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霞
引發(fā)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是當前研究中學作文,興趣從何而來?它不是憑空的,而是應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就是要有內容可供學生聽和寫,離開了內容,何異于無米之炊?不要說興趣就是“奉命而寫”,也是空洞無物,或是“口是心非”地胡亂編造,作文內容又從何而來?它來自生活,離開生活,就沒有作文的素材,這是很普通的常識,也是很重要的一層,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怎樣實踐“必須從內容入手”這個原則,讓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做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呢?
一、留心生活,學會觀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不少人,遇到不少事,看到不少景物,產生多種多樣的想法。在個人情緒上,總免不了因人因事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感情,這是客觀存在,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但是我們的學生一提筆就覺得沒有內容可寫呢?這也是一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也是一個普遍性問題。葉圣陶先生主張寫文章要“有所為而作”。學生“有所為”才會主動去找材料,要找材料自然會對周圍的一切產生觀察的愿望。所以,學生有所為需要教師教育他們熱愛生活,歌頌美的東西,鞭撻丑的東西,激發(fā)他們想說,想寫的熱情。敢說、敢寫,這個問題解決得好,等于交給學生一把打開作文之門的金鑰匙。中學生限于年齡、限于經歷、限于認識水平,他們不可能做到自覺留心生活。觀察生活,這一點必須由教師加以引導和訓練。為此,教師可以提前制定一系列的作文教學計劃,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作文課上,有目的地鼓勵學生各自說說他們在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剛開始,可能部分學生由于緊張心理或語言表達不夠流暢,說得不太完整,但不能要求太高,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對于說得好的,要進行鼓勵,同時要求他們把話說得清楚,說得有條有理,說得規(guī)范;對說得不夠流暢的要多次鼓勵,不要讓他失去信心,幫助他們回憶印象較深的事件,幫助他們用通俗準確的詞句去表達要說的話,并把話說明白,經常這樣做,無形中促使學生去留心生活,因為只有留心生活,才能有話可說;只有細心觀察,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材料,才能把話說得具體,說得生動,作文課上學生有話可說,而且從大家都說的氣氛中得到互相啟發(fā),那么“興趣”也就會自然地引發(fā)起來?!罢f”的能力既然已得到有效訓練,“寫”的能力也自然會水漲船高了。
二、 多讀書,開拓視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包括小說,詩歌,散文,還有歷史方面的知識,因為 “文史不分家”嘛。比如,天文地理方面的書籍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讀小說歷史,讓學生對社會有更深的了解,讀散文詩歌,讓學生對生活有更細膩的感觸;讀科技,尤其是一些科幻的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自己的摘抄本,把優(yōu)美的,精彩的語句摘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內容也會具體生動。
三、學會積累,備以待用
每個人在成長中所認識人,接觸的人;所聽說的事,經歷的事,不會都經久不忘,也不能人人、事事等,都可選取入文。但是每天接觸到的典型人物,難忘事件,喜愛之物都可以成為作文中的素材,也是作文的“源泉”。它在這篇作文可能用不上,在另一篇作文中則可能被選用。有時這個材料從某個角度上看是不可能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突出的事例。因此,教師鼓勵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把一天中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如實的地記下來。這樣做,一是養(yǎng)成了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也養(yǎng)成了每天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二是潛移默化地訓練寫的能力,三是積蓄素材以備用。我們知道,學生每次作文,大都是回憶性的習作。這是因為,教師出了題目,或規(guī)定一定的寫作范圍,學生必須從作文題目這一角度去摘選那些材料可以選用,那些材料不能利用。如果平常不善觀察,不寫日記,看過的人和事不留一點印象,到了寫作文的關鍵時刻,無從下手,寫出的作文空洞無底,東拼西湊,很多時候是記流水賬。所以我們要常常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讓學生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不管有何見聞和感想,都要堅持每天寫日記。天天如此,持之以恒。積水成多,作文原始材料多了,選擇范圍廣了,寫起作文來就會“自有源頭活水來”的舒暢感覺。加上課堂的重點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質量,會不斷地提高的。從這一點來看,作文教學始于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繼之是學會選材,最后才是布局謀篇,把文章寫得具體感人。
當然,學生開始這樣做時可能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覺得是一種負擔。這是正?,F(xiàn)象,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不付出代價哪來的成績?但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再不為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所苦惱時,他們的心情是舒暢的。
四、創(chuàng)設情景,就地取材
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活躍他們的身心,有計劃地組織文體活動,進行知識競賽,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展開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等,這些都是為學生作文提供材料的有效做法,也是實踐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然后立即要求學生把場面寫先來,這種做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來說是有效的。如事先宣布作文考試,到上課時,教師故意遲到,讓學生先身處在盼望、等待、焦慮之中,然后以《當老師遲到的時候》為題寫個片斷;又發(fā)檢測試卷時,按分數(shù)高低發(fā)下去,讓學生在急切知道自己的分數(shù)的心理活動過程寫下來。這種讓學生置身其中,寫自己的感受的訓練方法,既符合作文教學必須從內容入手的要求,又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是綜合訓練學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堅持從內容入手這一原則,可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利用從生活中觀察到的材料進行說,寫訓練,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