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豪
[學情分析]
學生剛升入三年級不久,接觸命題作文時間不長,當然應以寫一般簡短的記敘文為主。記一件事,寫一個人,這是寫記敘文的兩大類別。開學以來,兩類作文已各練了一次。這一次,我考慮還是抓住《我的媽媽》這個有效的題目突破一下。
我翻閱著學生的學籍表,結合平日接觸和第一次家長會的情況,分析著第一手材料。本班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家庭情況一般,媽媽們多在三十二歲至四十歲之間,文教、財貿(mào)、政法、醫(yī)務、藝術,各行各業(yè)都有。她們是第一線的骨干力量。各寫自己媽媽的真實生活,學生作文的千篇一律現(xiàn)象定能克服。
[教學目的]
1.通過寫自己的媽媽,教育學生好好向家長學習,學習她們獻身“四化”的干勁,學習她們的好品質(zhì)。
2.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必須寫自己媽媽的真實生活,在學習獨立選材方面邁出新的一步。
3.繼續(xù)鞏固已學的“一人一事”的寫法。
[課前準備]
備課過程中,首先我分析了前兩次作文的具體情況。《一個刻苦學習的孩子》,為什么很多人都寫那個大隊委員呢?因為剛開學進行大隊改選時,我們中隊整理過她的優(yōu)秀事跡,校內(nèi)廣播過她的材料。寫她,有不少內(nèi)容可以復述現(xiàn)成的東西?!队浳易龅囊患檬隆?,為什么很多人寫“拾錢包交公”“扶盲人過馬路”呢?因為前些天大隊部廣播站廣播過幾封校外表揚信,表揚過高年級有幾個學生在校外做過這樣的好事??梢姡瑢W們的復述能力比較強,而觀察第一手材料、寫真實的能力,卻還弱得很呢!
為了給學生引路,我準備了兩方面的范文:一是從已學的四冊教材中選兩篇課文《我的爸爸》《六個“墨水瓶”》;一是從過去三年級學生的作文中選了一篇《我的媽媽》。
有了這些范文引路,再把教學過程安排得細一些,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qū)懗鲎约赫鎷寢尩摹?/p>
教學安排:兩節(jié)作文課,指導課占第一節(jié)的前三十分鐘;后十五分鐘和第二節(jié)課,學生動筆寫。三年級學生,當時還沒重點指導過列提綱——他們也只能寫頭、中、尾三段的短文,提綱也是現(xiàn)成的架子,因此六十分鐘應該可以完稿。
學生方面,也多少做了點準備。頭天放學時,我留下幾個作文的優(yōu)等生,開了個五分鐘的小會。會上,我先表揚了他們在前兩次作文中獨立選材做得好,肯動腦筋,寫的是真人真事。接著,我提了兩個思考題:
1.你的媽媽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紀?在什么單位擔任什么工作?
2.你能用幾句口頭語言說說媽媽的外貌嗎?
希望學生回家后多想想這兩個題,第二天課上帶頭發(fā)言。
[評]王有聲老師每次作文指導課之前,都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作認真分析,對學生前幾次作文的寫作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確定本次作文的教學目標,并認真作好寫作準備。本次作文之前,學生已經(jīng)寫過記一件事、寫一個人的作文,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第一手材料、寫真實的能力還很弱,因此將本次作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要求學生必須寫自己媽媽的真實生活,在學習獨立選材方面邁出新的一步”。這樣在充分分析學情基礎上確定的教學目標,當然更有針對性。王老師的課前準備也很有特色,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準備,還讓學生作好必要的準備。這種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真值得學習。
[教學過程]
一、板書題目,聽取反映
師:同學們,這次作文,我們寫《我的媽媽》(板書)。怎么樣,好寫嗎?你們討論一下吧。
不少學生犯難了。“喲,《我的媽媽》,寫什么呀!”有人小聲嘀咕著。可見,對這個題目,他們是存在著“這次作文寫誰”和“寫她什么事”兩個難點的。
二、復習一篇課文
師:請一名學生讀二年級下冊第32課《我的爸爸》。(生讀)
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她的爸爸是誰?
