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登高
[摘? ? ? ? ? ?要]? 孟子的性善論表明人性本善,人的“善”在后天是可以發(fā)生變化的,并可以一直擴充善良的本性。而在新時期,加強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不僅為各級黨組織注入年輕血液,還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培育后備力量。在對孟子“性善論”哲學評價的基礎上,吸取當中的合理成分,并結合新時代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特點,揭示出“性善論”給高?;鶎狱h組織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啟示。
[關? ? 鍵? ?詞]? 孟子;“性善論”;哲學評價;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51-0074-02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政治上,他主張仁政,曾游歷于齊魯?shù)戎T國之間,當時其仁政思想被認為不切實際,所以沒得到實施。后隱居講學,期間提出很多教育理念,并和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孟子》一書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性善論”的產(chǎn)生
(一)產(chǎn)生背景
春秋時期,孔子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觀點[2],戰(zhàn)國末期荀子提出“性惡論”,因此,在當時掀起一場有關人性問題的大討論。對于人性善惡的問題,孔子并未明確區(qū)分善還是惡,孟子在孔子“性相近”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性善”,并形成“性善論”。進一步深入研究,又系統(tǒng)提出了“道性善”的學說[3],這些奠定了其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性善論”的內涵
孟子提出人的本性是善的。他認為“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者,無不知敬其兄者?!盵4]所以他提出“四心學說”,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5]?!笨梢钥闯雒献诱J為這“四心”是人人天生所固有的,是區(qū)分人與野獸的重要標準。他的善本性內涵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6]。”他在“四心”的基礎之上擴充形成“四端”即“仁義禮智”四種品德,由此得出人性本善的觀點。
二、孟子“性善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人性”觀點的比較
(一)孟子“性善論”中“人性”的觀點
人都有善端,如果每個人將固有的善端“擴而充之,人皆可以為堯舜”,但是如果不擴充的話,那么這些善端隨時都可能泯滅。[7]他認為圣人能取得大的成就是因為他們能把自己的善性不斷擴充,而每個人都能這樣做的話都可以成為圣人。[8]
孟子認為善端的擴充主要受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他認為“人性的善就如水一樣,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使水跳躍高過人頭,也可以堵住使水回流,停留在山上”。[9]可見外界客觀環(huán)境影響人的善性。同時,他也認為舜所處的環(huán)境和深山野人基本一樣,但他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是因為他主觀積極向善的原因。即自我意識的努力占主導作用,人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擴充善性,而客觀環(huán)境的作用只是次要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性”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性最主要的觀點是:“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切社會關系”包含現(xiàn)實社會中所接觸的一切對應關系,如政治、經(jīng)濟、道德等一切關系。自然“人性”就體現(xiàn)在一切的社會關系之中,如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產(chǎn)生道德層面的人性,人與企業(yè)及團體組織之間產(chǎn)生法律層面的人性,個人與國家層面之間存在政治層面的人性。
(三)孟子“性善論”的哲學評價
1.僅從道德層面解釋人性是片面的
孟子“性善論”中的“善”從哲學觀念上來講屬于道德范疇,主要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情感,只強調一種道德關系。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要求將“一切社會關系”綜合起來加以分析考察,才可能對人類的本性做出正確的解釋。因此,孟子“性善論”關于人性的解釋具有片面性。
2.關于人性擴充,主觀意識起主導作用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體現(xiàn)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看出他追求自我反省,反省自我內心的仁義禮智在日常行為中是否得以體現(xiàn)。如果沒有體現(xiàn)出來,說明內心的善性還需要通過道德修養(yǎng)得以擴充。但他又片面地強調反省內求式的道德修煉,認為在擴充善性過程中,主觀自我意識的努力起主導作用,把道德意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歸咎于人心修煉,這些都具有濃烈的唯心主義色彩。
3.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
孟子主張性善是人類永恒不變的共同本性,人人天生固有善性,具有“四心”,這些不隨時間發(fā)生改變,也就不承認人性屬于歷史的范疇。
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來看,人性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確具有共同性,但這種共同性是抽象的概念。人性最主要的是它的歷史性、具體性,我們要從不同的歷史階段和環(huán)境中去看待人性,由于不同時期的文化環(huán)境、地域特點、心理特征等會孕育出不同的人性。因此,用永恒不變的善性來概括人性的共同本質,是不可能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發(fā)展,尤其是階級社會的歷史發(fā)展做出準確解釋的。綜合來看,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
三、孟子“性善論”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fā)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對黨員發(fā)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最基本的途徑。雖然從整體上來講,孟子“性善論”具有缺陷,但是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它仍然有不少值得肯定之處,尤其對于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新時期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具有個性鮮明、創(chuàng)造性強、接受能力快、受信息化浪潮沖擊明顯等特點,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教育,我們可以對孟子“性善論”加以批判接收,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運用于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人性本善的觀念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情感上的依據(jù)
