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菊香
安全生產既是科學性、技術性、系統(tǒng)性、復雜性工作,也是緊迫性、具體性、實在性、反復性工作,抓好安全生產,唯有腳踏實地,一件一件抓落實,一事一事抓改進,一步一步抓鞏固,一環(huán)一環(huán)抓提高,才能始終占據主動。以形式主義的噱頭作秀、以官僚主義的隔空喊話、以經驗主義的墨守成規(guī)、以忽冷忽熱的松緊無序抓安全,必定始終處于被動,難有收效。
觀察一些地方和單位安全生產基礎不牢、隱患不絕、事故常發(fā)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作風不實、執(zhí)行不力,標準不高、措施不嚴,缺乏科學方法與有效手段、嚴謹態(tài)度與堅強韌勁、綜合配套與系統(tǒng)支撐,陷入了“開會發(fā)文”“簽責任狀”“宣傳口號”“檢查督查”“資料報表”“突擊活動”“現(xiàn)代技術”“制度滿墻”等“八種依賴癥”之中不能自省自拔,沒有在統(tǒng)籌推進上花心思,沒有在狠抓落實上用力氣,造成各項工作之間缺乏承接與聯(lián)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致使安全生產常常處于難以穩(wěn)定狀態(tài),總是讓人捏一把汗。
近日,中央印發(fā)《關于持續(xù)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提出要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xiàn),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落實中央精神,持續(xù)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對于當前統(tǒng)籌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等工作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性、針對性。特別是對于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與和諧穩(wěn)定的安全生產來說,尤其重要與必要。用形式主義作風、態(tài)度與方法、手段對待安全生產,必然是號錯了脈、開錯了方、抓錯了藥,其結果就是形式主義表演愈烈,對安全生產的危險性就愈高,發(fā)生安全生產事故的機率就愈大,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環(huán)境就愈難把控,最終惡性循環(huán),必定阻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形式主義是一種多發(fā)癥、易發(fā)癥,也是一種頑癥。破解安全生產中的形式主義頑疾,需要我們摒棄現(xiàn)實中積習已久的一些慣性套路、思維定勢、路徑依賴,以猛藥去疴、刮骨療毒與壯士斷腕、重點治浮的勇氣根治工作推進中的“八種依賴癥”。
“開會發(fā)文”依賴癥。這是最典型、最常見、最傳統(tǒng),也是最難根除的。有的地方和企業(yè)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對上級文件一字不改、一句不落、一條不變地照原樣層層轉發(fā),文件簡報滿天飛,內容大而虛、空而泛,與自身的安全工作許多地方沾不上邊、對不上號、合不上拍,但仍然傾心于以文件落實文件,樂此不彼。有的層層開會,一級一級往下開,大事小事、急事緩事、難事簡事都開會,你開會、我開會,離了開會好像什么都不會,把開會變成了抓安全的工作常態(tài)和靈丹妙藥,許多領導人員、管理人員不是“泡”在會場,就是“跑”在開會的路上。
開會、發(fā)文是抓安全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會議要開,文件要發(fā),而關鍵中的關鍵是要抓落實,不能把手段變成了目的,把過程當成了結果。開會、發(fā)文要短而精,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開會、發(fā)文之后,要圍繞會議與文件精神抓好跟蹤檢查、督導,在狠抓落實上一步不讓、一環(huán)不松,保證會議、文件所布置的工作、強調的任務、提出的要求按時、按質得以全面貫徹,堅決避免講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最終沒有體現(xiàn)在行動上的空對空現(xiàn)象。
“簽責任狀”依賴癥。年年簽訂責任狀,人人簽訂責任狀,處處開展公開承諾,這是許多單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輕易舍不得撒手放棄的“保留項目”??墒牵屑氂^察發(fā)現(xiàn),有的責任狀與公開承諾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現(xiàn)象十分突出,領導與群眾、技術人員與操作人員、機關與基層、生產一線與后勤服務除了簽名不同,其它方面沒有絲毫區(qū)別,只有籠統(tǒng)要求與冠冕堂皇的表態(tài),沒有具體細則與舉措,更談不上貼切性、操作性。有的責任狀與公開承諾,簽訂的時候熱熱鬧鬧一陣子,爾后就被束之高閣,藏于深閨,無人問津。
簽訂責任狀、開展公開承諾,是落實責任、加強監(jiān)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責任狀的重點是在責任得以落實,公開承諾的重點是在不折不扣地全面履諾踐諾,否則,形式再花哨、氛圍再熱烈,于安全生產也無濟于事。其一,對于簽訂的責任狀和公開承諾,必須按照干什么就吆喝什么、從事什么工作就擔負什么責任來精準畫像,避免籠統(tǒng)與雷同;其二,對于簽訂后的責任狀與承諾書,要進行公示,接受公開監(jiān)督,以此增強責任人履責壓力;其三,要嚴格考核兌現(xiàn),說到做到,不放空炮,以提高公信力、嚴肅性與執(zhí)行力。
