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對其受欺負欺負行為的影響:同伴關(guān)系的中介作用

      2020-08-04 07:37王玉花黃茹張文冰周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1期
      關(guān)鍵詞:同伴關(guān)系

      王玉花 黃茹 張文冰 周春

      〔摘要〕為探討同伴關(guān)系在親子依戀和小學高年級兒童受欺負/欺負行為間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學生親子依戀量表、兒童欺負問卷和同伴關(guān)系問卷對湖北省448名小學高年級兒童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1)親子依戀與受欺負/欺負程度均呈負相關(guān),同伴接受與受欺負/欺負程度均呈負相關(guān),同伴恐懼與受欺負/欺負程度均呈正相關(guān);(2)同伴依戀在親子依戀對受欺負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親子依戀與欺負行為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結(jié)論:親子依戀可以直接預測小學高年級兒童的受欺負行為,并通過同伴依戀間接影響受欺負行為;親子依戀完全通過同伴關(guān)系來間接影響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欺負行為。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欺負行為;同伴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1-0008-04

      一、引言

      近年來,校園欺負現(xiàn)象成為各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受到全世界的關(guān)注。一項跨國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有9%~54%的中小學生不同程度地卷入校園欺負中[1]。國內(nèi)的一項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有22.2%的小學生經(jīng)常受欺負,6.2%的小學生經(jīng)常欺負別人[2]。參與欺負行為的兒童都有一定程度的身心健康受損,表現(xiàn)出更多的學習、睡眠、行為問題甚至犯罪行為,與同學相處感到自卑、焦慮、抑郁,在一定情境下會出現(xiàn)自殺意念[3-4]。

      兒童在學校里參與欺負行為的原因多種多樣,親子依戀質(zhì)量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的親子依戀關(guān)系對其攻擊行為有重要影響,擁有安全親子依戀的兒童更少表現(xiàn)出攻擊性,而不安全親子依戀及其相關(guān)因素會成為兒童反社會行為的預測條件[5-6]。有研究支持親子依戀關(guān)系是攻擊行為的預測因子,認為良好的父母依戀關(guān)系能夠減少兒童人格發(fā)展中的攻擊性,降低攻擊行為發(fā)生的概率[7]。跟父母有較強情感依戀的個體,有較少的分離焦慮和更具建設(shè)性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機制,在人際交往中易產(chǎn)生適應性行為[8]。親子的良性互動和有效的信息溝通對青少年適應性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9]。

      另外,研究顯示,受欺負兒童大多被同伴拒絕[10]。與一般兒童相比,被忽視和被拒絕的兒童更少選擇言語溝通和解釋策略,更少產(chǎn)生主動交往行為,更缺乏解決人際沖突的有效策略[11]。同伴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差的青少年攻擊性行為檢出率最高[12]。

      親子關(guān)系和同伴關(guān)系是小學生的主要人際關(guān)系,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研究假設(shè):同伴關(guān)系是親子依戀與校園受欺負/欺負的中介變量。本研究通過探究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同伴依戀與其受欺負/欺負行為三者的內(nèi)在關(guān)系,為校園欺負現(xiàn)象的科學預防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論支撐。

      二、對象與方法

      (一)被試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湖北省多所小學高年級(四、五、六年級)兒童為被試,共發(fā)放51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48份,有效回收率87.5%。被試年齡分布為10~13歲,其中四年級167人,五年級150人,六年級131人;男生249人,女生199人。

      (二)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指導學生填寫問卷。研究工具有小學生親子依戀量表、兒童欺負問卷、同伴關(guān)系問卷。

      1.研究工具。(1)小學生親子依戀量表。采用于海琴[13]修訂的Kerns兒童依戀安全性量表,包括親近傾向、信賴程度兩個維度,共15個項目。本次調(diào)查將父母作為一個整體考察親子依戀質(zhì)量,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25。(2)兒童欺負問卷。采用張文新等[14]修訂的Olweus兒童欺負問卷,選取其中測量受欺負、欺負行為的兩個分量表,共12個題目,按照發(fā)生的頻率從0到4進行評定??偭勘韮?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77,受欺負和欺負分量表為0.783、0.852。(3)同伴關(guān)系問卷。采用鄒泓[15]同伴關(guān)系量表的修訂版,主要考察兒童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的自我感覺。此問卷共有30個項目,包括同伴接受和同伴恐懼自卑兩個維度。總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83,同伴接受和同伴恐懼自卑分量表為0.765、0.846。

