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琪
慈禧太后有一個聞名于世的便盆——“官房”,其精美奢華之程度令人驚嘆,《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中對其有較為詳細的描寫:
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邊刻著一條大壁虎。啊呀!這條大壁虎刻得不用說有多好看,它好像碰到什么獵物要進行捕捉一樣:四只爪子狠狠地抓著地,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條腿;身上有隱隱的鱗,仿佛都張起來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氣,活像一個扁平的大葫蘆,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緊緊地卷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頭翹起來,向后微仰著,緊貼在官房肚子上,下頜稍稍凸出,和后邊的尾巴正好是平行的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作為前面的把手,壁虎頭往后扭著,兩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張開一條縫,縫內(nèi)恰好可以銜著手紙;兩只眼睛鑲著紅紅的不知叫什么的寶石,閃亮閃亮的。整個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騎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張的橢圓形,有蓋,蓋的正中臥著一條螭虎,作為提手。
后世書中關于慈禧“官房”的描寫也很多,甚至于提到慈禧的生活,就會涉及她那個獨一無二的“官房”。但是據(jù)考察,由于當時文獻中并沒有對“官房”的記載,后世書中對“官房”的描寫,大多都是對《宮女談往錄》的復述。
其實,不僅僅是慈禧的便盆叫作“官房”?;菀辽钤凇段已壑械哪┐实邸獝坌掠X羅·溥杰夫人口述史》(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年)中寫道:“外人可能不知道,偌大的一座紫禁城里,連一個廁所也沒有。所以,當年各宮都準備了自用和客用的恭桶,以便解手出恭之用。宮內(nèi)的恭桶有個另外的稱謂,叫作‘官房?!蹦敲?,是不是宮中的便盆都可以稱為“官房”呢?《宮女談往錄》是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對慈禧生平的回憶,她在書中對“官房”作了詳細的論述,“老太后一說‘傳官房,就是要便盆,要大小解了……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們的叫官房,我們用的一般都叫便盆”。榮兒和溥杰夫人都生活在晚清時代,她們的描述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由此可知,只有紫禁城中位高權(quán)重的主子們的便盆才可以叫作“官房”。
宮中主子的便盆為何稱為“官房”呢?李永梅《話說北京》載:“慈禧使用的便桶有個雅號:‘官房。其來源可能是民間的‘茅房。因為民間的廁所比較簡陋,僅以茅草覆頂,圍以碎磚矮墻,簡稱‘茅房。慈禧擁有至高權(quán)勢,如廁處當然不能稱茅房,于是改稱‘官房?!保ㄌ旖蚬偶霭嫔?,2008年)朱慶征在《明代紫禁城內(nèi)寢區(qū)的宮廁位置考》中解釋說:“過去,老北京人管廁所叫‘官茅房,或簡稱‘官房‘茅房?!保ā吨袊辖菍W會論文集》第六輯,2007年)他們二人都認為“官房”來自于“茅房”,只不過李永梅認為“官房”之名是比附民間的“茅房”而來,而朱慶征認為“官房”是“官茅房”的簡稱。我并不認同這兩種說法,“官茅房”是指公共廁所,此“官”并不能理解為當官的人才能使用,而是“公共”之義。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有:“官,公共的;集體的。中原官話?!保ㄖ腥A書局,1999年)李恭《隴右方言發(fā)微》:“隴右俗將‘公私之‘公或以‘官為之,如謂‘公家的曰‘官家的是也?!保ㄌm州大學出版社,1988年)而“官房”是指太后、嬪妃的便盆,二者可以說毫無相同點可言。
