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文
幾乎無人知道,那片蘆葦始于哪一年的春天。
當(dāng)年稱它為“蘆葦蕩”的一片蘆葦,還不足以說它的浩蕩之勢。在它的周邊,分布著許多蘆葦蕩。在我的記憶里,它只有百畝左右,橫臥一條S形的水道。村莊緊鄰它的北端。其他蘆葦蕩附近,大都沒有人煙。
在久遠的時光里,所有的蘆葦都該是那么生長,那么靜靜地花開,然后在凄冷的秋風(fēng)中,把絲絲雪白撒向天空。年復(fù)一年,蘆葦總是要托起一片蘆花,并以這樣的方式和這樣的潔白,為空曠和寂寥帶來一股流動的氣息。它們相互擁擠推搡,似乎用表面的嬉鬧掩蓋著秘不可宣的用意。它們整齊劃一,很容易令人想起陣勢、集體、秩序之類的東西,還有人與人的故事。它們又是一個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縫隙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屬于自己的事情。
遠方的人們漸漸知道蘆葦蕩的存在,知道它離渤海很近很近。然而,沒有人青睞那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猶如沒有人喜歡行走于荒漠。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人在冬天里,踏著堅實的冰面走進蘆葦叢中,揮舞鐮刀把蘆葦割走,用它編織成鋪在土炕上的席子和建筑房子的棚笆,而后造紙廠用它造出上等的紙張。蘆葦給人帶來了經(jīng)濟效益,漸漸地,在人們眼里成了寶貝。
我認識蘆葦,是先認識它的葉子。從集市上買來的葦葉是枯干的,經(jīng)水浸泡后,葉子舒展開,泛出新鮮的深綠。逢端午節(jié),外祖母包粽子必用葦葉。只有用葦葉包出的粽子,才有粽子清香的味道。無論粽子在今天演變出多少種類,用葦葉包粽子卻從未改變。后來,在祖父的家里看到一束蘆花,插在一個大口的青花瓶里。青花瓶是祖父的祖父留下的,穗狀的蘆花開在瓶口,像祖父銀白的胡須。喝幾口蘆花煮的水,即可解毒止瀉,是祖父告訴我的。他沒說過女媧到處采集過蘆葦,把蘆葦堆到天臺山上,然后把蘆葦點燃,煉五彩石以補天;他也沒說過,女媧把蘆葦灰填進洶涌的海水里,填出了廣大的平原。看來,他根本不知道那個傳說。
我為每一株蘆葦感到慶幸。在勃發(fā)的萬物之中,它們原本是隨風(fēng)而來的生命,無聲無息。它們實在卑微,卑微得輕如鴻毛、可有可無,即便死去,也絕不會讓人知曉。也許是上天的憐憫,讓它們遇到一處低洼,遇到低洼里不肯消逝的積水,最終得以生根、發(fā)芽,悄然生長,并以自己的綠色,為這方土地的價值做出某種證明。
而土地畢竟是土地,土地上的每一點綠色,都是它給予的一份溫情。那時的白鷺、白鸛、天鵝、丹頂鶴、黑嘴鷗們,卻嫌棄這方土地上不多的水草,不肯在這里滑出一個線條流暢的弧度。每當(dāng)它們從上空飛過,留下的只有高傲的蔑視和聲聲斥責(zé)。
但那些蘆葦,還有脫身于蘆葦?shù)奶J花,卻在默默地回饋土地的溫情。只是對于遼闊的土地來說,它們的回饋顯得十分微薄。
生長在鹽堿灘上的蘆葦和生長在這里的孱弱的草一樣,似乎都親近于一種貧瘠,而蘆花便是貧瘠的舞者。蘆花乍開時,花呈白色,轉(zhuǎn)瞬之際就變成了淡淡的紫色,北方便到了秋天。沒過多久,蘆花是深紫色的。當(dāng)幾行大雁在空中飛過,蘆花魔術(shù)般地現(xiàn)出潔白。第一次看到蘆花飄飛的人,也許在恍惚之間,以為那漫天白絮是早來的飛雪。夕陽下的蘆花被染得粉紅,絲絲裊裊地隨風(fēng)飛舞,仿佛下著紛紛揚揚的彩雨,蘆葦蕩少了幾分凄清。但不論蘆花開得多么茂盛,卻不像其他的花開,讓人為之欣喜。這大概源于蘆花的命運,要么便是人的一種錯覺。
秋陽下,摩托車轟鳴而至。一對青年情侶從車上下來,手牽手沿著通向蘆葦蕩的小路忘情地奔跑。他和她衣著的橘紅和淺綠,是北方秋天的原野里少有的色彩。秋風(fēng)中,傳來一陣陣追逐的笑聲。
眼前的場景,讓我忽然想到過去的遙遠年代里,也是一對青年情侶——他和她在深紫色的一片蘆花前,攜手相依,互訴衷腸。在某一天的黃昏,兩人又來到這里,緊緊擁抱在一起,禁不住滿眼淚水。次日清晨,一對戀人依然擁抱著,靜靜地躺在蘆葦蕩的一角,身上覆滿了白色的蘆花,卻再也沒有一絲的體溫。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對戀愛中的年輕人,被人告發(fā)在蘆葦蕩里行為不軌,后受到百般侮辱,最后他們相約回到蘆葦蕩,雙雙喝下農(nóng)藥,在那個晚秋永遠離去。那片蘆葦,怎么就那么低矮稀疏?如果長得又高又密,他與她的一次親吻,便也不會落入窺視的眼睛。
