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強
【關鍵詞】口腔修復患者;正畸治療;臨床應用效果;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32-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自身儀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牙列間隙作為人體面部器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造成嚴重的影響。在大部分牙列間隙患者中,均存在著發(fā)音不清、食物鑲嵌等不良的表現(xiàn),更加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現(xiàn)將分析的內容和結果進行了整合,闡述如下。
1.1臨床資料
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選取于我院接受口腔修復手術的患者(n=64例)進行研究,研究選取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8年4月、2019年9月,按照1:1的分組方式將其分類,具體資料如下。比對組:共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齡與最大年齡分別為18、56歲,平均在(37.06±1.25)歲。研究組:共32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齡與最大年齡分別為21歲、58歲,平均在(39.54±1.07)歲。分析和比對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2組之間相差較小,有研究的意義和價值,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所選取的64例患者在治療前均需進行頭顱側位片、口腔全景X線片的拍攝,并且還要對其實行常規(guī)的口內根尖片檢查,后根據(jù)患者口腔畸形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1)比對組:局部義齒法治療。(2)研究組:正畸治療。首先,對患者的口腔部位進行充分的清潔,將不良的修復體拆除,并對患者牙槽骨及頜關節(jié)部位進行檢查,排除無骨缺損及其他病變的情況。其次,對患者口腔內的牙齒進行有序的排列,對于部分錯頜畸形的牙齒利用牽引矯正的方法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采取方絲弓矯正技術調整患者口腔內部的頜關系。另外,對于無牙齒缺失現(xiàn)象的患者,可以對其牙列進行有序的調整,將調整后仍存在間隙的牙齒進行集中修復處理[2]。對于部分牙齒缺損患者,可以根據(jù)患者口腔內部的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牙齒排列工作。
1.3觀察指標
分析和觀察2組口腔修復患者在使用不同方法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具體判定標準如下: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牙列間隙基本消失,發(fā)音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療后的一系列不良表現(xiàn)均有了明顯的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牙列間隙無任何改變。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所需全部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處理均通過SPSS24.0軟件進行,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P<0.05認定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
接受正畸治療的研究組口腔修復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88%,接受局部義齒法治療的比對組口腔修復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8.13%,2組患者相比較來說,研究組較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如表1.
表1 2組口腔修復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分析與對比(%)
牙列間隙,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與患者牙體形態(tài)小、先天缺牙、頜骨過大等因素有密切的關聯(lián),如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本次研究中,相關的數(shù)據(jù)表明:研究組患者在經過正畸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6.88%,比對組患者在經過局部義齒法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78.13%,2組患者相比較來說,研究組較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正畸治療對口腔修復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在對患者進行正畸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因此,醫(yī)院內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在治療前向患者說明相關的操作步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與此同時,使用正畸治療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牙列間隙,保證牙齒的美觀性。
綜上所述,對于口腔修復患者,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正畸治療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好的提升臨床治療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使用價值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推行。
參考文獻
聶廷洪, 孫迎春, 高麗榮,等. 滲透樹脂與微研磨技術修復正畸后牙面白斑樣病損的對照[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 23(22):3522-3529.
孫舒寒, 張豪, 高麗, et al. 上頜中切牙外傷后正畸-牙周-修復聯(lián)合治療一例[J].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8, 53(6):428-430.
宋達疆, 李贊, 周曉,等. 游離胸肩峰動脈穿支皮瓣在口腔腫瘤術后缺損修復的臨床效果[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7, 40(03):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