生: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李大釗同志的孩子,她的爸爸是我們黨的重要領導人李大釗同志。
師:文章主要寫了些什么事?
生:寫了爸爸鼓勵她寫好大字,和他們一起打雪仗,教他們唱《國際歌》。
師:你覺得這些事是真的還是編的?你認為她寫的是自己的爸爸呢,還是復述了別人爸爸的故事?
生:我覺得她寫的這些事都是真的。
生:我認為她不是在復述別人爸爸的故事。她寫的正是李大釗同志的真事。
師:說得好!如果作者不從真事入手寫,而是寫“我的爸爸被捕后,在獄中還寫秘密文件。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裝上牛奶。有一天,他一連吃了六個‘墨水瓶……”。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哎呀,那是復述列寧的故事了!
[評]王老師一直重視讀寫結合,利用課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但在作文指導課上,他不是重起爐灶,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寫作方法,而是突出本次作文目標“寫真人真事”作有重點的指導,通過學過的課文《我的爸爸》與《六個“墨水瓶”》的比較,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人真事,突出重點,點到為止。
三、確定寫誰
師:同學們,《我的媽媽》這個作文題,從審題角度說,有什么難懂的地方嗎?
生:這個題目不難懂。
師:既然不難懂,寫誰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拔业摹?,就是“自己的”。你自己的媽媽還不認識嗎?這篇文章不能寫別人,只能寫她?,F(xiàn)在,誰能說說你的媽媽叫什么名字,她在哪個單位做什么工作?
生:我的媽媽叫×××,在市電話局當副科長。
生:我的媽媽叫××,在第四幼兒園當教養(yǎng)員。
生:我的媽媽叫×××,在大柵欄街道醫(yī)院當外科醫(yī)生。
生:我的媽媽叫×××,在椿樹街道辦事處當戶籍民警。
生:我的媽媽叫×××,在師范學院當講師。
生:我的媽媽叫×××,在衛(wèi)生材料廠當工人。
師:嗯,說得對。(拿著學籍表)同學們,你們的媽媽是誰,做什么工作,我這里都是一清二楚的。這六個同學說的都是自己的真媽媽。這樣寫,文章的內(nèi)容誰與誰的也不會一樣,你們說是不是?
生:是!
師:這次作文,咱們說一條紀律:必須老老實實寫自己的真媽媽。誰要是非借別人的媽媽寫,我不答應,同學們不答應,你媽媽知道了也不答應的!這是今天作文課上的第一條要求。
[評]為了讓學生寫真人真事,王老師甚至將學生的學籍表帶進教室進行對照,還特意將“必須老老實實寫自己的真媽媽”作為這次作文的紀律。其目的應該是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獨立選材的能力”。
四、復習“一人一事”的寫法
師:同學們,寫誰的問題我們已經(jīng)說定了。那么,這篇文章怎么寫呢?能把媽媽的事都寫出來嗎?剛才讀的《我的爸爸》這課,是寫了李大釗同志的幾件事。這樣寫當然也可以。不過,我們最近不正在學習“一人一事”的寫法嗎,這次寫自己的媽媽,最好也用這種寫法。二年級下冊第18課《六個“墨水瓶”》,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誰讀一遍給大家聽聽?(生讀)
師:列寧在獄中對敵斗爭的故事是很多的。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寫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歌頌了列寧的什么好品質(zhì)?
