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楚 李逢和
[摘? ? ? ? ? ?要]? 3DMAX+VR課程中建模教學思路是指教師對建模課堂教學所醞釀和設計的教學流程,教學思想是課程的靈魂,正確的教學思想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擬從建模的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教學案例三方面入手,來探討建模教學思路的重要性。
[關? ? 鍵? ?詞]? 3DMAX+VR課程;建模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52-0118-02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室內設計專業(yè)運用3D MAX軟件制作各種效果圖越來越頻繁,為了適應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制造、設計專業(yè)開設3D MAX課程,并將該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必修課。3D MAX是一款三維空間制作軟件,不同于二維平面軟件,制作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同時也是一門理解性和操作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然而在整個制作過程中,3D MAX課程建模是制作效果圖的基礎,制圖者對模型的理解和細節(jié)的處理是決定一張成品圖效果的關鍵。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模型制作時,通常是一步一步演示步驟,以文字為主的條款羅列樣式進行講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側重于模仿教師的模型案例步驟,機械地按照教師的講解順序操作,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不知這樣操作的原因,沒有自己的作圖思路。學生在課外練習時,也只是照著課本和課堂筆記一步一步地機械操作。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完成案例,達到模型案例教學目的,但大部分學生其實對3D MAX工具理解模糊,整體把握實例的能力較弱,難以理清思路,不能靈活運用,沒有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其他的實踐中總會忘記操作的方法和步驟,從而降低建模的效率,影響教學效果。
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基礎知識匱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相對偏低。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制作3D MAX作品,存在概念模糊、盲目操作的問題。本文將從建模的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教學案例三方面入手,探討建立3DMAX+VR建模教學思路的重要性,通過正確的教學思路提高建模課堂教學質量。
一、3DMAX+VR課程中建模教學流程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3D MAX建模教學中,老師往往是先給出一個案例,直接提出操作會涉及的命令以及操作步驟。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對案例沒有形成大體的模型制作框架。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雖然能讓學生把案例制作完成,但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是盲目的,不知道為何如此做,不理解每一步的關系,更不明白案例教學的目的。學生不能和老師達成教學共識,老師教得用力,學生學得吃力,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不會對案例中的模型結構進行分析和講解,對案例應用的命令也不會進行解釋說明。這樣的方式會造成學生按部就班,缺乏自我分析的能力,過于依賴老師講解的每一個步驟,而不明白每個制作步驟背后的原因。正因為這些弊端,筆者提出一些個人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先對案例進行從整體的“樣”到局部細節(jié)的分析,提出操作建議及繪圖工具的操作方法講解,讓學生對案例建模的整體思路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有了這個理解基礎后,老師再來講解步驟,這樣學生就能和老師的思路達成共識,不至于不明不白。
在建模流程上,我提出了建模應從“樣”“體”“型”進行模型的分析,得出操作流程所需要的命令,對需要學習的新命令進行演示講解說明,對模型分析出來的命令進行步驟流程的操作,對操作中出現(xiàn)的困難進行記錄,并對困難進行分析、總結。
二、在3DMAX+VR課程中建模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直接給出操作命令及操作步驟,沒有對給出的操作命令進行介紹和講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卻不知問題所在,這是因為學生對老師給出的命令缺少概念認知,無法真正理解、掌握每個命令的含義及用法,這樣教學的結果導致學生無法真正通過案例掌握所學的命令以及通過案例舉一反三,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習效率得不到明顯提高。
以上種種,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操作命令的介紹和講解穿插在案例講解中。這樣能加深對命令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操作命令和案例的關系,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僅僅是掌握案例操作方法,還能把命令學懂,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教學方法上,我提出了“樣”“體”“型”三步法,現(xiàn)在對它們進行介紹和分析。
(一)“樣”
指的三維空間中二維的圖形圖樣。大家知道,在空間建模前我們要先對CAD圖紙或參考對象的樣式進行分析,對圖紙或參考對象樣式的分析過程,就是對二維圖形的分析過程。我們通過觀察圖紙或對象樣式,了解所建物體需要用到哪些二維命令來創(chuàng)建。
(二)“體”
