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間市第六中學
辦好一所學校,校長必須要有先進的辦學思想。辦學思想是校長的教育理念、信仰、價值觀在學校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校長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展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校長職務不僅僅是行政職位,更是一種學術地位。校長應有一種學者風范,要把自己的辦學思想貫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動中,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影響、帶動教師,把自己的辦學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行動。
就辦學目標而言,學校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調動教師積極性的層面上,更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的考分上。作為校長,在抓好常規(guī)管理的同時,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學校辦學的層次。一流的校長既有識別機遇的敏感性,又有捕捉發(fā)展機遇的膽識。作為一校之長,要實現(xiàn)學生、教師、學校的同步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讓每一位教師感受教育的甘甜,讓每一位家長分享豐收的喜悅,讓我們的學校成為發(fā)展的樂園,是筆者的教育目標和不懈的追求。
管理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被需要。
在制定制度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注意發(fā)揮教代會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這樣才能被廣大教職工所認同并自覺遵守,這也是一個校長高超領導藝術的職責。
可以說,一切制度、規(guī)定,如果沒有檢查和督促,沒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沒有過硬的措施作保證,章制都將變成一紙空文。制度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校長及學校辦學思想的外化。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說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種明確的辦學理念,一套系統(tǒng)的制度和機制,所以現(xiàn)在即使沒有校長,哈佛一樣可以正常運轉。”由此可見,制度、機制在學校管理運行中的功能、作用和重要性。
學校之間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物質上的差距,而是學校文化之間的差距。從本質上說,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引領。
在管理過程中,當好一名校長,首先必須是一名戰(zhàn)略家,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分得清事務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輕、急和緩、善于抓根本、抓大事,簡單地說,就是讓合適的人做適當?shù)氖拢谶m當?shù)臅r間做恰當?shù)氖?,讓有效的資源做有效的事。校長是管理者的管理者,學會“分化”,讓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忙”起來,讓自己在事務中“閑”下來;去不斷地思考學校的發(fā)展策略,進行學校管理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水平和校園文化水平。筆者認為,管理最少的又高效的校長才是最好的校長。
教育是一項直面人的生命的社會活動。學生的才能與潛力的發(fā)展不能單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它需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的方法不是教師的隨意性動作,它需要針對課程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學的質量不是靠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它需要有科學的傳授方法與適應學生的學習方法;學校的發(fā)展不是憑校長的個人意志和文化水平,它需要有科學的規(guī)劃,有文化的力量,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因此,校長要樹立科研興校的思想,用教育規(guī)律組織教育活動,大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校長、教師應成為研究的主體,通過研究解決問題,促進發(fā)展。
人格包含著三層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二是個人的道德品質;三是人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校長是學校的象征,“人格”至關重要。首先,作為校長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質去影響師生、感染師生;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惡、美丑;要有博愛的品質。這樣,校長思想的輻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形成一種弘揚正氣的主流意識,帶出良好的教風、學風,培養(yǎng)出良好的校風。其次,校長要有寬闊的胸懷、健康的心態(tài),以及親和力和感召力。作為校長,要善于集思廣益,虛心聽取教職工的建議與意見,理性地接受不同意見甚至是批評性評論;要學會理解、寬容,善于為教師喝彩;要加強與教職工、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走出辦公室,走進教職工中,走進食堂,走進學生中,了解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工作情況,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用自己的言行拉近與師生的距離。最后,校長要學會尊重教職工、尊重學生。我們強調民主管理,強調教師與學生平等,核心的內容是人格的尊重。校長的人格魅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的魅力;你可以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大好人,但是沒有思想,絕對不是一個好校長。一個好校長首先是一個教育家,其次才是一個管理者。
總而言之,管理中的“管”和“理”是辯證的,“管”是為了更好地“理”,“理”是“管”的基礎、前提和準繩。校長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學習,管理好一所學校,提升學校的層次和品位,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