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祝萍
【摘 要】 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學語文習作輔導教學呢?對此,本文將基于現(xiàn)實教學經(jīng)驗,從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科學借鑒學習方式與重視習作批改評價四個維度出發(fā),分析小學語文習作輔導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輔導;教學策略;研究
習作通常令很多小學生感到“頭疼”,如果沒有掌握科學的習作方式和技巧,便難以實現(xiàn)習作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梳理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提高對習作教學的關注與重視,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情況出發(fā),推進習作教學策略的改進與革新,從而切實提升習作教學的實效性。
一、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激發(fā)起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習作的動力,使學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我們應適當?shù)剞D(zhuǎn)變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例如將與習作相關的內(nèi)容以圖片、動畫或者音效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生動鮮活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層面的雙重感官沖擊,優(yōu)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最終目的。
如,以三下“看圖畫,寫一寫”為例,習作主題的內(nèi)容以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不僅考查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同時還需要學生們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將圖畫內(nèi)容充分展示出來。所以,為了讓學生們有更多的切身體會,我布置了周末孩子和家長一起去城市廣場上放風箏的作業(yè)。個別家長還拍下了放風箏的視頻,我把幾個放風箏的片段剪輯在一起,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這段放風箏的視頻。因為是自己或者是班里同學的身影,所以他們對視頻內(nèi)容更感興趣,對視頻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語言等都進行更細致的觀察。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習作素材
素材是構成一篇優(yōu)秀作文的“血肉之軀”,豐富了習作素材才能夠為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自然也就成為習作的來源,是學生獲取并積累習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讓學生可以充分留意并觀察身邊的人、事、景,并以日記、周記和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有效積累習作素材,從而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夠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物可寫。
如,以三下“我的植物朋友”為例,本次習作主題主要圍繞“植物”“朋友”兩個話題展開,如何讓學生們將兩個主題融合在一起是整個教學中的重心。在習作前,我為學生們安排了一項任務——讓學生們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并獨立“照顧”這株植物,融入自身情感呵護植物,通過一段時間近距離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和不同天氣,不同時間段植物的細節(jié)情況。有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后,再讓學生們展開習作活動,學生們便可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將習作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寫作之前,我還讓學生們制作植物摘記卡,從書本或者網(wǎng)絡去了解植物的特點和習性,為寫作做鋪墊。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們觀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讓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了習作素材。
三、科學借鑒習作方式,優(yōu)化學生習作技巧
優(yōu)秀的范文中包含了有效的習作方法、技巧,是學生借鑒、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能夠讓學生從中逐步熟悉習作流程與有效方法。所以,我們應當從教材課本和課外書中選取各種語言優(yōu)美、格式正確的文章,將此作為習作輔導教學的基礎和依據(jù)。
如,三下“看圖畫,寫一寫”一課,要把放風箏這件事情寫清楚,還得觀察他們放風箏時的動作。要說清動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聯(lián)系三上學過的文章《搭船的鳥》中的一段文字: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牵瑳]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這段文字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把翠鳥捕魚一系列的動作——“沖、飛、銜、站、吞”,寫得特別生動。動詞用得非常恰當,而且翠鳥捕魚的動作連貫有序,一氣呵成。
可以請學生們仔細看圖,聯(lián)系生活,選擇圖中1~2人,做做他們的動作,并試著說一說他們放風箏時的動作。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熟悉開頭結尾、謀篇布局、主題結構、表達方式等基本的習作技巧,然后引導學生科學借鑒其中的習作方式,從仿寫句子到仿寫段落再到仿寫整篇文章,使學生在仿寫中逐漸掌握習作的基本技巧,實現(xiàn)從“不會寫”到“會寫”的過渡。通過科學借鑒習作方式,優(yōu)化了學生的習作技巧。
四、重視習作批改評價,提升學生習作水平
批改評價是習作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對學生習作過程與最終結果所做出的直接反饋,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習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學生完成習作后要及時進行批改,并做出全面、客觀、中肯的評價,指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并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也要肯定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另一方面,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加學生自評、互評的內(nèi)容,引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批改和評價中來,讓學生不斷地學習成功經(jīng)驗、吸取失敗教訓,通過重視習作批改評價,提升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跟隨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步伐,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要求,結合現(xiàn)實學情來實現(xiàn)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科學借鑒學習方式與重視習作批改評價等策略的運用,推進習作教學的革新與升級,從而讓整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更加靈動,讓學生真正“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