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禮議與明顯陵
      ——兼論湖廣明顯陵對明嘉靖朝政治的影響

      2020-08-06 12:10:38鄧濤
      關(guān)鍵詞:南巡世宗祥瑞

      鄧濤

      (北京師范大學(xué) 歷史學(xué)院,北京海淀 100872)

      明顯陵(以下亦稱顯陵),明代時位于湖廣承天府(安陸州)鐘祥縣境內(nèi)。它作為湖北省境內(nèi)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公眾對其了解并不多。近年來,尤其是2000年顯陵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開始為更多人知曉。在有關(guān)顯陵的研究中,《鐘祥明顯陵調(diào)查記》一文,從考古學(xué)角度對顯陵遺址情況作了考證[1];《被遺忘的陪都——明代興都湖廣承天府的名與實》一文,研究涉及明顯陵與明朝陪都興都的關(guān)系[2];《淺析顯陵建制在明代帝陵中的地位》一文,就顯陵的陵寢規(guī)制在明代帝王陵中的特殊地位作了論述[3];《明顯陵設(shè)計與建造中的楚文化因素探議》一文,對顯陵建造時所體現(xiàn)的楚文化特征作了研究[4];《大禮議與明顯陵》一文,對顯陵和大禮議的聯(lián)系作了說明[5]。此外,還有一些文章從建筑學(xué)、風(fēng)水學(xué)的角度研究顯陵,但這些文章對顯陵所體現(xiàn)的時代背景及其對嘉靖朝政治產(chǎn)生的影響研究不夠深入,因此,筆者在文中將圍繞顯陵與嘉靖朝政治的“互動”進行論述。

      一、明顯陵是湖北地區(qū)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

      明顯陵位于現(xiàn)今湖北省鐘祥市城郊。鐘祥市在明代為湖廣安陸州州治及后來的湖廣承天府府治所在地。承天府,元代時為安陸府,明初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管轄,“洪武九年四月降為州……嘉靖十年,升州為承天府”[6](P1076)。而鐘祥市,“元曰長壽縣,元末廢,明洪武三年復(fù)置,九年四月省入州,嘉靖十年八月復(fù)置,更名。東有樠木山,一名青泥山;北有松林山,興獻王陵寢在焉”[6](P1076)。關(guān)于安陸州的地理位置,史料有載:“舊安陸州,春秋為鄢郢名都,晉為石城重鎮(zhèn),近扼襄鄧,遠控黃鄂,漢水瀕其西,浸匯如襟帶,歷潛沔入大江而洞庭、建業(yè)皆下游也?!盵7](P224)可見,安陸州位于漢水中游和湖北腹地,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

      嘉靖十八年之前,明顯陵的主人只有明世宗的生父,即興獻王朱佑?xùn)z。嘉靖十七年十二月,世宗生母蔣太后在京師去世。次年,蔣太后的梓宮南祔到明顯陵,故嘉靖十八年之后,顯陵葬有興獻王和蔣太后。朱佑?xùn)z為“憲宗第四子,孝惠太后邵氏生”[8](P11399),成化二十三年七月,被冊封為興王;弘治四年九月,“命建藩府于德安府,初梁莊王有故邸、田地在安陸州,帝請改居安陸,詔從之”[9](P25)。弘治七年九月,興獻王啟程就藩安陸州;八年二月,到達安陸州?!度f歷承天府志》中有很多關(guān)于興獻王德言善行的記錄,如弘治十三年,“十二月戊午,帝以達虜犯邊,遣內(nèi)官李榮貢銀千兩,助買戰(zhàn)馬”[9](P31)。正德三年五月,安陸州因旱出現(xiàn)饑荒,“帝命陳政領(lǐng)米五千石于吉祥寺給散賑濟,全活萬人”[9](P33)。這些記載,雖不乏修志者迎合上意、刻意褒揚的成分,但依然可以看出興獻王為人處世較為寬厚,上憂社稷,下系黎民。正德十四年六月,“帝傷暑疾,乙卯,帝崩,年四十有四”[9](P36)。興獻王享年44歲,后來被安葬在安陸州?!邦W讷I皇帝陵曰顯陵,在湖廣承天府之松林山,今號純德山?!盵10](P1428)顯陵原本只是按照藩王規(guī)格修建的藩王墓,世宗繼承皇位后被追尊為帝王陵,命名為“顯陵”。

