式。它經常以無意識的方式,塑造著我們的各種需要、種種習慣、種種興趣、種種愉悅,還塑造著那些目標和手段賴以實現的各種能力”,而身體并不會因為它的重要性而遮掩它的局限性。一方面,無論是作為體驗這個世界的敏感主體,還是作為這個世界中被感知到的客體(對象),身體都表達了人類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身體的異化——身體作為笨拙、虛弱而易受攻擊的工具——僅僅屬于這個自我,卻無法真正構成自我人格的本質表達。為此,舒斯特曼堅持用一種反思的身體意識去改善自我,通過提高自我意識的敏銳性和提高自我運用等方法來提高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并促進我們與之融合。此時,身體已經成為愉悅的關鍵性經驗場所,而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在實踐中,這些提高身體意識和身心和諧的方法包括費爾登克拉斯技法、瑜伽、太極拳、坐禪和亞歷山大技法等,這些身體自我意識的訓練將指向這樣一種理論景象:自我本質上是特定情境中與他物相關聯的共生性自我;不像傳統(tǒng)自我概念所說的那樣,自我是獨立自主的,是植根于個體的、單獨的、牢不可破的、不變的靈魂。
實用主義美學的分支,旨在提高人的身體意識、促進人的身心和諧。一方面,它需要通過各種實踐方法去總結身體美學的相關理論;另一方面,它還需要通過身體美學的理論去促進實踐。因此,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方法論。
實踐的身體美學作為第三個維度,“這不是一個產生理論或文本的問題,甚至不是提供實用的身體關懷方法的文本。相反,實際上它是通過以身體自我改善為目的的明智的有紀律的身體工作(無論是在一個外觀的,經驗的,還是執(zhí)行的模式)來實施這種關懷。這種實踐維度不是說而是做,是學院身體哲學家們最為忽視的,他們對話語理性的承諾典型地以身體的文本化結束”。對實踐的身體美學來說,說得越少越好,但不幸的是,它常常被遺棄在哲學實踐對哲學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懷的訴求之外。而在舒斯特曼看來,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是一種生活實踐,它理應融入生活背景中以便對其產生影響,既然每個自我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無數偶然因素(心理的、社會的、歷史的以及有關家庭和私人經驗的更個人化的境況)的獨特產品,那么每個個體都需要改變他自身的身體美學實踐以適應其特殊的生活狀況。
而現實卻并沒有如舒斯特曼之所愿。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使人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也侵襲著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各種電子產品對身體產生輻射,而方興未艾的網絡購物使人們只要動動手指便可從家門口收到各種各樣的商品,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減少了人的活動量。網絡與科技越發(fā)達,人的身體的基本功能就顯得越不重要,甚至越來越退化。所以,舒斯特曼所強調的“身體意識”以及通過身體力行地去行動、去做而改善身體狀態(tài)的提議在當下尤顯重要。
正如舒斯特曼所堅持的那樣,哲學應該是一種生活的實踐。身體美學也應該是一種關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富有感情的人之生命的人類學思考,而非一種死氣沉沉的、呆板的、學院的、純粹理論的假想與自圓其說。物質是人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心靈則使人的生存變得富有感情色彩以及想象和超越。然而,不論是物質還是心靈,其服務的對象都是人的身體,人的身體是最為根本的。物質是外在的,精神是內在的,只有身體才真真切切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是為我們自己所感知的。因此,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所強調的并非僅僅是美學理論中對意識哲學的反叛,更重要的是,它引起我們對身體、對生命的關注和熱愛,從而發(fā)現生活的美。
舒斯特曼所秉持的身體美學的三個維度,成為其身體美學受到質疑的一個靶子。國內學界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分法”的質疑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對實用主義維度和實踐維度的誤解的問題;其二,三個維度之間關系的問題;其三,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有沒有區(qū)別以及它們能否被納入美學學科中來的問題。