“性善論”認為人性本善,并且這種善性是可以隨著后天的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這啟示我們通過教育引導來擴充人的善性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在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教育的途徑使其具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從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僅使他們學習優(yōu)秀黨員的道德品質,還讓他們明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潛移默化之中增強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二)要更加突出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主體性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教育者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卻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把受教育者僅僅視為消極地被動地接收教育的客體,受教育者成為缺乏獨立、自主、創(chuàng)造的客體,這樣會嚴重打擊其積極性。而“性善論”中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就像孟子所舉之例:舜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是因為他積極向善的主觀努力。這啟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兼顧大學生民主觀念強的特點,要更加重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交往,實現(xiàn)雙向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體過程中,首先,老師應當注重教育引導方式,尤其在講解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人物事例,使其更加生動具體。其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應基于自身的實際,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最后,老師與學生雙方應注重互動和交流,入黨積極分子遇到困難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老師也要及時答疑解惑。這樣使得雙方之間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平等關系,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談心談話
孟子雖然認為人性本善,但他也認為人的善性可能受到后天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使人固有的善性消失。這說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要接受他人的勸誡和教育,防止受到不良影響而誤入歧途。在實際中,對他們加強黨風廉政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聯(lián)系人、輔導員及黨組織負責人等要經(jīng)常與他們談心談話,尤其培養(yǎng)聯(lián)系人要做到經(jīng)常性的談心談話,全面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糾正不良傾向,使得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向黨組織的培養(yǎng)目標不斷靠攏。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并注重方式方法的靈活性
“性善論”認為人的善性也是會變化的,所以每個人的善性都會有所不同?;谶@樣的理解,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根據(jù)每個人不同善性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個人獲得合乎自身的發(fā)展。就像孟子所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币笪覀円虿氖┙獭⒔桃喽嘈g。如有些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政治理論素養(yǎng)較高,但學習成績一般,那要注重對專業(yè)學習的輔導;相反有些學生專業(yè)學習好而政治理論素養(yǎng)有待提高,那么通過政治理論學習、參加黨日活動等多形式使他們盡快提升政治理論素養(yǎng)。
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還應當注重方式方法的靈活性。一方面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僅僅依靠課堂,還可以通過參觀學習、知識競賽、新媒體學習強國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授。另一方面豐富學生參與黨組織活動的渠道,除了政治理論學習外,還可以參加組織活動、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五)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客觀因素
“性善論”雖突出主觀因素的主體性,但也不可否認客觀因素的作用。從哲學層面講,客觀環(huán)境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對主觀意識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對客觀環(huán)境的關注。一是要注重時事政治教育,尤其黨和國家時政熱點教育,從而引導他們堅定跟黨走。二是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他們的入黨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增強組織紀律性等。三是加大硬件配備。有條件的高??梢越⒋髮W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習園地,促進入黨積極分子之間及與優(yōu)秀黨員的思想交流;加大活動經(jīng)費的配套;充分運用新媒體教學傳授黨的理論知識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杜娟.孟子游歷與其思想歷程之考察[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2]《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工作委員會.論語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戰(zhàn)國)孟子.孟子[A].(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C].北京:中華書局,1983.
[4](南宋)朱熹.孟子集注[A].朱熹.四書章句集注[C].北京:中華書局,198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婁正保.淺談孟子的教育思想[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6):153-155.
[7]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長沙:岳麓書社,2010:222-223
[8]黃伯紅.孟子的性善論教育哲學思想對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21,127.
[9]董洪利.孟子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