      雖然興獻王生前不是皇帝,但明世宗后來為其追尊了皇帝名號,并將興王墓升格為帝王陵,故筆者認(rèn)為應(yīng)將顯陵視為帝王陵。無論是《大明會典》等官方記錄,還是《今言》等私家著述,都將顯陵作為帝王陵加以記述。如明人所著《今言》記載:“太祖孝陵在南京神烈山,成祖至武宗諸陵,在昌平天壽山,睿宗顯陵在承天純德山。”[11](P7)現(xiàn)在明顯陵又被列入了明清皇家陵寢的范圍,“2000年明顯陵根據(jù)文化遺產(chǎn)遴選標(biāo)準(zhǔn)C(I)(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12](P88),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可見,將明顯陵稱為帝王陵是符合歷史和現(xiàn)實的,且明顯陵“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12](P104),其規(guī)模和建制都足以比肩北京十三陵。同時,明顯陵也是湖北地區(qū)乃至中南地區(qū)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

      二、明顯陵是皇權(quán)鞏固的象征、大禮議的見證

      明世宗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正德十四年興獻王去世時,世宗僅13歲(虛歲),當(dāng)時明世宗“以世子理國事,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襲封”[6](P215)。不久,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于豹房,根據(jù)楊廷和等人擬定的遺詔,即“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dāng)立。遵奉祖訓(xùn)兄終弟及之文,告于宗廟”[13](P3),朱厚熜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后來,文武大臣前往安陸州迎立世宗,世宗在拜別興王墓、辭別生母蔣氏之后,先行隨同迎立的群臣赴京繼承皇位。世宗是藩王入繼大統(tǒng),后來在即位禮和父母名分上,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產(chǎn)生了不同意見,朝廷逐漸形成了以楊廷和等人為首的護禮派和以張璁、桂萼等人為代表并得到明世宗支持的議禮派。護禮派要求明世宗以繼子的名義稱明孝宗為皇考,稱其生父生母為皇叔考、皇叔母,以確保孝宗一支皇位得到延續(xù);而議禮派則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繼統(tǒng)不繼嗣”,即認(rèn)為世宗是繼承了皇位,而不是繼承了太子之位,反對強迫世宗改認(rèn)孝宗為皇考。兩派朝臣圍繞世宗父母名分及相關(guān)禮儀進行了長期的爭論,史稱大禮議。

      大禮議事件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是左順門事件。嘉靖三年七月,護禮派諸臣上疏請求世宗保留其父母尊號中的“本生”二字,但世宗不同意。當(dāng)年七月戊寅,“帝朝罷,齊居文華殿”[14](P522)。金獻民、徐文華、何孟春、楊慎等前來上朝的護禮派大臣,將其他上朝人員截留在金水橋南,逼迫他們向明世宗施壓,之后這些人“俱赴左順門跪伏,有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者。帝聞之,命司禮監(jiān)諭退,不去”[14](P523)。世宗大怒,命錦衣衛(wèi)先后抓捕了二百多人,“上責(zé)之,命拷訊豐熙等八人,編伍,其余四品以上者俱奪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于是編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各杖有差”[14](P523)。后來有十多人因杖刑而斃命。

      嘉靖七年六月,《明倫大典》修成并令刊印頒發(fā),世宗以法典的形式鞏固了自己在大禮議中取得的成果。大議禮事件中,明世宗同護禮派進行了長期較量,皇權(quán)不斷鞏固,世宗個人威望也不斷提升。

      由于明顯陵遠在湖廣安陸州(承天府),世宗繼位后雖思念生父,但無法親臨拜謁,心中便有了將顯陵遷至北京的念頭,而這一想法也漸為臣子所了解。《萬歷野獲編》評價:“嘉靖大禮之議,自張、桂倡之,至稱宗,至入廟配上帝,以至奉遷顯陵,下至廚役王福、隨全等賤隸,亦尤而效之。”[15](P958)在時人看來,大禮議起于張璁和桂萼的上疏,下限到明顯陵的遷建,明顯陵同大禮議事件聯(lián)系緊密。世宗通過左順門事件壓制了護禮派,并使生父成為“皇考”,明顯陵的遷建問題也更加為朝臣所關(guān)注。《萬歷野獲編》記載:“獻皇帝葬承天之純德山,后崇為顯陵,尊極矣。自張、桂輩以議禮驟貴重,垂涎者紛紛起,鑿空妄議?!盵15](P855)可見,世宗在為顯陵取得帝王陵的名號后,部分投機臣僚繼續(xù)在明顯陵的遷建上做文章。嘉靖三年九月,有人提議將顯陵遷至京師天壽山,當(dāng)時,“錦衣衛(wèi)革職百戶隨全、光祿寺革職錄事錢子勛希旨言:獻皇帝梓宮宜改葬天壽山”[13](P1110)。世宗聽了有些心動,便命朝臣討論。針對此議,工部尚書趙璜等人提出反對意見:“皇考體魄所安,不可輕犯,一也;山川靈秀所萃,不可輕泄,二也;國家根本所生,不可輕動,三也?!盵13](P1110)并以明太祖、明成祖都未遷建生父陵寢來對比此事。世宗覺得有理,便暫時放棄了遷建顯陵。