其一,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實用主義維度和實踐維度的誤解的問題。有學者認為“紋身中有哲學、有美學,這大概沒問題,關鍵是要將紋身中包含的哲學和美學說出來”,這種看法沒什么問題,問題在于他接下來的話:“只是去紋身,去改變身體的外觀,舒斯特曼會認為這屬于‘外觀身體美學”?!巴庥^身體美學”是舒斯特曼實用主義身體美學的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是經驗身體美學。作者要么誤解,要么把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看得過于機械、簡單了。雖然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強調的是方法論,但它并不是對鍛煉身體、美化身體的方法的簡單羅列或記錄,否則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與市場上的美容手冊沒有什么不同,而縱觀舒斯特曼的理論著述,并不存在學者們所擔心的這種情況。正如舒斯特曼所指出的,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通過提出具體的方法改善身體,并參與到它們的比較批判中”,所以它主要是對一些身體方法的評論與分析,從而為完善身體感覺、促進人的幸福感提供某種方法論的支持。比如,舒斯特曼對??伦非罂旄械纳眢w方法的分析以及從實用主義美學所看到的解放女性的潛力等,都可以看作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的體現。
此外,還有學者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實踐維度產生誤解。比如有學者認為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并沒有把研究者和參與者嚴格區(qū)分開來,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目標并不是哲學意義上的美學研究,而只是“具體知識乃至有關肉體訓練的規(guī)則和訣竅”,實踐的維度則“完全是對這種知識和訣竅的具體運用過程了,因而不僅不能是抽象和深刻的哲學層次上的學術性探究,同時甚至也不能是理論層次較低的具體理論性學術探究,而完全變成了實踐性操作”,并進而認為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是“把研究者和參與者混為一談的”,具體來說,是“把哲學研究、理論研究與實際性操作完全混為一談了”。諸如上述從“研究者與參與者混為一談”的角度批判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之學術起點的見解,顯然是并沒有理解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學術起點。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是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與其說其終極目標在于制造美學理論文本,毋寧說在于通過改善身體進而促進人生的幸?!嫠固芈坏且晃幻缹W理論家,同時也是一位費爾登克拉斯法、瑜伽、禪修等身體訓練的實踐者。
其二,關于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個維度之間關系的問題。這個問題又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這三個維度之間有沒有關系?第二,如果有關系,是什么關系?一些學者之所以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這三個維度產生質疑,就是因為認為它們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關系,而且第二和第三維度之間的區(qū)別并不明顯。比如程相占教授就認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分法”“既不恰當,也不全面”,“第二、三兩個分支的區(qū)別并不明顯”,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關于身體美學三個層面的看法。在曾繁仁教授看來,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這三個部分來源不同,“一個是從分析哲學中接受的,一個是從經驗哲學中接受的,實踐部分則東方思想較多,可以說代表了三個向度,即理智性、經驗性和操作性”,并且“這三個向度難以統(tǒng)一”。也有學者指出了這三個分支之間的關系,比如彭鋒就認為,“在這三個層面中,分析的層面是純理論性的,實踐的層面是純應用性的,實用主義的層面似乎是介于理論和應用之間的”。還有學者指出,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個維度的理解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舒斯特曼的三分法“所依據的標準是身體理論與身體實踐之關系及其融合程度,而程相占則是以身體在審美活動中作為主體或客體的不同身份及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劃分的尺度”。朱立元等認為這三個維度從邏輯順序上可以歸納為“發(fā)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其局限性在于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這樣就導致三個維度之間的很多價值不能形成彼此獨立的維度劃分。
國內學界對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從開始的譯介、闡釋、應用逐漸發(fā)展到批評與重構,對身體美學的層次問題也作了有益的思考。程相占從“身體的主客體性”的角度,將身體美學分為三個層面:身體作為審美對象、身體作為審美主體、身體化的審美主體與身體化的審美活動。方英敏認為,學界對“什么是身體美學”的理解存在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定義,即人體美學,消費文化中的美體之學,培養(yǎng)、改良身體意識的身體感性學;前兩種屬于身體作為審美對象和感性活動的外觀美學,第三種屬于身體作為審美主體的體驗美學,在此基礎上,作者綜合身體外觀美學和身體體驗美學,進而提出了以身體美塑造論、身體美欣賞論和身體美展現論三個核心命題為中心的身體美學理論體系。兩位學者關于身體美學層次的劃分具有一定的共同點,都是從身體的“主客體性”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當然這種思考對于身體美學內涵的豐富和深刻來說具有重要價值。與舒斯特曼那種將實用主義方法論、實踐等都囊括進來的身體美學相比,這種身體美學層次的劃分顯得規(guī)規(guī)矩矩,倒是非常適合作為學院體制內的美學學科的理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劃分方法又略顯機械,而且讓人容易聯想起20世紀50到90年代期間,中國美學界存在的“主觀論美學”“客觀論美學”“主客觀統(tǒng)一論美學”“實踐美學”等美學觀點,只不過是把從前的對象“美”變?yōu)榱恕吧眢w美”。
