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整理山崎小說的影視改編作品的基礎上,探討小說和影視的主題和敘事方式,并對影視作品的堅守和突破點加以了分析。通過分析,能看出在敘事方式、審美模式、反戰(zhàn)意識、男女觀方面,影視都做到了一定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忠實度和創(chuàng)新度方面都有所成就。在此基礎上,論述了山崎小說與影視作品的良好互動關系。通過本研究,凸顯了山崎小說的強大生命力。
關鍵詞:山崎豐子小說、影視改編、堅守與突破
中圖分類號:I313.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45-03
一、前言
山崎豐子(Yamasaki Toyoko,1924-2913年)是日本戰(zhàn)后社會派國民作家。自1957年發(fā)表處女作《暖簾》,之后在長達5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二十多部富有時代感的小說,其中十七部為長篇小說,另有隨筆及短篇小說十余篇。早期作品以大阪船場為背景,寫出了勇敢、堅韌的大阪商人特質,中后期的創(chuàng)作逐步著眼于社會性題材,構思宏大,通過史料記載和細致入微的實地采訪,以敏銳的觀察力、犀利的筆鋒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各階層的黑暗與腐朽。山崎豐子憑著女性特有的敏感與細膩,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對社會、時代和人性做出了冷靜的解剖。在暴露人性的陰暗面與弱點的同時,又清醒地、勇敢地追尋人性的尊嚴和閃光點。山崎作為日本戰(zhàn)后的大眾文學作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據(jù)統(tǒng)計共銷售了四千二百萬部,日本大約有五千萬戶家庭,平均而言幾乎每個家庭都在讀她的小說。再加上改編的影視作品,毫不夸張地說,中年以上的日本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山崎豐子的①。
由于故事情節(jié)的極大張力、縝密的敘事手法和完美架構,山崎小說深得日本影視界的青睞。17部長篇小說中,14部已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作品,而且大多數(shù)作品被多次搬上熒屏。由于作品主題具有普遍性和極高的社會事件的預見性,直擊金融、醫(yī)療和航空等重要領域和重要社會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目前,對于山崎小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說文本主題及其人物形象分析上。隨著影視劇作品的廣泛傳播,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影視評論。在日本,關于山崎小說的論著中有兩部涉及了影視作品改編。分別是《山崎豊子スペシャル·ガイドブック》(新潮社2015)和《山崎豊子全小説を読み解く》(洋泉社2009),書中均對其部分影視劇作品分別做出了評述。本論文在這兩部文獻書籍的基礎上,結合采訪手記等材料,對山崎豐子小說影視作品改編做出整體論述,并從作品主題、人物形象刻畫、風格等方面做出進一步分析,探討小說與影視作品之間的各自側重點及其意義。
二、一以貫之的人性主題
山崎豐子本人出生于大正與昭和的時代更迭時期,大學時期又正值二戰(zhàn)。戰(zhàn)后的日本,看上去經(jīng)濟一片繁榮,實際上精神層面一片荒蕪,呈現(xiàn)出了“不毛之地”②。經(jīng)濟騰飛的背后,人性與生存的矛盾,人們在各自領域的堅守,成了山崎小說的主流話題。山崎小說注重選題,一個好的題目,能為一部好小說的誕生奠定百分之五十的基礎③。通過寫身邊的人和事物,描寫人們的生活意識和心理,并描繪其中顯露出來的金錢欲望及其人性的陰暗面,以及極端善與惡的兩面性格的形形色色的人。改編的影視作品正是被這一主題的魅力所吸引,完全延續(xù)了原作的核心主題,有的小說仍處在周刊連載中就開始影視拍攝和制作。從下表可看出,包括續(xù)篇,《女系家族》和怕色巨塔》先后七次,《女人的勛章》先后四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見表1。
三、影視作品的敘事側重點的擅變
正如TBS電視臺制片人福澤克雄所說,山崎小說堪稱電視劇制作的教科書。不論角色是善或是惡,他們身上都背負著強烈的使命感,還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熱情。為什么唯獨山崎筆下的人物會有如此鮮明的特征呢?首先從作者而言,根據(jù)周圍人對她的評價,山崎豐子本人勇敢、堅強、不輕易放棄,她靠一已之力在向社會強權對抗,她站在了大眾的立場,成了人民大眾的代言人。
因此,山崎小說即使歷時六十多年,但影視改編熱度不減,最早的一部是1958年,最新的一部是2019年。雖然文學和影視都帶有各自的時代感,但是文學與影視最根本的契合點在于故事與人物,影視編寫者之所以青睞于小說,恰恰在于故事的生動曲折、人物塑造的個性鮮明與豐滿深厚④。再加上山崎豐子經(jīng)常帶手禮去拍攝現(xiàn)場,并對演員的拍攝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⑤,她本人有時也參與改編劇本的編寫和主人公的選定,因此,山崎小說的影視改編“原著忠實度”極高。
