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彪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一直以來,家訪作為教師的必修作業(yè)伴隨著教師的成長。而今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電話、微信、釘釘?shù)燃磿r通信工具十分普及,傳統(tǒng)入戶家訪似乎已經(jīng)過時。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名家經(jīng)驗顯示,入戶家訪對于教育的促進作用遠非“隔空喊話”的虛擬交流所能替代,在面對面的入戶交流中家校方能真正增進共識、形成合力,增強教育實效。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學校由于自身教育界限不可能獨立完成立德樹人的宏大使命,這對其他教育形式在場提出了需求,在此背景下家訪成為必然。“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奔以L是教師切身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教師入戶是實實在在的“傳道”行為。激活家訪教育效能,建構教育良好生態(tài),無疑是為新時期立德樹人拓寬渠道、注入活力的有益嘗試。
一、合作互信,建構教育良好生態(tài)
“萬物得其本者生,萬事得其道者成。”學生的和諧發(fā)展離不開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整合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和力量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激活學校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家訪為學校和教師建立有效的家校教育整合提供了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
“新生代”的王老師,早已習慣了在虛擬空間與家長聯(lián)系,對于學校安排的這次開學前家訪感到新鮮又不安,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尚未消除之時。然而,當走進學生趙炎家時,隔著薄薄的口罩她仍然能感受到家長的熱情。趙炎的父親是警察,母親在社區(qū)工作,今天專門請假迎接老師的到來……短暫的家訪結束后,趙炎的父母在家長群里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長信,盡情地表達了對老師家訪的感慨:感動于她不顧危險、為學生著想的高尚師德,感動于她溫文爾雅、熱情大方的師者風范,感謝她的到來帶給自己及孩子的正向激勵……
這封對教師及其職業(yè)的真誠的崇敬感又怎能是一貫的網(wǎng)絡交流所能比擬!正是特殊時期教師以身施教觸動了家長真誠的感觸,用入戶家訪的互信合作重塑了教師群體、教育行業(yè)的形象,也開啟了家庭融入教育環(huán)境、建構良好生態(tài)的新篇章。當然,激活社會對教育的敬畏之情、營造濃郁尊師重教氛圍,離不開教師家訪對家校合作互信原則的堅持。
二、無縫接軌,拓寬學生成長空間
“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愛和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苯逃且婚T“人”學,需要用溫情來感染、用心靈來撼動。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為面對面的家訪提供了溫馨的教育氛圍,親切的家校交流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無縫接軌,拓寬了學生的成長空間。
當吉老師走近宇震家巷口時,聞訊迎來的宇震很是意外,意外的還有吉老師。這個平時打扮入時、陽光活潑的翩翩少年,竟然來不及脫掉圍裙,那雙沾滿面粉的雙手在傍晚的陽光下格外醒目!這是那個愛唱哪吒、愛跳街舞的叛逆“刺頭”嗎,這分明是一個溫情十足的居家暖男……這是一個單親家庭,母親下肢殘疾,日常家務全靠宇震支撐,但拮據(jù)的境況他從不表露。他光鮮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敏感而堅強的心,這就是真相!吉老師放棄了原來的家訪計劃,坐下來跟宇震母子吃完晚餐,坦然地交流、愉快地告別,然后把一切塵封心底,如宇震所愿只是默默地關注、支持,直至他考上大學。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即便是便捷的社交工具提供給教師的也只是表面化、碎片化的信息。家訪則是換了一個角度的觀察和走近,讓教育者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另一個世界,讓一個個冷冰冰的名字表征具象化、人性化、溫情化。了解根源,發(fā)現(xiàn)真相,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讓家校合作有了更為廣泛的基礎,也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機、延展了更廣的空間。