其實,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個維度是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一方面,這三個維度具有不同的關注對象和目的。分析的身體美學主要關注的是對身體理論的分析,或者發(fā)掘出被遮掩的身體理論,它既包括傳統(tǒng)的關于身體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內容,也包括關于身體的社會文化政治學等內容,這是純理論性的。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是改善身體(外觀和經驗)的方法論,可以說是介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實踐的身體美學更多是對生命實踐和生活藝術的關懷,是舒斯特曼實用主義美學的關鍵所在,它強調的就是要去實踐、去行動,所以它是純應用性的。由此看來,這三個維度的關系并非沒有內在邏輯,而是一個從理論逐漸過渡到實踐應用的過程。另一方面,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具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實用主義目的,二是反對各種二元對立的多元主義態(tài)度,三是批判與改造相結合的改良主義方法。這三個特征共同體現在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個維度上,所以這三個維度在本質上的追求又是一致的,可謂殊途而同歸。
關于身體美學的學科設置問題,也是國內學界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大家之所以認為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難以成為一個學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舒斯特曼對于身體美學三個分支的構架上。當然,關于身體美學的學科構架問題確實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舒斯特曼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怎樣在身體美學中整合分析的、經驗的和實踐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這主要還是由于現在大學學科體制的限制。
其三,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的關系以及將身體技巧訓練等實踐內容納入身體美學體系之中,是否合適?程相占認為,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這兩個維度“區(qū)別并不明顯,將身體技巧隸屬于美學理論也不太妥當”。也有學者總結了舒斯特曼身體美學容易招致批評的幾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將身體訓練歸結到哲學一美學學科之中是犯了學科分類上的錯誤”。有的學者盡管非常贊賞舒斯特曼建構身體美學的勇氣,但依舊認為“‘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之間的區(qū)分還是有些糾纏不清”。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和實踐維度,是有區(qū)別的。如上所述,實用主義維度是一種方法論,而實踐維度就是強調去實踐、去行動。從整體上來看,如果將這兩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納入美學學科,會影響到身體美學的學科邊界以及合理性等問題。但理論與實踐的區(qū)別是顯而易見的,難道舒斯特曼看不到這種區(qū)別嗎?顯然并非如此,實際上舒斯特曼在他的著作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一方面,舒斯特曼恢復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傳統(tǒng)。也就是說,在舒斯特曼那里,哲學并不僅僅是純粹的理論,哲學還可以是與純粹思想相對的實踐行為——舒斯特曼稱之為一種“生活藝術”。舒斯特曼通過考察指出,在西方哲學中作為生活藝術的哲學傳統(tǒng)十分強大。不論是西塞羅、愛比克泰德,還是塞涅卡、蒙田,他們都貶低純粹的理論家為“文法家”“數學家”,認為純粹的理論家“教導我們怎樣論辯,而不是怎樣生活”。第歐根尼·拉爾修甚至認為,某些杰出的哲學家,根本什么都不寫,他們像蘇格拉底一樣,主要是通過他們的榜樣生活的品行,而不是通過理論的闡述來傳達他們的教誨。這表明了舒斯特曼的觀念不同于僅僅追求純粹理論的學院哲學的哲學觀。所以,在這樣一種哲學觀的理論系統(tǒng)內,舒斯特曼將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都納入身體美學體系中來,是合乎他本人的理論體系邏輯的。
