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煒兄認識于哪一年,是怎樣認識的,已記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其“出場”具有“先聲奪人”的效果,一出手就拿出了一部七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鐵觀音》,厚厚的一冊。認真地讀過一遍,情不自禁地寫了一篇三千來字的書評《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融匯》。那幾年,“鐵觀音”茶葉十分暢銷,且被“炒”得十分厲害,夏煒的長篇小說《鐵觀音》適逢其時,在“鐵觀音”的發(fā)源地安溪縣舉辦了一次規(guī)模頗大的作品研討會。
那是2005年的事了,一晃過去了十多年。這些年來,夏煒當然沒有歇著,畫畫、創(chuàng)作,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夏煒大學讀的是經(jīng)濟學,原本在一家企業(yè)擔任高管,2000年辭去工作,成了一名職業(yè)作家、畫家?!惰F觀音》之前,他在《中國作家》雜志發(fā)表過長篇小說《贗品》,辦過以“虎”為主題的畫展?!惰F觀音》研討會之后,他又出版了長篇小說《那些花兒》,辦了兩次畫展,一次以“花兒”為主題,另一次以“山水”為內(nèi)容。
以花為主題的畫展《如思美人》于2017年8月在廈門時代美學館開幕,我應邀參加,代表廈門市作協(xié)致辭,短短的幾分鐘,主要談了三點:
一、夏煒多才多藝,是一位典型的兩棲作家,他一手作文,一手繪畫。作家隊伍中,兼擅書畫者不乏其人,但兩者都達到較高水平者不多。夏煒從小受過繪畫專業(yè)訓練,非“半路出家”者所能比擬。
二、他視文藝創(chuàng)作為第二生命,辭去原來收入可觀的工作,擺脫外在的瑣碎、羈絆與束縛,以蓬勃的生命、昂揚的激情,專心一致地進行創(chuàng)作。其主觀與主動,非被動、無奈而加入自由撰稿人、職業(yè)畫家行列者所能比擬。他繪百獸之王老虎,畫花兒綻放時的燦爛,從中可以看出,其骨子里有著一種高貴俠義、完美主義的內(nèi)在情愫與藝術傾向。
三、夏煒打通了生活與藝術以及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他的作品是生活的結晶,長篇小說《那些花兒》敘寫一群年輕人在廈門的奮斗歷程,便融入了自己獨特的體驗,是他人生的寫照;此次畫展《如思美人》,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延伸,是長篇小說中的青春與美麗以另一種形式的綻放。它們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將生命的激情與美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當然,夏煒的生活,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和繪畫,當一位女士問他寫作和繪畫更愛哪一個時,他十分坦誠地答道:“其實,我一愛佳人,二愛茶煙相伴,再次是讀書,之后,大約方可輪到寫寫畫畫。”愛佳人是其隱私,我不知曉,對他的好茶、嗜煙、愛書卻多有感受。每次見面,他總是“吞云吐霧”;也常購書求書,算得上一個“書蟲”;其“茶客”身份更是圈內(nèi)聞名,家中常有三朋四友品茗聊天。
記得好幾年前的一天下午,他請了包括我在內(nèi)的數(shù)名文友在金榜公園喝茶,大家聊了兩三個小時,快到晚餐時分,便各自散去了??梢娫谒磥?,喝茶比吃飯更重要,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必定以晚宴為主,附帶喝喝茶而已。而在廈門的茶館喝一次茶,其實費用并不比請客吃飯少。
還有一次,我找他拿一冊地方文史資料,約好了時間、地點,快到時,我們電話聯(lián)系,他說在附近一家茶館喝茶,邀我過去。我正忙著,他便讓茶館小妹將書送至我下車的站臺附近。
由此可見,夏煒對茶不是一般的喜愛,簡直成了一種癖好。他以前也喝酒,后來滴酒不沾,于是我想,他是不是將喝酒之好轉(zhuǎn)移至茶飲作為補償了?因此,當他說手頭正在創(chuàng)作茶文化的系列隨筆并準備出版時,我便充滿了深深的期待。
在長篇小說《鐵觀音》中,他對茶文化的研究就已十分了得,不僅寫了物質(zhì)的茶,更寫了精神的茶。物質(zhì)的茶是載體,其落腳點在于弘揚一種久已缺失的茶文化。他對種茶、制茶、泡茶、品茶、斗茶的描繪,對閩南地區(qū)風土人情及民間藝術的敘寫,為《鐵觀音》注入了一定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品位。又經(jīng)十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夏煒對茶文化的感受、理解與研究當更深入,那么筆底的文字也會彌漫一股更加濃郁的“茶香”吧?
