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敏
(福建百禾市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6)
所謂渠化是根據(jù)交通流量及行車特征,通過在交叉口設置各種交通島、交通標線等對車輛、行人作合理分離、導流,使車輛及行人能像渠道內的水流一樣,順著規(guī)定的方向互不干擾地行進。
交叉口渠化是通過在路面劃設標線及導流島的方法,明確行車路權,使行人及車輛根據(jù)渠化設計的指引路線行進,降低沖突的發(fā)生率或將沖突分開,并加以引導,有效的控制交通流,調整沖突出現(xiàn)的位置,從而緩解交通壓力,確保道路交叉口的行車要求。
在進行交叉口渠化設計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①分離原則,在渠化設計過程中,盡量減少車流沖突,合理設置標志物,給予過往行人及車流指示,根據(jù)渠化道路選擇行車路線,通過渠化島分離人流和車流,確保行人和行車的安全;②疏導原則。充分了解交通流的不同行車軌跡,配合交通渠化島劃設交通標線,疏導交通流。
為保障交叉口出口道車輛行駛順暢不搶道不并道,應使出口道車道數(shù)不小于上游各進口道同一信號相位流人的最大進口車道數(shù)。條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流入最大進口車道數(shù)可減少一條。相鄰進口道設有右轉專用車道時,出口道應展寬一條右轉專用出口車道。
平面交叉口進口道寬度比標準路段稍窄,一條進口車道的寬度宜為3.25m,困難情況下最小寬度可取3.0m,當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時,一條進口車道的最小寬度可取2.8m.出口道每條車道寬度不應小于標準路段車道寬度,宜為3.5m,條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不小于3.25m。
交叉口進口道長度由展寬漸變段長度與展寬段組成。漸變段長度按車輛以70%路段設計車速行駛3s來計算確定。出口道長度由出口道展寬漸變段和展寬段組成。漸變段最小長度不應小于20m。展寬段最小長度不應小于30m~60m,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當設置公交??空緯r,應再加上站臺長度。
渠化島為渠化分隔交通流和提供行人過街駐足而設置在路面上的各種島狀設施,兼顧了安全島和導流島的作用,在進行平面交叉口渠化設計時,可把交叉口內各流向交通流行駛軌跡所需空間之外的多余面積用標線或渠化島構筑。
渠化島主要位于交通比較復雜的交叉口,一般與紅綠燈配合使用,多采用高于路面的路緣石隔離車流,內部種植物提升道路景觀效果,其余設置人行道鋪裝提供行人過街駐足及二次過街。渠化島既有安全島的作用,為過街行人提供安全和保障;又有導流島的作用,將右轉與其他軌跡的車輛分隔開來,減小發(fā)生沖突的概率。渠化島面積不宜小于20m2,右轉專用車道半徑應大于25m,并應按設計車速及曲線半徑大小設置車道加寬。
交叉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渠化非機動車交通:①在非機動車進入交叉口前,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進行隔離處理,可采用側分帶、隔離欄桿進行隔離,在空間受限時也可對采用劃設標線的形式進行隔離。②在非機動車進入交叉口右轉時可順著非機動車道繼續(xù)行駛,為了做到徹底機非隔離,左轉及直行時非機動車可通過人行橫道線進入渠化島內,與行人在同一在綠燈相位時橫穿道路。
交叉口行人交通組織,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在交叉口內渠化島之間設置行人通行的反光型人行橫道線,以便過往車輛能清晰看到行人的行走方向,且人行橫道線盡量短。②部分高等級道路兩渠化島間的距離較長,人行橫道線大于16米時,為了確保行人的安全,在路中人行橫道里面應設置二次過街安全島。③在交叉口范圍應設置醒目的人行橫道線提示或警示標志,確保行人的安全。
在交通信號燈控制設計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有以下幾種:①信號燈應設置在合適且醒目的位置,確保信號燈未被標志牌、行道樹等遮擋,道路上車輛能夠較容易能夠觀察到;②在設置信號燈相位時應充分了解交叉口各流向的交通特征及流量,合理設置信號燈的相位排列;③在理想的信號周期及合理的相位設置的指導下,根據(jù)交叉口各向進口道的交通量的不同,最終設定各相位的信號配時,在高峰小時及平峰小時流量相差較大的交叉口,還需要根據(jù)交通量的變化設定多個信號配時方案,以適應交通流量的變化。