“宣傳口號”依賴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加強形勢任務、法規(guī)制度、行為理念、愿景目標、先進事跡與反面典型的宣傳,以此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促使干部員工繃緊安全之弦不放松,增強“我要安全”的主動性。但是,有些單位的宣傳口號“高大上”有余而“接地氣”不足,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性、原則性、政治性高調,缺乏情理交融、啟發(fā)心智、學習借鑒、應用執(zhí)行的真情實感、真知灼見,中聽、中看、不中用,難以入腦入心入行。
口號不是用來喊的、唱的,而是用來教育、指導與遵循的。安全生產宣傳口號,必須融入情感、知識、經驗與智慧,增加一些情感認同,諸如“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安全帶來幸?!薄皩帪榘踩傩?,不讓親人傷心”等,避免諸如“誰違章,誰下崗”“不遵守規(guī)程,就等著罰款”等生冷強硬,讓人厭惡和抵觸。特別是一些提示性口號,不能總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等大而化之的內容,而應該在啟示性、指導性上見內涵、顯真章,增加一些技術含量,讓人一目了然地知道需要防范什么,應該如何來操作等。國家應急管理部通過相關媒體發(fā)布的提示性口號,對于如何防范暴雨臺風、如何在小長假期間科學駕車出行等,既讓人感到溫馨,也能讓人學習到技術規(guī)范,是教育性與實用性結合的典范,值得學習。同時,要將安全宣傳口號融入安全文化建設,融入安全教育培訓,借助于網絡等不同平臺,使其經常伴隨于員工的左右,駐扎于員工的心靈。
“檢查督查”依賴癥。有的領導機關缺乏對基層單位應有的信任,為了顯示工作力度和存在感,把“檢查督查”作為工作唯一抓手,組織一輪又一輪的檢查督查,你方唱罷我登場,前面剛離后又至,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輪番轟炸,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人員多、聲勢大,外行多、效果差,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更解決不了問題?;鶎雍艽笠徊糠秩肆?、精力,用在了應付檢查督查上。為此,有些地方和企業(yè)專門打造了“經典路線”“窗口樣板”,專門培訓了迎檢“專業(yè)演員”“專業(yè)戶”,用以有效應付檢查督查。
沒有檢查督查就沒有執(zhí)行。但是,檢查督查是為落實責任、改進管理、服務指導、發(fā)現(xiàn)典型、推廣經驗服務的,否則,把檢查督查當任務,為了檢查督查而檢查督查,為了留痕而檢查督查,為了熒屏露臉、網絡露影、報紙露名、電臺露聲而檢查督查,就必然適得其反,不僅促進不了基層安全生產,反而影響基層安全生產正常工作,給基層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為此,必須堅持“四不兩直”開展檢查督查,要與業(yè)務指導相結合,與協(xié)調解決基層存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與挖掘總結先進經驗、查處曝光落后典型相結合,與落實領導帶班、跟班勞動和執(zhí)行領導值班、安全承包點、聯(lián)系點制度相結合,發(fā)揮檢查督查的服務力、指導力、警示力、推動力。要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骨干、技術能手參與檢查督查,避免外行湊數,提高檢查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的精準性、剖析問題的嚴謹性、指導整改的科學性、褒貶評價的權威性。
“資料報表”依賴癥?;鶎影踩a中寫了規(guī)劃寫計劃、填了報表寫總結、填了紙質表格再填網絡表格、留了會議記錄再留圖片視頻,等等,各類資料報表、圖片圖表等成了許多基層安全生產工作者十分費時費力的撓頭之事。每次檢查考核,各類資料報表在會議室一字排開,往往能占據好幾張會議桌。有些基層生產單位專門安排人員編寫各類資料,拿著相機手機到處拍攝照片視頻,有時不惜突擊杜撰造假以應對檢查考核。這種只重視“痕跡”而忽視“實績”的“資料報表”依賴癥,讓基層極其反感。
安全工作的重點在生產崗位、工藝流程、生產現(xiàn)場,而不是在紙上,留痕如果成了重頭戲而實干成了敲邊鼓,安全生產的危險性也就必然隨著留痕力度的增加而增加。抓安全必須樹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實干精神,在抓落實、促提高、保穩(wěn)定、利長遠上用真心、付真情、下真力,切不可把心思與力量花在無關緊要的文字材料上,更不能把計劃換個口氣變成總結,把準備干的當成已經完成的來宣傳,把“五”當成“十”來吹噓,如此的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最終貽害的必然還是自己,這種費力不落好的傻事蠢事最好還是快快遠離。
“突擊活動”依賴癥。典型特征就是急功近利,短線突擊。有的地方和單位在安全工作中缺乏“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恒勁,而是空泛表態(tài),應景造勢,調門高、表態(tài)快、行動少、落實差,平安無事的時候不聞不問,出了問題或者上級開展檢查考核了就進行全員突擊,動不動就采取非常規(guī)措施,通過“大干X X天”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來追求立竿見影的“短平快”,不舍得下細功夫、慢功夫、實功夫、深功夫,諸如突擊保養(yǎng)設備、打掃衛(wèi)生、填寫資料、制作展板,而活動過后,矛盾仍然“水落石出”。
