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潔
摘要:小學生是處于初步形成世界觀、價值觀階段,其心理的發(fā)展也處于半獨立半依賴的矛盾時期。小學生許多心理沖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難以獲得理解,覺得孤立無助,只好隱抑于心靈深處,以至誘發(fā)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诖耍P者從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典型案例中,分析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轉(zhuǎn)化工作,并談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學困生;心理干預
案例:家明,男,10歲,小學三年級學生。五官端正,性格內(nèi)向,對人有禮貌,接受能力強,但做事缺乏恒心,自我控制力差,學習時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邊做作業(yè)邊東張西望、磨磨蹭蹭,動作拖拉,效果差,作業(yè)書寫馬虎,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愛與同學交往,行為也較為孤僻。據(jù)家長反映,該生在家情緒不穩(wěn)定,往往因一點小事而大哭大鬧。
一、了解學生背景,分析心理問題所在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根本,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所以,我首先從家明的家庭背景入手。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家明家庭背景相對復雜,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與母親一道寄居在公公、婆婆處。在他剛出生的時候,母親與父親離異,父親在香港另外成家并另育有一男孩。母親是一私人公司的財會人員,收入不高,公公和婆婆都是由澳門返粵的高級知識分子。在這個家庭里,婆婆有著至高的“霸權”,在家中常常任意指責或大聲呵斥任一家庭成員,尤其針對家明的母親,認為她沒本事,拖累了家人,三十多歲的人還得父母照顧,時常毫無顧忌地當著家明的面指責她。家明的母親也自覺抬不起頭,性格較自卑。通過家訪我也觀察到他們母子倆共住一間小房間,空間不大,一張上下鋪已占去了大半位置。家中雖然還有稍大點的房間,但那是留給移民加拿大的舅舅一家的。每逢表弟(舅舅的兒子)回國度假,婆婆會特別呵護、關照表弟,更讓家明有種失落感。
在這種復雜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之下,家明心理上承受了許多他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的東西,讓他的性格變得十分敏感,造成他那種在校內(nèi)向不合群,在家則焦慮急躁的情緒。在學習上,成績游離于中下生之間,他也想努力把成績提上來,然而學習方法不正確,成績并不理想。他想跟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但是敏感的性格讓他無法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他無法排泄心中的郁懣和不安,走出陰影。這些苦惱聚集在他的心中,慢慢的影響了他的心理,導致了情緒的不穩(wěn)定。
家明心理問題根源是來自于家庭。是他與母親、婆婆之間關系緊張所引起的。而這種緊張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維持了幾年之久,這種緊張導致了他心理的壓抑。心理學上認為,如果一種壓抑低落的情緒持續(xù)時間較短,是可以慢慢調(diào)整消除的,而如果這種壓抑低落的心理持續(xù)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那就會形成心理上的疾病,嚴重的甚至形成精神病癥。對于他來說,長時間的壓抑,間歇式的發(fā)作,已經(jīng)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這是導致他情緒不穩(wěn)定,脾氣暴躁,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為了能夠幫助家明盡快擺脫心中的陰影,擁有健康的心理。針對他心理問題的成因,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家校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成長環(huán)境。我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溝通交流,共同商討如何幫助家明擺脫心理上的困境。家明的母親每天下午放學必到學校接他,教師經(jīng)常利用這種機會,非常誠懇地告訴她孩子心理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與她交換了意見,交流反饋情況,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shù)慕逃绞?,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表揚。同時,適當?shù)刈尯⒆幼黾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家務勞動中鍛煉與家人交往的能力。
在與家明母親的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他母親與外婆的關系確實不太好。家明的媽媽告訴我,自己的母親對她一直要求嚴格,而她與家明父親離異也是因母親的原因所致,她的心中也有怨言;而母親又嫌棄她沒大出息,不像弟弟能移民,為父母掙了面子,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責罵她,讓她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在教育家明的問題上,她與家明的外婆常有分歧,但沒有發(fā)言權,外婆非常固執(zhí),態(tài)度強硬,對于家明和她的缺點總是無限放大,不停訓斥。她也知道孩子需要贊揚和鼓勵,但外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總讓家明和自己心理很壓抑,家明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發(fā)脾氣,曾說過要“消失”之類的話,可見他的心理壓力已經(jīng)快到無法承受的地步了。針對這些具體問題,我們相互商量,尋找一些緩解的辦法,比如,家明和母親外出租房居住,換一個輕松自由些的生活環(huán)境;帶家明到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輔導,將他的煩惱、苦悶向?qū)I(yè)心理輔導師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議來改善目前的情況;平時多關心他,多給他點家庭溫暖,如從下雨天送傘,天冷拿衣服,舉辦生日晚會等這些細節(jié)做起,讓他體會到家庭的溫馨;同時,通過各種渠道,與他的父親聯(lián)系上,讓他每月寫一封信或每周打一個電話給他,讓他感覺到親人就在他身邊,并沒有拋棄他,還在關心他的成長,讓他享受到人間的親情。這些舉措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經(jīng)過家長的努力,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好轉(zhuǎn)了很多。
