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兩個特殊場景讓很多人心涌暖流、為之動容——在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分別舉行了一分鐘的默哀儀式。與會人員全體肅立,向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的烈士和在疫情中逝世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兩個一分鐘的默哀環(huán)節(jié),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對生命的由衷尊重,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
“什么叫人民至上?這么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zhuǎn),這真正體現(xiàn)了不惜一切代價。”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nèi)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y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杰在“代表通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湖北救治的80歲以上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歲的老人,在十幾位醫(yī)護人員幾十天的精心呵護下,終于轉(zhuǎn)危為安、痊愈出院。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绷暯娇倳洸粌H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一開始就明確要求,而且在講話、批示、考察中反復(fù)強調(diào),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為了全力以赴救治上至108歲的老人、下至出生僅30小時的嬰兒,能在全國范圍調(diào)集最優(yōu)秀的醫(yī)生、最先進的設(shè)備、最急需的資源,并且全部救治費用由國家承擔,在當今世界,唯有中國做到了!
“一切為了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貫穿于中國共產(chǎn)黨近百年的奮斗歷史。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yīng)”的政策導向,“不讓一個人掉隊”的精準扶貧,“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的鐵腕反腐,“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的擔當意識……緊緊圍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入落實,始終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政治追求。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人民至上”的理念體現(xiàn)得更加充分。
顯然,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總書記身體力行、反復(fù)強調(diào)的“人民至上”理念,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必須扎扎實實落到每項決策中、每件工作上的行動指南。尤其當下,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進入決戰(zhàn)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階段,要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六穩(wěn)”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wù),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不能光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必須以過硬的作風身體力行、真抓實干。
落實“人民至上”理念,要求每名黨員干部在每一項工作任務(wù)中,都要真正做到“緊緊依靠人民”“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讓工作成效獲得人民認可、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說到底,就是要心里真正裝著人民,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應(yīng),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關(guān)心的實際問題,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實績的根本標準。
讓我們銘記這句古訓:行勝于言,質(zhì)勝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