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信強
在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母系氏族村莊比比皆是。一個村通常由四五個母系氏族組成,家庭成員,無論男女,均從母姓。印尼民俗專家優(yōu)素福說,這些村民是“米南加保人”,他們組成了當今世界最大的母系氏族社會。
姥姥是一家之主
在每個氏族,姥姥是一家之主,每個家庭則是妻子當家。女人好像漁網(wǎng),把全家人網(wǎng)到一起。當?shù)貗D女梅婭娜說,在她的大家庭中,姥姥具有絕對權威。房子和田地按母系繼承,姥姥傳給母親,母親傳給女兒,代代相傳。家族下一代中如沒有女性,就無法傳宗接代。因此,這樣的家族通常會過繼女兒,以傳承香火。
母系氏族的男女分工明確。梅婭娜說,自己負責照看孩子、做家務,并制作小工藝品。她也參與農活。男性主要從事水稻種植、捕魚、生產鐵器或經商、從政。盡管是母系氏族社會,村長一職通常還是由男性出任。
住在牛角屋
步入西蘇門答臘村莊,眼前是一排排“牛角屋”。米南加保地區(qū)村民住房的最明顯特征是房頂帶角,建筑均呈長方形。遠遠望去,房子屋頂線從中間開始彎曲向上,頂部尖尖,酷似牛角,直刺蒼穹。優(yōu)素福說,牛角狀屋頂是專門為紀念當年獲勝水牛而設計的。根據(jù)傳說,米南加保人在與外國強權爭奪土地過程中,曾靠一頭小水牛與對方的公水牛決戰(zhàn)。小水牛贏得了決賽,為米南加保人保住了土地?!懊啄稀币鉃椤皠倮保凹颖!眲t是“水?!?。
優(yōu)素福告訴我,要知道建筑內有幾間正房,就看房頂?shù)呐=羌庥袔讉€。一般情況下,家里女性結婚一個,便加蓋一間房,對稱蓋房,一左一右,宛如一對對牛角。實在住不下了,已婚女性及沒有孩子的單身老年女性也可在附近自家宅基地建房,但規(guī)模要小多了。
這里的房子都是懸空而建,架在一根根木樁之上,距地面至少一米。建筑材料均采用木材,不用一根鐵釘,卯榫結構。百葉窗嵌入墻內,上面布滿淺浮雕造型。高高的外墻及上挑山墻上,有豐富的植物、花卉、動物圖案,最多可達百種。屋頂采用桁架構造,鋪著波紋鐵皮。苫頂材料為糖棕樹葉片,一捆捆束好碼齊。
牛角屋中心區(qū)域,一排木柱十分醒目。優(yōu)素福告訴我,標準住房一般有5根柱子,房子不斷加長,住的時間越久,柱子越多,最多可達50根。住房后側,掛著一面巨大的簾子,從房頂垂至地面。征得主人同意,我撩起簾子一角,看到后墻壁上竟是一個個壁龕狀房間,面積不大,有單人床,放著衣被,僅供一人居住。優(yōu)素福告訴我,這是供未婚成年女性居住的房間。娶了丈夫的女人,則在主房內加蓋一間。
參觀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現(xiàn)象:不少住房旁邊,都有三間微型高蹺房。一問,原來是當?shù)厝说募Z倉。其中一間是家族平時用,另一間招待客人或有特殊活動時啟用,還有一間用于災荒時救濟窮人。
我經過清真寺門口,看見不少男孩進進出出。原來,依照風俗,家中男孩到了7歲,就要離開母親,集體住到清真寺,白天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晚上練習“希拉特”自衛(wèi)武術,相當于上小學。小學畢業(yè)后,多數(shù)男孩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繼續(xù)上學,掌握謀生技藝。長大成人,有些人回到家鄉(xiāng),成為村里“叔叔委員會”成員,為家族和家鄉(xiāng)做貢獻。值得一提的是,未婚成年兒子或孫子仍住在清真寺。
男女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婚禮由新娘母親出面張羅,新娘父親沒有多少發(fā)言權。送新郎的彩禮,由女方準備。彩禮多少和貴重與否,根據(jù)新郎的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及家庭狀況確定。也就是說,新郎受教育程度越高,從事的工作越好,家庭越富裕,那么獲得的彩禮就會越豐厚。
優(yōu)素福說,婚后,丈夫白天不在妻子家里,而是回到自己家,與其父母及兄弟姐妹在一起,到了傍晚才回到妻子家里,共享晚餐,晚上同住,早上離開。當然,如果農忙季節(jié)或平時妻子家有事,丈夫還是要回去幫忙的?;楹?,男女雙方保留原姓,所生子女則隨母姓。如離婚,男性卷鋪蓋走人,也很方便。
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優(yōu)素福說,目前米南加保人總人口740余萬,其中約650萬仍居住在印度尼西亞,420萬在其家鄉(xiāng)西蘇門答臘,其余人口分別定居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荷蘭等國。米南加保母系氏族社會得以保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信奉“阿達特”。“阿達特”在當?shù)赜直环Q為習慣法,源自“萬物有靈論”。以母系為中心,主張萬物皆有靈,對自然充滿敬畏,后又融入伊斯蘭教。米南加保社會自覺遵循禮儀和宗教法規(guī),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秩序中就是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和平共處,少有暴力。
二是重視教育。米南加保文化十分重視教育。男孩小時候,清真寺是主要教育基地。清真寺?lián)芸钯澲鷮W校,聘請高素質老師,讓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西蘇門答臘是印度尼西亞小學生讀寫率最高的地區(qū)之一。該地區(qū)還擁有多所著名大學,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位于巴東的安達拉斯大學。
三是人才輩出。在印度尼西亞,米南加保人不算很多,但名人的比例卻較大,涌現(xiàn)不少很有影響的人物。上世紀40年代起,就有米南加保人出任政府要職。其中穆罕默德·哈達,曾先后擔任第一任副總統(tǒng)及內閣總理兼國防部長,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締造者之一。印尼著名新聞周刊《時代》2000年千禧年版,評選印尼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個人,其中6人是米南加保人。
此外,米南加保人還善于經商。由于多數(shù)男性在家鄉(xiāng)不能繼承土地和住房,他們便紛紛外出經商。16世紀起,米南加保人足跡已遍布印尼及東南亞地區(qū),主要涉足餐飲行業(yè),后又進軍紡織、旅游、醫(yī)療、娛樂、新聞、出版等行業(yè)。值得一提的是,米南加保人還有不少作家和詩人,為印尼現(xiàn)代文學做出重大貢獻。
隨著現(xiàn)代化腳步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搬入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一些“牛角屋”被荒廢。優(yōu)素福稱,現(xiàn)在已有許多人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留住更多米南加保人家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