(二)架起愛的橋梁,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生和班級人際氛圍。老師的關愛對學生來講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當我發(fā)現(xiàn)家明身上存在的問題時,主動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他談心,了解其成長過程所遇到的挫折,幫助其分析目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結,引導他正視自己,面對現(xiàn)實,重新評價自我。在交談的過程,讓他覺得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樣,我也因此聽到了他心中許多的心里話,面對學習成績的相對下降和行為的一些異常等情況,要他冷靜地分析各種原因,如通過個人努力可以迎頭趕上,那就樹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不及就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及時把目標調(diào)整在自己的能力和條件所及的范圍之內(nèi)。在了解自己、正視現(xiàn)實的基礎上,盡快完成對自我的恰當確認,從而接納自我。
心理上的壓抑和郁悶,以及敏感的同學關系,讓家明與同學們的接觸減少,感覺到很孤獨,因此,同學之間的關心對他來講是一劑良藥。我在同學中組織心理互助小組,讓同學幫助他,同學們主動增加了與家明交往的頻率,并在集體活動中為他提供各種能表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讓他感受成功的喜悅。平時我還利用心理輔導課、班會活動課等時機進行群體性的心理輔導,讓學生知道與人交往、幫助他人,不嘲笑、鄙視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學是一個好學生應具備的好品質(zhì),從而主動地在學習、勞動上幫助家明。同時在班隊活動時,我鼓勵家明到前面表演節(jié)目,參與班級集體活動,讓他感覺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在真誠相處、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氣氛中,良好的人際氛圍使家明感受到同學、老師的信任與溫暖,他的思維由僵化變?yōu)殪`活,情緒由抑郁趨于開朗,行為由消極轉(zhuǎn)向積極。
(三)挖掘家明的“閃光點”,增強他自我激勵的能力?!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家明雖然學習成績不佳,但他在田徑方面一直不錯,長跑是他的優(yōu)勢,讓他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看到自己也有強于別人的地方,那么,他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樂趣。于是我和體育老師取得聯(lián)系,讓他參加了校體訓隊的訓練。半年多后,經(jīng)考核,家明成功地被區(qū)業(yè)余體校的田徑隊錄取。興趣轉(zhuǎn)移及自我調(diào)適讓家明樹立了熱愛生活,勇于面對現(xiàn)實的信心。
(四)加強學習方法指導,逐步改正不良學習習慣。針對家明學習上的不足,我具體采取以下輔導方法:
1、失敗心理排除法。人活動時,總擔心輸贏,其實如果不擔心后果,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要做的事進行到底,往往效果最佳。因此多引導該生相信自己,不要懷疑自我的潛力,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懷疑變成現(xiàn)實,如考試時,老怕出錯,結果還是出錯,只有制止一味自我懷疑,排除缺乏自信的心理,相信自我潛能的巨大,便會提高一切活動質(zhì)量,集中注意力。
2、注意力保持法。利用個人的意志和力量控制注意力,不斷地強化自己要做的事。比如聽課,多用“這堂課內(nèi)容很重要,要注意聽”或“我一定要認真回答這次的問題”等語句自我心理暗示,并積極主動多發(fā)言,回答好老師的問題,這樣成功的希望是最大的。
3、制定學習計劃。按照作息時間,制訂嚴格地學習計劃,所有各科作業(yè)按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逐步養(yǎng)成不完成作業(yè)不睡覺的習慣,改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引導他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逐步延長學習時間,慢慢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抗干擾訓練法。在自我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達到一定好轉(zhuǎn)程度時,要達到不斷鞏固與提高的目的,有意設計一些干擾對他進行測試。如在他學習時放些音樂、電視、談話、玩耍等。
5、自我欣賞法。讓他把在二年級時獲得的“文明學生”獎狀貼在墻上,把參加校運會獲得的長跑冠軍獎杯放在書桌上,每當心情不佳或遇上困難時,抬頭則看到它們,以拾回自信,激勵自己,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經(jīng)過以上的努力,目前家明的精神狀況已有明顯的改善,人變得開朗了,與家人和同學們?nèi)谇⑾嗵?,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明顯增強,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了,學習節(jié)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抗干擾能力已初步形成,學習也有了較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