      2.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20.0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各量表數(shù)據(jù)均為連續(xù)型計量資料,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使用x±s 表示。統(tǒng)計方法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guān)分析和Bootstrap置信區(qū)間估計法,檢驗水準α=0.05。

      3.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由于所有數(shù)據(jù)都來自被試的自我報告,因此使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本研究數(shù)據(jù)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0個,且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19%,小于40%的臨界標準,說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顯。

      三、結(jié)果

      (一)小學高年級兒童受欺負/欺負行為的總體特征

      1.小學高年級兒童參與受欺負/欺負行為的類型特點。根據(jù)學生在欺負、受欺負各條目上的得分,結(jié)果顯示有40.6%參與了校園欺負行為,其中受欺負者24.1%,欺負者3.1%,欺負-受欺負者13.4%,無關(guān)者59.4%。

      2.小學高年級兒童參與受欺負/欺負行為的性別差異。表1顯示,男生在欺負行為和受欺負行為得分上均高于女生(t=7.643,t=5.840,p<0.001),表明男生參與校園受欺負/欺負比女生要嚴重得多。

      3.小學高年級兒童參與受欺負/欺負行為的年級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受欺負還是欺負行為,均存在年級差異(F=17.792,F(xiàn)=16.224,p<0.001),四年級參與欺負行為的程度遠高于五、六年級,五、六年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詳見表2。

      (二)親子依戀、同伴關(guān)系和受欺負/欺負行為的相關(guān)分析

      如表3所示,親子依戀與同伴恐懼、受欺負/欺負均顯著負相關(guān)(r=-0.226,p<0.01;r=-0.095,r=-0.096,p<0.05),與同伴接受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315,p<0.01)。受欺負/欺負與同伴接受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274,r=-0.238,p<0.01),與同伴恐懼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271,r=0.229,p <0.01)。

      (三)親子依戀、 同伴依戀與小學高年級兒童受欺負/欺負行為的關(guān)系模型分析

      對親子依戀、同伴依戀與受欺負行為的關(guān)系模型通過Mplus7.0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構(gòu)建,結(jié)果表明模型擬合結(jié)果良好:RMSEA=0.06,CFI=0.93,TLI=0.94。親子依戀與同伴恐懼(β=-0.211,p< 0.01)、同伴接受(β=0.213,p<0.01)和受欺負行為(β=-0.155,p< 0.05)之間的路徑系數(shù)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伴依戀在親子依戀對受欺負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為-0.074,區(qū)間(-0.14,-0.03)不包含0,占總效應的32.3%??梢娡橐缿僭谟H子依戀與受欺負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如圖1所示。

      對親子依戀、同伴依戀與欺負行為的關(guān)系模型通過Mplus7.0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構(gòu)建,結(jié)果表明模型擬合結(jié)果良好:RMSEA=0.04,CFI=0.92,TLI=0.97。親子依戀與同伴恐懼(β=-0.211,p<0.01)、同伴接受(β=0.213,p< 0.01)之間的路徑系數(shù)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欺負行為(β=-0.059,p> 0.05)之間路徑系數(shù)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伴依戀在親子依戀對受欺負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為-0.071,區(qū)間(-0.13,-0.03)不包含0,占總效應的54.6%??梢娡橐缿僭谟H子依戀與欺負行為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如圖2所示。

      四、討論

      研究結(jié)果表明,約有40.6%的小學高年級兒童參與了校園欺負行為,校園欺負現(xiàn)象普遍存在。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16]一致,與女生相比,男生更多地參與校園欺負行為。一般來說,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強的攻擊傾向,生物遺傳、社會認知、社會文化和同理心等差異都是可能的影響因素[17]。另外,欺負與受欺負行為緊密聯(lián)系,大約13.4%的欺負者同時也受到別人的欺負,明顯高于單純欺負者的比例(3.1%)。究其原因,有些受欺負者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被邊緣化,因此容易引發(fā)他們較低的自我概念、消極的負面情緒和對同伴的敵意,使他們反過來成為欺負者。有些主動挑釁的欺負者沖動易怒,常常表現(xiàn)出外化問題,如不遵守規(guī)則,惡意地激怒、挑釁他人,導致其受欺負。這提醒我們欺負與受欺負現(xiàn)象的不可分割性,欺負/受欺負者是一群不容忽視的人群。研究還發(fā)現(xiàn),四年級兒童參與欺負行為最多,此后隨著年級的升高,欺負的發(fā)生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因為小學高年級兒童隨著年級升高,自我控制能力、自律性及道德規(guī)范的內(nèi)化的發(fā)展加快了個體社會化的進程,使欺負行為減少[18]。

