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不是單純知識點的傳輸與技能的訓練,而是教師基于對教材特點、學情特點、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方式的整體把握,結合單元要求,立足生本理念,確定目標或主題,開展由“教科書”“整本書閱讀”“語文實踐活動”三部分融合的教學活動。
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圍繞“預測”這一閱讀策略組織單元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培養(yǎng)積極的閱讀者。那預測單元怎樣進行整體教學呢?可以遵循“ADDIE模型”,從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fā)(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評價(Evaluation)五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分析
單元整體教學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的不是指定教師的“講授”內容,而是思考學生“學習”的設計。教師立足支持學習者學習的角度,先進行教材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分析,再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
整體把握單元內容,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單元教材解讀,可以通過對話編者以了解編者意圖。
對話編者首先要讀懂單元首頁的說明。本單元教學內容非常清晰,如導語所言:猜測與推想,使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了樂趣。編者選編了三篇童話,承載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預測的基本方法。單元習作要求是嘗試續(xù)編故事,這和預測內容是一個整體,學生學會了預測的方法,能夠推想故事情節(jié),也為續(xù)編故事打下了思維的基礎。
對話編者還要通讀單元文本,弄清楚三篇文章的橫向聯(lián)系和縱向聯(lián)系。本單元對預測的學習做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通過旁批,提示學生可以根據(jù)題目、插圖、人物特點、情節(jié)線索等進行預測,課后題提示了可以預測的角度和相關依據(jù),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意識,學會預測方法?!逗}卜先生的長胡子》留給學生更多預測的空間,文前的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邊閱讀邊預測故事的發(fā)展、結局,課后題提示學生處理好預測與實際內容的關系?!缎」穼W叫》的預測空間更加開放,預測結果更加多元,提倡學生有理有據(jù)地預測故事結局。橫向的多元閱讀與縱向的方法指導,形成了單元的教學網(wǎng)絡。
解讀“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的內容,也是對話編者的有效抓手。本單元的“交流平臺”總結了預測的價值和意義,暗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覺運用“預測”這一策略。
2.學習者特征分析
預測是一種自然存在的閱讀心理,三年級學生能夠無意識地運用預測來讀故事?;谀挲g和認知特點,學生不能熟練地根據(jù)故事隱含線索進行預測,對預測的方法處于心里明白,表達起來不夠清晰的狀況。因為預測屬于無意識狀態(tài),學生對于閱讀中探索的樂趣體會不明顯,需要教師引導,使之清晰化。
本單元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將無意識預測的閱讀心理,轉變?yōu)橐环N有意識的閱讀策略,這是培養(yǎng)積極閱讀者的必由之路。具體來說,教學目標就是學會預測的方法,能在閱讀中邊讀邊預測,能將自己的預測與實際內容進行比較,隨時修正自己的想法,感受閱讀樂趣;通過預測了解故事結構,發(fā)展思維,完成故事續(xù)編。
二、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以融合為基本教學理念。本單元以“預測”為融合點,課文間聯(lián)結緊密,教師要先基于教材遞進性進行教科書學習的整體規(guī)劃,再將整本書閱讀與教科書學習有機結合,最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這樣,教師將要教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可學的內容,將學生可學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可參與的內容,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體驗中學會預測方法,掌握閱讀策略,并在實踐中強化和延伸。
單元整體教學的課時設計如下:
合計:12課時
第一課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1.從導讀頁入課,學習預測方法,邊讀邊預測,初步感受預測的樂趣,并感知老屋的形象特點。
2. 繪本閱讀:《愛心樹》
第二課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1.運用方法,邊讀邊順著情節(jié)預測故事的內容,感受胡蘿卜先生的有趣經(jīng)歷。明白預測有依據(jù),能修正自己的想法。
2.繪本閱讀:《小真的長頭發(fā)》
第三課時:《小狗學叫》
讀懂故事,體會故事情節(jié)“反復”的特點,有依據(jù)地預測故事結局并比較原文,體會預測的多樣性及樂趣。
第四課時:繪本閱讀《桃花魚婆婆》
運用預測的閱讀策略進行自主閱讀,交流閱讀收獲,感受閱讀樂趣。
第五課時:集中識字寫字
集中對三課生字再識記,指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
第六課時: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
第七、八課時:習作“續(xù)寫故事”
第九課時:語文園地
第十至十二課時:語文實踐活動:
結合《童蒙奇遇記》中《〈稻草人〉導讀》中的學習任務,結合學生的創(chuàng)意續(xù)寫,召開“我是故事大王”主題故事會。
三、開發(fā)
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學生要在閱讀實踐中學習閱讀策略,僅靠教科書是不夠的,教師還要開發(fā)單元教學資源,包括整本書閱讀資源和語文實踐活動開發(fā)資源,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實踐,在多元體驗中掌握策略,發(fā)展思維,為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感受文本人文性、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
1.整本書閱讀資源開發(fā)
考慮到學生認知特點和繪本獨特的教育價值,可選擇與課文有結合點的繪本進行整本書閱讀。優(yōu)秀繪本能夠反映角色心境、投射角色情感、營造情境氛圍,對學生來說具有更強的“共情力”。此外,繪本具有翻頁功能,有的還有開放性結局,適合學生進行觀察、預測、推想等,是閱讀策略培養(yǎng)的良好載體。