      明顯陵的擴建和升格,是世宗在大禮議事件中逐步取勝以及皇權(quán)鞏固的重要見證。正是由于世宗在大禮議事件中逐步取勝,興獻王名號日益尊隆,所以才有可能不斷升格和擴建明顯陵。關(guān)于大禮議時段的下限,筆者將其定在嘉靖十七年明世宗尊興獻王為睿宗并將其祔于太廟,象征著興獻王其人逝后名號達到巔峰,也象征著明世宗皇權(quán)強化和干綱獨斷,見表1。

      表1 大禮議與明顯陵升格對照

      “大禮議”事件對嘉靖朝政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一是隨著以正德朝舊臣為主的護禮派的失勢和新科進士張熜、桂萼等議禮派的崛起,明世宗逐步擺脫了正德朝舊臣的束縛,圍繞在世宗身邊新的政治力量已形成,標(biāo)志著嘉靖時代已經(jīng)真正到來;二是隨著左順門等事件的發(fā)生,世宗越來越意識到皇權(quán)至高無上。嘉靖朝內(nèi)閣首輔雖然可以隆極一時,但一旦失去世宗信任,非但官位不保,而且性命也難保,嘉靖中期內(nèi)閣首輔夏言的失勢被斬便是一例。這開創(chuàng)了明朝內(nèi)閣首輔被皇帝斬首的先例,反映了嘉靖朝中樞權(quán)力相比于皇權(quán)的衰落。

      三、明顯陵是嘉靖朝大興土木的縮影和見證

      明代城墻、宮殿、壇場等土木工程的第一次營造高潮是明洪武年間,地點在南京(應(yīng)天府);明成祖在北京(順天府)建設(shè)城池和宮殿,是第二次高潮;之后各類工程興建雖在繼續(xù),但就總體規(guī)模和持續(xù)時間而言,唯有嘉靖朝可謂明代土木興建的第三次高潮。如今北京地區(qū)很多歷史古跡最初都建造于嘉靖朝,如“嘉靖二十三年,筑重城,包京城南一面,轉(zhuǎn)抱東西角樓止,長二十八里,為七門”[10](P2549),它們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基本框架;又如“歷代帝王廟,國初建于南京,嘉靖中后建于京師”,是北京城歷代帝王廟建立之始。

      關(guān)于明顯陵的擴建和升格,《大明會典》記載:“興都顯陵,嘉靖六年特敕修理,各項規(guī)制俱照天壽山,添設(shè)石像生、碑亭;八年,工完;十年,以香殿、暖閣漆漏重修;十八年,玄宮改卜……二十年,工完;三十五年,祾恩殿、重檐殿宇工完?!盵10](P2730)會典記載的顯陵工程建設(shè),從嘉靖六年持續(xù)到嘉靖三十五年。實際上,明顯陵的修建時段上限和下限都要超過會典所記載的時段。明顯陵的建設(shè)貫穿了嘉靖朝的始終,從世宗繼位不久開始,直至世宗去世當(dāng)年,擴建和維修一直在進行。顯陵的擴建,增加了嘉靖朝財政壓力和全國各地人民的負(fù)擔(dān),見表2。

      表2 嘉靖朝顯陵擴建情況

      從以上表格內(nèi)容可知,從嘉靖初年到嘉靖末年,顯陵的擴建和維修一直在進行,可謂曠日持久,耗資甚巨。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明顯陵給當(dāng)?shù)厝嗣窳粝铝宋镔|(zhì)和文化遺產(chǎn),成為當(dāng)?shù)芈糜蔚拿徒鹱终信?,但它的修建給當(dāng)?shù)厝嗣?、周邊人民乃至全國各地人民帶來了沉重?fù)擔(dān)和諸多痛苦。

