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質量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質量既體現(xiàn)出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這一新形勢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筆者以初三化學為切入點,從“課堂問題、生活情境、信息技術”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三化學;教學質量;問題;生活情境;信息技術
初三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啟蒙時期,也是學生建立化學觀念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思維正在發(fā)展,如果教師還以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為主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與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不符,影響了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還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產(chǎn)生。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初三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現(xiàn)狀,以此來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呈現(xiàn)出高效性。
一、設置課堂問題,喚醒思維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教師將知識以滿堂灌的方式注入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既影響了學生思維意識的開拓,也直接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心理。鑒于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課堂問題,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感受到新知識的形成過程,還能喚醒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問題與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建立有效聯(lián)結,以此推動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
以“水的凈化”為例,為了使學生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的區(qū)別,并知道吸附、沉淀等凈水的方法,首先,筆者結合學生的原有認知,以“水的凈化方法”為主,提出若干個問題,如:自來水廠是經(jīng)過什么方法凈化水?制得的自來水是純凈的水嗎?過濾能除去可溶性雜質嗎?生活中能夠用紙過濾自來水嗎?利用什么物品來代替實驗室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接下來,以“硬水和軟水”為主題,結合生活提出問題,即:家中的水壺長時間燒水后,內壁有什么現(xiàn)象?最后,以“蒸餾”為例,提出“自來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雜質用什么方法除去得到純凈的水”這一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不僅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意識,使他們深入理解了凈化水的各種方法,還強化了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從而使教與學達到了有機統(tǒng)一。
二、構建生活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化學知識大多數(shù)來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梢姡瘜W學科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鑒于此,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例,并以此為教學素材作用到課堂中,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情境,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化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提高其應用意識,還能夠以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導向,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探究動機,從而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提供充分的保障。
以“分子與原子”為例,為了提高學生對化學世界的探索興趣,并使他們認識到化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同時,能夠以分子的性質特點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筆者在教學活動中,便引入了生活中衣服晾干、酒精蒸發(fā)等現(xiàn)象,以此提出“分子還具有什么性質”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猜想,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氨分子擴散現(xiàn)象來解決以上問題,進而使學生總結出“分子在不斷運動”這一特性。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中看到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本質特征,還能夠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的化學,并使他們感受到化學的奇妙。
三、運用信息技術,降低理解難度
一部分化學知識呈現(xiàn)出微觀化的特點,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很難感受、想象出微觀世界的豐富多彩,而借助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將微觀的化學知識以宏觀的方式展示出來,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還能夠給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建立起微觀知識架構,以此降低他們理解新知識的難度。
以“原子的結構”為例,為了使學生理解原子的概念,并了解原子的構成,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了一個模擬實驗,即: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圖,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構成,受熱時這些微粒彼此分開,成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進而使他們對原子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此外,為了使學生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筆者再次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原子結構示意圖展現(xiàn)到學生面前,其中,運用小圓圈和圓圈內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核和質子數(shù),運用弧線表示電子層,運用弧線上的數(shù)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shù),以此為研究對象,從而幫助學生對原子結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綜上所述,新課改理念不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鑒于此,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并將教學內容賦予直觀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征,以此使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所學知識達到有機銜接。實踐證明,通過課堂問題的設置、生活情境的構建以及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使學生感受到微觀世界的豐富多彩,還降低了學生認知難度,并幫助他們更好地構建了知識體系。此外,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將微觀、抽象的化學知識以宏觀、具體的方式展示出來,以此使課堂呈現(xiàn)出了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宋穎娟.提高初三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中外交流,2017(39).
[2] 李海霞.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