舊時北京方言中有“關防盆”一詞。清人文康在《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中有描述:“到了后來,索興連你的關防盆兒都教人家汕了爪兒了?!庇值谒氖兀骸霸龠€有小煙袋兒咧,吃食盒兒咧,以至那個關防盆兒。這些東西也還不記得在那兒擱著呢?”“關防盆”指的是尿盆。在第九回中,十三妹與張金鳳尿急,在廟里找到了一個和尚用的洗臉盆用于方便,不知情的安公子在里面洗了手,“安公子聽了,說:‘等我洗洗去。說著,跑到東屋里,在那洗臉盆里就洗。十三妹嚷道:‘用不著你多事,你不用管在那盆里洗手?!焙笪氖且杂小八髋d連你的關防盆兒都教人家汕了爪兒了”一說。
《兒女英雄傳》一書是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寫成的,所以被稱為“京味小說的濫觴”。而齊如山《北京土語》:“關防盆,小便盆之別名。此為土語中之極文雅者。”(燕山出版社,1991年)可見在清末民國時期,北京方言中有“關防盆”一詞,意為便盆。
“關防”“官房”音義皆同,而且在典籍中“關防”與“官房”經(jīng)?;煊貌粍e。光緒《順天府志》卷十三:“北官房,官房一作關防。南官房口,西小,井一?!秶[亭續(xù)錄》:‘貝子允宅在關防口?!薄肮俜俊庇钟泄偎局x?!对x外編·延安府》四折:“也不索用長詞短狀,直和你鑾輿打一會官房?!痹摿x應是來自“官房”的政府辦事處、官府之義,官府正是打官司之地,因此引申出“官司”義。而“關防”也同樣有“官司”義。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多則是沒來由,葫蘆提打關防?!薄按蜿P防”即打官司。
《漢語大詞典》中,“關防”與“官房”的釋義似乎都與便盆無關,但是事實卻不盡如此。
“關防”有大小便義
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關防,舊時指貴族女性解小便?!贝苏f不甚準確,清朝皇宮中有稱大小便為“關防”的現(xiàn)象,大便為大關防,小便則是小關防。所以“關防”應是表示名詞“排泄物”,而不是動詞。清末太監(jiān)信修明在他的回憶錄《老太監(jiān)的回憶》中說:“下屋者乃太后之下房。太監(jiān)不得近前之事,為下屋所為。大便叫大關防,小便叫小關防?!保ū本┭嗌匠霭嫔?,1987年)這同樣在留存下來的清宮醫(yī)案中有所體現(xiàn),《清宮醫(yī)案集成》是目前對清代宮廷原始醫(yī)藥檔案做出最全面系統(tǒng)整理研究的書籍,通過翻閱,我們發(fā)現(xiàn)“關防”用做大小便最早見于乾隆朝十五福晉的醫(yī)案中:“(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四日,顧興祖請得十五福晉脈息弦數(shù)。……大小關防結(jié)燥,咽中微緊之癥?!薄埃ㄇ∷氖四辏┪逶鲁跞?,天福請得(循)嬪脈息沉洪。大小關防不利,由心經(jīng)有熱,移與膀胱所致?!薄埃ㄇ∥迨四耆拢┦娜眨瑥堈鼗?、姜晟、王詔恩請得十一福晉脈息漸和。系病后氣滯痰熟,以致胸膈痞滿、大關防秘結(jié)?!薄埃ㄇ∥迨哪暾拢┦?,劉太平、魯謹請得貴人脈象已和、關防已行?!惫饩w、宣統(tǒng)年間達到高潮,限于篇幅,僅舉幾例,“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二十六日申時,莊守和請得皇后(隆?;屎螅┟}息左寸關伏弦而數(shù)……大關防五次,下痢粘凍。”“(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全順、張仲元請得老佛爺(慈禧太后)脈息左關見弦……大關防欠調(diào)?!敝档米⒁獾氖?,帶有“關防”二字的醫(yī)案都是女性的,男性的醫(yī)案中沒有“關防”一詞,大小便多用“小水”“小便”“二便”“大便”等字眼表示。
“關防”為何會有大小便之義,又為何是女性的專屬詞呢?
“關防”與清宮的淵源