      第一,修建顯陵加重了嘉靖朝財政負(fù)擔(dān)。嘉靖朝屢興大工、營造不斷,但顯陵依然算得上嘉靖朝的大工程,其修建時間跨度要長于其他工程。嘉靖七年二月,戶部提到顯陵擴建所需的費用:“戶部原派湖廣、兩京折糧銀六萬八千兩,及嘉靖六年以前年分已征未解折銀,俱存留應(yīng)用,及量取兩淮運司余鹽銀四萬兩,并借蘇、杭、淮、楊四關(guān),荊州、蕪湖二廠該年稅料,及查取南直隸、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省府無礙銀各三萬兩,協(xié)濟工程?!盵13](P1929)可見,修建顯陵的資金來自全國各地,占用了當(dāng)時財政的大量可用財力。嘉靖十九年正月,時任工部右侍郎、負(fù)責(zé)督修顯陵工程的顧璘上疏提到:“修顯陵宮殿,計銀四十六萬兩有奇。”[13](P4785)建議讓南直隸、浙江、江西、福建、兩淮、兩浙鹽運司提供銀兩協(xié)濟工程,給當(dāng)時的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第二,修建顯陵加重了百姓負(fù)擔(dān)。嘉靖二年,明世宗命令將明顯陵瓦更換為黃瓦,要求南京官窯造辦,時任湖廣巡按御史的何鰲進言:“湖廣災(zāi)傷特甚,陛下幸哀而賑濟之矣。今又役其力于千里之外,斂其財于懸罄之時,民何以堪?”[13](P708)一邊是顯陵即將大興土木,一邊是民眾食不果腹,對比強烈。嘉靖十八年,蔣太后梓宮南祔承天并再次擴建顯陵,各地船工勞役繁重,在南京任職的湛若水向世宗上《請復(fù)快船月糧以除幫甲困苦疏》,提到因運送梓宮和顯陵磚料:“船口在塢看守修造,俱各無糧,負(fù)累困苦,日不聊生。乞賜垂憐船差,緊急查照舊例,將月糧議處關(guān)支,庶免逃竄等情。”[19](P50)可見沿岸船工往返奔波,十分勞累,以致民生凋敝。興建顯陵,耗費了大量財力和人力,也使得楚地百姓無力抵抗自然災(zāi)害,時人唐順之在《送柯僉事之楚序》中提到:“顯陵之工,為費巨矣。去年楚大饑,流人聚而藪于承天左右,僵者日幾何人,丘墟之間,刳而市其胔,可謂廩廩。”[20](P219)江漢平原原先沒有修造顯陵所需的石料,不得不從全國各地轉(zhuǎn)運,史料有載:“又如嘉靖初,改營興獻王顯陵,正苦乏石,而襄陽之棗陽縣,忽得白石如京師之大石窩,斧鑿相尋,用之不盡。不惟陵寢早竣,楚之民力亦賴以少蘇,真非偶然?!盵15](P653)可見,棗陽白石的發(fā)現(xiàn)減輕了楚地百姓的負(fù)擔(dān),也從側(cè)面說明了楚地百姓在興建顯陵時勞役繁重。

      受顯陵工程影響的不止湖廣地區(qū),因為沒能按時造送顯陵工料,“安慶府知府林鐘、池州府知府陸岡、太平府知府路珠違誤顯陵寶城磚料,有旨各奪俸三月,仍令催造儧運”[13](P4762)。可見,顯陵的工料來自全國各地,在各地官民疲于勞役的情形下,世宗不僅沒有體諒民心,反而讓各地加緊準(zhǔn)備,顯陵工程可謂勞民傷財。

      故《明史》評價:“世宗以后,耗財之道廣,府庫匱竭。神宗乃加賦重征,礦稅四出,移正供以實左藏。”[6](P1253)認(rèn)為由于明世宗大興土木等原因,造成明朝財政拮據(jù),使得其子孫繼位后不得不通過加稅等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表明嘉靖朝大興土木對之后明朝政治帶來了負(fù)面影響。

      四、明顯陵的政治影響

      明顯陵對嘉靖朝特別是嘉靖中后期政治影響巨大,它是研究嘉靖朝政治的重要切入點。

      (一)明帝南巡的“絕唱”——世宗親祭明顯陵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世宗生母章圣太后蔣氏去世,使得是否遷建顯陵成為緊迫之事,“上忽下詔,遷顯陵梓宮改葬于北”[15](P855)。世宗堅持己見,欲讓雙親合葬北京大峪山,朝臣不得不按世宗的要求準(zhǔn)備。不久之后,“上忽頒諭,謂:奉藏體魄已二十載,啟露風(fēng)塵,搖撼遠道,朕心不寧”[15](P855)。可見世宗對是否遷建顯陵猶豫不定。嚴(yán)嵩等人領(lǐng)會到世宗的想法,建議遣錦衣衛(wèi)指揮趙俊等前往承天查看明顯陵地宮是否完好,之后再做定奪,世宗同意此議。嘉靖十八年一月,世宗猶豫再三之后,“上乃報曰:優(yōu)柔不斷乃婦人事,朕意決矣,即擇日命官恭奉梓宮南附顯陵合葬”[13](P4534)。不久,趙俊等人自承天返回京師,“言啟視顯陵玄宮,有水,于是眾嘖嘖,謂顯陵當(dāng)北遷,上意欲躬自往視決之”[13](P4549)。世宗決定親自前往承天拜謁和查看顯陵,“上命梓宮且停,待駕南行還京再奏。而上以二月朔立太子、裕王、景王”[15](P855)。因為南巡,世宗最終決定立太子和封王,而后來成為明穆宗的朱載垕也是在此時被冊封為王的。