另一方面,舒斯特曼還從鮑姆嘉登的“美學”學科傳統(tǒng)中,為其身體美學的實用主義維度和實踐維度找到了合法性的明證。舒斯特曼指出,鮑姆嘉登最初創(chuàng)建的“美學”(aisthesis)學科,并不同于今天以哲學美學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美學學科,而是想用美學去構成感性認識的一般理論,這種感性認識雖然被認為是一種“低級能力”,但被當作邏輯的補充,仍具有認識論的價值。在舒斯特曼看來,亞洲對西方美學的接受過程中,并沒有保留“美學”原本具有的“感知”或“意識”的含義。當西方哲學在明治時期被引進到日本時,美學這個概念被曲解為“美的科學(或理論)”。因此,他的“身體感性學”被介紹到中國時,就成了“身體美學”。盡管這是最符合邏輯的翻譯方法,但它可能令人產生如下錯誤印象:身體美學全部都是關于美麗身體的,就像商業(yè)廣告或大眾傳媒娛樂中的那些帥哥、靚妹那樣;這個術語也可能導致一種錯誤的暗示,以為身體美學談論的只不過是如何賞玩他人的美體,或者告訴我們如何塑造自己的美體。實際上,舒斯特曼認為,身體美學盡管也關心形體的外在之美以及其他一些外在的身體表現和標準,但它所探討的主要是身體本身的內在感知與意識能力。正如鮑姆嘉登所認為的那樣,美學是感陛認識的完善,這種完善就意味著美,而完善感性認識的能力應該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與此同時,舒斯特曼還認為“學科”具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個是“作為學習或教育的一個分支”,另一個是“作為訓練或練習的一種具體形式”。
結語
據知網顯示,在標題中明確出現“身體美學”一詞的文章是2002年日本學者深町英夫的一篇會議論文《身體美學、公共意識與新生活運動》,作者把身體美學定義為“有關儀表美的觀念體系”,主要探討的是身體的舉止、儀表與政治權力、公共意識以及中國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自2004年始,身體美學尤其是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并日益成為美學研究界的一個熱點話題??v觀國內學界對身體美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如下幾類:第一類是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譯介、批評與應用,第二類是當代中國身體美學的建構,第三類是對中國傳統(tǒng)身體美學資源的發(fā)掘,第四類是對諸如尼采、??隆⒚仿逡积嫷?、德勒茲等西方學者以及馬克思主義的身體美學理論的研究??梢?,國內身體美學研究已然成為美學研究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學者稱當代國內身體美學研究正處于“戰(zhàn)國時期”,“各種角度、各種模式、各種方向共存,學者們沿著各自的軌跡去研究、去創(chuàng)造”。不可否認的是,舒斯特曼身體美學對國內身體美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一直是國內身體美學研究界關注的重要內容。
本文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分法”進行辯護,認為分析的身體美學、實用主義的身體美學和實踐的身體美學這三個分支是從理論到方法論再到實踐的過渡關系。實用主義維度和實踐維度之所以能在其身體美學體系之中,在于舒斯特曼對“哲學”“美學”“學科”等概念的獨特理解,這表明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個分支有著其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性和自洽性。而且,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特點與其分析哲學家的理論背景、實用主義的美學追求以及他作為一個美籍猶太人的種族身份都不無關系。當然,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并不是絕對完美的理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促使學界對身體美學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譯介、闡釋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層面。學界對身體美學的層次、構架等問題也作了頗有意義的探討,但這些探討往往建立在批判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分法”的基礎上,而這種批判又往往是由于沒有真正理解或者誤讀了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就像舒斯特曼所說的,他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將一切拆毀的解構主義”,而是“一種橋梁性的工作,將不同的東西聯系起來”——將藝術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等聯系起來。同理,在筆者看來,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三分法”與國內學者關于身體美學的“三分法”也不應是誰解構誰的關系,而應該是一種多元并存的關系——既可以是舒斯特曼那種以人生幸福為目的的身體美學,也可以是其他學者那種以美學學科的完善為目的的身體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