本單元教學堅持能力導向,學用結合,通過課文學策略,繪本閱讀用策略。教師選擇和課文有結合點的繪本來與教材整合,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和《愛心樹》都是愛心主題,《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和《小真的長頭發(fā)》都是結合事物“長”的特點進行構思,《小狗學叫》和《桃花魚婆婆》都是開放性結尾,適合學生多元猜想。
2.語文實踐活動資源開發(fā)
首先可以基于教材。本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推薦了整本書閱讀,包括《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這是三年級必讀書目,第四單元是基于閱讀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良好時機。
其次可以結合《童蒙奇遇記》來進行?!锻善嬗鲇洝肥切W語文整本書閱讀實踐手冊,共計六冊,其中三年級上冊中有針對上述三本童話集的導讀課程,也有關于預測的導學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跟著童童、蒙蒙開啟神奇童話之旅。
四、實施
實施是根據(jù)單元整體規(guī)劃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聚焦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活動,圍繞“預測”這一核心要素,循序漸進地完成每個課時的教學任務。
教師首先通過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將開啟有趣的閱讀之旅,聊聊“猜故事”這點事兒,“猜故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采用邊猜邊讀的方式閱讀故事?,F(xiàn)在讓我們走進第一個故事《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安鹿适隆笔秦灤┱麄€單元的大情境,本單元的閱讀都是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
1.教科書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提倡學生能力的自我建構,學生要在教師帶領下真正經(jīng)歷預測的過程,再提煉方
法,然后將方法運用在整本書閱讀中,最終提高閱讀能力。教科書教學要把握好這三個要點:
首先,預測是從題目開始的,引導學生結合題目或題眼想開去,進行內容推想。比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學生會很容易結合“倒不了”進行猜想;《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長”又是猜想的有效抓手。
其次,抓住情節(jié)特點進行預測也很重要,學生發(fā)現(xiàn)故事的結構,在頭腦中形成故事框架,有利于提高整體感知能力,也為后面的習作“續(xù)編故事”奠定思維基礎。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預測的時候,要在故事情節(jié)的關鍵節(jié)點停一停,讓學生猜想。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每當老屋想倒下的時候,總會響起“小小的聲音”或“小極了的聲音”,類似這樣重復出現(xiàn)的短語,恰恰是預測的節(jié)點,因為它暗示著一個新情節(jié)的開始。這樣,學生很容易抓住故事情節(jié)反復的特點進行準確預測,把握故事脈絡,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再次,預測的過程也是理解的過程,人物特點常常是預測的有效抓手,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文學即人學”。作者在構思故事的時候,一定是貼著人物在寫,人物特點決定著故事的發(fā)展。比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不倒的原因是善良;《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中,長胡子常常用來幫人做事。
具體來說,可以遵循這樣的基本模式進行教學:閱讀體驗,初知策略;分層推進,學用策略;提煉方法,會用策略。結合學生課堂生成,得出預測的方法:由題目猜故事,由前情推后文,思特點想情節(jié),看插圖幫理解,以生活助推想。這也是尊重學生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對預測方法生成新認知的過程。
2.整本書閱讀
單元教學基于“用課文教策略”的原則,讓每篇選文都發(fā)揮特定功能,為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層層奠基。此外,還要整合繪本《愛心樹》《小真的長頭發(fā)》的閱讀,讓學生通過讀、想、猜、說的方式進行閱讀活動,既再次體驗預測的過程,也拓展了思維寬度和理解深度。
如《桃花魚婆婆》的閱讀,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在學生讀、想、猜、說的基礎上,結合續(xù)寫的結果開展辯論。在婆婆到底死沒死的辯論中,學生自然會把繪本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幅圖畫仔仔細細讀清楚,想明白,這正是學生積極的閱讀狀態(tài),學生的想象能力、聯(lián)想能力、推想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3.語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在學生閱讀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稻草人》之后開展的,三個課時的時間,可以讓學生結合《童蒙奇遇記》中的學習任務進行準備,開展交流和討論。如,《童蒙奇遇記》第三單元《〈稻草人〉導讀》中有這樣的學習任務:《稻草人》后邊的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請你展開想象,想象當時的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續(xù)寫這個童話故事。
教師依據(jù)任務,先由學生創(chuàng)意編寫,再召開“我是故事大王”主題故事會,讓學生在續(xù)編中延伸預測策略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還會成為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會成為他們主動參與的強大動力。
五、評價
評價即借助教學后的研討展開教學反思,進行自評和互評。
單元整體教學的反思可以從兩個角度展開。首先是教師教的角度,包括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科書”“讀整本書”“語文實踐活動”的融合度等。其次是學生學的角度,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與感受、知識的習得與應用、學生的心智與習慣等,結合學生在學習閱讀策略過程中的體驗與獲得進行反思,形成對本單元整體教學的評價,為后期教學的再修改、再提升明確方向。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遵循“ADDIE模型”進行閱讀策略單元的整體設計,可以讓教師抓住“預測”這一核心要素,從整體上規(guī)劃教學、把握教學、實施教學,讓學生學預測、用預測,懂方法、享樂趣,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