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玲 丁愛梅
【摘 要】 糖脂代謝異常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眾多不同的因素都促進該病的發(fā)展。血小板是人體重要的血液成份之一,它對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血小板可釋放某些炎癥因子,還能直接激活紅細胞,導致炎癥因子的進一步釋放。較高的血小板及細胞數(shù)目也與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本文首先概述了血小板功能,詳細綜述了血小板在糖脂代謝中的作用機制,希望為闡明血小板的作用功能提供參考。
【關鍵詞】 血小板;血糖;血脂;作用機制
[Abstract] Abnormal glycolipid metabolism is a complex 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many different facto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Platele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lood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body,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blood coagulation. Platelets can not only release some inflammatory factors, but also directly activate red blood cells, leading to further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er platelet and cell number,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therosclerosis.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platelets is summarized firstly, and the mechanism of platelets in glycolipid metabolism is reviewed in detail,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the function of platelets.
[Key words]Platelet;Blood glucose;Blood lipid;Mechanism of action
近年來相關糖脂代謝影響因素的研究頗多,但是多為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相關血小板的分析較少。血小板是人體重要的血液成份之一,它對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血小板的活化可能是導致血管內膜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的關鍵因素[1]。已有研究證明,糖代謝紊亂與血小板功能活性關系密切,血糖異常的患者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后,血小板的聚集性也恢復正常,正常人血小板置于高糖血漿中溫育后,其聚集性也明顯增強[2]。本文具體綜述與分析了血小板在糖脂代謝中的作用機制,希望為闡明血小板的作用功能提供參考。
1 血小板功能概述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成份之一,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的細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小塊胞質。血小板計數(shù)是調節(jié)人體血液功能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機體血栓形成與血凝塊形成的重要指標。高血壓與高血糖患者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亢進,血液纖溶活性下降,并處于高凝狀態(tài),使得血小板計數(shù)異常[3]。
糖脂代謝紊亂是多種危險因素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結果,與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密切相關。胰島素抵抗是與代謝相關疾病的致病基礎,也是糖脂代謝紊亂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脂肪消耗不足、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而導致的胰島素抵抗,也是糖脂代謝紊亂中一個重要致病原因。有研究顯示,當發(fā)生胰島素抵抗時,胰島素不能抑制脂肪分解,可使得機體內TG、HDL-C含量增加[4]。血脂異常也可下調靶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和數(shù)目,胰島素信號轉導受到干擾,葡萄糖轉運受到抑制,加重胰島素抵抗,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
2 糖代謝與血小板的相關性
2.1 高血糖與血小板
糖尿病患者血漿能使正常人的血小板受ADP或者腎上腺素作用后聚集性增強;當血糖下降后,血小板的聚集釋放功能亦隨之恢復正常。
2.1.1 高血糖致血小板的粘附與聚集功能增強 高血糖時血小板的聚集與釋放能力均加強,處于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可能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機制之一。研究顯示,高血糖可導致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明顯增強。血栓形成影響因素之一為活化血小板,血小板在靜息狀態(tài)時,GMP-140存在于血小板α-顆粒的單位膜上,但當血小板被刺激活化脫顆粒時,GMP-140則移位到血小板細胞膜上,成為活化血小板表面抗原,成為血小板的特異標志物[5]。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血小板有部分活化,當血管內皮受損時,它們執(zhí)行止血、參與凝血修復血管內皮。國內外大量文獻報道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小板的過度活化,高血糖能引起不適量的血小板的過度活化,對有血管并發(fā)癥的患者尤為突出。高血糖患者體內血小板顆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表達明顯增強,目前GMP-140作為高血糖時血小板活化的特異性標志物廣泛應用于臨床[6]。患者在高血糖狀態(tài)時體內血小板過度活化,可能與血小板中α-顆粒內容物的合成增加有關;慢性高血糖時可以使血漿脂蛋白糖基化,血小板攝取大量糖基化脂蛋白,導致改變了細胞膜組份,流動性降低,影響血小板正常變形功能。與此同時,高血糖時患者體內產生過量的氧自由基,血小板活性氧合成量明顯增多,且活性氧的合成量與葡萄糖濃度及血小板活化度呈正比,血小板內花生四烯酸代謝因為大量氧自由基而改變,產生大量血小板凝聚劑[7]。
2.1.2 糖尿病致血小板釋放功能增強 血小板的釋放反應主要通過磷酯酶C(PLC)和TXA2途徑。TXA2途徑是通過活化的血小板激活磷酯酶A2(PLA2)而促進花生四烯酸(AA)生成,TXA2可激活血小板引起釋放反應[8]。PLC途徑是PLC作用于膜磷酯產生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酯(DAG)。促進胞內游離Ca2+釋放,引起血小板的釋放反應[9]。