三、智慧助力,紓解家長育人難題
凱利說過:“每一個人自己就是科學家?!泵鎸⒆拥慕逃龁栴},普通家長空懷一腔望子成龍之心而苦于缺乏相應的應對經(jīng)驗。面對棘手的家庭教育問題,教師往往能夠拿出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家訪活動無疑是一次雪中送炭的送“教”到家。
李老師走進小鑫家時,小鑫正與父親鬧別扭。看得出,大到對父親觀點的直接抵觸、小至對父親某一舉動的不滿眼神都令父親倍感尷尬,也令李老師對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心存疑慮:這跟小鑫穿名牌、拿高端手機有什么關系?支開小鑫,和家長的一番徹談讓李老師明白了,小鑫弟弟的出生是小鑫對父親態(tài)度轉變的開始,也是小鑫消費野心暴漲的緣由。二孩問題是癥結,小鑫想當然地以為是弟弟強奪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想通了這一點,李老師建議家長以親子方式全家觀看影片《快把我哥哥帶走》……一周后,小鑫父親在電話里一再盛贊李老師的策略高明至極,說看完電影孩子大變特變。
信息化時代,家長面臨的教育難題也紛繁復雜,層出不窮的教育焦慮讓許多家長束手無策,這對家校合作提出了挑戰(zhàn)和契機。教師入戶家訪,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對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方法指導和析疑解惑,這是家長所渴求的幫助,也是家校合力育人所追逐的和諧。當然,教師家訪時對家長的幫助和指導,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細致入微的了解和關愛,離不開家校推心置腹的對話合作。
四、有效家訪,助推教師專業(yè)成長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奔以L是一種藝術,對于教師而言一次成功的家訪不亞于上好一堂精彩的專業(yè)課。有專家把教師的愛和職業(yè)精神看作是教師專業(yè)化的核心要素,家訪恰是二者的結合。以生為本,需要愛的支撐,更需要走近學生、精心地設計實施,有效家訪可以助推教師專業(yè)成長。
多年以后,想起小沫,馬老師心中仍有一種莫名的痛楚。小沫家是班上的精準扶貧戶,也是馬老師的幫扶對象。家訪之后,馬老師深深為小沫人窮志堅的精神感動,覺得有必要跟小沫來一場對話。午后的走廊上,馬老師用近乎悲壯的語氣說:“小沫,咱們堅強一些、勇敢一些,好嗎?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瘪R老師一直認為自己做得聰明、含蓄,可是從那以后,小沫卻漸漸地變了:班級交費時,她是第一個;班級活動時,她最為大方;頻繁的零食、花哨的衣裳無一不在炫耀,懈怠的學習、懶散的習慣又好像在掩飾,刻意的回避和不羈的眼神讓人無奈,更甚的是她拒絕了老師專門為她申請的助學金……目睹這些,馬老師一直在叩問家訪后的那一場“午后的悲壯”是否得當……
家訪是一門學問,一種智慧。從精心的準備、精致的訪談到精彩的反饋,從題材的擷取整理到對癥下藥的方法選擇,從一舉一動的體態(tài)語言到共情的心理感應……每一個步驟和環(huán)節(jié)都在考驗著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一次成功的家訪,也許是一個教師步入教育殿堂的真正開始。教師發(fā)展是每一個教師的追求,教師成長關乎教育的發(fā)展,讓我們俯下身子,從一次家訪做起,以此為契機反思自我、提升素養(yǎng)。
育之道,人為先。人是遺傳的產(chǎn)物,也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和諧的發(fā)展需要和諧的情境。家訪,是行動的教育;教師,是行動的垂范。教師入戶家訪,絕不是1+1=2的簡單疊加,而是基于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責任之上的家校教育資源和力量的有效整合。家?;ブ?,通力協(xié)作,增強教育實效,共創(chuàng)教育良機,這樣的家訪注定會讓家長感動、讓學生欣喜,這樣的教育世界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
參考文獻:
[1]盛天和.當門鈴響起的時候:教育在延伸[J].思想理論教育,2007(11).
[2]李瑾瑜.重新認識教師家訪的文化與教育價值[J].人民教育,2017(8).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高中名師培養(yǎng)范式研究”(GS[2018]GHBZ056)階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疫情與教育”專項課題“疫情背景下鄉(xiāng)村教師角色重塑特別研究”(GS[2020]GHBYQ06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