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婷 王玲 楊珮
摘 ?要:目的 ?探究對比在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圍手術期的具體護理方法以及成效。方法 ?選擇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間在安徽省立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展開對照研究,共計88例,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于圍手術期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于圍手術期接受個體化護理,對比護理效果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治療時間等手術治療指標,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 ?針對采用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治療的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患者來講,在圍手術期采用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模式,對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具有理想作用,提高康復效果,建議臨床應用。
關鍵詞: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腎上腺危象;降壓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082-03
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在臨床上并不常見,是一種內分泌型癌癥綜合征,在病情發(fā)展期間MEN2A呈現出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此類疾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為RET基因突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同時伴有甲狀腺髓樣癌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1]。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在一般情況下表現為雙側發(fā)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圍術期風險較高,需采取嚴密的護理措施[2]。為進一步探明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措施,本次研究選擇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采用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手術治療的88例患者,對其圍術期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間在安徽省立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展開對照研究,共計8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4例),研究前將具體研究報告交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30~58歲,平均(44.02±4.03)歲;腫瘤平均最大直徑3.2~8.4cm,平均(5.82±0.63)cm。對照組,男32例,女12例;年齡30~57歲,平均(43.48±3.49)歲;腫瘤平均最大直徑3.0~8.4cm,平均(5.68±0.69)cm。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檢測均確認RET基因突變,腫瘤均位于腎上腺內,具有家族遺傳史;②符合手術指征;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手術者;②合并其他嚴重合并癥者;③麻醉藥物使用禁忌證等。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包括遵照醫(yī)囑術前擴容、血壓控制,術中配合、術后生命體征及并發(fā)癥監(jiān)測等。
觀察組采取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個體化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個體風險識別:術前,觀察患者病史及家族遺傳史,建立家族管理檔案,繪制家系疾病史圖,分析患者潛在的危險因素,并結合患者當前病情和手術方案,確定圍術期風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干預計劃。②術前個體準備與宣教:術前,積極控制患者基礎疾病,如便秘、高血壓等,避免于手術完成以后出現腹壓增加的現象,誘發(fā)血壓升高;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按時飲食、排便的重要性,保證充足睡眠,術前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理的降壓治療方案,并按需擴容,降壓后心率過快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降低心率。術前,嚴格按醫(yī)囑進行靜脈滴注進行激素補充。③術中人性化護理:術中,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手術,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記錄患者血壓變化,準備好相關搶救藥品和設備。腎上腺切除后,依照醫(yī)囑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避免患者出現大幅度激素波動。④術后個體化護理:術后72h為并發(fā)癥高發(fā)期,除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外,還應密切關注患者血壓變化;對于輕微血壓波動者,應立即檢查輸液速度是否合理,及時調整,血壓升高嚴重者,依照醫(yī)生叮囑給予降壓藥物。做好腹膜后引流管、深靜脈置管等管理措施。及時將患者信息反饋給醫(yī)師,協助醫(yī)生根據患者機體狀態(tài)制定個體化激素替代治療方案,根據生化指標監(jiān)測結果調整藥物用量;術后低血壓者,術后低血壓者,應快速補液促進血壓回升,避免發(fā)生嚴重低血壓休克。
1.4 ?觀察指標
密切監(jiān)測兩組患者是否出現術后低血壓休克、腎上腺危象、低血糖反應、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情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治療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數據借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fā)癥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09%)顯著低于對照組(36.3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治療指標
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治療時間等手術治療指標,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在病情發(fā)展期間一般伴有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藥物保守治療療效較差,手術切除腫瘤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3]。當前,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式較為成熟,但是圍術期風險仍較高,護理仍較為復雜,圍手術期護理作用重大。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患者個體差異性較大,臨床護理需求也不盡相同,因而較多文獻研究認為應采取個體化的護理干預,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顯著降低,應用效果較好[4]。
為此,我院總結分析一套圍術期的個體化護理模式,針對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的具體護理要求和患者具體特征,落實個體化的護理服務模式,臨床實踐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治療時間等手術治療指標,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分析原因如下:可知個體化干預對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圍術期并發(fā)癥風險控制效果良好,個體化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復效果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考慮到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的病情復雜,圍術期各階段的護理要求均較高,因而應在術前進行個體風險識別,根據患者的圍術期風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干預計劃,同時應在術前做好個體準備與宣教,避免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起到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目的;術中則需要采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以減少手術應激反應,避免增加手術風險;術后72h為并發(fā)癥高發(fā)期,應做好早期護理,同時強化個體化護理,及時將患者信息反饋給醫(yī)師,協助主治醫(yī)生以患者機體狀態(tài)為依據制定個體化激素替代治療計劃,避免發(fā)生低血壓休克等并發(fā)癥。為改善患者預后,應在出院前實施健康宣教,必要時應對患者及家族成員實施優(yōu)生優(yōu)育指導,避免再次誕生RET基因突變患兒[5]。
綜上所述,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患者在采取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時于圍手術期輔助應用針對性、個體化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提高康復效果,建議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晶晶.手術全期護理對腫瘤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01):247-248.
[2]周曉艷,華艷,問亞芳.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0):27-29+33.
[3]胡萍.惡性腫瘤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對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1):363-364.
[4]楊淑萍.綜合護理干預對手術切除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7,34(02):412-415.
[5]趙學燕,鄭海燕,杜文君,等.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一期切除術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4(0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