(學生小聲交談這些思考題)
[評]一般教師指導“一人一事”的文章怎么寫,都會指導“起因、經(jīng)過、結果、人物、事件”等要素。王老師沒有具體分析一件事怎樣寫,而是通過兩個實例來教,先讀一篇寫列寧的課文,之后又出示了一篇學生寫的例文。讀了這兩個“一人一事”的實例,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積累,讓他們對什么是一件事、怎樣寫好一件事有更加具體的認識。對小學生來說,積累更多寫一件事的具體案例,可能比從學理上認識所謂的寫法更加重要。特別是學生在前次作文中已經(jīng)寫過一件事,此時教師再重復所謂的寫法,似乎沒有必要。
五、范文討論
師:“一人一事”的寫法是很好掌握的。這里,有一篇過去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很值得我們參考。
(出示短文,學生默讀)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叫×××,今年三十九歲,是東大街北口糧店的售糧員。
媽媽對工作可積極啦!她發(fā)現(xiàn)顧客有困難時,總是熱心地幫助人家。有一天,放學后我到糧店找媽媽一起去看電影。四點二十分了,媽怎么還不下班?進去一看,媽媽正在幫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縫糧袋。原來,那個小女孩要買五斤大米,發(fā)現(xiàn)口袋開線了,愁得要哭。媽媽剛脫下工作服要下班,見她這樣,一邊勸她別哭,一邊耐心地幫她縫補口袋。我走到跟前時,那小姑娘已經(jīng)擦了眼淚笑了。
“媽,《永不消逝的電波》,五點開演,快走??!”媽媽朝我笑了笑,表示不用著急,然后幫助那小姑娘把大米裝好,才拉著我急急忙忙向電影院走去。
看,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優(yōu)秀售貨員。
(再讓一個學生朗讀一遍)
通過范文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學生的媽媽是糧店售糧員。我查看了本班學生的學籍表,巧極了,四十多位媽媽中,竟沒有一位當售貨員的。因此,我總結指出:“選自己媽媽的真事寫,決不允許復述這位售糧員幫小女孩縫口袋的故事?!?/p>
第二,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只記敘了媽媽工作中一心為公、助人為樂的一件事情。應該說,他對媽媽的工作情況了解是很多的。這里,只完整地介紹媽媽做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她的思想品質(zhì),看得出她對工作的責任心。
第三,這次作文非得寫媽媽工作中的情況嗎?討論后明確不一定寫媽媽工作時的情況,也可以寫平日里勤儉持家、幫助鄰里、刻苦學習、教育子女等,只要是自己了解的有意義的事,都可以寫。這樣,選材范圍便進一步拓展了。
[評]王老師指導時特意強調(diào)這次作文“不一定寫媽媽工作情況,也可以寫平日里勤儉持家、幫助鄰里、刻苦學習、教育子女等”。這個提醒擴大了學生的選材范圍。可以討論的是,由于受當年環(huán)境影響,王老師在指導兩篇例文指導時反復強調(diào)要寫“好品質(zhì)”“要有意義”,這樣的要求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拔高?其實三年級學生只要寫出自己印象深的、有意思的或有趣的事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什么正面意義。
六、總結寫作要求
師:同學們,這次作文的要求,剛上課時我沒有寫出來?,F(xiàn)在請大家一起來總結。一是這次作文寫誰呢?
生: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媽媽。(板書)
師:是用什么方法寫呢?