“關防”一詞在清代含義眾多,這與清代滿洲貴族回避制度有關。清代的女性貴族是不能見不相干的異性的,鄂爾泰、張廷玉《國朝宮史》卷二《圣祖仁皇帝諭旨》:“康熙十六年三月初五諭:凡大臣進宮奏事講書時,先曾傳過,不許放女人行走,今朕親見女人仍有潛避行走者,成何體制,必系看守各門太監(jiān),不行禁止,爾等再傳,如有仍前不改者,著哈哈珠子參奏?!薄翱滴跏迥甓鲁趿眨现I:朕在花園,有哈哈珠子往來奏事,必先著太監(jiān)各處通知,然后遞行領送。嚴密關防,不可忽略?!薄翱滴跏拍晁脑仑ニ娜眨悍卜沤持幹偣苡眯年P防,妃嬪貴人,不許行走,俟晚間放匠后,方許行走?!薄瓣P防”之所以可以表示一種回避制度,與它的“防守、警備”之義有關。古時皇家貴胄無上尊貴,一行一舉都應帶著神秘色彩,普通人沒有資格窺見天顏,貴族女性們更需守著男女大防,因此她們出入則應驅(qū)逐閑雜人等?!都t樓夢》第十四回:“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處,不防啟請內(nèi)廷鑾輿入其私第,庶可盡骨肉私情,共享天倫樂事?!薄榜v蹕”意為“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暫住”。既然駐蹕,則需嚴加防范,是為“關防”。必要的時候,“關防”不僅僅是嚴加防衛(wèi),還需要圍上圍?!都t樓夢》第十八回:“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jiān),帶了許多小太監(jiān),來各處關防,擋圍?!鼻鍏鞘胯b《公主會親》:“四節(jié)頻頒戚里恩,面脂賜出月華門。會親內(nèi)殿關防密,朱轂黃韁集禁垣?!弊⒃唬骸胺补?、福晉、格格及外戚眷屬,歲時有賜,入內(nèi)謝恩,謂之會親。于宮門外施以黃冪,謂之關防?!鼻宄缫汀兜老桃詠沓半s記》:“傀儡人高三尺許,裝束與伶人一般,下面以人舉而舞之……歌者與場面人皆另外齊備,坐于臺內(nèi),與外不相見,當年所謂關防者也。(原注:以多女眷之故)”金寄水是多爾袞的第十一世嫡孫,在王府中做了近10年的世子,他在與周沙塵合著的《王府生活實錄》中描述:“內(nèi)眷們行至三門外,太監(jiān)便高喊一聲:‘福晉下來啦!‘奶奶下來啦‘格格下來啦!這樣,好使閑雜人等躲開,叫作‘避關防。據(jù)太監(jiān)們講,在辛亥以前,內(nèi)眷出門上下車都是撒圍,就更興師動眾了?!保ㄖ袊嗄瓿霭嫔?,1988年)其實帝王、貴族出行駐蹕時圍上圍并不是清代才出現(xiàn)的,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存在,《周禮·天官·掌舍》:“為帷宮設旌門?!编嵭ⅲ骸爸^王行晝止,有所展肆,若食息張帷為宮,則樹旌以表門。”只不過清朝的時候?qū)⑦@種行為稱作“關防”。
“關防”在清代儼然成為一種異性下人及外人規(guī)避貴族女性專用詞,石玉昆著、俞樾修訂《七俠五義》第十八回:“且說包興跟隨太后,在前打著頂馬,來到南清宮。今日比昨日更不相同,多半盡是關防轎。所有嬪妃、貴妃、王妃以及大員的命婦,往來不絕?!薄瓣P防轎”字面意義是指注意回避的轎子,其實也就是貴族女性乘坐的轎子。王府還有“關防院”一說,指的是內(nèi)院,愛新覺羅·溥杰在《清朝貴族家庭的沒落過程》中寫道:“如王府為了嚴分內(nèi)外的界限,也制定出‘關防院和外院的區(qū)別來:如福晉等到花園散步或經(jīng)過外院時,照例要有一名小太監(jiān)在離開女主人的十幾步、二十幾步前方喝道前進,這時在口中大聲喊‘關防,一切男仆聽到‘關防這兩個字,便須縮頭離開窗口;在院中的便須連忙逃進室內(nèi)既不準窺視女主人,也不準讓女主人看到自己。在‘關防院內(nèi)除了在東、西更房擔任每天灑掃的打更人和推車送水人,以及掏糞人,許可在天剛亮人未起時進入內(nèi)院按時做工仆,其他的‘男仆是一步也不許擅入的。在內(nèi)院只有太監(jiān)和婦差、丫頭供一切差遣?!保ㄖ袊氖烦霭嫔纾?002年)
久而久之,“關防”一詞與“貴族女性”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就可以直接表示“貴族女性”了。陳剛《北京方言詞典》:“關防,(皇族女性或妃嬪以上的女性)回避外人。(貴人以下回避叫‘走)”(商務印書館,1985年)《東方雜志》第九卷的《清宮秘史》,刊登了一位署名為高勞的人摘錄的“鄭親王端華、肅順遺事秘札”,凡12封,是咸豐年間辛酉政變的重要史料。第八封中記:“傾得手示,敬知一切,此信仍望呈湖州閱之……令各兵九月十二日到此,想可改早,并聞先送關防回去?!薄瓣P防”就是指各宮娘娘。辜鴻銘、孟森《清代野史》第四卷:“方咸豐末……須臾至某鎮(zhèn)市少憩。孝欽使呼肅順,則方在上前奏事,內(nèi)監(jiān)俟其退,語以故。肅不顧曰:‘此何時,吾尚有暇辦關防差使耶?”肅順所謂“關防差使”就是后妃差事?!稘h語方言大詞典》:“關防:北京官話。舊時指皇族女性或嬪妃以上女性。平時說‘避關防,高聲回事時說‘關防?!睈坌掠X羅·毓在《愛新覺羅·毓回憶錄》中寫道:“自從溥儀又選了個新‘貴人李玉琴,她一出來前面就有個女傭人喊‘走——走——,叫避‘關防,就是要閑人閃開。老師來上課要到西花園去,不懂得什么叫避‘關防?!保ㄈA文出版社,2005年)
