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很久不聯(lián)系的朋友,可能會給你發(fā)來這樣一條信息:“清粉請見諒,勿回”“系統(tǒng)正在檢測刪除我的人”……
何先生在某電商平臺上購買了一款 “清粉”軟件。雖然成功“清粉”,但不久后便收到許多騷擾電話,而且能夠說出何先生具體的個人信息。 類似案件其實之前也有發(fā)生。 2020 年5月,北京警方通報,北京市民張先生看到朋友圈里清理“僵尸粉”的廣告消息,出于好奇添加了一名客服為好友,一番操作后,微信中的“僵尸粉”被刪除。但幾天后,張先生的朋友給他打來電話,稱張先生通過微信讓他轉賬200 元幫繳話費,詢問張先生何時歸還。 張先生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并及時報警。 還有網(wǎng)友因為使用了“清粉”軟件,被陌生人直接加為好友后拉入各種廣告發(fā)布微信群,微信被迫下線。
微信安全團隊介紹,一旦用戶同意他人用“清粉”軟件“接管”賬戶,微信賬戶就很可能失控。 不但會將自己的個人隱私完全暴露給他人,工作信息、聯(lián)系方式、財務信息等也可能被他人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