生:采用“一人一事”的方法寫。(板書)
師:請大家齊讀一下這兩點要求。好,大家就照這兩點要求努力做吧。這節(jié)課還有些時間,加上下節(jié)課,希望你們都能寫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
[評]王老師的這次作文課花了兩節(jié)課。其中第一節(jié)用于教師指導的是半個小時,余下15分鐘學生寫作,第二節(jié)完整的一課時都是學生寫作。這樣的課時安排保證學生有最充分的寫作時間,較好地處理了教師指導和學生習作實踐的時間分配,保證了習作教學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主。這樣的作文教學思想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七、教學效果
經(jīng)過這樣的備課和課上指導,學生這次作文寫得怎么樣呢?文卷批閱完畢,我做了幾項小統(tǒng)計。
第一,全班44人,有42人完全按指導課上的要求,寫了自己的真媽媽。一人因生活方面的問題,寫了《我的爸爸》。另一人沒按要求做,媽媽是電影院的查票員,她卻寫了媽媽如何在醫(yī)院為病人治病。她的問題,我們當過班主任的人都知道,原因是多方面的,課下我與她個別交談解決。在合格的42份作文中,紡織工人、教師、汽車司機、郵局投遞員、曲藝演員、教育局干部、護士、書店經(jīng)理、中學校長……真媽媽紛紛登場,獨立選材的局面初步打開了,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失去了立足之地。
下面是一個后進生的文章。前兩次作文,他都是復述現(xiàn)成的材料。這次,他寫了自己的真媽媽: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37歲,她叫××。她有一雙有神的大眼睛,身體不大好,在商業(yè)局當統(tǒng)計員。
有一天晚上,媽媽正在忙著寫工作總結。我說:“媽,別寫了,今晚有好電視,故事片《野火春風斗古城》,快來看啊?!眿寢屨f:“你先看吧?!边^了一會兒,爸爸也叫她,她還是不來看。唉,等她把材料寫完,故事片也映完了。我說:“您干嗎這么積極,下班了還工作?”媽媽生氣了,說:“我是共產(chǎn)黨員,就得帶頭把工作干好!”我想,她說得對呀!
媽媽真能干,去年年底她得了一個大獎狀。我得好好地向媽媽學習!
這篇短文,結構很簡單,語句順了順才讀得下來,還給它改了幾個錯字??墒?,它的內(nèi)容真實。作者的媽媽是黨員,是先進工作者,通過這次作文,他知道了作文起步要“真”。為鼓勵他的進步,我給他的文章評為“良”。
第二,從內(nèi)容上看,學生也是肯動腦筋的。“幫小姑娘縫糧袋”的事,沒有人寫了。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寫媽媽在單位如何認真工作,與范文情況比較接近。其他三分之二的學生寫的這“一件事”各式各樣:有的寫媽媽組織大院街坊們搞衛(wèi)生,有的寫媽媽在家聽廣播學英語,有的寫媽媽督促自己練毛筆字,有的寫媽媽省吃儉用把錢存在銀行里……盡管不少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從內(nèi)容看,各自都在打開思路寫自己媽媽的真實生活,選材能力的確提高了一步。
第三,有七八名優(yōu)等生,學得更活了。他們在按照要求作文的同時,寫出了比范文更好的文章。請看下面這篇: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叫××,今年三十五歲,在第四幼兒園當教養(yǎng)員。咱們好幾個同學都在四幼學習過,他們都親熱地管我媽媽叫欒老師。
媽媽高高的個子,粗粗的胳膊,身體很健壯。她那張笑臉,小朋友們一看就喜歡她。這幾年,媽媽有些駝背了,爸爸說那是她整天彎著腰領小朋友走路走的。要說媽媽的工作,那真稱得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記得有一次周末,爸爸媽媽說好要帶我到海淀姥姥家痛痛快快玩一天。可是星期六很晚了,媽媽才下班,還帶回個五六歲的小男孩。那小男孩真淘氣,吃起糖果沒個完。當我氣得要發(fā)脾氣的時候,媽媽嚴肅地說:“璐璐,你是大姐姐,應該帶好這個小弟弟!”接著,她又告訴爸爸:“他叫大鵬,爸爸出差了,媽媽住院了,明天咱們帶他到海淀去玩?!卑职中χc了點頭。第二天,大鵬跟我們在姥姥家吃了餃子,在頤和園足足玩了一下午。吃完晚飯,媽媽要帶他田園了。大鵬拉著我的手說:“璐姐姐,以后我媽生病,我還到你們家住?!?/p>
我經(jīng)常說要向媽媽學習,學什么呢?我就先學她這一心為公的好思想吧!
