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跟其他幾種主要的甜味劑一樣,甜蜜素的發(fā)現是嚴重違反實驗室規(guī)范的結果。1937年,一名叫麥克爾·斯維達的學生在美國伊利洛伊大學讀博士,研究一種退燒藥的合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的實驗室管理不規(guī)范,他經常邊抽煙邊做實驗。有一天,他把點著的煙放在實驗臺上,拿起來抽的時候手指掃過了嘴唇,發(fā)現手指很甜。然后,他找出這甜味來自于一種叫作“環(huán)己基氨基磺酸鈉”的物質。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人們給了它一個優(yōu)美的名字——“甜蜜素”。
1939年,麥克爾·斯維達獲得了甜蜜素的專利。雖然做實驗吊兒郎當,他還是如愿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后進入了杜邦公司,而甜蜜素的專利也被杜邦公司收購。不過,還沒有進行商業(yè)開發(fā)之前,杜邦公司又把專利轉賣給了雅培公司。雅培公司做了一些研究,打算用它來掩蓋一些藥物的苦味,并且在1950年提交了新藥申請。
甜蜜素的春天開始于1951年,美國政府批準了它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此前,市場上只有一種甜味劑——糖精。雖然糖精的甜度可達蔗糖的300倍以上,但它的甜味不純正,回口有一些苦。甜蜜素其實還不如糖精,甜味只有蔗糖的30~50倍,回口同樣有苦味。不過有趣的是,如果把10份甜蜜素跟1份糖精混合,那么各自的回口苦味都消失了。這一特性讓甜蜜素有了立足之地,再加上它價格便宜量又足,還能耐高溫,在食品市場上也就頗有吸引力。1958年,甜蜜素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給予了GRAS的分類,意為“一般認為安全”,意味著FDA對其安全性完全放心。到1960年,甜蜜素成了無糖飲料的寵兒。
危機出現在1966年,有研究發(fā)現它在腸道內可以被細菌轉化成環(huán)己胺,而高劑量的環(huán)己胺具有慢性毒性。這一發(fā)現為甜蜜素的命運蒙上陰影,而1969年的另一項研究更是把它打入深淵——用甜蜜素和糖精按10比1混合喂養(yǎng)的240只大鼠中,有8只出現了膀胱癌。美國在1958年通過了一個“德萊尼修正案”,規(guī)定不能批準任何致癌物用于食品中。甜蜜素成了第一個撞到這個法案槍口上的倒霉鬼。這項大鼠實驗一出,公眾嘩然,隨即FDA在當年10月開始禁用甜蜜素。
雅培公司并不服,宣稱他們做了實驗,無法重復1969年那項致癌研究的結果。1973年,他們向FDA申請解禁甜蜜素。FDA拖拖拉拉地進行審查,到1980年駁回了這一申請。而雅培公司聯合美國卡路里控制委員會,在1982年再次提交解禁申請。此后,FDA發(fā)布評估結果,說目前證據不支持甜蜜素對老鼠的致癌性,但也沒有批準解禁申請。然后,雅培公司沒有繼續(xù)推動解禁,FDA也不了了之。目前承認甜蜜素作為甜味劑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超過55個,包括中國在內。
其實,那項致癌研究中使用甜蜜素和糖精的量非常大,相當于一個人每天喝350罐無糖可樂。不過按照制定安全標準的常規(guī)——只有很小的量才用于人的身上。其他研究不能重復這個結果,所以雅培公司的主張還要更有力一些。尤其是后來發(fā)現,大劑量的糖精會增加老鼠的膀胱癌,是因為老鼠的尿液組成特殊,而那一致癌機理在人體中不存在——考慮到1969年的那項大鼠致癌實驗中,用的是甜蜜素和糖精混合物,甜蜜素被“冤枉”的可能性也就相當大。
目前,全球有幾十個國家批準使用甜蜜素作為甜味劑。國際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制定的安全標準是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1毫克——對于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相當于20~30克蔗糖產生的甜度。飲料要達到普通人喜歡的甜度,需要10%左右的蔗糖。也就是說,單獨使用甜蜜素來獲得足夠的甜度,一瓶飲料的量就超過“安全限量”了。在國家標準中,食用量大的食品,比如飲料、罐頭、果凍等,使用限量是每公斤0.65克,這個量遠遠不夠甜,還需要加其他甜味劑或者糖。而話梅、話杏、山楂片、果脯、蜜餞等食品,因為食用量小,每公斤中允許用到8克,但是它們需要的甜度太高,這個用量也不見得夠。所以,如果配方不合理,或者操作中有意無意地違規(guī),也就可能出現“甜蜜素超標”。而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等高效的甜味劑,達到安全限量時的甜度相當于幾百克蔗糖,遵規(guī)守紀也很容易實現足夠的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