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展示典型精神 遵循報道規(guī)律

      2020-07-14 08:43閆文化
      新聞世界 2020年7期
      關鍵詞:主流媒體

      閆文化

      【摘 ? ?要】正面典型報道是主流媒體引導社會輿論,弘揚正能量,傳遞真善美常用的一種報道方式。本文針對目前正面典型報道中好的報道方法以及存在的短板進行梳理思考,并對做好正面典型報道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主流媒體;典型報道;報道規(guī)律

      在2013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的要求,強調正面典型報道要把視角更多地對準普通群眾,把服務群眾同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結合起來,以群眾中的正面典型來影響、提升廣大人民的思想境界。

      那么,當前如何做好典型報道,發(fā)揮典型人物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積極作用呢?筆者認為,一是要把握好正面典型挖掘,二是避免走入典型報道的誤區(qū)。

      一、如何挖掘正面典型特點

      (一)巧用鮮活語言,展現(xiàn)生動細節(jié)

      典型報道對象確定后,要想把典型報道好,需要從一些細微之處來展現(xiàn)典型的特點,包括人物語言、肢體語言等。把這些細節(jié)處理好,有助于表現(xiàn)典型的“個性”。同時,在報道中要帶著情感去接觸典型、了解典型,尋找典型的閃光點。這樣才能把典型的感人故事講好,把典型的精神傳播好,達到激勵人、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石宗宏:為了心中的那片綠水青山》這篇典型報道的主角是淮北市杜集區(qū)北山村退休教師。他獲得過中國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稱號。2000年退休后,他放下粉筆拿起鐵鍬,甘愿做北山“愚公”,立誓要讓家鄉(xiāng)的荒山披上綠裝。19年的時間內植樹造林400多畝,種植果木樹5000多棵,松柏樹木2萬多棵。記者在采訪石宗宏時,就力求抓住細節(jié)來展現(xiàn)人物?!鞍肷窖乃砂亓掷铮皇种糁灾频墓照?,一手攬著肩上挎著的工具包,頭戴竹質帽子,走路時左腿有點跛?!焙唵螏坠P,勾勒出了人物形象。在人物語言上,他老伴的一句話“老頭子倔得很,天天泡在山上,誰勸都沒有用”和村雜果協(xié)會成員石開闊對他的評價“他就是大山的兒子,刮風下雨都要上山”,透過這些質樸的言語,可感受到石宗宏咬定荒山不放松的執(zhí)著和韌勁。從他腿上和膝蓋上留下的處處傷疤,從他家院子角落里成堆上山造林時穿壞的鞋子,一堆用壞的鐵鍬、鐵鎬和用鈍的鋼鑿這些器具,都可以感受到石宗宏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艱辛。這些細節(jié)及語言的應用,無不向人傾訴著石宗宏植樹造林背后的感人故事??粗鴿M山翠綠和山腳下碩果累累的經果林,石宗宏就簡單的一句話:“十九年的堅守,荒蕪一片的老媽山全披上了綠裝,再苦再累都值!?!?/p>

      (二)抓住典型關鍵點,尋找時代共鳴點

      抓住典型的關鍵點,尋找時代共鳴點。典型報道可多些“原聲回放”,從不同角度展示典型人物特點,立足時代寫典型、挖掘其中蘊含的豐富時代內涵,發(fā)揮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在湖北武漢暴發(fā),短時間內來自全國各地的醫(yī)療隊馳援武漢。有著31年軍齡,2014年參加過發(fā)生在利比里亞的埃博拉疫情阻擊戰(zhàn),2018年跟隨和平方舟醫(yī)院船執(zhí)行過“和諧使命”任務的陳靜,面對武漢疫情肆虐,她毫不猶豫再次沖到了疫情防控一線。她帶著團隊接手火神山醫(yī)院重癥病房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許多受病毒折磨的重癥患者被她們團隊救了回來。2020年3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以《沖鋒在一線 用心到極致》為題,報道了火神山醫(yī)院重癥病房一科護士長陳靜。文中寫道:“她個頭不高,看上去還有幾分柔弱,但雙眸炯炯有神,十分干練?!焙唵螏坠P勾畫,陳靜的形象躍然紙上。她有多嚴厲?她有多嘮叨?明天,誰跟我上?整篇報道短短600多字,通過3個問句引領全文,把陳靜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認真、耐心和率先垂范的精神展現(xiàn)了出來。

