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文
摘?要:本文針對信息時代下的中學生學習特性及現狀,構建了基于中學課程環(huán)境的移動學習活動設計與模式,并在此體系的指導下對中學課程內容的移動學習活動進行細化構建,以期能夠提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和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移動學習?學習活動?中學課程
2020年的疫情特殊環(huán)境下,移動學習成為必要的解決手段,在移動學習活動過程中,圍繞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移動學習活動,整個學習過程在教師的輔助指引下,實現自我意識的識別與強化、知識結構的指導和調整、整體學習節(jié)奏的把握與調控,突出移動學習活動的性征: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學習活動,突破時空限制、增強交互體驗、豐富學習資源。
一、相關研究基礎
在教育技術領域中,專家對學習活動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其核心要素只有兩個:學習者和學習目標。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也參與到學習群體的設計、分工當中,對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也具備影響性,北師大的黃榮懷教授認為,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在非固定和非預先設定的位置下發(fā)生的學習,或有效的利用移動技術所發(fā)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有利于對模塊化、片段化知識體系的構建,對中學生的知識有效獲取和學習效率有所裨益。
二、移動學習活動設計與內容構建
1. 移動學習活動流程設計
活動流程的設計是移動學習活動設計的核心。站在學習活動理論的角度,理想的學習應是以學習者為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任務驅動,在多元工具的媒介環(huán)境中,促進個體與群體的融合的動態(tài)過程。本研究設計了基于中學課程的移動學習活動的流程,如圖1所示:
該流程分為三個階段:(1)前端分析是基礎環(huán)節(jié),分為移動學習活動需求分析、移動學習活動主體分析、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的分析。(2)實施過程是整個學習活動最重要的部分,整合所要進行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知識的選取與推送。(3)評價修改分為活動的評價和修改,評價修改階段為學習活動每個子活動階段以及整體活動的二次修改提供依據。促進移動學習活動的完善節(jié)奏。移動學習活動流程的三個階段相互促進,相互完善,共同為活動的實施提供質量的保障。
2.基于移動學習活動的中學課程內容建構
信息時代中學生學習特點:第一,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第二,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體現在試卷上的知識結果。學習內容的初步構建主要體現在中學課程內容學習階段和移動學習活動上的知識內化階段。
如圖2所示,由于學習活動設計理論是以如何設計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為設計核心,學習者的身心發(fā)展為參考,從而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因此,課程內容的開發(fā)模式設置為二種,分別是導入和自建。①導入:這種方式是依據移動學習活動要求,導入學習活動或學習任務,以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師資、系統(tǒng)化的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合理的時間安排及學習活動任務的設計等為選擇標準。②自建:由教師或教育技術團隊建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即整理分析、編輯制作、推送發(fā)布、學習反饋,其中整理分析與編輯制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首先依據基礎信息中學習者特征及能力、教師的能力及信息化素養(yǎng),確定學習活動的內容及課程相關視頻的風格及形式,針對素材進行整理、分類,制作課程腳本。在移動學習活動內容編輯制作階段,(1)確定學習活動所包含的子活動、結構順序和任務操作,即啟動階段、準備階段、完成特定任務階段和活動的總結與評價。(2)所有成員協作完成全部子活動和相應的學習任務;(3)協作小組的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4)在各子活動或操作的成果形式。結合學習目標合理分布知識要點、凸顯教學重難點的同時,體現系統(tǒng)化的教學結構。
學習活動是指為了達到特定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師生操作的總和。在移動學習活動過程中,由教師設置學習任務,學習者按圖索驥完成活動任務,從而實現師生交互,達到學習目標。將其特點進行歸納:第一,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整個移動學習活動中,教師指引學習者進入學習活動情境當中,有組織的實施教學。第二,大同步小異步。在移動學習活動中,學習者針對制定的學習計劃完成相應學習內容——大同步;在一個學習周期中,學習者按照個人主觀意識和客觀條件進行資源的再利用、再鞏固——小異步。第三,有利于實現深層學習。有效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習者認知技能、過程方法、實踐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實現學習者知識攝取的深層轉化和深度學習反思。
三、研究不足與研究展望
本文意在使移動學習能夠為學習資源的共享、師生間交互活動、生生間學習平等、協作學習提供可能。但本研究整體處于起步探究發(fā)展階段,以期借此能為更多對此類新興學習活動方式有意向的學者提供參考,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在新媒體環(huán)境開展學習活動提供幫助,讓移動學習活動模式不僅能夠限制在本研究中的學科門類,更能夠在廣泛的教育領域中發(fā)揮作用于價值。希望本研究中探究的優(yōu)勢與可行性在今后的實踐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榮懷等.移動學習[M].科學出版社,2008.
[2]吳軍其,王勛倩.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學習活動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1):53-59.
[3]楊開城.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教學設計理論新探索[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