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策劃是采訪準備的重要核心,兩者相輔相成,以策劃為統(tǒng)領,采訪準備要圍繞策劃做好采前會議、延伸找問題、現(xiàn)場研判三階段工作的同時,還應按照空間、時間和從業(yè)者自身情況三個維度來審視策劃,從而找準采訪定位、焦距,才能從容駕馭好采訪過程。
【關鍵詞】新聞策劃;三階段:三維度
【作者簡介】解洪旺,碩士,七臺河日報社經濟部主任。
經過數(shù)年的新聞實踐,筆者充分認識到以策劃為核心的采訪準備非常重要。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是為了打有把握的主動仗,而準備工作是圍繞著策劃而展開的,按階段至少應該分為三步把握重點進行策劃。第一階段要開好采前會議,這是一個集體參與并集思廣益的過程,其任務是以拿出詳盡、可操作性的新聞采訪策劃案為標志。第二階段是記者或采訪組為采訪實踐進行提前清障,在采前會議后和采訪付諸行動前的過程,根據(jù)采訪策劃案延伸找問題,進一步完善和細化采訪策劃案,以提出、分析并解決采訪前的所有客觀問題、厘清主觀問題為標志。第三階段是在記者或采訪組到達采訪現(xiàn)場后,與采訪對象剛接觸時,需要對采訪環(huán)境和被采訪對象進行迅速的現(xiàn)場研判,盡快確認采訪對象,為實施采訪掃除最后障礙,以采訪對象能夠主動配合采訪為標志。
作為策劃第一階段的采前會議是重點,其質量直接關系后面的采訪實踐能否順利推進,采前會議解決的問題越多,后續(xù)采訪推進中的困擾就越少。首先為集思廣益要盡可能多地將相關人員召集開會,如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借助通信手段進行線上視頻會議,在參會人員上建議編采結合,編輯參加以記者為主體的采前會議有利于協(xié)作溝通,為下步的編前會和編版工作提前明確方向和重點。在集體制定采訪方案過程中,先確定采訪主題和采訪對象等核心內容,再由此策劃取舍,要從內容到采訪步驟,從采訪重點到篇幅都要制定預案,尤其是調研性、經驗型的大型采訪一定要拿出詳盡方案。還要根據(jù)采訪內容對采訪人員的配置進行謹慎把關,更要爭取為采訪實施創(chuàng)造一切力所能及的條件。
第二階段是記者或采訪組根據(jù)策劃方案和采訪對象具體情況做好延伸思考,主動找出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問題,為采訪實踐盡可能掃除障礙。找出采訪前面臨的客觀問題是為了提前解決問題。比如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距離等因素變化就可提前準備好適宜的穿著、裝備和車輛;再比如面對陌生的專業(yè)領域問題,記者就可以提前通過網絡查詢或請教專業(yè)人士。找出主觀上的認知問題是為了帶著問題去采訪,需要記者從多角度設置提問。比如說,假設跟采訪對象在同一層面上起步算賬,為多角度把賬算透,經濟人物可算政治賬,政治人物也可以算歷史賬,實體經濟也可以算無形資產賬,小企業(yè)也可以算營商大環(huán)境賬,化工企業(yè)也可算環(huán)保賬。只有充分準備后才會全面剖析采訪對象,才能夠舉一反三,從容駕馭好采訪過程。比如2005年6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半版新聞《和諧之風滿山村》,當年七臺河市委宣傳部選調七臺河日報社老記者楊國軍擔任報道組長,采前會議上確立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采訪選題后,他帶隊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不斷研討農村政策、基層組織等方面的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攻關,整整籌備了近一個月,最終對該市雙利、前山、富強等五村十六人的采訪對象所有問題都進行全面系統(tǒng)梳理,后面的采訪獲得空前成功。報道中他們就連續(xù)20多年零上訪的五個偏僻山村分別提出了化解矛盾的五把金鑰匙。人民日報在配發(fā)的編者按中提出表揚:正是延伸思考找問題的功課做得扎實,發(fā)現(xiàn)破解難題的“五把金鑰匙”,開啟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大門,使和諧之風撲面而來。
第三階段不僅是對采訪環(huán)境和采訪對象的現(xiàn)場研判,也是對以上所有采訪準備的檢驗和修正過程,是實施采訪前最后的臨門一腳,對記者的臨場判斷力、知識儲備及社會閱歷都是直接考驗,這些能力恰恰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積累。首先要判斷能否采訪,受各種因素變化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策劃在采訪現(xiàn)場都能順利落實。有時說好的健康培訓講座,記者到現(xiàn)場一看竟是無限極產品直銷活動,這就讓記者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策劃。如遇山洪阻路不能到達采訪現(xiàn)場時,沒經驗的記者也許會被迫折返,而成熟的記者會現(xiàn)場抓住山洪暴發(fā)的新聞。業(yè)內培訓中也曾有個笑話,記者按照策劃去采訪明星新聞發(fā)布會,到現(xiàn)場聽說該明星自殺了,記者就回家睡覺了,白白浪費了“明星自殺”這一突發(fā)新聞的采訪機會。遇到以上不可抗原因造成原有策劃不能實施的情況,成熟的記者不會刻舟求劍,而是臨機決斷,敢于推倒重來,根據(jù)實際變化立即抓住現(xiàn)成的新聞素材投入到現(xiàn)場采訪中。第二,要現(xiàn)場研判采訪人物的主次,盡快確定對誰進行采訪。筆者在2019年采訪精準扶貧時,剛到現(xiàn)場就遇到原來準備采訪的兩家貧困戶因享受的扶持措施不同正發(fā)生爭執(zhí),策劃中包括的縣鄉(xiāng)兩級干部也因糾紛擴大被卷入其中,只有駐村扶貧干部正組織其他貧困群眾在蔬菜大棚里現(xiàn)場培訓,筆者立即放棄原來的策劃,迅速對駐村扶貧工作隊和他們正培訓的貧困群眾進行采訪。第三,記者與采訪對象接觸時要迅速建立起認同感,尤其是遇到不善言辭,甚至見到話筒、鏡頭和采訪本就不會說話的采訪對象,不能被動等待,而要主動拉近距離,盡快消除他們的抵觸情緒。老農的水煙袋、兒童沾有鼻涕的零食、搬運工擦汗的毛巾,只要不知所措的采訪對象遞上來時,記者如能馬上接過來,瞬間就會拉近與采訪對象的認同感,下一步的采訪就會順利展開。筆者在采訪扶貧超市時恰逢扶貧干部鐘宏偉正陪妻子看病而缺場,筆者先通過電話對其慰問,拉近距離后順勢互加了微信,從他的微信圈看到兩年駐村扶貧中的艱辛足跡.重新修正策劃后的采訪就以他的微信朋友圈為切入點順利進行,報道《看鐘宏偉朋友圈,感受暖心扶貧路》受到廣泛好評,省報也以《鐘宏偉朋友圈盡是暖心扶貧事》為題轉發(fā)了報道,引起更多關注。