      嘉靖十八年二月十六日,世宗圣駕自京師出發(fā),諸多大臣陪同,“以少師夏言、學(xué)士陸深、侍讀屠應(yīng)埈、胡經(jīng)等,尚書許瓚、李廷相、嚴(yán)嵩、楊志學(xué)、侍郎袁宗儒、張衍慶、江曉、高韶等扈從”[21](P347)。在承天期間,世宗首先“詣獻皇帝廟謁告”[6](P1413),之后在龍飛殿舉行告天禮,并到國社稷及山川壇行禮。之后,世宗兩次拜謁顯陵,拜謁顯陵后,“從駕官上表賀,遂頒詔如儀”[6](P1413)。之后世宗啟程回京?;鼐┩局?,御史謝少南“疏請慶都堯母祀典,上喜曰:堯父母異陵可征,合葬非古”[15](P856)。世宗便打算將蔣太后梓宮葬在大峪山,而不歸葬于顯陵。

      嘉靖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世宗回到京師。當(dāng)年五月三日,世宗再次去大峪山視察,又改變了主意,“召禮部尚書嚴(yán)嵩,諭之曰:朕南巡謁陵,今又視大峪山峪地空凄,豈如純德山完美?決用前議,奉慈駕南祔,其發(fā)引吉辰另擇”[15](P856)。自此,世宗最終確定將蔣太后梓宮南祔顯陵。嘉靖十八年潤七月,“二圣梓宮合葬于顯陵新寢”[13](P4719)。爭論多年的遷建顯陵之議終于塵埃落定。

      (二)南巡顯陵對夏言、嚴(yán)嵩等官員仕途的影響

      南巡前的夏言正處于其仕途巔峰,夏言“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6](P5194),可謂恩榮無比,而“上柱國于人臣未有加者,加之自言始,其自擬也”[22](P562),可見,此名號第一次用在明朝大臣身上,是從夏言開始。夏言自己加封自己,亦顯驕恣之態(tài),但這次南巡對夏言的仕途造成了消極影響。

      世宗南巡期間拜謁明顯陵之后,希望在原有的禮儀程序中增加接受群臣表賀的環(huán)節(jié)。世宗覺得此次隆重還鄉(xiāng)拜謁生父陵寢,彰顯了自己以孝治國的思想,但世宗提出這一想法時,卻遭到夏言的反對。夏言“乞俟還京,帝報罷,意大不懌”[6](P5194)。但嚴(yán)嵩認(rèn)為禮樂自天子出,故皇帝可以自己修改或確定禮儀,“禮樂自天子出可也。令表賀,帝自是不悅言”[6](P5194)。因此,南巡結(jié)束后,嚴(yán)嵩因“從幸承天,賞賜與輔臣埒”[6](P5299)。嘉靖十九年七月,“禮部尚書嚴(yán)嵩加少保仍兼太子太?!盵13](P4855),體現(xiàn)了世宗對嚴(yán)嵩越來越信任。

      世宗南巡返京后,到大峪山查看陵工,當(dāng)時夏言未能及時上呈居守敕,世宗認(rèn)為這是夏言驕恣犯上的體現(xiàn),因此新賬舊賬一起算,批評夏言“昨扈從南巡,偶以疾昏迷”[13](P4645)。此后,世宗一度讓夏言上繳世宗給他的手敕。雖然夏言的最終失勢被斬是源于所謂的邊將結(jié)交近侍,但南巡期間及南巡結(jié)束時夏言的不當(dāng)言行,是其失去世宗信賴的發(fā)端。

      此外,錦衣衛(wèi)指揮使陸炳也在南巡后更受世宗寵信。陸炳之父陸松曾隨興獻王就藩湖廣,世宗繼承大統(tǒng)之后,陸松又作為從龍之臣就職于錦衣衛(wèi)。陸松逝后,陸炳承襲了職位。除了陸炳生父這一層關(guān)系,陸炳還是世宗兒時的玩伴,即“世宗始生,松妻為乳媼,炳幼從母入宮中,稍長,日侍左右”[6](P7892)。陸炳原本就深得世宗信賴,而南巡期間世宗行宮失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闥負(fù)帝出,帝自是愛幸炳”[6](P7892~7893),使得世宗更加信賴陸炳,以至于“三公無兼三孤者,僅于炳見之”[6](P7893)。