指的是三維空間中物體的體積關系。在3D MAX三維軟件中,在二維圖形的基礎上我們要制作出一個三維的物體,使物體有一個三維空間關系,而非平面化的圖形,這就需要物體在x、y、z軸上有一個空間的變化,二維圖形在x、y、z軸上的空間變化就是“體”的變化。
(三)“型”
指的是物體的形態(tài)。大家都知道,3D MAX能做出各種各樣不同狀態(tài)的物體造型,“型”就是在“樣”“體”的基礎上對物體進行形體和狀態(tài)的豐富。“型”對模型的細節(jié)及完成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建模過程中,“樣”“體”是物體的基石,“型”是物體的靈魂。建模中一個物體制作得好壞,“樣—體—型”三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把“樣—體—型”貫通整個模型的制作中,理清每一個類別的建模命令,靈活應用每一個操作命令。
三、3DMAX+VR課程中建模教學案例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給出一個案例,學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就是因為學生缺少對模型的結構分析。大家知道,建模工具之多、之復雜,有時候我們在作圖中會有這樣的困擾,工具這么多,有時候搞不清到底該用哪個。把建模分成“樣”“體”“型”三個屬性特征來分析,就比較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建模工具。
以臥室空間模型的制作為例:
通常我們在學習做室內空間建模時,往往是按照書中給出的步驟一步一步操作,而不知為何需要如此操作,對操作的步驟和順序也不是很清晰。在這里我們通過臥室空間建模來講解如何分析模型和建模的順序。在室內空間建模過程中,我們第一步需要去分析CAD圖紙,分析圖紙的作用是讓我們對整體空間有所了解,理清建模思路和分析操作方法。
在室內空間建模中,遵循“樣—體—型”的建模思路,按照 “頂—立—地”的制圖順序作模型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樣”進行分析。就是對CAD平面圖紙進行結構分析,對模型的“樣”進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模型“體”與“型”的基礎,在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平面與立面的關系,為“體”與“型”的繪制提供條件。
第二步,對“體”進行分析。這里的“體”主要指的是體積關系,如墻體的高度、厚度?!绑w”的創(chuàng)建是編輯“型”的基礎。
第三步,對“型”的編輯。案例中的“型”有窗戶型及飄窗型,對“型”的編輯是整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型”的尺寸大小、細節(jié)處理直接影響到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細、美觀程度。
在空間建模繪制中,我們需要遵循空間內模型的“頂—立—地”制圖順序。
1.“頂”指的是空間結構中的頂面,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到臥室頂面有吊頂,我們就需要先對吊頂進行繪制,繪制前我們需要對吊頂“樣—體—型”進行分析,分析制作此吊頂需要用到的工具,得出對應的制圖方法,再進行頂面的繪制。
2.“立”指的是空間結構中的立面,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到臥室立面有一個床頭背景,在繪制完吊頂后,我們就需要對背景墻進行“樣—體—型”的分析,分析制作此背景墻需要用到的工具,得出對應的制圖方法,再進行背景墻的繪制。
3.“地”指的是地腳線及地面,同樣在繪制前先對其“樣—體—型”進行分析,分析出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再進行繪制。
我們通過該案例的建模思路,在制作每個模型前先對模型進行“樣—體—型”的分析,對分析結果進行操作驗證,在操作過程中驗證方法,發(fā)現(xiàn)漏洞,分析問題,再通過觀察生活中類似的“型”,通過總結的方法進行繪制,并通過上機實訓,評價反思,從而達到制作思路的舉一反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樣—體—型”的發(fā)散思維,形成橫向與縱向的制作思維方式。在對案例的制作思路、工具的運用有了全局的把控之后,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將發(fā)散的“樣”、發(fā)散的“體”、發(fā)散的“型”,靈活地運用到3D MAX軟件建模的制作中。學生邊制作,邊歸納自己的制作思路,通過自評和互評,發(fā)現(xiàn)各自模型制作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揚長避短,促進以后的課程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對本次課程的制作思路進一步細化與完善,總結“樣—體—型”制作思路給學生帶來的便捷,鼓勵學生在日后學習中熟練運用“樣—體—型”制作思路進行分析。
學生通過運用“樣—體—型”制作思路上機操作,可以改變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概念模糊,盲目操作,只會跟做,不會運用”狀況。因此,教師需要借助“樣—體—型”制作思路從橫向上理出知識脈絡,分層次講解,進而幫助學生剖析案例,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一目了然;同時在縱向上運用“樣”“體”“型”的發(fā)散思維方法,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法、項目教學法),創(chuàng)設能刺激“樣”“體”“型”制作思路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相關技能,慢慢學會從全局、多維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式,理清制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建模教學思路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到3DMAX+VR課程教學質量,筆者根據(jù)自己從教3DMAX+VR課程多年的經(jīng)驗和實踐,從建模流程、建模方法以及建模案例三方面對建筑思路進行了探討,將建模教學思路作為提高3DMAX+VR課程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通過3DMAX+VR課程中的實踐驗證,認為是可行的。本論文提出的觀點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仁關注并進行3DMAX+VR課程教學探索,共同提高3DMAX+VR課程的教學質量。
◎編輯 郭小琴