這一篇有三點明顯勝于范文:一是寫了媽媽的外貌,特別是寫媽媽“有些駝背”,很好地刻畫了人物形象。二是主要事件“周末帶大鵬玩”,寫得真切動人,比“幫小姑娘縫糧袋”表達得更細。三是懂得在細節(jié)描寫上下功夫,比如“班里好幾個同學都在四幼學習過”,說明自己寫的這位欒老師是真媽媽;“當我氣得要發(fā)脾氣的時候”,生動地寫出自己這個獨生女在家的樣子;“大鵬拉著我的手說……”這句話,含蓄地突出了歌頌媽媽一心為公的主題。這樣的文章,不應該得“優(yōu)”嗎?
八、教后小結
通過這次指導學生寫《我的媽媽》,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第一,要盡早讓學生闖過“獨立選材”關,最好從三年級學生開始接觸命題作文時就抓起。抓得不緊,學生直到小學畢業(yè),不搞個什么活動就難以動筆,看到黑板上的命題總是發(fā)愣,或口中念念有詞“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只能說明他們的作文能力仍停留在半獨立性作文階段??傇谶@個階段徘徊,他們長大后,當大夫的要寫醫(yī)療報告,搞農(nóng)業(yè)的要寫育苗總結,還走復述“拾錢包交公”的老路嗎?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到那時,心里有話寫不出,才悟到自己原來從小沒有闖過“獨立選材”關,那就太晚了。他們回過頭來怨當年的老師,我們有什么話可說呢?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選材能力,教師應在命題方面多下功夫。題目出得恰當,對學生開拓選材思路是有益的。如果剛過一次隊會,便讓學生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剛集體看過一次電影,便讓學生寫《我喜愛這部影片》,作文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恐怕是難以避免的。反之,平時出些《我的媽媽》《最近我學會了……》之類的題,強調(diào)必須寫真實生活,學生的選材面便可以逐步拓展。至于寫集體活動的命題,可以放到期末出。那時,教師幫助學生歸納一下半年來大隊會、中隊會、小隊活動,以及班級活動、校外活動等情況,指導他們從這許多次活動中任選一次寫,內(nèi)容雷同的現(xiàn)象就會減少。
第三,怎樣使用范文,這里面也有文章可做。在這次指導課上,我選用的《我的媽媽》這篇范文,就其水平來說,并不是很出色。然而,它有兩個特點被我看中了:一是這個學生的媽媽是售糧員,與本班學生的家長情況都不一樣;二是“幫小姑娘縫糧袋”這件事,是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件,啟發(fā)性大。它不像“黃繼光用胸膛堵槍眼”那樣一時不易找到類似的事件?!斑@樣的好事,他媽媽能干,我媽也干了不少”??梢?,選好范文對提高作文指導課的質(zhì)量至關重要。范文選得啟發(fā)性不大,激發(fā)不出學生動筆的熱情,讓學生硬著頭皮去寫,我們能指望讀到比較滿意的文章嗎?
第四,要帶出一批優(yōu)等生。在一個集體中,要求學生十個指頭一般齊是不現(xiàn)實的。不要怕優(yōu)等生冒尖。每次作文,教師能準確地抓出幾篇優(yōu)等文,對全班都大有益處。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這些優(yōu)等生的文章在某種程度上起著“鄉(xiāng)土教材”的作用。多數(shù)學生看到他們的文章,會產(chǎn)生“他能寫我也能寫”的沖勁。有了這批優(yōu)等生走在前頭,全班學生的作文學習積極性會日益提高。
[總評]
這是王有聲老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上的一節(jié)三年級作文指導課。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王老師作文指導課的一些特點。
第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王老師對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總是全局在胸。不管在哪一年級,進行哪一項訓練,他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來思考每次作文的教學目標及其與前后作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低年級在強調(diào)字、詞、句訓練的同時,要潛移默化地插入布局謀篇、語法修辭的訓練,為中年級向命題作文過渡作準備;中年級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進行篇章訓練;高年級要適時地學習景物描寫、人物刻畫等。他的作文指導課一貫主張“一課一得”,每次作文都有確定的教學重點,反對“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本次作文的要求:一是繼續(xù)鞏固已學的“一人一事”的寫法,二是學習獨立選材。本次作文之前學生已經(jīng)寫過記一件事、寫一個人的文章,但他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第一手材料、寫真實的能力還很弱,因此本次作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獨立選材,要求學生在獨立選材方面邁出新的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緊緊圍繞這一重點進行課前準備,進行設計指導,進行作后評講。