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出來的兩種不同的歌唱形式,雖然兩者的唱法有所不同,產生背景也不一樣,但也有相通之處。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用開放的審美觀念,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時,可以將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進行借鑒融合,促進現(xiàn)代音樂和傳統(tǒng)音樂的更好交流。
關鍵詞:美聲唱法;民族唱法;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物質生活條件提高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和藝術享受,并且對藝術的需求呈現(xiàn)出增加的態(tài)勢,這從目前我國各種藝術形式的繁榮發(fā)展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其中,對音樂的追求更是越來越明顯,這也造成人們對聲樂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此,我國的藝術高校也更加繁榮發(fā)展,這大大的推動了我國聲樂教學的進步,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聲樂唱法也被融入到聲樂教學中,這為聲樂教學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相互融合和借鑒,對提升學生的聲樂綜合素質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怎樣讓兩種唱法既發(fā)揮出各自的優(yōu)點,又能形成一種更新的聲樂藝術,是現(xiàn)在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問題。同時,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也是現(xiàn)代聲樂發(fā)展的趨勢。
1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簡介
1.1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源自于歐洲的一種聲樂唱法。它是利用喉頭在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下,呼出氣流吹響聲帶,使打開的共鳴腔體能夠完全均勻共鳴的歌唱方法。美聲唱法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利用的多種聲區(qū)的一種混合聲區(qū)唱法,在演唱時,可以真假聲混合使用,因此有著它自己獨特的音質和味道。
1.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已經很長,有著很長的歷史,是我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習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歌唱藝術。民族唱法是我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來自于我國各族人民的,因此民族唱法有著其鮮明的民族特點。在演唱時,民族唱法的語言生動、感情淳樸,很受各族人民的歡迎和喜愛,現(xiàn)在已經成為我國人民精神生活中一種重要的精神食糧。
2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的重要性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要求都在發(fā)生改變,這就對聲樂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之相聯(lián)系的就是我國的聲樂教學也需要做出改革和改進。特別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深入的今天,人們接觸到的各種藝術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如果單一的一種音樂是不能再引起人們的興趣的,并且也是不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特別是年輕人群體,他們接觸的各種音樂形式越來越多,并且對聲樂享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將各種音樂形式進行融合,會是聲樂教學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
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是聲樂教學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歌唱形式,各自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這是不容懷疑的。但是我國聲樂教學培養(yǎng)出的人才應該是綜合性很強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相對專業(yè)的技術,并且應該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靈活性,而聲樂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展趨勢就是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融合。為了讓聲樂專業(yè)出來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可以讓民族唱法學的好的學生,也可以學習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學的好的學生,以可以學習民族唱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這兩種唱法進行更好的融合,以增強自身的演唱實力,為自己以后的更深層次的聲樂深造或者是走入社會、參加相應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借鑒與融合策略
3.1氣息運用技巧的借鑒和融合
在民族唱法的教學中,可以在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的同時,結合美聲唱法中的呼吸原理和呼吸技巧,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氣息,以及真假聲如何轉換,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演唱時,不用那么費力氣,而且也可以讓自己在演唱時聲音氣息處于一個良好的順暢的狀態(tài)。比如像《我住長江頭》這首民族歌曲,可以運用美聲唱法當中的連音唱法,以彌補在句子中換氣的不足,使聲音也更有線條感和連貫美。
3.2共鳴的借鑒和融合
民族唱法中,主要采用的是口腔共鳴技術,而美聲唱法是比較綜合的混合共鳴技術?;旌瞎缠Q技術相比于口腔這種局部的共鳴技術,在演唱時可以更省力氣,并且還可以對聲音進行美化。所以,在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相結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的具體情況,對歌曲的演唱技巧進行合理的調整,有選擇的進行運用。比如,在歌曲《沁園春·雪》的演唱中,就可以適當的使用混合共鳴技術來提高歌曲演唱時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以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4結束語
在聲樂教學中,把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鑒和有機融合后,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的藝術效果,增強歌曲演唱的感染力,同時也使我國的聲樂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族唱法中淳樸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是美聲唱法中所缺乏的,而美聲唱法中的真假聲運用可以應用到民族唱法中,在經過相互優(yōu)勢的借鑒和融合之后,會讓兩種唱法都有一個進步,可以進一步提升聲樂教學的效果,在豐富聲樂教學內涵的同時,也落實好音樂教育改革的目標,讓學生可以掌握更加靈活的聲樂使用方式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劉錚.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9(01):21-22.
[2]羅國玲.高師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與融合[J].藝術評鑒,2019(09):101-102.
[3]馮鳶.將美聲唱法的融合與借鑒價值應用到民族聲樂教學中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0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