      后來,陸炳曾因不法事被言官彈劾,在陸炳苦苦哀求下,夏言才放過陸炳,但“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與言構(gòu),炳助嵩,發(fā)言與邊將關(guān)節(jié)書,言罪死”[6](P7893),在嚴(yán)嵩和陸炳的聯(lián)手下,夏言最終被扳倒了。

      (三)顯陵工程影響到嘉靖朝諸多官員的仕途

      世宗重視顯陵工程,故顯陵的工期、質(zhì)量及相關(guān)情況,往往會影響到相應(yīng)官員的升遷或遷謫。通過嚴(yán)嵩所上《甄別梓宮經(jīng)過沿途官員功罪》一疏,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顯陵工程對嘉靖朝官員升降的影響。文中提到:“如督工太監(jiān)袁亨、工部左侍郎顧璘首董大役,恭建玄宮,工速材良,勤勞懋著;巡撫湖廣、右副都御史陸杰,撫治鄖陽、右副都御史王以旗,巡按御史朱箎、姚虞,克稱重任,罔不周詳,以上四臣勞績居最,當(dāng)為一等;鎮(zhèn)守太監(jiān)張?zhí)?,守備太監(jiān)傅霖,鎮(zhèn)守總兵官、新寧伯譚綸,當(dāng)為一等?!盵23](P331)這些人當(dāng)時品階不高,因在顯陵工程上盡心盡力,先后得到晉升或獎勵。他們當(dāng)中有不少人后來成為治國重臣,一代名臣。如王以旗后來總督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wù)并加官至太子太保。他擔(dān)任三邊總督時大膽推進明蒙馬市,“延綏、寧夏開馬市,二鎮(zhèn)市五千匹。其長狠臺吉等約束所部,終市無嘩”[6](P3511),使得西北地區(qū)緊張的局勢得到緩解。而譚綸在隆慶時任薊遼、保定總督,萬歷時任兵部尚書,譚綸其人,“終始兵事垂三十年,積首功二萬一千五百。嘗戰(zhàn)酣,刃血漬腕,累沃乃脫。與繼光共事齊名,稱譚、戚”[6](P3891),與戚繼光齊名。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上以采木工完,升總督湖廣采木、工部尚書樊繼祖為太子少保,提督川貴大木、右都御史潘鑒為工部尚書”[13](P5464)。是否對顯陵工程盡心盡力,成為世宗升貶官員的重要依據(jù)。同時,在顯陵工程中失職的官員往往會受到嚴(yán)厲處分,如山東布政使劉士奇,本已獲準(zhǔn)致仕,但因為他沒有迎送蔣太后梓宮,最終被“革職閑住,以為臣下臨事避難之戒”[23](P332)。

      顯陵建成后,根據(jù)禮儀要求,湖廣撫按、三司到任和離任時需到明顯陵拜謁,具體禮儀是:“次日夙興,具淺淡衣服、黑角帶,赴陵所朝謁,俱限巳時以前,行五拜三叩頭禮?!盵9](P50)曾任湖廣巡按的包節(jié),到承天后得知顯陵守備中官廖斌有不法事,打算向世宗報告。廖斌得知包節(jié)此意,便“俟節(jié)謁陵時,故獻膳羞,遽使撤去,詭稱節(jié)麾出之”[6](P5477),使包節(jié)在拜謁顯陵時失禮。后來,鐘祥縣民向包節(jié)舉報廖斌包庇當(dāng)?shù)睾雷逯苷聻榉亲鞔?,包?jié)查實后將周章杖打致死,廖斌因此更加憎恨包節(jié),立即向世宗上奏:“節(jié)不以正旦謁陵,次日始謁,時當(dāng)進膳,不旁立,褻慢大不敬?!盵6](P5477)此時包節(jié)參劾廖斌的奏疏也送達朝廷,但世宗無法容忍包節(jié)拜謁顯陵時的不恭言行,“帝大怒,以節(jié)抵罪,逮詣詔獄搒掠,永戍莊浪衛(wèi)”[6](P5478)。可見,各級官員拜謁顯陵時的表現(xiàn)也成為世宗獎懲官員的依據(jù)。