      同伴依戀在小學高年級兒童的親子依戀和校園欺負現(xiàn)象之間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小學高年級兒童的人際關(guān)系開始從血緣關(guān)系擴展到學校的同伴關(guān)系,他們需要在家庭親子關(guān)系中自我分化,發(fā)展出個體獨立性,將親子關(guān)系的人際互動模式和交往策略延續(xù)到學校里與其他同學的相處中,從而有效解決同伴關(guān)系的邊界和沖突 [19]。從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角度分析,父母和同伴對小學高年級兒童的影響會發(fā)生改變,父母在其依戀階層中的位置下移,同伴在情感支持層級上取得優(yōu)勢,因此個體更看重同伴關(guān)系與互動,嘗試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這點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即同伴關(guān)系可以作為預測兒童參與欺負行為的一個自變量,并且對欺負狀況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20]。譚千保等[21]指出同伴依戀質(zhì)量高的兒童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朱桂琴等[22]發(fā)現(xiàn)同伴之間的信任度和疏離度變化影響校園欺凌的發(fā)生頻率與發(fā)生程度。

      親子依戀對小學生被欺負和欺負他人的作用路徑是不一樣的,親子依戀可以直接預測受欺負行為但不直接預測欺負行為。即親子依戀與受欺負行為密切相關(guān),親子依戀的質(zhì)量越低,兒童在學校受欺負的可能性越大。親子依戀不安全的個體往往對自我和他人持負面評價,容易在同伴交往中過于退縮和忍氣吞聲,顯得弱勢和好欺負[23]。從依戀理論的角度分析,早期良好的親子依戀關(guān)系是兒童未來人際互動的“安全基地”,使兒童在與人交往時充滿自信,對人焦慮與恐怖體驗少,交往的朋友更多,不易被欺負;而不安全的親子依戀容易讓兒童形成膽小、神經(jīng)質(zhì)、柔弱等身心特征,具有這些特征的學生極易成為同伴欺負的靶子??梢?,良好的親子依戀關(guān)系,可以使個體避免在校園成為受欺負者[24]。

      以上研究結(jié)果提示我們,如果要干預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欺負行為,可以通過調(diào)解和改善他們的親子依戀和同伴關(guān)系來實現(xiàn)。

      第一,引導家長改變消極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維持家庭功能的有效運轉(zhuǎn),通過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給予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支持。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為父母提供資料和培訓等方式,干預兒童的校園欺負/受欺負的情況, 能使兒童欺負者的人數(shù)降低20%~23%, 使欺負-受欺負者的人數(shù)下降17%~20%[25]。

      第二,加強與學校、社會各界的聯(lián)合,標本兼治。學校要制定防止校園欺負現(xiàn)象的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不讓欺負行為有產(chǎn)生的土壤。國外有干預研究從 “同伴動力學” (peer -dynamics) 的角度通過改善同伴關(guān)系來干預兒童的欺負行為[26-27],效果顯著。政府司法部門制定和完善校園安全法案,設(shè)置法律底線;教育部門要出臺校園反欺負指導手冊,指導學校、家長和學生使用科學的方法應對校園欺負;社會團體可設(shè)立校園反欺負熱線,向受欺負學生、家長提供法律援助。

      參考文獻

      [1]Nansel T R,Craig W,Overpeck M D,et al.Cross-national consistenc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behaviors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J].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2004,158(8):730-736.

      [2]張文新,王麗萍,宮秀麗,等.兒童對待欺負問題態(tài)度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25(2):226-227.

      [3]Boulton M J,Trueman M,Murray L.Associations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fear of future victimization and disrupted concentration on class work among junior school pupil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78(3):473-489.

      [4]Roland E. Aggression,depression,and bullying others[J].Aggressive Behavior,2010,28(3):198-206.

      [5]Brumariu L,Kerns K.Mother-child attachment and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in middle childhood[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29(5):393-402.

