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處方式”分層教學是一種基于因材施教原則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方式方法,將分層教學法和運動處方靈活地結(jié)合起來,立足學生學習特點,追求分層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先對“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內(nèi)涵進行分析,再就“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以及應用效果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處方式;分層;高中;體育教學
一、 前言
高中學生在體育學科上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素質(zhì)不盡相同,包括身體素質(zhì)、體育基礎、運動需求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采取統(tǒng)一化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也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在本文中,筆者根據(jù)自己對“處方式”分層教學的理解,就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處方式”分層教學,以實現(xiàn)教學效益最大化闡述幾點拙見。
二、 “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內(nèi)涵
“處方式”分層教學實際上是兩個部分的融合,一是運動處方,二是分層教學法。將這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為,“處方式”分層教學就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基礎上,通過對每一個層次參與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制訂出具有特殊性、針對性、漸進性、專門性特點并結(jié)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的運動處方、運動計劃,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能夠根據(jù)這些處方和計劃科學地訓練而獲得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處方式”分層教學的特點是關(guān)注學生的差異,并且在承認這些差異的基礎上對差異進行利用,以此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應當以學生的體能情況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運動時間和強度的安排上,要適合學生的個體需求,并且要適當?shù)刈寣W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些都是成功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三、 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對學生展開摸底調(diào)查,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教師首先要深入、全面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身體素質(zhì)狀況、運動基礎等。部分教師在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的時候,存在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對學生進行分層是按照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分層。實際上,僅僅以體育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不具有客觀性,甚至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等。“處方式”分層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按照學生綜合素質(zhì)對學生進行分層。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觀察、和學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偏好的體育項目、擅長的體育項目、個人體育愛好、身體素質(zhì)狀況、對體育運動的喜歡程度等。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專項測試的方式對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身體素質(zhì)等狀況進行評估,在這個基礎上全面、細致地掌握學生具體情況。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若是教師不了解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有關(guān)信息,包括身體素質(zhì)狀況、運動水平等,也就難以做到科學、合理的分層。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的信息,教師才能根據(jù)“處方式”分層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處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為“處方式”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打好牢固的基礎。
(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為分層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在充分了解高中生個人體育愛好、身體素質(zhì)狀況等前提下,教師接下來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中心,若是對學生的分層不合理,后續(xù)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設置、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學評價的實施等,均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一般來說,高中學生由于平時運動習慣、身體素質(zhì)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存在的差異比較顯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按照綜合素質(zhì)由高到低分別為能力組、進步組、普通組等。以籃球三步上籃教學為例。其中,能力組的學生有扎實的籃球技能,突防能力較強,無論是傳球技術(shù)還是運球技術(shù),均表現(xiàn)得十分優(yōu)異,而且投籃的命中率很高。而進步組的學生稍遜色一些,這個小組的學生能夠瞄準籃筐,投籃率相對來說比較高,能夠靈活控球,而且運球能力、傳球能力也比較強。普通組的學生相對于進步組學生更為遜色一些,這類學生掌握基本的籃球動作要求,了解基礎的投籃技巧,掌握一些基本的上籃技術(shù)等。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繼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認識到,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并不是能力組學生優(yōu)秀而普通組的學生落后,而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得到較大程度的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學生跟自己去比較,跟同一層次的學生去比較,而不會因為分層教學逐漸喪失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學習體育的信心。
(三)對教學目標和任務進行分層,有效激發(fā)學生動機