以莆田市仙游縣南二環(huán)與西一環(huán)交叉口為例作為實例分析,南二環(huán)與西一環(huán)均為城市主干路,設計時速50km/h,道路紅線寬度50m,雙向六車道,機非分離,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設計使用年限20年。
渠化島設置:對該路段未來20年交通量預測路段平均交通量為1644pcu/h,根據(jù)公式計算得出該單向三車道的設計通行能力為2315 pcu/h,服務水平為0.71,服務等級為C級,表明雙向六車道既能夠滿足遠期交通需求,又能夠節(jié)約道路建設成本和道路用地。交叉口交通量預測結果如下:
交叉口進出口道:從預測結果可得出各進口處左轉、直行、右轉的交通量大致比例為1:2:1,從而在進口道處將標準段的單向3車道在交叉口處拓寬為4車道,其中左轉為1條,直行為2條車道,右轉為1車道;出口道設置為4車道,其中1條為出口展寬車道,3條為直行車道,滿足同一相位流入該出口道的最大進口車道數(shù)的要求。項目所在地周邊無敏感構造物,征地難度低,道路兩側用地未受限制,本次設計考慮通過兩側各拓寬一個車道路面寬度來增加車道數(shù)量。為避免交叉口車輛搶道,交叉口進口道寬度由標準路段的3.5m調整為3.25m,出口道恢復為標準路段寬度3.5m。為保證右轉專用車道功能,避免右轉車輛受相鄰候駛車輛排隊長度的影響,應確定展寬段最小長度,根據(jù)公式L=9N,和交通量預測右轉高峰15min信號周期右轉排隊車輛數(shù),確定進口道長度為80m,根據(jù)車輛在進入交叉口的時速為50km/h *70%,車輛3s橫移所需長度確定漸變段長度為29.1m,取整為30m,為了使道路兩側地塊對稱以及道路的美觀,將進口道與出口道漸變段長度設定30m,展寬段長度設定為80m。
渠化島設置:在該交叉口處直行與右轉車道間為行車所需空間之外的多余面積,本次設計在該處設置渠化島,外邊緣設置路緣石隔離車流,內部設置綠化區(qū)和行人駐足區(qū),為了使渠化島達到美化道路及行人駐足功的要求,將四個渠化島設置面積大致相同的200m2,渠化島直角及兩個銳角處設為綠化種植區(qū)域,綠化區(qū)域面積約為80m2,為保障交叉口處駕駛員視距,綠化區(qū)域選用較為矮小喬灌木搭配種植,在利于發(fā)揮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又有豐富的景觀效果,植被選用造型榕、黃金榕球、非洲茉莉球、雞蛋花、龍船花等進行高中低搭配。渠化島剩余中間區(qū)域用于行人駐足,面積約為106 m2,駐足區(qū)域與車行道接觸外邊寬度設定為與人行橫道線同寬的6m,沿外邊設置高40cm直徑25cm的石質障礙柱以阻汽車駛入,駐足區(qū)域選用景觀效果較好的燒面芝麻白花崗巖,區(qū)域內設置外傾的坡度,坡度滿足無障礙的1:20,高差為6cm,以防島內積水。渠化島外邊選用50*30芝麻灰花崗巖路緣石,外倒角為20cm,渠化島直角邊與直行導向車道線平行,且內移距設為0.75m,曲邊半徑設為40m,右轉專用車道加寬后設為5m,偏移距設為0.5m,渠化島直角端部圓曲線半徑均設為3m,銳角端設為1m。
非機動車及行人組織:本次項目標準路段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采用3m寬側分帶隔離,直行與左轉機非機動車在進入交叉口后可通過人行橫道線駛入渠化島,在行人信號燈為綠燈時與行人一同橫穿機動車道,右轉非機動車可直接在非機動車道內右轉,不受信號燈控制,由于兩渠化島間的距離為22.5m,大于規(guī)范要求的最大16m距離,故本次在路中設置二次過街安全島,安全島寬度2m,長度8m,前后設置反光柱及砂桶,人行橫道線垂直于道路,長度為6m,寬度為0.4m,間隔0.6m,采用白色反光熱熔膠劃設,在人行橫道線前渠化島上設置行人提示及讓行標志。
交通信號燈設計:本次設計共設置4座機動車信號燈及8座行人信號燈,信號燈均設于渠化島上,渠化島上禁種高大喬木以免擋住信號燈,設置標志牌時也注意避讓信號燈。
備注:右轉車輛不受信號燈相位控制,均可通行。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關鍵節(jié)點,平面交叉口改善的關鍵是行車軌跡或時間上分離交通流線,減小沖突點個數(shù)。交叉口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在進行交叉口設計時,應結合交叉口的具體形式、交通參與者特性、交通信號的設置等因素,合理進行路口交通組織,靈活運用多種渠化方法,方可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