但是,文學和影視始終是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如果從文學本體來看影視改編的話,山崎小說不僅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而且故事架構大、出場人物眾多且關系復雜。而影視主要通過特有的聲、光、電、影等藝術手法來敘事,對于蘊含深意等地方表現(xiàn)難度較高,而往往這些正是山崎小說的精華所在。
所以,各個時期的導演為了更好地演繹原著,盡可能地守住原著的精華,通過對原著內容的刪減、人物形象的塑造、抓取一些容易展現(xiàn)的微小場面,再借助影視獨有的藝術效果加以詮釋。
例如,在拍攝《不落的太陽》時,原著中主人公一家吃牛肉面的場景,山崎豐子覺得由于電影時長有限,沒必要在電影中展現(xiàn),而若松節(jié)朗導演卻說服原著作者,通過這個細節(jié),細膩地刻畫了主人公和家人之間的情感,最終也成就了導演心目中最印象深刻的這個畫面,成功地完成了對原著的二次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昭和時代男人的隱忍,若松節(jié)朗導演認為這正是昭和時代的美學價值。
《華麗一族》的第一次電視劇、電影改編是1974年,時隔33年后的2007年進行了電視劇翻拍,2007版電視劇做了很大的改動。不同于原著和1974版,原著和1974年影視版本的主人公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父親萬俵大介,而2007版電視劇中換成了有干勁、有夢想、有溫度的長子萬俵鐵平⑥。這一改動,為原著中冰冷的社會陰暗面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外衣。
類似的主人公變動也出現(xiàn)在了《女系家族》的2005版電視劇中,首先,主人公由矢島家的長女藤代換成了其父親的情人濱田文乃,她無欲無求、善良而不懦弱、隱忍而剛毅。其次,長女藤代的后來如何,在原著中并未提及,但在改編作品中,賦予了她走向獨立自主的新生命力。這種改變是出于對時代的響應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兩個祖國》前后兩次改編也體現(xiàn)了濃濃的時代感,1984年的電視劇版中考慮到大眾的接受度,將片名改為了『山河燃ゆ』,時隔35年后的2019年超長電影版中又重新采用了原著的題目《兩個祖國》,通過演員們的投入的演出,把戰(zhàn)爭摧毀一個一個的人以及他的家庭的過程理智地展現(xiàn)了出來,深深打動了觀眾。同時,讓人們再次意識到原著強大的故事架構力,也讓我們重新去思考戰(zhàn)爭、世界、人類。
四、影視作品中的善與惡哲學
小說的生命力,宛如一篇樂章,山崎小說,稱得上一部音域寬廣的樂章⑦。影視作品延續(xù)了山崎小說的核心特質,透過歷史事件刻畫人性與真情,透過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揭露現(xiàn)實,揭露人性的陰暗面。善與惡,好與壞,賢淑良德與自由奔放,這些矛盾對立的人物一般都會同時存在于山崎小說中,甚至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物身上。因為,善惡好壞可以隨立場和狀態(tài)的變化而轉變。改編的影視作品剖析惡的根源,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善惡哲學。《女性家族》中長女藤代的舞蹈老師,處心積慮地幫助藤代贏得更多的遺產,其實只是為了達成一已私利而已。2005年版的影視作品中,讓這個有私心的舞蹈老師和孤單奮戰(zhàn)的濱田文乃有了交集,因為他也是父親的私生子,于是對懷有私生子的濱田文乃有了側隱心,處處為她出謀劃策;《白色巨塔》中為了教授選舉不擇手段的財前五郎,在他的惡的背后,是背負沉重壓力的童年;《女人的勛章》中的八代銀四郎,為了賺錢絞盡腦汁,欺騙利用身邊的女人們,背叛恩師,失去有情。這種惡的根源,在影像中通過一個鏡頭呈現(xiàn)了出來,八代銀四郎這種極端的金錢貪欲的背后,有著他童年時代對富裕階層人們的極度向往和渴慕。影視中盡力為惡追尋根源,無非是在向觀眾傳遞一種溫暖的信號,對社會負責,對觀眾負責。這點與山崎小說也是一致的,比如《白色巨塔》小說創(chuàng)作結束之后,為了響應讀者的呼聲,進行了續(xù)寫。
綜上,文學和影視這兩個不同的敘事單位,從文學到影像,從文字到鏡頭,完成了原著的忠實度和創(chuàng)新度的融合,守住了原著的精華,又達到了影像自身的敘事目的,完成了文本與視覺的互動,達到了文學到影像的審美轉換⑧。
五、影視作品的認知與突破
《不毛地帶》《兩個祖國》《大地之子》被成為山崎小說的戰(zhàn)爭三部曲,深刻揭露了戰(zhàn)爭對于個人及其家庭帶來的創(chuàng)傷甚至毀滅,為西伯利亞拘留軍人、美國日裔二代、戰(zhàn)爭遺孤代言。影視作品無一例外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承接原著反戰(zhàn)意識的同時,通過不同的敘事形式著力刻畫主人公頑強不屈、積極向上的人生意念。2019版《兩個祖國》超長電影版的評價褒貶各半,長達900多頁的原著內容需要凝縮到5小時的影像中,其渲染主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演稱之為一部青春熱血劇,顯然會讓原著迷們難以接受,畢竟原著的主題如此沉重。