做好以上三階段策劃準備的同時,建議按照空間、時間和從業(yè)者自身成長情況三個維度來審視策劃、謀劃采訪。
第一維度是要從空間地域上進行對比。比如一個一村一品的典型報道,在七臺河與牡丹江的對比是地市間的區(qū)域對比,在黑龍江和吉林、遼寧的對比則是省級區(qū)域間的對比,而與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對比,則是以長城或山海關為界的區(qū)域之間對比,而與安徽、河南等地的對比則是以黃河流域為界的區(qū)域對比,再延伸到與云南、廣東、廣西之間的對比則是長江南北亦或是中國南北方的區(qū)域對比,要是再有可比標的物時,也不妨在東北亞到亞洲直至歐美國家等更大地域進行對比。
第二個維度則是時間軸上的對比。如果說區(qū)域對比是橫向的,而時間軸無疑則是縱向的。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都有歷史背景和時代因素的變化在里面。比如農村基層選舉中就有大姓家族勢力的影子,目前的狀況也可以從前十年或二十年甚至改革開放之際找到他的歷史軌跡,這在新聞策劃中就要充分考慮到。而一項耕地流轉政策也可以從改革初期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進行對比,也可以探討集體耕作體制下的生產小組和生產隊體制進行對比,更可以對土改前或更早的模式進行對比。只有做足了縱向的時間對比,對其歷史性的發(fā)展軌跡才會有更穩(wěn)妥的認知。
或許到這里,有人腦海里就有一個坐標軸浮現(xiàn)出來,先別急,新聞不同于數(shù)學等式那么直接,是受各種因素變化決定的。因此,我們在分析其規(guī)律時就不妨多參照一些可量化或不可量化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維度就是記者自身,因為人是最活躍的要素,尤其是一名新聞記者的成長,往往是現(xiàn)實中逐步在完善的過程。舉例來說,一個剛剛出道的記者,面對一個突發(fā)新聞,他或許只能做到以上兩個維度的考量,腦子里能有這樣一個坐標軸已屬相當不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有積累的?!皩W雷鋒”、“3·15”消費者維權日等活動年年有,年年都參與此類報道的記者如果是個有心人,就必須年年有不同,那就需要他在自身上有突破,將自己作為縱橫兩軸之外的另一維度加以考量。這并不是從簡單的從業(yè)時間上來評判他的進步,而是要看他能否超越自我實現(xiàn)跨越式成長。比如說記者第一次擬出標題后,就可以要求自己必須再擬出一個比這個更牛的標題,如果再經沉淀,第二標題仍有不滿意之處,那就要挖空心思提煉出第三個標題。新聞的時效性是咄咄逼人的,如果能做到三遍擬題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而對于文章架構、或語言風格亦或是切入角度等都可以考慮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做類似在三遍擬標題上的努力探索,這就是針對記者自身成長維度的考量。無疑這一維度上的自我打磨是最艱難的,因為克服外在的困難相對有多的可參照性而使其難度有限,而認識自我、否定自我,直至自我提升是最難的,但也是最根本的成長,就像擬題三遍之后,那效果就如同先后完成了三個類似題材的報道,而且成效屬于遞進式的,這正如彭端淑在《為學》中所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惫P耕新聞田園里的從業(yè)者,只有不停地鞭策自己為成長勇于作為,才能有走過泥潭是桃源的獲得感。
圍繞策劃做好以上三個階段的準備工作,與按照空間、時間和從業(yè)者自身情況三個維度來審視新聞策劃是全程同步進行的,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更有利于記者找準采訪定位、焦距,才能從容駕馭好采訪過程。這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求真務實的過程,更是考驗記者能動性的過程,因為每一次面臨新環(huán)境都是記者成長的第一次,每解決一次突發(fā)新問題,記者就獲得一次新的成長歷練。
參考文獻:
[1]魯威人,體育新聞報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2]胡琦.報紙體育新聞報道的策劃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6.
[3]董天策,“新聞策劃”研究的學理審視[J].暨南學報,2002(09).
[4]肖潔,把握新聞規(guī)律合理運用新聞策劃[J].社科縱橫,2006(11).
[5]張立云.關于做好新聞策劃提升報紙影響力的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20).
[6]張巖.關于新聞策劃與新聞炒作的幾點思考[J].記者搖籃,2016(03).
[7]劉文學.如何區(qū)別新聞策劃與商業(yè)策劃[J].新聞前哨,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