2.2 胰島素抵抗(IR)與血小板
胰島素抵抗可激動血小板內在的改變,最終導致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加強,機制具體可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胰島素抵抗時糖基化的產物使血小板膜的流動性發(fā)生改變。血小板膜蛋白的糖基化程度與減少的膜流動性呈負相關,糖基化程度越高,膜流動性越小,血小板易于活化。同時血管內皮下蛋白的糖基化可能導致內皮產生的NO的滅活,使其對血小板抑制作用減弱[10]。2)血小板功能失調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對血管內皮的PG12和NO的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胰島素抵抗時使內皮源性NO、PG12合成減少,同時使血小板對NO、PGIZ的敏感性減弱,使血小板處于明顯活化狀態(tài)。另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內存在NO合成系統(tǒng),即L-Arg/NO系統(tǒng),胰島素抵抗時其合成也是明顯減少的[11]。3)胰島素抵抗導致血小板內Ca2+增加。高血糖會減弱血小板Na+-K+-ATP酶的活性,造成細胞內Na+的濃度升高,致使膜電位減少,改變了Na+/Ca2+交換,使其成為負向,導致Ca2+內流,使細胞內Ca2+升高。
3 脂代謝與血小板的相關性
3.1 脂代謝與平均血小板體積
平均血小板體積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和活性的主要參數(shù),高血脂患者MPV顯著升高。高血脂發(fā)生后血小板生成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等的生成和釋放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和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增強,促進骨髓巨核細胞生成更多的血小板[12]。
3.2 脂代謝與CD61
CD61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只有在血小板被激活后才會大量表達。長期血脂異常可導致血小板膜糖蛋白非酶糖化,使血小板對促聚物呈高反應性,從而加劇血小板聚集[13]。
3.3 脂代謝與瘦素
有資料表明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漿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原因是肥胖者易產生胰島素抵抗,長期的高胰島素水平又刺激ob基因的表達,從而形成了瘦素抵抗。同時血小板上有ob-Rb表達,瘦素與其受體結合,使酪氨酸殘基磷酸化,進而增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14]。
3.4 HDL-C與血小板
成熟血小板不合成膽固醇,血小板膜膽固醇和磷脂含量主要依賴于與血漿脂質的交換。血小板膜膽固醇和磷脂含量是血小板功能的主要影響因素,HDL-C逆向轉運膽固醇,能降低巨核細胞和血小板膜膽固醇含量,降低血小板活性[15]。
總之,糖脂代謝異常可使血小板的活性增強,內皮損傷、斑塊破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于損傷部位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率、致死率高的關鍵因素,因此糖脂代謝與血小板功能異常之間關系的研究為延緩糖脂代謝異常相關并發(fā)癥的防治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仕紅萍,趙德逵.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與炎癥反應的關聯(lián)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5,(11):62-63.
[2] Khaliulin A V,Gusyakova O A.Metabolism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of platelet activity[J].Review of literature,2019,64(03):164-169.
[3] 白金運,高鑫.凝血酶敏感蛋白1參與糖脂代謝調節(jié)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8,25(05):799-803.
[4]沈禎敏,邵莉.整合素相關蛋白及其配體在糖脂代謝中的作用[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8(05):336-338,346.
[5] 趙亮,趙健康,王廣霞.抗氧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死患者RBP4及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09):8-12.
[6] 戴云.血小板顆粒膜蛋白(GMP—140)[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5,(04):199-202.
[7] Bansal P,Dahate P,Raghuwanshi S,et al.Current Updates on Role of Lipids in Hematopoiesis[J].Infect Disord Drug Targets,2018,18(03):192-198.
[8] 莊雅雯,曾奕明,陳云峰,等.不同激活劑對人富血小板血漿釋放曲線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8,41(11):868-872.
[9] 楊芳,王常高,干信,等.磷酯酶C對人血小板細胞質游離鈣離子濃度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4,020(001):37-40.
[10]劉媛.Pyridoxine對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導致血小板功能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
[11]山媛,崔小麗,蔣鋒,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態(tài)性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03):35-39.
[12]胡亞娟,杜艷華,羅運春.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的死亡預測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9,41(07):994-997.
[13]馬建林,林勁,張敬文,等.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變化與冠心病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01):34-36.
[14]尹紀來,高飛,李浩.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計數(shù)比值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22):166-169.
[15]駱雷鳴,李妍涵,王金惠,等.HDL-C血癥對血小板胞漿游離鈣及釋放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08):6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