      (三)把握時代脈搏,展示典型精神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持續(xù)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yǎng)?!背绲孪蛏?、弘揚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成為時尚。2018年9月13日《新聞聯(lián)播》《時代楷模》專欄對江蘇省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進行了報道。1986年,年僅26歲的王繼才奉命守衛(wèi)開山島,這里條件很差,沒有淡水,喝水全靠收集雨水,沒有電,照明靠煤油燈,與外界聯(lián)系只有靠一部手搖電話。這樣的條件,之前幾任所長都嚇跑了,最長只堅守13天??赏趵^才和妻子王仕花在這里一守就是32年。32年來,升旗、巡島、寫日志、守護航標等工作成為夫妻倆的全部。2018年7月,王繼才在執(zhí)勤中突發(fā)疾病去世。這篇報道播出后,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妻倆甘于寂寞守邊疆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特別是王繼才用堅毅的品質、專業(yè)的技能,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奉獻精神。石宗宏、陳靜還有王繼才,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正是誠信、敬業(yè)、友善、愛國等優(yōu)秀品格,這些正面典型的推出,向大眾傳遞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二、正面典型報道應避免走入誤區(qū)

      (一)避免模式化報道典型

      做典型報道不能用模式化的語言來報道具有差異化的典型人物。每一個正面典型的樹立,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所以報道正面典型要緊扣時代背景。確立報道對象后,要結合每一個正面典型各自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深入挖掘,才能采寫出高質量的報道。如果采取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采訪,絕做不出一篇有影響力的典型報道。要做好典型報道,需要記者沉得下去,充分發(fā)揮感官功能,全方位接觸采訪對象,分享他的喜悅、傾聽他的煩惱,當他愿意說出掏心窩子話的時候,典型報道就成功了一半。有人說,做典型報道只要提煉好人物語言就行了,但筆者認為這樣可能會進入模式化報道的誤區(qū)。僅靠提煉人物語言,說幾句冠冕堂皇的話,是不能夠準確把握典型的個性的。要把正面典型富有個性特點的語言提煉出反映時代特征的主題,把握這個原則才能有效避免千人一面的報道模式,從而把一個個典型報道寫活,寫出靈魂,更好地表現(xiàn)典型的精神和思想風貌。

      (二)避免刻畫“完美”典型

      做典型報道,其實就是為典型畫像。近年來,新聞媒體推出了很多典型報道,其中有不少報道被改成了微視頻、微電影,這些報道發(fā)布后,憑借客觀的、貼近生活的挖掘,正面典型的感召力、影響力達到應有的傳播效果。但也有些報道,典型被刻畫得太過“完美”,這樣的報道,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自然會大打折扣??陀^地講,典型人物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他們也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自身也存在著自然人不可避免的“缺點”或“弱點”。有人認為,寫典型人物的缺點,會有損典型的形象,事實上,瑕不掩瑜,客觀地展示典型人物的缺點,不僅不會影響正面典型的形象,反而會讓受眾更能接受一個有點不足,但真實、可親、可信的典型人物。記者不回避社會實踐中的矛盾,不隱瞞人物的弱點乃至缺點,這樣的報道更能引起人們共鳴。[1]總之,正面典型報道反映的人和事必須符合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違背這個規(guī)律,就會出現(xiàn)事與愿違的結果。