山崎豐子曾受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邀請,于1983年10月首次探訪我國,第二年,受邀于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和中國的文學家們多次開展座談,也受到了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接見。先后多次在我國很多的地方進行實地采訪,去過中國的不少地方,歷時八年終于完成了《大地之子》。在人物形象刻畫上,不論是文字還是影像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由于是中日兩國的電視臺合作,突破了狹隘的反戰(zhàn)觀念,在超越國界的人間大愛、母愛,不關乎國籍的父親慈愛,這些打動人的內心的地方獲贊無數(shù)。
山崎豐子在一次和日本文人的座談上提出:如此心地善良的一名文官,為什么會受到東京審判的絞刑?并在很多地方均表示過,日本的和平是無數(shù)被遺棄的戰(zhàn)爭遺孤幾十年的犧牲換來的,戰(zhàn)爭最大的受害者是日本的戰(zhàn)爭遺孤。顯然,她的觀點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人道主義,反映了她狹隘的愛民之心和反戰(zhàn)情懷,因為她并沒有考慮到我國人民及亞洲人民所遭受的迫害⑨。毋庸置疑,山崎在反戰(zhàn)上是發(fā)自內心的,對于日本政府對于戰(zhàn)爭遺孤的怠慢表示了譴責,并成立山崎豐子文化財團,自己籌資3億日元資助大阪的戰(zhàn)爭遺孤家庭的學生⑩。如果能把戰(zhàn)爭的殘酷突破國界地加以看待的話,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戰(zhàn)情懷。
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影視也有突破之處,跳出原著的時代背景局限,凸顯了影視的立場?!杜导易濉返闹魅斯D換,無疑推翻了女性依附男性的印象。事實上,這點與山崎本人的看法和主張是吻合的。她認為,大阪女性的“志氣”非常重要,甚至認為缺乏志氣是可恥的表現(xiàn)。納妾不會損害正妻尊嚴,也就是“尊妻”,并將納妾一事,套上了繁榮家業(yè)的名目。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雖然美其名曰為“尊妻”,卻只是辯解,實際上不過是男人厚顏無恥的自私心以及享樂的貪念罷了。我實際感受到,這不單只是家業(yè)中心主義而已。還包含了大阪女性對男性志氣一事,那種超越了一般程度的屈服心,并且,女性是策略性地寬容并默許丈夫不貞,因為這是自己生活受到富裕保障的回報11。
六、結語
通過對山崎小說與影視作品的分析,能看出在敘事方式、審美模式、反戰(zhàn)意識、男女觀方面,影視都做到了一定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能看出文學與影視在敘事的層面存在的互文性關系,二者相得益彰。山崎小說為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泉,而影視作品讓山崎小說走向了更多大眾的視野,為更廣泛的人群所接受和欣賞,形成了文字與鏡頭的良好互動關系。同時,讓我們再次體會到,山崎小說和影像作品的強大生命力在于它們的大眾性,在于它們對于描寫人、社會矛盾和社會潮流,在于赤裸裸的人性、人類的欲望及丑態(tài)描寫,在于毅カ堅強、有志氣的正正能量。今后的研究將從改編作品的理論層面的觀照視角加以開展。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山崎豐子小說影視作品改編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C1564。
注釋:
①大澤真幸.山崎豊子と男たち[M].新潮選書,2017:19.
②③⑨⑩山崎豐子.大地の子と私[M]. 1996:12,23,79, 172.
④張玉霞.論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7).
⑤佐藤隆信·山崎豊子スベシャル?ガイドブック[M].新潮社,2015:161.
⑥山懸基與志,山崎豊子全小説を読み解く[M],2009, P25
⑦山崎豐子.大地の子と私[M]. 1996:23.
⑧趙敬鵬.新世紀以來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研究述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01).
11山崎豐子.我的創(chuàng)作,我的大阪[M],2011:204-205.
作者簡介:姚琴(1979-),江西永豐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教育、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