王老師確定的諸多的“一得”,不是隨心所欲,信馬由韁,而是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學生的作文實際需要出發(fā),立足于小學階段作文訓練整體作系統(tǒng)的安排確定的,以便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第二,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在范文選擇和使用上也有深入的研究。這堂課上他使用了兩種類型的范文,一類是學過的課文,一類是學生寫的習作。他精心挑選了二年級教材中《我的爸爸》和《六個“墨水瓶”》兩篇寫人的課文。第一次學范文,主要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真人真事;第二次讀范文,主要通過兩篇課文的比較認識寫一件事和寫幾件事的區(qū)別,理解怎樣寫好一件事情。由于這兩篇都是近期學過的課文,因此課堂上無須作過多展開,只是讀一讀,點到為止,非常節(jié)約時間。王老師選的《我的媽媽》這篇學生習作寫得不是很出色。據(jù)王老師說,他看中的是這篇習作的兩個特點:一是這個學生的媽媽是售糧員,與自己班學生的家長情況都不一樣;二是文章中寫的“幫小姑娘縫糧袋”這件事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學生非常熟悉,因此可以舉一反三進行選材,對開拓學生選材思路有啟發(fā)。其實選這篇學生習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寫作水平與學生非常接近,學生不會感到高不可攀,有親和力。從事后王老師選出的優(yōu)秀作文可以看出,有些優(yōu)等生寫的作文甚至可以超過范文??梢?,選好范文對提高作文指導課的質(zhì)量至關重要,好的范文不一定寫得出色,關鍵是對學生作文有啟發(fā),可以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能夠激發(fā)學生動筆的熱情。
第三,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很注意時間的分配,盡量控制并壓縮教師指導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寫作實踐。按照王老師的說法,每次作文兩節(jié)課,教師指導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寫完一篇文章。這堂指導課教師指導差不多是半小時,余下15分鐘學生作文,第二節(jié)完整的一課時都是學生寫作。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的作文能力是通過親身實踐習得的,教師的分析講解不能替代學生的作文實踐。就像學習游泳,教練講得再多,分析得再透徹,學生下到泳池里還是不會游泳。游泳是游會的,不是教師講會的。對照當下不少習作指導課,教師習慣于整堂課的指導分析,有些作文指導課,學生甚至沒有動筆寫一個字。這樣的作文指導課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較好地處理了教師指導和學生習作實踐的時間分配,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寫作實踐機會,這樣的作文教學思想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第四,讀了這個教學案例,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有聲老師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在作文指導課之前,他都要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作認真分析,對學生前幾次作文的寫作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確定本次作文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認真作好寫作課的各項準備。在每次作文完成以后,他又會對每次作文的效果作認真分析統(tǒng)計。比如這次作文他對學生的選材作了仔細統(tǒng)計分析,全班44個學生,有2個沒有寫真媽媽;對學生寫一件事選材范圍作了具體分析,三分之一的學生寫媽媽在單位如何認真工作的事,三分之二學生寫的這“一件事”選材范圍很廣,反映出學生選材能力的進步;他還對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作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進步,對優(yōu)等生的習作亮點作了深入細致的點評。特別是王老師寫的教后小結,非常具體地總結了本次作文教學的感想和體會。
王有聲老師之所以能成為享譽全國的名師,當然首先是因為他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教學工作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我讀過王老師撰寫的教學案例集,無論是閱讀課還是寫作課,每一次教學之前他都會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每一次教學之后都作教學小結。王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固然值得學習和借鑒,而他的工作態(tài)度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尤其應當為廣大語文教師所尊崇和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