突擊活動只能偶爾為之,在一些難點、重點、堵點的要害性、關鍵性工作中,采取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各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通力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聯(lián)合攻堅,以求突破,這樣的突擊方式值得肯定?;蛘咄ㄟ^階段性、專題性突擊,以期對長遠工作、全局工作加以推進和促進,諸如每年的“安全生產月”和“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等,都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是,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必須樹立長期作戰(zhàn)、連續(xù)作戰(zhàn)的思想,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久久為功??窟\動式、突擊式、應付式的階段性活動,只能管表面而不能管根本,只能管一時而不能管長遠。因此,必須把抓安全當日子來過,當事業(yè)來做,堅持規(guī)劃與計劃統(tǒng)一、前瞻性與現(xiàn)實性統(tǒng)一、條理性與循序性統(tǒng)一,一著不落、一環(huán)不松、一時不忘、一事不放,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保證平穩(wěn)性、可靠性、連續(xù)性。
“現(xiàn)代技術”依賴癥。這是一種新型“依賴癥”。一些地方和企業(yè)領導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手機上,普遍裝有多個A P P或微信“公眾號”,每天若要認真完成A P P上的“留痕”任務,就要耗費許多時間。同時,各類A P P除了要填寫數據信息之外,還要求相關人員打卡學習、積累學分。有些安全生產應用軟件過于繁瑣,每天需要填報上傳各類數據信息以及日報、周報、旬報、月報等內容讓一些工作人員整天埋頭其中,根本分不開身、騰不出精力抓基層、抓管理、抓落實。由此造成本該“面對面”解決的問題成了“屏對屏”“鍵對鍵”“線對線”,手機信息的鳴叫聲、電話振鈴的叮當聲代替了指導幫助的交談聲、探討問題的爭論聲,使得安全工作由現(xiàn)實世界走進了虛擬世界,少了真實感也就少了真實效。
以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代表的“現(xiàn)代技術”,廣泛應用于安全生產實踐,這既是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安全生產科技含量、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效果的需要,是科技進步的充分彰顯。但是,“現(xiàn)代科技”是為人類、為工作服務的,只有科學開發(fā)、精準設計、貼近實際、充分駕馭,才能將其變成有效工具,發(fā)揮左膀右臂作用而不會成為其奴隸。諸如,開展安全生產遠程監(jiān)督、遠程指導、遠程培訓等,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加快工作節(jié)奏。再比如,對于一些要害部位,人員難以實施巡查巡檢的地方,利用機器人、無人機進行偵察巡查,能夠發(fā)揮出獨特優(yōu)勢。因此,安全生產中運用網絡技術,必須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在提高方便性、靈活性、快捷性、精確性上多用功夫,切實發(fā)揮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第一安全力的作用。
“制度滿墻”依賴癥。制度具有根本性、長遠性、穩(wěn)定性,抓安全必須把制度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制度的牽制力、引導力與約束力,增強管理的規(guī)范性。但是,制度是用來執(zhí)行的,而不是用來觀賞的,否則,像有些單位那樣,墻壁貼滿了制度,而安全生產實踐中隨處可見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制度“稻草人”現(xiàn)象,使得制度的本質屬性根本得不到有效體現(xiàn),安全生產制度就淪為了應對檢查考核的道具而非安全管理的可靠工具。
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洋而在于實,不在于滿墻而在于執(zhí)行。其一,要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做到全面覆蓋、不留盲區(qū),既不多建無用的制度,也不少建必須的制度,做到應建盡建;其二,建立制度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反復論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表決,領導班子會議民主決策的基礎上形成正式文件,增強規(guī)范性;其三,要加強制度的宣傳與培訓,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謹防束之高閣現(xiàn)象;其四,要嚴格執(zhí)行制度,把一切行為納入制度之中,執(zhí)行制度不打折、不變通、不走樣,維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與權威性;其五,要經常性刷新升級制度,及時給制度打補丁,保持制度的新度系數,使其永遠處于適用、管用、可用狀態(tài),避免過時、滯后而失去執(zhí)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