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據(jù)說面條誕生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加之不同地域舌尖文化的融合,創(chuàng)造出各式的風(fēng)味。如:北京炸醬面、蘭州拉面、重慶小面、東北冷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擔(dān)擔(dān)面、廈門沙茶面……一碗再平常不過的面條里也富有乾坤。細(xì)細(xì)面條里延展著中華文化的綿長。
一天,和朋友路過一家小面館,各要了一碗牛肉面。面湯咸辣適中、味道舒適,面條略白,肉菜平鋪,熱氣騰騰正好慰藉轆轆饑腸,味蕾被調(diào)度得那么的剛剛好。朋友開玩笑說:“牛肉面里真有牛肉!”老板說牛肉都是當(dāng)天新鮮的,放心。朋友夾著方塊牛肉,稱贊老板是良心店鋪。得到贊許的老板話茬兒就熱絡(luò)了,熱情就像那碗面條升騰起的熱氣。
老板說,一碗面的味道在于湯。別人家用清水或食品添加劑勾兌來做,他一直堅持用大骨熬制做湯。他說,客人入了你的店,你就要對他負(fù)責(zé),煮一份放心的好面就是對客人最好的廣告,可以美味不足,但不能害人。他的面不加堿,不加堿的面,因為存放時間短,只能當(dāng)天做當(dāng)天吃,保證了面的新鮮。老板接著說,他的面里要和上雞蛋來制作,一來讓面保持Q彈勁道,二來更有營養(yǎng)。
老板笑著,只是這樣一來就增加了一碗面的經(jīng)營成本,但是看到客人能吃到一碗放心的面,也是值得的!
沖著老板一再提到的“放心的面”,第二天中午,我特地再次到店,還是那碗牛肉面,老板笑了。老板八九歲的女兒說:“阿姨昨天說面好吃,今天再來,就真的是好吃了!”
順著昨日的話題我問老板,本來在廣東東莞和朋友合開店,為什么又跑來廣西南寧創(chuàng)業(yè)?他說和合伙人因為在食材采用上有很大的意見分歧,這是主要的原因;再者就是想在南寧這地方多賺點(diǎn)錢,有兩個孩子,養(yǎng)家糊口壓力蠻大的,所以散了伙。我問老板,你了解路邊隨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他靦腆地笑了:“我就想做一碗可以放心的好面?!睂Υ宋矣懈杏谝痪湓挘阂磺行叛龅暮诵氖菍τ趦?nèi)在生活的無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一切簡單而偉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
在那道路的盡頭,它們殊途同歸。說到底,人們只是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同一個光源罷了,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一碗面的成本上升是老板利潤的降低,全店最貴一碗面13元。
和老板道別時,特意想記住他的店鋪名堂,但只有三個字:擔(dān)擔(dān)面。沒有名號的店鋪,樸實的招牌就如樸實的老板那靦腆的臉。中國人在臉面問題上是格外注重的,也許在這位面老板的理解里:他的臉就是他的面,他的面就是他的臉。裝飾并不等于真實。
看著那再簡單不過的三個字“擔(dān)擔(dān)面”,我想它可以換作“一碗面的擔(dān)當(dāng)”。
一碗面里,有著傳統(tǒng)文化的綿延,有著地方特色的綻放,也可以有著信仰的堅持。一碗面存放著一個小市民的生活與世界。愿這處于不起眼角落里不起眼的小面館可以溫暖更多行人的胃,溫暖更多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