      (三)避免刻意拔高典型

      在報道正面典型時,有人主張在處理某些情節(jié)或細節(jié)上,可以“稍加虛構”或“合理想象”。在這一想法的支配下,可能會有些作者為了達到宣傳效果而有意無意地拔高人物。典型被拔得太高,就脫離了他生活的土地,就弄巧成拙了。典型人物報道中能否加入虛構與想象的成分呢?著名記者穆青說過:“一篇人物通訊,哪怕只有微小的一點虛構和想象,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所以,正面典型報道還是實在些好。

      三、正面典型報道有“道”可循

      做正面典型報道,不難;做高質量的典型報道,很難。除了要避免“標簽化”“同質化”外,更多的是要去潛心挖掘正面典型的精神世界,發(fā)現(xiàn)正面典型的細節(jié)特點。其實,做好典型報道也是有“道”可循的。

      (一)沉下身心抓“活魚”

      記者能夠在作品中真實地寫出人物的思想和個性,生動地展示其性格和心理,一定程度呈現(xiàn)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的寬度,就會提升典型人物報道的水平。[2]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當年,著名記者穆青為了寫好焦裕祿,不是靠資料,不是憑道聽途說,他深入河南省蘭考縣基層,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才寫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樣的傳世名篇。作為當代媒體人,我們應學習老一代記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沉下身心、腳粘泥土,到廣大群眾中尋找鮮活素材,這樣才能挖掘出典型背后的感人故事,寫出高質量的典型報道。

      (二)精雕細琢鑄精品

      采寫典型人物,僅靠一次采訪是很難挖掘到鮮活素材的,只有潛下心來與受訪者像朋友一樣深入交談,讓受訪者放下顧慮、敞開心扉,記者才能真正走進受訪者的內心,才能寫出有看頭的典型報道?!兑涣7N子的初心與夢想——追記優(yōu)秀共產黨員、復旦大學教授鐘楊》這篇報道是人民日報率先挖掘的人物典型,為寫好這篇通訊,記者張爍歷時半個多月,沿著鐘楊的足跡從長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行程逾萬公里,輾轉上海、成都、拉薩、北京,克服胸悶、胃痙攣等高原反應,采訪60余人,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和獨家素材,形成文字材料40余萬字。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和9版刊發(fā)了這篇精心打磨的9723字的高質量的人物通訊。報道刊發(fā)后好評如潮,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結合新媒體傳播,全網點擊量超過4500萬次、點贊9.4萬次。鐘楊的妻子稱贊作品讓她“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鐘楊,一個有血有肉的鐘楊”。

      總之,主流媒體應發(fā)揮主力軍的作用,積極發(fā)現(xiàn)、挖掘正面典型,做好、做實正面典型報道工作,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主流媒體真正實現(xiàn)“匯”能量、“貫”基層、“聚”民心、“融”媒體、“通”未來,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的陣地。

      注釋:

      [1][2]陳偉軍.人物的報道策略與文學技法[J].新聞與寫作,2018(09).

      (作者:淮北市傳媒中心時政新聞部記者)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
      主流媒體
      新媒體語境下主流媒體的正能量傳播研究
      淺析電視重大主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
      主流媒體回應網絡謠言引導輿論策略思考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探討主流媒體的改革
      做好涉恐報道:媒體如何設置議程
      主流媒體互聯(lián)網思維的現(xiàn)狀與實現(xiàn)路徑探討
      打造醫(yī)院里的“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如何在“反轉新聞”中當好定音鼓
      我國主流媒體品牌融合趨勢和方向芻議
      主流媒體網站內容建設的三個維度
      元氏县| 乌恰县| 盐亭县| 平江县| 南丰县| 铁岭县| 蓬溪县| 图们市| 嘉黎县| 通州市| 阿勒泰市| 滕州市| 济宁市| 师宗县| 泾阳县| 平陆县| 景德镇市| 吴川市| 宾川县| 河北省| 香河县| 额尔古纳市| 昌乐县| 大同县| 峨边| 五台县| 乐东| 陇西县| 太白县| 启东市| 西宁市| 错那县| 邛崃市| 华容县| 内丘县| 额敏县| 宣威市| 怀仁县| 涟源市| 梨树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