      [6]Gomez R,Mclaren S.The interrelations of mother and father attachment,self-esteem and aggression during late adolescence[J].Aggressive Behavior,2007,33(2):160-169.

      [7]Donald G D,Katherine R W. Attachment insecurity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J].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12,17(5):475-481.

      [8]Jean D, Kalina J M, Yuko A, et al. Atypical empathic responses in adolescents with aggressive conduct disorder: a functional MRI investigation[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09,80(2):203-211.

      [9]茆正洪,閔惠萍,趙旭東.親子間家庭功能知覺特點與青少年自尊抑郁的關(guān)系[J].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4(4):371-373.

      [10]王麗萍.中學生受欺負與其社會行為、同伴關(guān)系之間的關(guān)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1(11):88-91.

      [11]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田媛,范翠英.同伴關(guān)系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31(1):62-70.

      [12] 封敏,儲康康,徐斌 等.南京城區(qū)青少年攻擊性行為及相關(guān)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6,25(11):1018-1022.

      [13]于海琴. 前青春期兒童親子依戀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交往的關(guān)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0.

      [14]張文新,武建芬. Olweus兒童欺負問卷中文版的修訂[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2):8-12.

      [15]鄒泓. 同伴關(guān)系的發(fā)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2):39-44.

      [16]楊英偉,星一.農(nóng)村中小學生校園欺侮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8):963-966.

      [17]謝家樹,謝璐,Chunyan Y,等. 中美青少年校園欺負受害問題的比較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4):706-709.

      [18]胡芳芳,桑青松.高年級小學生校園欺負特點及其與自我意識的關(guān)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8):938-940.

      [19]Ma C Q,Huebner E S.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adolescents'life satisfaction:some relationships matter more to girls than boys[J].Psychol Schools,2010,45(2):177-190.

      [20]Laghi F,Pallini S,DAlessio 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fficacious self-presentation scale[J].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2011,172(2):209-219.

      [21]譚千保,張英,龍莎莎,等.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子女同伴依戀和學校適應行為研究——基于2625份調(diào)查問卷[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1):38-42.

      [22]朱桂琴,陳娜宣,海寧. 農(nóng)村寄宿制初中生同伴關(guān)系與校園欺凌實證研究——以河南省4鄉(xiāng)5校為例[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2):68-76.

      [23]劉小群,楊新華,周麗華等.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與欺負、受欺負行為的關(guān)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2(2):246-248.

      [24]鄧林園,王凌霄,徐潔,等.初中生感知的父母沖突、親子沖突與其欺負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1):118-122.

      [25]Super C M, Harkness S. The developmental niche: a conceptualiz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child and culture[J]. Internati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986,9(4):545-569.

      [26]Hektner J M, Swenson CA. Links from teacher beliefs to peer victimization and bystander ?intervention: tests of mediating processes[J]. 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12, 32 (4):516-536.

      [27]Troop-Gordon W, Ladd G W. Teachers victimization-related beliefs and strategies: association with stud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peer victimization[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5, 43 (1) : 45-60.

      (作者單位:1.湖北工程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孝感,432100;2.長江大學教育學院,荊州,434023;3.中國地質(zh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武漢,432000;4.湖北省漢川市華嚴農(nóng)場中學,孝感,43160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

      猜你喜歡
      同伴關(guān)系
      幼兒同伴關(guān)系的培養(yǎng)策略
      同伴關(guān)系作為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保護性因素
      探究分組自主游戲促進同伴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
      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對高中生同伴關(guān)系的影響途徑及啟示
      小學教育中同伴關(guān)系的重要性及其培養(yǎng)策略
      4—8年級兒童同伴關(guān)系中的內(nèi)隱認知偏差
      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現(xiàn)狀及指導策略
      當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新現(xiàn)象
      淺淡如何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同伴關(guān)系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班幼兒同伴關(guān)系影響的研究
      垫江县| 深州市| 富蕴县| 奉节县| 获嘉县| 冀州市| 陆丰市| 日土县| 江川县| 高青县| 柳河县| 清河县| 中江县| 紫云| 陆丰市| 儋州市| 宜春市| 济源市| 曲阳县| 南充市| 仁布县| 镇巴县| 桓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化隆| 仙居县| 宜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宁县| 吉安市| 岳阳县| 依安县| 乐安县| 和田县| 隆德县| 安乡县| 平遥县| 宜川县| 四会市| 罗山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