蘆花見證了苦難和凄美。
發(fā)生于那片蘆葦蕩的悲劇剛剛被人講起時,我們正在那里進行一場勞動,而勞動的現(xiàn)場就在那片蘆葦蕩的北面。我向南癡癡地凝望,蘆葦蕩上方浮動著薄薄的霧靄,沒有人的蹤影。當(dāng)我來到它的身邊,蘆葦們躬身而立,雖有風(fēng)拂來,卻靜默無語,像是刻意藏起那個秘密。白色的蘆花忍不住向我撲來,似乎找到了可以傾訴的知己。一群鳥兒盤旋在頭頂,好半天也飛不高遠,仿佛突然遭受一種逼迫,而又不肯讓翅膀扇動起來自蘆花深處的感傷。
沾滿泥巴的老牛,在葦塘邊邁著笨重的腳步,表情麻木不仁。我眼里的淚水悄然流過臉頰……
蘆花稀落地飄飛,滿是嘆息的樣子。我一時不愿看到真實的蘆花,卻又說不清其中的緣由,但后來一想還理在其中。蘆花性情柔弱,柔弱得發(fā)不出聲音,且絲毫沒有主見和骨氣,也沒有方向感,任憑秋風(fēng)將它們卷起卷落。它們過于輕薄,哪怕一絲空氣也能把它們托起,也會把它們隨意拋進水中。在煙似的薄翳中,生與死如此無礙地相處,溫煦而隨意。所有蘆葦?shù)恼咀硕枷翊筇崆俚那訇?,每一次風(fēng)的嘶鳴,都震撼而悠長,且余音裊裊。
帕斯卡爾似乎在說,人的微小和脆弱與蘆葦一樣無足輕重,只不過“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但他又無可置疑地告訴人們,人因為富有思想的尊嚴,則遠超于空間里的一切生命。那么,蘆葦?shù)谝淮卧谡苋说难劾镉辛巳说男螒B(tài)之后,讓人不能不覺得,蘆葦也會學(xué)著人的樣子思考自己的命運。它們雖隨風(fēng)搖擺,看似喪失了靈魂,但它并不屈從于風(fēng),不屈從于某個季節(jié)。每一根蘆葦在被人狠狠地割倒之后,隱忍得沒有一聲慘叫,那是它們知道命運不會終結(jié),待到來年的春風(fēng)吹來,蘆花會照常繁茂如初。所以蘆葦和蘆花便不可悲。當(dāng)蘆花離開它的母體輕舞飛揚時,也許那些花絮便是人的思想幻化的精靈。
四十年后,秋風(fēng)并不寒冷。奔跑的戀人沒了蹤影,只有咯咯的笑聲傳來。深紫的蘆葦花穗迎風(fēng)搖曳,時光在這片綿密浩蕩的生命中如此簇新、強壯,生與死,停滯與運行,腐爛與新鮮,在蘆葦上無痕融合,令人喟嘆。
幾聲雁叫,蘆花又恢復(fù)了白,灰白、銀白、雪白,千絲萬縷,舞動在晴空之下?;ㄐ跞缯Z言的碎片,舞動出莫名的離愁。究竟這千言萬語里表達的是何種情緒,其中又蘊藉幾許惆悵,也許只有秋風(fēng)能懂。怕是一直懷有對故土的眷戀,蘆花沒有飛向遠方。
秋色寡淡,秋天已遠,大自然歸于沉寂。
幾場朔風(fēng)吹過,蘆葦被割走,蘆花飄落在夢里……
多年后,有位年輕人開始打量腳下的土地。就在那片葦蕩的附近,有一片凸凹不平的鹽堿灘,坑洼中的蘆葦在風(fēng)中戰(zhàn)栗著,幾株、幾叢、幾片兒,它們低矮,且斑駁得丑陋,但他依然對這可憐的微弱的生機注目良久。幾年過后,被澆灌的蘆葦?shù)母?,每天都在泥土中牽手竄動,年輕人曾經(jīng)注目的斑駁之地,如今卻是繁茂的三萬畝葦田。于是,蘆葦?shù)挠白拥褂吃谒校自婆c河蟹悠悠地在水里游動。風(fēng)乍起,涌起一陣濤聲,水面忽地蕩起漪漣,所有蘆葦?shù)纳碛绑E然朦朧。
不知來自哪里的新郎新娘,非要選擇鳥兒飛落的蘆葦蕩作為婚照的背景。他們擁抱、親吻的時刻,開滿蘆花的每一株蘆葦隨風(fēng)起舞,并將那首歌吹送過來——蘆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
近年來,蘆葦蕩大都叫作“濕地”,而有蘆葦?shù)臐竦匾驯徽J定是城市之肺。呼吸到潮濕清新的空氣,一座城市才會清醒,抖起精神。這樣說來,蘆葦蕩也算是人的一種精神棲息地了,有了它們,某種健康的思想就會像蘆葦一樣瘋狂生長,也如同金子,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再也找不到那片蘆葦蕩了,它一定是淹沒在一片片更大的蘆葦蕩里。那片蘆花也只能飄在記憶的天空。我的目光穿過浩瀚的蘆葦之海,停留在秋陽朗照的遠方。遠方有一座紅房子,隱隱看見一縷炊煙,透過炊煙,是更遠的城市越來越高的樓頂。
而眼下,蘆花開得濃密而纏綿……
責(zé)任編輯陳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