      (四)世宗南巡顯陵后更加崇道,更不視朝

      世宗信奉道教自嘉靖初年便有體現(xiàn),嘉靖二年,“帝即位之初,太監(jiān)崔文誘帝建醮宮中,日夜不絶,廷臣交章,諫不聽”[24](P187)。世宗崇道是受到了其父以及荊楚地區(qū)道教氛圍的影響。興獻王曾自稱“純一道人”[9](P36),而承天府地區(qū)道觀眾多,有元佑宮、東岳觀、大德觀等二十多個道觀[9](P323~324)。濃厚的道教氛圍,使得世宗對道教情有獨鐘。南巡之前,世宗雖然不時在宮中齋醮,或不上朝,但由于生母尚在或是因為生父、生母陵寢的事情還未敲定等原因,世宗亦不時接見群臣。

      南巡時,道士陶仲文隨同世宗南巡,在世宗行宮發(fā)生大火之前,陶仲文曾向世宗提到沿途可能出現(xiàn)火災(zāi),之后世宗行宮失火后,世宗覺得陶仲文所言甚準(zhǔn),因此“以方士陶典真為神霄保國宣教高士”[13](P4617)。自此,世宗開始寵信陶仲文。在陶仲文的引導(dǎo)下,各類人士皆向世宗呈獻所謂的靈丹妙藥,而世宗也篤信“靜攝”之法,竟于嘉靖十九年九月下諭:“欲命東宮監(jiān)國,朕靜攝一二年,然后親政?!盵14](P549)此后,在群臣的反對下,雖然嘉靖帝放棄了這個念想,但依然沉醉于齋醮,并和陶仲文保持密切聯(lián)系。后來,由于世宗生子多夭亡,故陶仲文提出了“二龍不相見”之說,使得世宗更加深居不出。

      時人也注意到了世宗南巡之后的變化,即“帝自十八年葬章圣太后后,即不視朝;自二十年宮婢之變,即移居西苑萬壽宮,不入大內(nèi)”[6](P7917),認(rèn)為南巡是世宗更加不視朝的重要節(jié)點。造成這種變化,除了陶仲文等人的引誘外,還有以下兩點。一是南巡之前,世宗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去安頓父母陵寢事宜,甚至不得不同群臣商議并率領(lǐng)群臣南下拜謁。但南巡解決完陵寢事宜之后,世宗覺得日夜惦記的事情解決了,自己可以安心齋醮了,所以視朝的動力更加衰減了。二是南巡期間世宗遭遇了火災(zāi),險些喪命。因此,世宗更希望通過齋醮來祈求福報和長壽?!睹魇贰吩u價:“明自世宗而后,綱紀(jì)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盵6](P203)認(rèn)為明朝衰亡同嘉靖朝綱紀(jì)廢弛有關(guān)系。雖然這是一家之言,然而世宗長期不上朝,在西苑理政,政治運行顯然處于非正常狀態(tài),這也為世宗之孫明神宗樹立了壞的“榜樣”。

      (五)明顯陵對嘉靖朝的“祥瑞”起了助推作用

      “祥瑞”一詞,《辭源》解釋為吉祥符瑞[25](P1236),有好兆頭之意。世宗對祥瑞的鐘愛已到達癡迷的境界,往往對所謂的祥瑞不加甄別,因此靈驗的道士、貢獻祥瑞之物的官民大多能得到世宗的垂愛?!度f歷野獲編》記載:“世宗朝,凡呈祥瑞者,必命侍直撰元諸臣及禮卿為賀表,如白龜、白鹿之類,往往以此稱旨,蒙異眷,取卿相?!盵15](P56)可見,大臣對祥瑞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仕途,有人因獻祥瑞而登上仕宦巔峰。嘉靖四年,四川兵備副使余珊上《陳言時政十漸疏》,此疏是向世宗指出當(dāng)前的弊政和亂象,但也寫到:“仰惟皇上降生之期,河清三日,自是城上郁郁紛紛,蕭索輪因,有宋祖紫云之慶。又龍岡舊斷,土脈墳起,仗下小兒,暴長數(shù)尺,帝王之興,豈偶然也哉?!盵26](P418)這些敘述顯然有夸張或失實的成分,但余珊以祥瑞來說世宗受命于天,并勸世宗改革弊端,說明一些朝臣在向世宗進言或勸誡時,不得不以祥瑞為依據(jù)和發(fā)端。世宗對祥瑞的癡迷也影響到日常政務(wù)的開展,萬歷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曾當(dāng)面向明神宗及李太后諫言:“世宗奉玄,又好祥瑞,每遇有吉祥事,即停止刑,故今審錄重囚至四百余人,蓋積歲免刑之故也。”[27](P726)含蓄地批評了世宗鐘愛祥瑞的言行。