可見,在清朝,“關防”一詞由防守、警備之義引申出了異性外人回避貴族女性和貴族女性兩個意思。
至于“關防”為何會有大小便之義,就非常好理解了。清宮是沒有廁所的,不論是主子們還是下人們都在可移動便器中大小便,便器放置在凈房。下人們上廁所都是在凈房中的便器中,而主子們則由奴才們將便器拿到宮殿里。據(jù)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在《宮女談往錄》中回憶:
老太后一說傳官房,立刻就有幾個宮女行動起來,各有各的差事。一個去傳專伺候官房的太監(jiān)。這個太監(jiān)自從叫起回來,就隨時準備著傳喚,所以宮女出去,點首自來。太監(jiān)把用黃云龍?zhí)装墓俜抗ЧЬ淳吹仨斣陬^上,送在寢宮門外(一般不許進寢宮),請跪安(因頭上有官房沒法磕頭),然后把黃云龍?zhí)籽杆俅蜷_,把官房請出來,由宮女捧進更衣室。在這片刻的時間里,太后幾乎已經(jīng)寬衣解帶了,所以不許任何太監(jiān)進寢宮。第二個宮女趕緊去取油布(在更衣間茶幾底下),把地面鋪起來,約二尺見方。每次解溲都用油布把地遮上,把紙放在壁虎的嘴上。一切完畢,官房由宮女捧出寢宮。在寢宮門外伺候的太監(jiān),垂手躬身恭候著,雙手接過官房,再用黃云龍?zhí)籽b好,頭頂回去,清除臟物,重新擦抹干凈,再填充香木末備用。
可見太后、嬪妃在方便時,是不準有異性在的,即使是貼身太監(jiān)。清末太監(jiān)信修明在《老太監(jiān)的回憶》中寫道:“秀女即是宮女,亦稱下屋女子。下屋者乃一宮之主子(娘娘)使喚的宮女之工作屋室也。她們的任務是侍候主子之關防,娘娘行便溺之盆木匣盛著,外襯布套,便溺不出寢宮,完畢后木盆在下屋洗涮,凡太監(jiān)不能近的事,均由下屋女子承當?!笨梢姺奖銜r關防更加嚴密。貴族出行時總會攜帶日用品,便盆也必不可少,以防不時之需,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我到宮中的御花園去玩一次,也要組成這樣的隊列……在最后面,是帶大小便器的太監(jiān)?!保|方出版社,1999年)金寄水、周沙塵《王府生活實錄》:“王府的福晉、奶奶們?nèi)缦党鲩T……但隨身所帶之物,卻難以數(shù)記,如衣服必須夠數(shù)易其裝,匙箸、懷擋(絲織品)、盥洗用具等日用品無所不帶……誠如王府素言所云:‘堂客出門,如同搬家!”“堂客”指婦人。可見這些人中途想要大小便時自然需要嚴加“關防”,因此,“關防”就產(chǎn)生了大小便義。
既然可以表示大小便,那么“關防”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便器義。而“官房”一詞經(jīng)常與“關防”相互混用,且對于平常人來說,“官房”一詞更加像一個地點,而“關防”卻難以理解。因此,大家都將便盆義的“關防”叫成了“官房”。
至于榮兒所說“(宣統(tǒng))皇帝的便盆也叫作官房”,我認為,“關防”一詞剛可以表示便器的時候,應該只能用于女性,但是清末之時已經(jīng)沒有這么嚴格的規(guī)矩,且詞義泛化,來源理據(jù)都已經(jīng)不甚清晰,而且大部分人并不清楚“關防”與“官房”的關系,因此“官房”自然而然可以用于皇帝。
宮中主子們的便盆稱為“官房”,宮外的人為了附庸風雅,也都會緊趕潮流,特別是旗人們?yōu)榱梭w現(xiàn)自己的身份尊貴,也將便盆稱為“官房”。金易《宮女談往錄》:“我們臭旗人就愛窮講究。……如果是出了閣的姑姑,回娘家來住,臨睡前讓我拿便盆,就要說‘把官房給姑爸預備好。因為她和我奶是姑嫂關系,又是出了閣的,說話就比較客氣了,要講究點禮貌分寸。宮里說傳官房是又莊重又雅致的一種禮貌話?!币虼她R如山說“關防盆”是“土語之中極文雅者”。
綜上,我認為“官房”的便盆義來自與其音同的“關防”,而由于漢民族習慣于通過字形理解意義,對于普通人來說,“官房”相較于“關防”,與上廁所更加相關,因此,“官房”就代替“關防”流傳了下來。
——————————————————————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