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穎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演唱歌曲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歌曲演唱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時,要加強對歌唱教學的重視,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歌曲的演唱,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本文主要探究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教學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教學策略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歌唱教學受到了老師及學生的廣泛關注,究其根本原因是學生通過對歌曲進行演唱,能夠推動學生之間友誼的發(fā)展,并且使得學生感受到音樂的趣味性,從而促進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但在實際的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過程中,老師對歌唱教學的一些內容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從而導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合理的教學做法,對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存在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工作成果的提高,老師要充分的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對歌唱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教師和學生同唱一支歌
老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對自我認知進行建構,進而有效地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老師和學生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兩大主體,老師是音樂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建設者,而學生則是學習工作的主要實行者,很多老師在開展歌唱教學活動時,會不自覺地將自身隔離在外,將自身和學生完全分離開來,從而導致學生在剛開始演唱的過程中嚴重缺乏自信,因此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參與性,不論是學生自身的單獨演唱,還是學生之間的合唱,老師都可以在剛開始的時候與學生一同參與,用自己的行為去帶動學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且老師與學生一同演唱能夠較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之后隨著學生演唱次數(shù)的增加和演唱自信心的提高,老師可以逐漸地降低合唱的頻率,從而在一旁更好地對學生的音樂水平進行了解,進而針對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比如,在講授《快樂的孩子愛唱歌》這一首歌曲時,老師就可以通過一同歌唱的方式促進學生對音樂歌曲的掌握。在正式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老師可以首先對歌曲進行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帶動學生一同進行歌唱,在歌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所學的歌曲進行初步的了解,從而較大程度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歌曲進行學習,并且營造出良好的歌唱氛圍。之后,老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歌詞中所描繪的景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覺感官的沖擊,學生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歌曲中所表達的歡快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隨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歌詞進行朗讀,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并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吐字的清晰度,通過歌曲傳唱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學生一同對歌曲進行演唱,能夠較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歌曲的完整掌握。在演唱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點頭、微笑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肯定的回答。因此,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活動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共同參與,并適當?shù)亟o予學生表揚,能夠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歌唱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在課堂綜合情感與歌唱
歌唱是人們進行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蘊含豐富情感的藝術,對于豐富學生情感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活動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滲透,能夠較大程度上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學生則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體會音樂的內涵與意境。并且老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將音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意境表達出來,能夠較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層次理解,從而使音樂作品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逐漸的具體且豐滿,進而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增強。
比如,在學習《我們的田野》這一首歌曲時,老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方案設計時,可以制作一個簡單的視頻,將歌曲中所描繪的野花、田地等多種景物的照片,按照歌曲的時間順序進行一一對應,在正式的教學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播放,能夠較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去深入體會歌曲中的所描繪的景象,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對景物進行描述,促進學生對歌曲的情感共鳴,并且在描述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歌詞進行快速的記憶,對歌曲內涵能夠進一步加強理解。通過對歌曲內涵的了解與掌握,學生眼前仿佛能夠展現(xiàn)出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那里有美好的田園風光,從中學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從而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情感的滲透,有效地促進演唱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情感滲透,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歌曲作品情感的理解,從而在演唱的過程中更好地去詮釋作品,進而促進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工作成果的提高。
三、注重要有機結合理解與創(chuàng)造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聆聽或演唱歌曲來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進而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對于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工作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要充分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明白音樂的創(chuàng)作形式存在很多種,其主要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針對簡單的旋律進行創(chuàng)作,另一種是對同一歌曲進行改變,通過不同形式對歌曲進行詮釋。將這兩種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較大程度上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從而推動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工作的更好發(fā)展。
綜上所述,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對于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樂進行感受,進而促使學生將音樂發(fā)展為自己的終身愛好。從以上列舉的幾方面入手,較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小學英語課堂歌唱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戴曉林.關于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歌唱教學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22):160+168.
[2]王穎.小學音樂歌唱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黃河之聲,2018,(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