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上期專欄文章題目是“陰霾即將過去,A股穩(wěn)健運行”。4月28日,雖然盤中各大指數(shù)跌幅一度很大,但最終均收出少見的長下影線,表示市場低位存在著較強的支撐。之后的6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獲得一百點左右的漲幅,上行到2900點附近。
在形態(tài)與時間方面,自3月19日觸底反彈以來,到本周一,經過34個交易日的震蕩盤升,上證指數(shù)已走到小5浪末端,同時也處于較典型的斐波那契時間窗口。這一波上升浪的形態(tài)還比較標準。從浪形上來觀察,可以看到其中的3浪是延長浪,又清晰包含著5波細浪。(見圖一)
圖一:上證指數(shù)60分鐘K線形態(tài)分析
不過,上述時間節(jié)點的計算依據是指數(shù)當日的最低價,如果以收盤點位為準來看,則應該從3月23日開始計算,到5月13日同樣是34天(可參考圖二)。另外,還可以認為,在3月的下跌過程中,最末端的第5小浪未創(chuàng)新低,而之后上升浪段的第5小浪未創(chuàng)新高。根據艾略特波浪原理,遇到這種“失敗的5浪”,很可能將出現(xiàn)方向性轉折。這樣,3月5日高點開始,一共下跌了13個交易日,又是斐波那契數(shù)字。
最近兩周,國證A指在日布林線的中軌與上軌之間運行。(見圖二)
圖二:國證A指日K線與布林指標分析
目前市場情緒較謹慎,總體處于一種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格局,國際金融市場似乎也是類似。3月下旬以來,美股出現(xiàn)V形反轉走勢,完全符合波浪理論大師普萊切特先生去年所作的預期。其實,轉折跡象在技術指標上也有提前反映,MACD指標出現(xiàn)底背離后便止跌企穩(wěn),進入反彈。
誠然,指標只能反映過去,這是技術分析無法回避的事實。但有時候確實可以作為參考,具有一定的提示意義。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使用的人多了,就會產生同步共振效應。
世事無常,黑天鵝事件的力量有時候會大到難以估量,甚至可能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非常深遠。那么,在如此復雜的基本面背景之下,A股將會如何演繹呢?不妨先來看權重股上證50指數(shù)的月線圖。(見圖三)
圖三:上證50指數(shù)月K線收斂形態(tài)
圖三是2014年以來的走勢,可以看出,大致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旗形整理形態(tài),似乎還會震蕩收斂到末端。觀察中長線走勢,有助于把脈大勢,我們再來分析上證指數(shù)的周線形態(tài)。(見圖四)
圖四:上證指數(shù)周K線運行維度分析
從技術面視角,可運用多空態(tài)勢分析度量市場情緒。如圖,左側的收斂三角形態(tài),就好像巨石激起的千層浪,2008年金融危機對股市的沖擊,久久未能平息,所以,其調整過程是漫長的。
今年一季度,歐美股市平均跌幅高達40%左右,道瓊斯指數(shù)暴跌超過一萬點,投資者信心要完全修復并非易事,而同期國內A股市場相對來說運行比較穩(wěn)健。
預期在未來某個較長的時間段,比如2-3年,上證指數(shù)也許將依據圖四所示的縱橫兩個維度運行。首先是橫向波動,即可能在小收斂三角形之內整理,大約需要一年時間。然后,到了三角形的末端,有望出現(xiàn)向上的態(tài)勢,從低點連線位置的2700點附近,到高點連線上大約4000多點,估計會有50%左右的上行空間。
其實,早在2017年6月,筆者就已在《浪的解析:股市大盤研判與實證》一書中,描繪了這個大三角形收斂結構,并認為若干年內,A股大盤可能在此區(qū)域內運行。
雖然在短期內,國際局勢還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但是,事在人為,廣大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成功必定屬于不斷奮進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