當我在第一時間拿到他的談茶美文集—《等茶》時,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幾乎一口氣讀完,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不僅沒有令我失望,某些地方還超出了我的預期!
《等茶》收入五十篇美文,分茶言、茶顏、觀色三部分,從選茶、泡茶、喝茶、品茶的過程,從物質(zhì)的茶到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涉及茶史、茶路、茶具、茶寵、茶點、茶畫等諸多方面,也算是茶知識的一次科普與巡禮。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夏煒對茶的摯愛與研究也是如此,他不僅研究書本的茶,還經(jīng)常外出訪茶—探訪茶葉生產(chǎn)地及北京、成都、杭州、福鼎、婺源、永春等全國各地茶館。訪茶既是了解,也是交流,更是對書本知識的驗證與深化。
茶葉有七百多種芳香物質(zhì),不僅每一款茶葉都有著不同的品質(zhì),即使同一款茶中的每一泡,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水霧與香氣,給人以不同的感悟與啟迪。泡茶也講究循序漸進,從次到好,一泡泡地上升,會喝得“風生水起”。如果剛開始就是一泡最好的茶,爾后越泡越差,則會令人興味索然。因此,那些茶客“高人”喝過好茶之后,總是唇齒含香,停留于當時的氤氳之中,有再訪、再探而不得的遺憾。其實,這種對好茶的魂牽夢縈,才算真正品出了茶味。
夏煒經(jīng)常訪茶,常有這樣的體驗,因此,他筆下關于茶的文字,也透著一種“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只有人茶相融,喝出境界,方能達此佳境。每當興致勃發(fā)之時,夏煒便神思如泉涌,名言名句、經(jīng)典茶語,信手拈來,且引用得恰如其分、準確傳神。這,也可看出夏煒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曾經(jīng)煙、酒、茶三者皆具的他,筆下詩一般的文字,也有煙的沉思、酒的熱烈與茶的清寂。
書名《等茶》,一個“等”字,其實包含著許多茶的意蘊與真諦,摒棄浮華,去掉雜質(zhì),過濾提純—等茶變涼,等茶沉淀,等茶通透……“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是喝茶、品茶、吃茶、用茶,都急不得,茶助思考,可以一窺社會天象之本質(zhì)。茶人散淡通達,可以進入老莊無為大道之境界。夏煒是一名典型的性情中人,我最看重他身上所具有的本真與質(zhì)樸,這一許多城市人少有的可貴“童心”,是否與他長期喝茶有關呢?
合上《等茶》書卷,我發(fā)現(xiàn)夏煒對茶之水著墨甚少。茶水茶水,水對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今天的我們,不可能像古人那樣取用井水、雨水、雪水、泉水、江水、河水、溪水等,所能選擇的,主要是自來水,也有出售的礦泉水、純凈水。這樣的水,不寫也罷!
最后,我要說的是,《等茶》圖文并茂,配了三十多幅插圖,全由夏煒手繪,多與茶有關,有的還有題字,如“茗香”“煮茶聽秋”“人間至味是清歡”“人淡如菊,心淡如茶”“清香滿座,故交盈門”等,詩情畫意不僅是形式,也是該書所透出的內(nèi)在韻味。
曾紀鑫
一級作家,《廈門文藝》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廈門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最早寫作文化歷史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發(fā)表各類體裁作品一千多篇,出版專著三十多部,多次獲國家、省市級獎勵,著作進入全國熱書排行榜。作品被報刊、圖書廣為選載、連載并入選《大學語文》教材,全國媒體廣泛關注、評論。享有實力派作家、學者型作家之稱。代表作有文化歷史散文《千秋家國夢》《歷史的刀鋒》《千古大變局》,長篇小說《楚莊紀事》《風流的駝哥》,長篇歷史人物傳記《晚明風骨·袁宏道傳》《大明雄風·俞大猷傳》,論著《遲熟之果·中國戲劇發(fā)展與反思》,選集《歷史的面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