      由于世宗好祥瑞,故呈進祥瑞、報喜者接踵而至。如果祥瑞出現(xiàn)在世宗故鄉(xiāng)承天或生父陵寢明顯陵,呈報者往往能得到世宗更多的關(guān)注和垂愛。嘉靖七年,嚴(yán)嵩受世宗指派到承天祭告顯陵,回京后上報世宗:“臣恭上寶冊及奉安神床,皆應(yīng)時雨霽。又石產(chǎn)棗陽,群鸛集繞,碑入漢江,河流驟漲?!盵6](P7914)世宗得知非常高興。之后,有關(guān)顯陵祥瑞的記載依然很多,嘉靖九年,“冬十二月己卯,甘露降于顯陵”[8](P13171);嘉靖十年二月,“上以甘露降于顯陵,作《欽天記頌》”[21](P401);嘉靖十一年正月,“詔立顯陵純德山碑及陵宮門外左右碑亭二區(qū),左以紀(jì)述瑞應(yīng)”[13](P3171);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日,甘露降于顯陵之松樹”[13](P8471);嘉靖四十二年正月,“甘露復(fù)降于顯陵松柏,守備太監(jiān)張方以獻”[21](P1399)。而這些上報祥瑞的人,往往會得到升遷,如嚴(yán)嵩因奏告顯陵祥瑞“遷吏部左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6](P7914),顯陵守備太監(jiān)張方等人因上報祥瑞,世宗“加方恩一等,守臣及供奉園陵者各賜銀幣有差”[13](P8486)。

      世宗對祥瑞的鐘愛,使得承天和顯陵成為祥瑞頻現(xiàn)之地,奏報祥瑞也成為一些官員獲得世宗欣賞及升官的快捷方式,進而奏報顯陵祥瑞就成為嘉靖朝獨特的政治現(xiàn)象。

      五、結(jié)語

      明顯陵的主人興獻王生前僅為藩王,逝后被追尊為睿宗,且明顯陵孤懸中南,相比明十三陵和明孝陵而言,知名度較低,但該陵的升格和擴建,是明朝嘉靖年間大禮議事件的重要產(chǎn)物和見證,也是明世宗個人威望不斷增強和權(quán)力不斷鞏固的直接體現(xiàn),是研究嘉靖朝政治的一個切入點。明顯陵的擴建是明嘉靖朝大興土木的縮影,顯陵祥瑞的頻現(xiàn)是明世宗極度崇道的必然結(jié)果,這些方面是研究嘉靖朝土木興建和崇道問題的重要著手點。同時,基于顯陵擴建以及世宗南巡顯陵時相關(guān)官員的表現(xiàn),夏言、嚴(yán)嵩等官僚的政治生涯出現(xiàn)轉(zhuǎn)折,對之后嘉靖朝政治從前期夏言主政時的相對公正清廉向后期嚴(yán)嵩主政時黑暗污濁的轉(zhuǎn)變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此外,由于世宗南巡顯陵時的危急遭遇以及其父母陵寢建設(shè)問題的逐步解決,使得世宗對長壽的追求更加癡迷,對治國理政更加缺乏興趣,使得其一心“齋醮”和執(zhí)意不上朝成為常態(tài),這些對其孫明神宗的長期不上朝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猜你喜歡
      南巡世宗祥瑞
      《祥瑞》
      瑞意搖滾
      睿士(2024年5期)2024-05-24 17:37:36
      北魏《南巡碑》與《南巡頌》研究
      云岡研究(2023年2期)2023-12-24 21:34:08
      “訓(xùn)民正音”創(chuàng)制過程探微
      ——兼論 “訓(xùn)民正音”創(chuàng)制者之爭
      金豬慶祥瑞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12-09 12:59:29
      一路向南
      泰國游大事記
      南都周刊(2018年8期)2018-08-29 02:06:02
      祥瑞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10
      《陷遼記》中遼世宗祭奠對象考辨
      論康乾南巡與蘇州劇壇
      鄯善县| 福建省| 厦门市| 灌阳县| 芮城县| 开阳县| 东兰县| 邵阳县| 扎鲁特旗| 易门县| 南召县| 长海县| 余庆县| 镇宁| 黑山县| 买车| 泰安市| 河西区| 全州县| 乐平市| 左贡县| 巍山| 汉沽区| 绍兴县| 成都市| 重庆市| 尼勒克县| 大石桥市| 中宁县| 即墨市| 新干县| 湖北省| 柳州市| 云南省| 邵东县| 博罗县| 合江县| 东阳市| 德阳市| 肇东市|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