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繪事后素”辨義

      2020-08-12 09:02董海粟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論語孔子

      董海粟

      摘要:學界對《論語·八佾》中“繪事后素”的含義爭訟不已,對與之相關的哲學問題也是解釋不一。前賢時彥多將“繪事后素”解釋為“在素色的底子上進行繪畫”,也就是“后于素”。而隨著對長沙馬王堆漢墓、臨沂銀雀山漢墓以及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絲織品的分析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達于素”觀點更加切合孔子的本意??鬃咏璨世L后的絲布喻“仁”、后施加的素色點綴和勾勒喻“禮”,形象具體的闡釋了“仁”為“禮”之本、“禮”是“仁”的外在體現(xiàn)并與“仁”相輔相成的思想,而通過對孔子“仁禮觀”的分析也佐證了“達于素”觀點的可靠性。

      關鍵詞:繪事后素;《論語》;孔子;仁禮觀

      中圖分類號:B222.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07-02

      一、前言

      隨著現(xiàn)代考古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出土文物和出土文獻不斷問世,解釋經典、研究思想史也與出土材料的研究密不可分?!墩撜Z》在東漢時期被正式升格為“經”,加之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哲學思想的第一手材料,故而自古至今研究者甚多,歷代作注者也是層出不窮,對于《論語》中每段文字的研究、解讀更是異彩紛呈。這其中以“繪事后素”的釋義最具代表性。

      二、“繪事后素”的舊說回顧

      《論語·八佾》篇第八章的內容大致是子夏問孔子《詩經》中《衛(wèi)風·碩人》篇所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币痪涞暮x,并進而引申談論到仁禮觀。茲將原文具引如下: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后素?!?/p>

      曰:“禮后乎?”子曰:“趨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對丁“繪事后素”一句的解釋歷代分歧較大,主要存有兩種觀點,分別是“達丁素”和“后丁素”。前者是指通過后期素色勾勒而使繪畫變得更加絢麗,而“后丁素”是指在素色的底子上進行繪畫。這兩種不同的闡釋進一步引申出了不同的仁禮觀,下面是具體分析:

      “達于素”的觀點以東漢經學家鄭玄為代表,之后被何晏、邢昺、錢穆等人沿襲、認可。“鄭日,繪畫,文也。凡繪畫,先布眾色,然后以素分布期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清·劉寶楠)正義日,案《考工記》云:畫繪之事雜五色。下云畫繪之事后素功。是知凡繪畫,先布眾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間,己成文章也?!保ā妒涀⑹?)鄭玄認為繪畫后期以素色勾勒、點綴可以更好地成就絢麗的作品,而美女天生麗質也正是在符合禮的情形下得以彰顯的,孔子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故而借此來闡發(fā)自己的仁禮觀。

      另一種觀點“后丁素”以朱熹為代表,被楊伯峻、程樹德等人沿襲。朱熹注:“素,粉地,畫之質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繪事,繪畫之事也。后素,后丁素也。……禮必以忠信為質,而后施五彩?!保ā墩撜Z集注>)朱熹以“素”喻仁義,以“繪事”喻禮,認為繪畫需以潔白的底子為基礎,而人也是先有美好的品質為底而后加以文飾。

      三、出土材料與“繪事后素”新證

      以上是經過歷代多位學者探討之后形成的較為主流的兩種觀點,近年來又有多位學者從美術學、語言學、考古學等多個角度出發(fā)就“繪事后素”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但至今兩派爭論不止,學界并未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觀點和認識。但無論是從語言學還是美術學角度出發(fā),存有的主觀因素就有可能造成曲解,故接下米將結合相對而言更客觀可信的出土文物展開討論。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有:“畫繢之事,雜五色?!伯嬁冎?,后素功。”鄭玄注曰:素,白采也。后布之,為其易漬污也?!保ā吨芏Y譯注》)由此,可推知在彩繪底稿的過程中,各色染料很容易將底稿的輪廓浸漬模糊,加上素色極易受到污染,所以采取先繪染其他眾色,后用素色加以勾勒點睛的辦法,米保證彩繪的最終效果。加之,周代通過章服制度米表現(xiàn)嚴苛的貴賤等級制度,故對繪畫作品、服飾等絲織品的顏色搭配、圖案紋飾要求十分嚴格,其彩繪過程一定十分考究,不會隨意地調整和篡改。

      《周禮》中的記載無疑為“達丁素”觀點提供了文獻佐證,但以此作為推斷繪染步驟的依據(jù)仍略顯單薄,直至近代出土了相關的實物資料。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了印花和彩繪相結合的綿袍和衣衾殘片,彩繪絲織品的顏色十分豐富,未見以素色為底加以彩繪的制品;1976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批帛畫,其用線施彩及繪染印花技術與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十分相似;1982年,在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了各類衣物35件,其中帶刺繡的衣物有21件,這為“達丁素”觀點提供了直接的實物佐證。這些絲織品的底色多以紅色、棕色為主,上面用絲線繡出所有花紋圖案,這不僅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先秦時期高超的繪染、刺繡技藝,更體現(xiàn)了當時絲織品彩繪的先后步驟:先繪染眾色,后用素色勾勒或者刺繡著重突出。

      綜上所述,根據(jù)《周禮》中的相關記載和出土的實物材料,“達于素”的觀點更加切合實際,所以“繪事后素”與“凡畫繢之事后素功”可以解釋為:彩繪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素色勾勒或刺繡突出。