不同層次的學生綜合素質(zhì)不同,所以達到的目標也不盡相同。以50米跑步為例,爆發(fā)力強的學生往往占據(jù)優(yōu)勢,能夠在起跑之后快速沖向終點。而在1000米耐力跑中,爆發(fā)力強的學生不再占據(jù)優(yōu)勢,這樣的體育項目更適合耐力素質(zhì)強的學生。所以,在分好學生的層次之后,教師接下來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分層。實踐證明,設置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若是目標設置過低,學生感覺毫無挑戰(zhàn),喪失學習興趣。而教學目標設置過高,學生會感到壓力,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只有確保設置的學習任務、目標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讓學生“夠不著”但卻“看得見”,讓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再努力一點就能達到目標。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激發(fā)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從而有效挖掘?qū)W生的潛能。以高二年級的男生50米跑為例,教師對能力組、進步組、普通組的學生分別設置目標為7″、7.4″、9.4″?!疤幏绞健狈謱咏虒W下,教師還要對每個小組內(nèi)部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細分。如能力組,繼續(xù)劃分層次,規(guī)定7″內(nèi)(包含7″,下同)跑完50米獲得100分,7.1″內(nèi)跑完50米獲得95分,7.2″內(nèi)跑完50米獲得90分。對進步組學生和普通組學生同樣進行這樣的劃分,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挖掘?qū)W生的潛能。分層設置目標和任務,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師為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平等的獲得成功的機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對教育和指導方式進行分層,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能力組、普通組和進步組的學生,無論是身體素質(zhì)、運動基礎、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具體來說,能力組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對于新的知識,能夠快速理解并掌握。而普通組的學生相對來說要弱一些,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若是讓這個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會增加學生的壓力。所以,在“處方式”分層教學中,教師在分好學生的層次并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好目標和任務之后,教師還要對教育方法、指導方式進行分層處理,以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一般來說,能力組學生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即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明確的任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最后達成目標。譬如,教師給學生設置的目標為跳到260cm。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技巧,如何通過控制手、腿、身體重心等方式完成任務。而對進步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多人組成一個單位,一起去討論,如何在跳遠的時候通過一些小技巧跳得更遠一些。而對普通組的學生,教師則采取針對性輔導的教學方式,即給予學生一對一的輔導,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這個基礎上使學生逐步提升,發(fā)揮出最佳水平。
(五)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處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學生的體育成績?yōu)槲ㄒ坏暮饬恐笜?,這樣的評價過于片面、主觀,而且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處方式”分層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譬如,對于能力組的學生,尤其是尖子生,教師要看學生任務完成情況,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為指標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而對進步組的學生,教師在實施評價的時候應關(guān)注學生的進步情況、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程度、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等。對于普通組的學生,教師在實施評價的時候要著重看學生對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進步程度等,以這些為指標展開評價,盡可能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這樣的分層教學評價既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足,又能增強學生自信心。
四、 “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實踐結(jié)果分析
將參與實驗的學生分成兩組,A組為對照組,對于這組學生,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B層為實驗組,對于這組學生,主要采取“處方式”分層教學法。一個月之后,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一)學生跳遠和50米跑測試項目評分情況
(二)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情況
通過以上三個表格可以看出,“處方式”分層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有效展開“處方式”分層教學,還能在提升學生體能水平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尤其是學習興趣的提升,效果顯著。很多學生反映,以前并不喜歡上體育課,甚至對體育課存在畏懼心理,因為在跑步、跳遠等項目中,總是很難達到學習目標。而“處方式”分層教學的實施,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經(jīng)過努力之后,幾乎每個學生都能成功達到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達到目標后的喜悅感、滿足感,而且有很強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以前的體育學習中,學生一心只為達到目標,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疲憊,學習興趣也不斷喪失。而“處方式”分層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為了達到目標“耗盡全力”,而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體育運動本身的快樂。所以,學生的能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不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身體綜合素質(zhì)也在不斷提升。
五、 結(jié)論
綜上所述,“處方式”分層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介入對于改善教學質(zhì)量效果顯著。本文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自己對“處方式”分層教學的理解以及采取相關(guān)措施之后針對結(jié)果所總結(jié)的幾點教學經(jīng)驗,希望這些教學經(jīng)驗能為廣大體育教師實施“處方式”分層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萬小團.淺談分層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發(fā)展前景[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33-34.
[2]張振.“處方式”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28):64-66.
[3]王世芳.“處方式”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科技資訊,2017(6):152-154.
[4]邊洪強.高中體育課分層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以余杭區(qū)研究為例[J].學周刊,2015(2):81-83.
[5]劉長寧.“處方式”分層教學法應用于高中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J].赤子,2015(16):256.
[6]鄧文武.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18(11):144-146.
[7]呂學云.高中體育課動態(tài)分層選項教學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3(5):58-60.
作者簡介:
賴淑梅,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金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