      四、由“繪事后素”探析孔子仁禮觀

      “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孔子對周禮極為推崇,所以孔子借“繪事后素”米更加形象的闡發(fā)自己的思想,即苴“仁本禮輔”的仁禮觀。下面將在孔子所處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對孔子之“仁”、禮”及兩者關系展開分析。

      (一)孔子之“仁”與“禮”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夏禮、殷禮已經不可考,孔子說的“禮”是指周禮。周禮是結合家族親情和政治權力于一體的社會生活規(guī)范,其中濃厚的溫情色彩和倫理親情成為了孔子仁學思想的濫觴。而“仁”并非孔子初創(chuàng),它是隨著時代演進而內涵漸趨豐富、并逐漸受到重視的。在社會動蕩、禮崩樂壞時期,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丁后嗣者”(《十三經注疏》)的“禮”逐漸失去其地位,人們迫切需要解決安身立命的現(xiàn)實問題,急需尋找到另外一種代替性的東西,此時,孔子之‘‘仁”便應運而生。正如劉蔚華所說“仁學的發(fā)展,同‘禮崩樂壞的進程,微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笨鬃訌娬{“仁者愛人”(《論語·顏淵》)、“忠恕”,并將個人修養(yǎng)層面上的要求拓展至整個社會范圍,提倡統(tǒng)治者施行有“德”之政。與此同時,孔子立足時代需要對“禮”的內涵進行了豐富,不拘泥于舊有之禮,更加重視保有禮樂文化的真精神,使“仁”成為“禮”的根本精神,同時,突出“禮”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的作用,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用“禮”米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并努力通過“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論語·顏淵》)的修養(yǎng)工夫實珊‘文質彬彬”(《論語·雍也》)的境界。經過孔子的調整,“禮”獲得了新的存在意義,從前作為外在約束的“禮”成為了“仁”的外在表現(xiàn),也正如“繪事后素”所深含的,內在品德“仁”也需要“禮”的外在修飾才能得以更好的彰顯。

      (二)孔子之仁禮關系:仁”為“禮”之本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保ā墩撜Z·顏淵》)在這里,由禮歸仁,仁作為最后的目標而存在;“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保ā墩撜Z·憲問》)是孔子對管仲做出的看似矛盾的評價,但是仔細分析可知孔子是將“仁”看做評價他人時最為根本的一種品德;火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說明在孔子心目中“仁”、“禮”有著其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叭省笔潜竞?,是內在的,作為潛在的力量指導著人的內心世界;“禮”是外在的、規(guī)范性的,對人的外在行為具有一種明顯的指導作用?!叭氏鄬τ凇岸Y”而言更為根本,只有具備了“仁”的內在品德,才能自覺遵守符合“禮”的行為規(guī)范;而若只具備“仁”卻缺失“禮”,則顯粗陋;而“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也說明“禮”也一樣不可或缺,發(fā)揮著如同繪畫過程中素色勾勒突出的作用。所以,孔子認為“仁”和“禮”皆不可偏廢,“仁”為“禮”之本,“禮”作為“仁”的外在體現(xiàn),與“仁”相輔相成,正如繪畫時仔細繪染后的絢爛絲布是畫作的根本和基礎,而后施加的素色作為點綴和勾勒一樣不可或缺。

      五、結語

      “凡畫繢之事,后素功?!保ā吨芏Y譯注》)可推知在彩繪底稿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先繪染其他眾色,后用素色加以勾勒點睛的辦法,而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臨沂銀雀山漢墓以及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的絲織品為其提供了直接的實物證據(jù)。通過仔細對比、分析出土絲織品的花紋圖案,發(fā)現(xiàn)“達丁素”的觀點也更加符合繪染的實際情況。孔子對周禮是十分了解的,深知周代是通過章服制度米表現(xiàn)嚴苛的貴賤等級制度,所以定不會違背禮儀制度來闡發(fā)個人觀點。基于時代的需要,孔子豐富了“仁”與“禮”的內涵,借助“繪事后素”充分闡釋了其“仁”為“禮”之本,“仁”、禮”相輔相成的仁禮觀。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上海市絲織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絲綢工業(yè)公司,文物研究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絲織品的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3](清)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何介鈞,張維明,馬土堆漢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5](清)劉寶楠.論語正義[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6]匡亞明.孔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

      [7]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8](魏)何晏,(宋)邢昺疏,(唐)唐玄宗.論語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土鈞林.中國儒學史(先秦卷)[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

      [10]錢穆著,論語新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II]楊天宇撰,周禮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李公明,中國美術史綱[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1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14](南宋)朱熹集注.論語集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15]劉蔚華,論仁學的源流(上)[J].齊魯學刊,1982(01).

      [16]許司東,從仁禮起源論孔子的仁禮關系[J].渭南師專學報,1996(04).

      [17]陳曉娟,楊賢宗.“繪事后素”辨義[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18]張雨亭.《論語》中的“禮”之內涵及“仁”“禮”關系[J].雞西大學報,2015(10).

      猜你喜歡
      論語孔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半部《論語》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郓城县| 秦皇岛市| 肥西县| 农安县| 法库县| 上饶县| 班玛县| 登封市| 沅陵县| 沁源县| 和顺县| 日喀则市| 滨州市| 南部县| 石景山区| 雅江县| 绍兴县| 昭平县| 华阴市| 博罗县| 凭祥市| 遵化市| 峨山| 昆明市| 米易县| 太仓市| 筠连县| 泾阳县| 阿图什市| 鄂尔多斯市| 诸城市| 曲靖市| 台北县| 车险| 隆林| 贵港市| 临清市| 平陆县| 兰州市| 洛宁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